《医国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国高手-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洛浑一想也是,自己奉郑亲王军令,并不算抗旨,这一条站住了脚。此时去打李定国自然比等他占了襄阳、荆门之后再打要好打的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好吧,长伯,就依你,全军东向。”罗洛浑没多犹豫,下定了决心。
    “王爷,卑职愿带本部人马为先锋,去取襄阳与荆门。”吴三桂请令。
    “长伯,你是想为三顺王报仇吧?”罗洛浑清楚吴三桂的心思,他是恨极了朱由榔和李定国,全州城外杨国栋的墓地前跪着的三顺王铁像,还给吴三桂留了一个位置,这事天下无人不知。吴三桂早就恨的牙痒痒了,放出风声,要跟朱由榔、李定国不死不休。
    “王爷,您顾全卑职的面子,说是为三顺王报仇,其实卑职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要好好教训教训朱由榔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所以,恳请王爷将这个机会让给卑职,也好让卑职好好羞辱羞辱朱由榔君臣。”吴三桂咬着牙根子说道。
    “好吧,你也要小心,朱由榔手里可是有手榴弹和地雷,切不可只顾报仇而莽撞行事。”罗洛浑道。
    “请王爷放心,李定国乱贼出身,张献忠那么英雄,纵横数省鲜有敌手,遇上我大清军队,还不是一个胜仗没打,并且丧了性命?小小一个李定国还没放在卑职眼里。”吴三桂不以为然地说道。
    “长伯勇气可嘉,不过,李定国自从降明之后,似乎变得很会打仗了,还是小心些好。”罗洛浑道。
    “不过就是仗着火器厉害而已,王爷不用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士气,卑职的关宁铁骑也不是浪得虚名。”吴三桂傲然道。
    “好吧,长伯,你先行一步,本王随后跟进。”罗洛浑道。
    ……
    吴三桂七月二十五日从汉中出发,只五日功夫就到了兴安州。
    稍事休息之后,吴三桂将副将李国翰、巴颜,参将张国柱、王屏藩,儿子吴应麒、女婿夏国相请来,道:“此去襄阳还有七百里,明军的探子非常厉害,大军行动声势太大,他们很有可能会觉察到。兵贵神速,本王想将派张国柱、夏国相带领两千骑兵脱离大军,昼伏夜出,尽快进抵襄阳、荆门,协助李承先、杨希仁守城,你们意下如何?”
    “王爷,兴安州距襄阳七百里,而荆州离襄阳只四百里,二千骑兵即使昼伏夜出,也难保明军不会察觉,若是被李定国察觉,这二千兵也无济于事。依末将之见,大军只管大摇大摆前行,不避明军耳目,末将愿意单骑走襄阳,只须略施小计,就一定能将明军全部歼灭。”夏国相听了吴三桂的话,献了一计。
    夏国相素来足智多谋,明是吴三桂女婿,但实是吴三桂的智囊,他的话,吴三桂向来是信服的。
    “此计甚妙!夏将军不愧人中翘楚,将中魁元,用计不用蛮,比诸葛亮差不多少。王爷得夏将军相助,小小明军何足惧哉?!”李国翰、巴颜、张国柱等均抚掌称善。
    “哈哈哈,你们也太抬举他了。不过,国相此计确实高明。好吧,那就依计行事。”吴三桂也觉夏国相的计策非常高明,更兼平时对自己这个女婿非常欣赏,此时又被众人一夸,正骚到他的痒处,当即得意地哈哈大笑。
    “事不宜迟,请王爷修书一封,末将立即启程,争取在明军攻打襄阳之前赶到。”夏国相躬身道。
    “好,就这么办。”吴三桂起身写了一封信,交给夏国相,又跟夏国相交待了一些细节,这才命他出营而去。
    ……

第九十七章 酒囊饭袋杨希仁
    八月初一巳时末,夏国相一副儒生打扮,两名亲兵扮作长随,轻骑来到襄阳城西门之外。
    西门外没有一丝大战之前的紧张景象,百姓们仍然在慢悠悠地排队等待进城,而十几名留着辫子的士兵也不慌不忙地检查着过往行人。
    再往城楼上看,既无旌旗招展,也无斗志昂扬,光秃秃的,根本看不到一个士兵的影子。
    “杨希仁怎么回事?怎么如此懈怠?”夏国相一看这种情景,对杨希仁的警惕性非常不满:“明军若是派人卧底,不是很容易进城吗?”
    夏国相忍着气进了城,找到守备衙门,通报姓名之后,杨希仁很快迎了出来。
    “不知夏将军亲临,末将未曾远迎,恕罪恕罪!”杨希仁满面堆笑,见夏国相一身儒生打扮,没有行军礼,而是行了一个揖手礼。
    杨希仁一说话,一股口臭气加酒气直冲而来,差点把夏国相熏一个跟头,再看杨希仁通红的脸皮,夏国相眉头一皱,又生不悦,心道:“看来此人也是个酒囊饭袋!”
    “杨将军,明军眼看就要兵临城下,怎么你还在饮酒?”夏国相问道。
    “唉,一言难尽。夏将军,请进衙用茶,容末将禀告下情。”杨希仁脸上笑容不减,伸手作了个请势,夏国相气昂昂而入。
    进入客厅,夏国相见厅内八仙桌上摆着一副碗筷,另有四个菜,一壶酒,两名俏丽的丫环站在后面伺候。
    杨希仁进了门,一挥手对两名丫环道:“撤去酒菜,上茶!”
    两名丫环很快就撤去杯盘,泡了两杯茶上来。
    夏国相坐到客位,杨希仁坐到主位。
    “杨将军,明军即将北犯,不知道杨将军知道此事吗?”跑了一上午,夏国相也是渴了,端起茶盏喝了几口,然后问杨希仁。
    “夏将军,末将是知道此事的。”杨希仁眼皮一耷拉,回答道。
    夏国相刚想质问他为何未做准备,就见杨希仁抬起头说道:“知道又如何?自去年三顺王战败以来,湖南、湖北重要城池相继失陷,朝廷命官和守军非逃即降,李定国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我襄阳守军不过三千,难道能抵挡得住他十万大军?更别说他们还有手榴弹和地雷这种大杀器了。”
    “所以你就破罐子破摔了?斗志全无整日酗酒?”夏国相道。
    “那还能怎样?莫非让我们三千人全部战死?实话说,夏将军,咱杨某人原是降将,孔王爷大兵一到咱就降了。咱没有多大本事,也不想为谁效死,不客气地说,咱就是墙头草,哪风来了哪风倒。您别笑话咱,咱本是小人物,先得保命。”杨希仁毫不掩饰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嘿!像这样的人还真是少见!
    夏国相听杨希仁这么一说,反而对他刮目相看,最起码他没说假话,小人物无大志、无节操,哪风来了哪风倒,这样的人太多了。
    这样的人最讲实惠,不会玩虚的。
    这样的人比满嘴仁义道德,却满肚子男盗女娼要可爱的多。
    “所以,你就准备等明军大军过来,全城而降?”
    “是的,末将是这样想的。最起码三千兵士的性命保住了,满城百姓的性命也保住了。这年头,能保住命就是好运气,能保全更多人的性命,就是大功德。”
    一听这话,夏国相默然了。
    杨希仁能当着自己的面毫不讳言偕满城百姓投降的意图,不是他傻,也不是他有多光明磊落,而是他有他的道理在里头。
    这个道理很朴素,却也很难去驳。
    “杨将军,虽然我对你的不战而降不赞成,但你能想到爱护士兵和百姓的性命,我还是非常佩服的。你快人快语,我也不藏着掖着了,就问你一句话。若是朝廷十万大军来援,你还降吗?”
    “十万大军?哪来的十万大军?莫非是平西王从汉中过来了?他老人家也没有十万大军啊?”杨希仁愕然地问道。
    “这你别管,我就问你还降不降?”
    “夏将军,咱杨某人虽是粗人,但也并非无能之辈,也不是愿意随便就换个主子的。若不是大明朝的灭亡无力回天,谁愿意投降留下恶名?若不是李定国十万大军虎视耽耽,双方力量太过悬殊,咱岂能产生投降的想法?别的不说,只须给我一万兵马,足够的粮食,咱守个一年半载不能问题。”
    听了夏国相的话,杨希仁眼里的浑浑噩噩全然不见,闪着重燃希望的亮光。
    “好!你有这话,我就放心了。”夏国相把杨希仁神色的变化看在眼里,心道:“行,只要你不降就好。你不是谁的大腿粗就抱谁的大腿吗?你不是谁有奶就喊谁娘吗?有弱点就好办!夏某人就给你吹一吹,不信你还有投降明军之意。”
    “杨将军,实话告诉你,此次不但平西王东来援救襄阳,禧亲王也随后就到。平西王为先锋,率关宁军五万人马已到兴安州,禧亲王亲率八旗主力七万人为中军,随后跟进。咱们大清要在荆州城下,跟明军进行一场大战了。”夏国相兴奋地说道。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激昂一些,以便听起来很有鼓动之意。
    “哇,太好了!”杨希仁一拍大腿,腾地站了起来,激动地转了一圈,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回到椅子前坐下,问道:“不对呀,夏将军,平西王和禧亲王二位老人家不是要打贵州和云南吗?怎么全军东来?”
    夏国相一听,才知道杨希仁这人不简单。
    朝廷的战略意图可不是他这等地方下级军官可以知晓的,他能揣测出平西王和禧亲王的战略意图,就绝不是庸碌之辈,更不是酒囊饭袋之徒。
    对明白人,就不要讲糊涂话。
    “杨将军,高明!”夏国相先竖了大拇指,赞了一句,然后一五一十地把郑亲王如何掌握了南明的军事情报,以及改变之后战略安排细细说了一遍。
    “夏将军,您来的意图末将完全明白了。您放心,末将一定送给平西王一份大大的见面礼!”果然,夏国相说完,杨希仁一改原先的颓废神态,目光炯炯地说道。

第九十八章 龙潭虎穴等闲看
    “夏将军,末将这就去安排守城。”杨希仁对夏国相说道。
    “不不不,杨将军,不用特意安排,这样就好。”夏国相摆摆手,微笑着说道。
    “夏将军,您是想用诈降计?”杨希仁狐疑地问道。
    “哈哈哈,跟明白人说话就是省事。对,杨将军,夏某人就是此意。正如你所说,若是明军在朝廷大军到来之前攻城,凭你三千兵马确实难以抵挡,倒不如诈降,等平西王大军到来,给他来个里应外合!”夏国相哈哈大笑,到此时,他已经完全收起了对杨希仁的轻视。
    “嗯,确实是妙计!想来襄阳城的情形,李定国早已经知晓了,恐怕他也认定咱并无战心,所以咱施以诈降之计,他一定不会怀疑。”杨希仁思索着说道。
    “正是此意。若无杨将军先前的懈怠,杨将军不战而降可能还会显得突兀,还有可能引起明军怀疑。但现在看来,你先前的懈怠倒成了骄兵之必需,更兼平西王大军还在七百里之外,李定国更不会想到你会诈降了。”
    “好,夏将军,咱就依计行事。”
    “杨将军,诈降之后,你要想办法取得明军信任,最好能让明军放你守一城门。另外,明军要守襄阳,必然会多备手榴弹和地雷,你要想办法让你的士兵都装备上,还要省着用。最好在城破之日,端了他们的辎重营,将这两样火器全部缴来。我大清铁骑再配上这两样火器,那南明小朝廷灭亡之日将不远矣!”
    “是,末将一定尽力为之。不过,如此一来,还请平西王多给些时日,另外,最好送一些功劳给末将,以便取信于明军。”
    “放心吧,到时候平西王一定会配合你的行动的。何时你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起事了,就在城里放一把大火,然后你打开城门,咱们就在你守的城门突破。”
    “好。”
    “另外,我想去荆门走一趟,也做些布置,不知明军现在动向如何?”
    “斥候前日来报,明军还没有动静。夏将军,末将看你不用亲去了,荆门守将李承先是末将好友,末将去封信,让他也依此计而行。如何?”
    “不行。此事干系重大,我必须亲自去一趟才能放心。既然明军尚无动静,想必还来得及。这样吧,你写封信,我一并带去。”
    “好,就依将军。”
    夏国相在襄阳用了饭,顾不上歇息,又马不停蹄往荆门驰去。
    次日一早,太阳刚出来,眼看快到荆门了,就见路上百姓渐渐多了起来,有的携妻带子,有的还背着重重的行囊。
    夏国相拦下一名老者问道:“老丈,你们这是往哪去啊?”
    “往哪去?逃命去!”
    “逃命?为什么逃命?”
    “明军就要打来了,听说已经到了城南三十里铺,不逃命留在这里等死吗?”
    “哦,那你快逃吧,留在这里是得送命。”
    夏国相说了一句,那老者匆匆走了。
    “明军来得好快!怎么办?还进不进荆门了?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不行,必须得去,荆门太重要了,号称荆州门户,若是拿下它,荆州门户大开,对岳父的雪耻之事关系重大,我岂可惜于一身?”夏国相念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