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国高手-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慢着,你特么的是不是想跑?”郝永忠一把抢过旁边士兵手里的弓,搭上箭,指着那汉子骂道。
    “哎哟,军爷,您可别吓唬小人啊,小人可不敢跑。那您说怎么办?”那汉子见郝摇旗将弓箭对准了自己,吓得翻身跪倒在地,那瓢酒洒到地上,被风一吹,更加浓洌的香味飘上城楼。
    “将军,要不,放他进来?小的们也多日不喝酒了,嘴里都淡出鸟来了,您开开恩,也让小的们解解馋?”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士兵小声建议道。
    “好吧,放他们进来。”
    郝摇旗一来酒瘾犯了,二来也怕那汉子密了自己的银子跑路,三来也觉得这些人都是百姓,放他们进来,也无所谓。所以,下令打开城门,放卖酒的几名汉子进来。
    “将军,要不把卖瓜果的也放进来吧,总得有个下酒菜吧?”
    “行。动作要快,杨大帅可是有严令,不许开城门。”
    “您就擎好吧,放这么几个人进来,神不知鬼不觉,杨大帅不会知道的。再说,守城的都是自家老弟兄,谁特么没事找事给杨大帅报告去不成。”
    “好,动作快点。”郝摇旗一想也是,就答应了下来。
    他没想到,城门一开,不但卖酒的、卖瓜果的进来了,另外那些卖米糕的、炸丸子的、卖米卖鸡蛋的,都顺势挤了进来。
    守门的士兵饥饿日久,看着这些生的、熟的吃食跟见了亲人一样,就没多阻拦,统统给放了进来。
    郝摇旗见了也没阻止,心说:“不就是百来人吗,就算是dá zi奸细,能成甚事?”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计城破(为书友往事如烟月票加更)
    卖酒的汉子把一瓮酒抬上城头,郝摇旗倒也大方,又拿出十两银子给了那汉子,将整整一瓫酒部留下,分给亲兵们共同饮用。
    那汉子取了银子,不停地道谢,退下城去。其余士兵纷纷跟了下去,争相买了酒来喝。
    有亲兵买了瓜果上来,郝摇旗就着,三瓢酒下肚,酒意上来,感觉腿发软,熏熏然而头脑却不疼,心怀大开,被杨国栋斥骂的不快也散去不少,不由得叹道:“真是好酒啊。日他姥姥的,今日有酒今日醉,有酒就是活神仙,管他明日鸟朝天?”
    说罢,又饮了一瓢,酒意上来,坐到椅子上沉沉睡去。
    天渐渐黑了下来,郝摇旗坐在椅子上还没有睡醒,他手下的士兵也都醉了,女墙下、城门洞里睡满了醉熏熏的士兵。
    “轰隆隆……。”
    睡梦中郝摇旗听到一阵响动,久经战阵的他一下子醒了过来,他知道,那是战马踏在地上的声音!
    “不好,鞑子去而复返了!”郝摇旗酒意无,一下子站起来,大声呼喊:“快起来!日你姥姥的,快起来,鞑子上来了!”
    喊完,却不见有人响应,再一看自己的士兵睡了一地,郝摇旗大怒,一边用脚踢着士兵,一边大骂:“快起来,日你姥姥的,不要命了吗?”
    连踢带骂,睡在地上的士兵这才陆续醒来,睁着惺忪睡眼,茫然四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这时,郝摇旗见马道上冲上来一伙人,借着城楼上的灯笼微亮一看,当头的正是那名卖酒的汉子,后面跟着的是那些做买卖的百姓,人人手里提着刀,刀尖鲜血直淌!
    “不好,着了鞑子的道了!”到此时,郝摇旗哪里还不明白?
    “快,鞑子上来了,去关城门,去关城门!”郝摇旗边喊叫着,边抽出佩刀,冲卖酒的汉子冲了上去。
    卖酒的汉子名叫罗宁,正是耿仲明手下。
    “现在醒过神来了?晚了!”罗宁狞笑着,挺刀跟郝摇旗战在一处。
    郝摇旗力大无比,罗宁不是对手,一个照面刀就被磕飞了,罗宁大惊,连忙往后撤步,但还是晚了一步,就听“喀嚓”一声,右手被齐腕斩断!
    罗宁伤了,其余鞑子四面迅速围了上来。这时候郝摇旗的亲兵才醒过神来,纷纷呐喊着,拔刀上前助阵,想消灭这股鞑子,冲下马道去抢城门。
    他们明白,城门才是关键。
    鞑子兵这一百多人,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武艺不凡,郝摇旗虽然勇武,可他的亲兵一个个酒劲还没完醒明白,加之从心里对鞑子兵的畏惧,虽然占据人数优势,却渐渐不敌,几乎每次照面,都被鞑子兵砍下十数个脑袋。
    眼见鞑子兵大队人马就要冲进城来,亲兵队长急了,高声叫道:“将军,走吧,城是守不住了!”
    “撤!”郝摇旗最会审时度势,逃跑更是他的强项,要不他也不能从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逃得性命,今见败局已定,遂听了亲兵队长的劝告,跳下内墙,逃了。
    东门失守,州城顿时大乱!
    杨国栋此时还不知道,东门失守是因为郝摇旗的违抗军令才让清兵有了可乘之机,见城里大乱,知道城破之势已不可挽回。
    他临危不乱,将陈匡夏叫到身边,吩咐道:“匡夏,你为先锋,从南门突围,记住,突出去之后,不要直奔桂林,要先去贺州!”
    “是,卑职遵命!”陈匡夏拱手领命,带领手下打开南门,突围而去。
    杨国栋亲自殿后,将马停在南门门洞,命亲兵:“去请何大人!”
    “杨大人,杨大人,发生什么事了?”亲兵还没去请,就见何腾蛟骑马飞奔而来,见到杨国栋连忙问道。
    “何大人,不知为何东门失守,清兵已经攻进东门,为今之计,只有突围去贺州。请你的人先退,杨某断后。”杨国栋面色平静地说道。
    “不,杨大人,你是一军主帅,你先退,我来断后。”何腾蛟大声叫道。
    “不,何大人,你是客军,我是主军,州城破是我杨某人辜负了皇上厚望,也没有尽到主人之责,怎能让你们断后?快走吧,时间紧迫,别再耽误时间了。”杨国栋一摆手,催促何腾蛟上路。
    何腾蛟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再不多说,在马上一拱手:“杨大人,保重!”
    说完,带着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体纯等快速向南奔去。
    待最后一名士兵从南门逃出去,杨国栋下令:“撤!”
    就在这时,就听北面杀声震天,一员明将策马狂奔而来,后面清兵紧紧追赶。
    “大帅救我!”
    那员明将远远见着杨国栋策马横刀立在城门前,连忙大声呼救。
    杨国栋一听声音,是郝摇旗,再凝目细看,就见郝摇旗浑身浴血,盔歪甲斜地骑在马上狂奔而来,连忙挥刀让开一条路,郝摇旗冲到跟前,冲杨国栋一拱手,策马逃出。
    杨国栋一看清兵冲上来,此时不能撤,一撤就等于让清兵追着打,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刚刚逃出去的何腾蛟们就会遇到危险。必须抵挡一阵,给逃出去的军队争取逃命时间。
    想到这里,杨国栋把心一横,手中大刀高举,喝道:“给我杀!”
    杨国栋曾任四川游击将军,在号称“刘大刀”的名将刘珽手下当过兵,他的刀法就传自于刘珽。
    杨国栋率部杀进清兵阵中,耍开大刀,就见刀光闪闪,如雪片纷飞,当者非死即伤,瞬间就杀伤了数名清兵。
    将为兵胆,主将如此神威,明军士气大涨,个个怒吼连连,不要命地拼杀起来。
    可惜,他带的兵只有二千,而清兵越来越多,很快就抢占了城门,堵住了他们的退路。而且清兵战斗意志很强,不会因为同袍被杀而心生胆怯,反而越战越勇。
    战了半个时辰,杨国栋身上多处负伤,左臂伤势尤重,鲜血不断地滴下来,只好节节后退,弃马退到城墙上。
    他将已经卷刃不大刀扔在一旁,把腰中长剑抽出来,连砍带刺,又结果了数名清兵的性命。
    “杨将军,你已经没有退路了,投降吧。”
    就在这时,杨国栋就听远处一人高声叫道。

第二百七十五章 慷慨赴死
    第二百七十五章乌石山大战(四)
    杨国栋见清兵停止了进攻,城下黑压压的全是清兵,不远处火把映照下,一名清将骑在马上,其身后一面将旗,上写一个斗大的“耿”字。
    不用说,这位就是耿仲明了。
    杨国栋回过头,看了看身后,那是三丈高的城墙,城墙之外是五丈宽的护城河,而再看自己的士兵,由于饥饿本来体力就差,又战了半个时辰,大部分已经战死,活着的也已经体力不支,有摇摇欲坠之势,只是凭着一股子血勇之气强自撑着。
    他明白,自己已经不能幸免,除了降,那只有死路一条了。
    降是决计不降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诗句划过脑际,杨国栋萌生死志。
    只不过,他内心还有一丝牵挂,那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子杨昌江刚成丁,次子杨昌河才十岁,都留在桂林家中。不知自己死后,两个儿子能否成器?能否将父辈荣光承续下去?
    一念至此,忽然自失一笑,心道:“我这是怎么了?怎么担心起儿子来了?皇上对待死难将士遗孤最是恩厚,文质不就是明显例子吗?只要桂林城不破,儿子前程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想到这里,把心放下,随手撕下一块战袍,就着左臂的鲜血,写下数行字,然后把亲兵队长杨赤叫过来,把血衣交给他:“杨赤,这是我的绝笔,你武功高强,趁夜逃命去吧,记住,将这幅血衣交给皇上。另外转告夫人,让她好好教导两个儿子成材,让儿子勿忘父仇,永远忠于大明,永远忠于皇上。”
    “老爷,您派别人吧,奴才愿与您一同赴死!”杨赤眼含热泪,跪地哭道。他是杨国栋的亲兵队长,也是本家仆人之子,一向忠心耿耿,跟杨国栋主仆感情非常好。
    “别哭,别人没有你那份能耐,不一定能逃出去。你跟我一块死不行,咱爷俩都死在这里,谁保护你家幼主和主母?”
    “那……,老爷,奴才遵命就是!”杨赤一听这话,知道老爷心意已决,多说无益,连忙把血衣放进怀里,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呜咽着飞身跃下城墙,几个腾挪,就隐入黑暗之中。
    杨国栋见杨赤去了,心事完全放下。回过身来,望着耿仲明,朗声道:“对面可是耿参将吗?”
    耿仲明曾为大明登州参将,因与皮岛总兵黄龙有杀弟之仇,与孔有德里应外合,杀了黄龙家眷叛明降清。
    杨国栋用旧时称呼,显然并不承认耿仲明现在的所谓怀顺王身份,意在提醒耿仲明:“你是大明叛臣!”
    “杨将军,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今你命在我手,还要逞口舌之快么?”耿仲明一听就明白杨国栋的意思,这是想站在道德高处指责羞辱自己,遂不屑地笑道。
    “人必自辱人才辱之,耿仲明,别看你今日被鞑子封为怀顺王,将来史书之上你必留下臭名,你之子孙必然因你而蒙羞。”杨国栋大声道。
    “杨国栋!本王念你骁勇善战,本想替我主收一员虎将,你如此辱我,难道不想活命了吗?”耿仲明被杨国栋骂得恼羞成怒。
    “呸!你这种卖祖求荣之辈,永远不懂忠义二字,永远理解不了忠臣之心。杨某人今日败于你手,死则死耳,谁会跟你一样苟且偷生?杨某人今日一死,必留浩然正气于人间!”
    杨国栋慷慨激昂地说完,长剑一横,自刎而死!
    明军士兵见主帅自刎,个个激愤满怀,嗷嗷叫着挥刀持枪冲向敌阵——当然,这些体力已经严重透支的士兵冲向人强马壮的清兵无异于自杀,很快就像一颗石子丢进大海,一点浪花都没有激起,就被吞噬了。
    耿仲明走上城墙,来到杨国栋的尸首前,心道:“打了这么多年仗,不肯投降的明将还真没有几个,除了孙承宗、史可法,也就只有曹文诏、卢象升等寥寥数人,孙承宗、史可法、卢象升都是文人出身,真正的武将也只有曹文诏一人。大明作养正气二百余年,才出了这么几个人,而永历才立朝年余,竟然作养出这么一位忠义之臣?!永历此人,真不可小觑啊。”
    想到这里,耿仲明微微朝杨国栋的尸身鞠了三个躬,然后对手下说道:“此人忠义,令人敬佩啊。找个地方将他的埋了,立块碑,别让野狗把他的尸身给祸害了。”
    ……
    “围师必阙”,此乃兵法之道。
    耿仲明和尚可喜深知其理。在耿仲明围攻东门的时候,尚可喜早就将本部兵马埋伏到了白面石山与大石山之间。
    陈匡夏率领六千士兵在前,何腾蛟部三万大军在后(郝摇旗二万部队大部分折在全州城里),按照杨国栋制定的撤退路线,往东南方向逃去,逃到白面石山时,正中清兵埋伏。
    两侧山坡上满是清兵,另有一部兵马将官道一头堵死,箭射如蝗,可怜明军逃无可逃,只得无助地接受被射杀的命运。
    官道上明军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霎时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