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国高手-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愦馑G淄醺蟆⒒噬匣鼐┲埃辖先顺鋈搿W罟丶氖且饩稣灼旌拖獍灼欤就跚鬃源巳ァ!薄
    京畿卫戍部队最早设置于顺治元年,由京营八旗卫戍部队负责。最早京营八旗分方位驻防于京城,其中正、镶黄旗驻守于北方;正、镶白其驻防于东方;正、镶红旗驻防于西方;正、镶蓝旗驻防于南方。具体驻防配置分为左右两翼,拱卫京师。左翼自北而东而南,镶黄旗守卫安定门,正白旗守卫东直门,镶白旗守卫朝阳门,正蓝旗守卫崇文门;右翼则是德胜门正黄旗,西直门正红旗,阜成门镶红旗,宣武门镶蓝旗。
    豪格所说的解决正白旗和镶白旗,也就是东直门和朝阳门的守卫力量。
    “王爷,奴才给你推荐个人选,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
    “对。他被睿亲王打入死牢之后,奴才奉太后之命去看过他,他已经对太后和皇上表达了忠心。”
    “那可太好了。苏克萨哈在正白旗可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若肯相助,正白旗就不在话下了。那这样,索尼,你去把苏克萨哈放出来,然后采取行动!”
    “喳!”索尼和鳌拜分头行动去了。
    ……
    由于豪格得到消息要快一些,行动更快,多尔衮留在京中的刚林和祁充格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跑被索尼带兵拿下。而且,苏克萨哈被放出之后,告诉豪格一个惊人的内幕——睿亲王府里暗藏龙袍,曾经多次试穿。
    豪格闻言大喜,命鳌拜抄了睿亲王府,果然搜出了龙袍。
    这下子多尔衮图谋不轨的证据算是有了,豪格立即去见代善和济尔哈朗,这两位见大局已定,只好表态支持豪格。
    这下子,豪格很快就掌控了京中局势。
    而在口外,布尔布泰命人在检查了惊马之后,发现马屁股上有一支小箭,这显然是造成马惊的主要原因,立即命席库特以护卫不力为由将阿喇塔拿下斩首。然后在席库特的护卫下,安然回京。
    多尔衮死了,死后还被冠上谋反的罪名,依附于他的朝臣迅速遭到了清洗。不仅如此,他的二十多个福晋、侧福晋、庶福晋被豪格、济尔哈朗全盘接手,家财没收入了国库。
    这个结局真是颇有讽刺意味。原先的历史上,正是多尔衮用弓弦勒死豪格,然后占了他的妻妾,而如今,却是完全反过来了。
    ……
    豪格恢复了亲王爵位,并被太后任命为摄政王,取代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一同摄政。同时又任命了领侍卫内大臣、直文馆大学士索尼、直文馆大学士、兵部尚书洪承畴与大学士、礼部尚书范文程为辅政大臣,同样有功的鳌拜被任命为兵部侍郎、镶黄旗固山额真,罗洛浑接替豪格,授靖远大将军,暂还兵京城,待筹足粮草之后,出兵云贵。
    ……
    多尔衮死了,朝廷人事大变,自己的老师范文程被任命为辅政大臣,顺治帝福临自然非常高兴。
    他恨多尔衮,并不是从政治上考虑,一个十岁的孩子,还没有敏锐的政治感觉,主要是因为多尔衮夜宿皇宫,与母后不清不楚的关系,让他十分不快,他不希望有人分走母后的爱,稍通人事的他,更不希望自己的亲娘与他人上床——虽然满人对于男女关系没有那么看重,但从小受范文程儒家学说的教育,他的道德观念跟真正的满人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他始终认为,母后跟多尔衮不清不楚是乱伦,所以,他幼小的心灵既恨多尔衮,对母后也有不满。
    在此之前,福临始终对此耿耿于怀,感觉直不起腰来,抬不起头来。多尔衮死了,从此之后,福临的心理阴霾完全消散,笑脸多了,人也自信了许多,对母后也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母子之间的交流也渐渐多了。
    福临的这些变化,布尔布泰自然是看在了眼里,喜在心里,她一颗心完全放在儿子身上,哪能体会不到儿子的情绪变化?
    “母后,为什么让索尼、洪承畴和老师辅政?这跟祖制不合呀?”这天,福临来慈宁宫给布尔布泰请安时,疑惑地问道。
    “索尼是正黄旗旗下奴才,最是忠心;洪承畴才能,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才能,连你皇阿玛在世时都称赞不已,可以说,是当今大清最聪明、最有才华的一个军事奇才。被你皇阿玛招降之后,一直没有重用,为什么不重用他?不是因为他是汉人,而是想留给你用的。至于范文程,才学不用说,那是一等一的人才。他还是你的老师,有他在,你可以很快地熟悉政务啊。再过几年,等你大婚之后,有这几个人辅佐你,政务就会很顺利地上手。”布尔布泰见儿子问起人事安排的用意,非常高兴,说明儿子已经在留心政务了。
    “那,也就是说,以后……”福临虽然小,但非常聪明,听母后说的都是表面上的,猛然想到一种可能,眼前一亮,语焉不详地问道。
    “对,你理解的没错。母后之所以这样安排,确实是有深意的。这话你要放在肚子里,谁也不要说,明白吗?”
    “是,儿子明白了。”
    医国高手
    医国高手

第二十三章 衾温衾冷
    “母后,多尔衮虽然死了,但阿济格、多铎还在,儿子想把他们抓来砍头。”福临又道。
    “不不不,儿子,不可这么做。阿济格、多铎可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只要不犯谋反大罪,不可轻言杀戳,那样你会落个戕害骨肉的恶名。再说,跟他们只能算是‘窝里斗’,骨子里还是一家人,你真正的敌人是南明小朝廷,是朱由榔。”
    “那他们要是带兵造反怎么办?”
    “不会的。一来多尔衮确实有不臣之心,私藏龙袍就是铁证,阿济格和多铎没有理由造反;二来,他们虽然跟咱们不合,但不会内斗,因为那样的话,只能是便宜了朱由榔。所以,他们不会造反。”
    “那让他们在外边带兵也不好,儿子这心里不踏实。”
    “呵呵呵,儿子,你放心,母后早就有了主意。你啊,如今还是以习学学问为主,政务上的事放手让他们五个去办,只稍稍留心揣摩就是,三五年之后,母后必然给你一个稳固的江山。”
    “母后,您要听政吗?”
    “不,额娘还没那么傻呢,给人当靶子吗?”布尔布泰笑了笑说道。
    福临见母后露出神秘的笑容,再一想母后的人事安排,一下子明白过来。
    ……
    当夜,布尔布泰想起还有一桩心事未了,令胡进忠:“小胡子,去传戴如风来。”
    “喳!”
    胡进忠答应一声去了。不到半个时辰,胡进忠回报:“启禀太后,戴如风不见了,在他住处找到一封信。”
    “哦?他倒鸡贼得很。信呢,呈上来。”
    布尔布泰一听戴如风不见了,不由一愕,心想这家伙溜得倒快。打开信一看,却见上面写了一着诗:“奴才戴如风呈太后驾下:数载贪欢衾温在,恩情如海常萦怀。北雁南飞归去也,冬去春还再复来。”
    布尔布泰看完扔进火盆烧了,心道:“这奴才还会写诗?走就走了吧,也省得我手上染血了。这家伙无耻啊,就是个流氓,临走还要调戏本后一番,什么衾温、恩情,用词用意都很恶毒啊……。”
    “衾温?如今人去衾冷,漫漫长夜确实难度。”布尔布泰望着火盆里的火苗,被戴如风的诗勾起了思绪,她想起了多尔衮临死前的样子。
    “是我亲口送给他一颗裹了蜜的药丸,登哥,在天之灵别怨我,人有得必有失,失去你非我愿,但为了儿子,我不得不这样做,你也不用这么操劳了,好好休息休息吧。”
    “好在洪承畴就要回京了,衾温不会再冷了,登哥,不要担心我哈……”布尔布泰继而乐观地想道。
    ……
    洪承畴降清之后,一直被皇台吉束之高阁,除了几条建议得到推行之外,根本没有获得重用。顺治三年,洪承畴回福建泉州老家,本以为衣锦还乡,会得到乡里爱戴,却不料其投敌卖国行为被乡里所不齿,其弟洪承畯怨他节气有亏,使自己无颜见乡亲,于是避而不见。其母傅氏见面大骂,骂他“认贼作父,有辱祖宗名声”,继而被气死。洪母死后,洪承畴在乡守制,后因李成栋反清,只好退到杭州,在灵隐寺隐居抄写经卷,继续为母守制。
    母弟与乡里对自己的态度,并没有让洪承畴幡然悔悟,他已经死心踏地为满清筹画了。他没办法,已经成了明朝的贰臣,难道再当满清的贰臣吗?那不更被后人斥为“三姓家奴”?
    所以,在为母守制期间,他还策反了同乡郑芝龙,并把他举荐给朝廷。
    这日,他正在抄写《金刚经》,家人来报,说杭州知府及传旨钦差到了寺外。洪承畴一听,连忙放下笔出迎,来到寺外一看,传旨钦差竟是慈宁宫大太监胡进忠。
    洪承畴心里一惊,知道必有大事发生,否则,胡进忠不可能轻易出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洪承畴品学端方,忠心不贰,乃朝廷柱石之臣,先帝识拔于行伍,以腹心视之。兹朝廷多事之秋,正赖该员竭心谋划以助朕躬。特命该员复职,并为辅政大臣,朕闻忠孝不能两全,尽孝须先尽忠,故夺情上任。钦此!”
    胡进忠宣读完圣旨,洪承畴山呼万岁行礼已毕,站起身来接过圣旨。
    按照约定俗成,为表示自己的孝心不为富贵所迷,被夺情者应上疏请辞,如此三番,被夺情者姿态作够,才能做出一番非常为难的样子上任。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仕林耻笑。
    “胡公公,请上覆皇上,恕臣不能奉旨。我这就去写折子。”
    胡进忠自是知道洪承畴心里所想,连忙笑道:“洪大人孝心感动天地,天下尽知。不过,朝廷确实需要大人,老夫人天上有知,也必不会怪您。洪大人,请借一步说话。”
    洪承畴一听,就知道还有其它内情,连忙将胡进忠请进自己的住房,其他人包括杭州知府,自然不敢跟进去。
    胡进忠详细介绍了朝中局势,并传了太后懿旨,说朝中形势非常复杂,务必让他不要耽搁,立即上京赴任。
    洪承畴得知详情又惊又喜。
    喜不用说了,自己终于熬出头了,被重用的滋味自然非常好。再者,别人看不透太后的安排,他如何看不透?太后这是要重用无势臣子以限制摄政王的权力,最后达到将摄政王踢出权力核心、独掌朝纲的目的。而自己,就是她这种布局中最恰当的一颗棋子啊。
    “太后圣明,简真不让须眉。为这种精明的主子,也是一种幸福啊。”洪承畴心道。
    惊的是,多尔衮临死前竟然做出抄斩郑芝龙的决定。在洪承畴看来,这是最大的败笔——杀个郑芝龙容易,但隐患太大。一是寒了汉臣之心,以后凡是汉臣如再跟满人一同出征,岂不是人人自危?谁会愿意当替罪的羔羊?二是郑成功作为郑芝龙的儿子,一直没有投降永历,不就是怕他降后给他老爹带来杀身之祸?
    若是杀了郑芝龙,可以预见,郑成功必然第一时间归降永历,后果不堪设想啊。

第二十四章 自取其辱
    算了,也别扮孝子模样给别人看了,就做个大清的忠臣吧。
    洪承畴想到这里,对胡进忠道:“胡公公,请上覆太后,洪某立即遵旨进京。不过,进京之前,洪某人要赶往南京,阻止豫亲王抄斩郑芝龙。”
    “洪大人果然识见过人,太后没有看错人。不过,洪大人,豫亲王可不比旁人,心高气傲,脾气有些古怪,怕是听不得别人劝,你去能行吗?他惹急了,可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你要当心哪。”胡进忠问道。
    “不怕,洪某以天下为己任,不将个人安危放在首位。且以大义说之,不怕豫亲王不听,更何况,洪某人身为辅政大臣,也是有权过问此事的。”
    “洪大人为大清天下,真是披肝沥胆,咱家这就回京上覆太后。”
    “好,那就不送了,洪某人也要收拾行装立即启程,晚了怕是来不及挽救郑某性命。”
    “好,就此别过,京城再见。”
    胡进忠匆匆走了,洪承畴令家人收拾行装随后进京,自己因为心忧郑芝龙,所以骑快马带领亲随迅速上路。
    只一天功夫,洪承畴就到了南直隶。
    不及休息,洪承畴匆匆赶到多铎在南直隶的王府拜见。
    “奴才洪承畴拜见王爷。”
    洪承畴见多铎正坐在堂上饮茶,下首则坐着博洛,尼堪、图赖、谭泰、何洛会一干败军之将均在列。洪承畴投降之后,被抬籍入了镶黄旗,算是旗人了,所以,见了这一干旗人贵胄不敢怠慢,一甩马蹄袖,单膝跪地,打了个千,先行拜见多铎。
    孝庄太后所料不差,多铎听了多尔衮被惊马摔死,并被诬以谋反罪名之后,气得摔了好几个茶盏,杀了一个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