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国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国高手-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义接着跟沈志祥、金砺、卓泰依次见礼。
    金砺是睿亲王府的常客,跟吴义是老熟人,平常打闹惯了,见吴义走路一瘸一拐的,连忙装作关心地问道:“吴公公,这一路骑马很累吧?”
    “岂止是累?大腿都磨烂了,两条腿快不能走路了。”吴义苦着脸道。
    “两条腿不能走路,那用第三条腿啊!噢,忘了,你特么是个太监,哪有三条腿啊。”金砺一脸坏笑着打趣道。
    “哈哈哈……。”这帮人全是武将,平时荤素不忌,听金砺拿吴义的缺陷开玩笑,都大笑起来,浑不看吴义脸色通红。
    “金砺,吴公公是钦差,也是你可以打趣的?刚才怎么说的?又不照着本说。”孔有德笑骂道。
    “大将军,卑职拿错本了。”
    “哈哈哈……。”众人又笑起来。
    “金大人,咱家是没有三条腿,可有蛋啊。你别说,这一路马不停蹄,蛋皮紧哩!”待众人笑完,吴义回了一句。
    “哈哈哈,蛋皮金砺,吴公公也是妙人啊……。”
    众人再次被逗得大笑起来。
    ……
    吴义传完旨,孔有德命人带他下去休息,展开地图,和众人商议起军情来。
    “大哥,元吉,诸位将军,摄政王把灭国之功让给我们来立,足见摄政王对我等的器重。这一仗一定要打好,千万不能辜负了摄政王的信任啊。”孔有德兴奋地说道。
    作为主将,首先要做的就是鼓舞士气,孔有德深谙用兵之道。
    果然,“灭国之功”四个字一出口,众人眼里都焕发出亮灿灿的神彩。
    “全凭大将军吩咐!”耿仲明等齐齐拱手应诺。
    “据斥候来报,朱由榔已经率兵到了梧州。根据我的判断,他下一步一定是取道贺州,转而西进,直击我之后背。按照摄政王的部署,全州要十日之内拿下,给朱由榔前进的步伐加把劲,然后大哥和元吉从全州秘密转道贺州,兜他的后路。我部则佯攻桂林,待大哥、元吉运动到位,弃桂林于不顾,全力合击朱由榔。大哥,元吉,你们的担子不轻啊,能完成任务吗?”
    “瑞图,十日之限太仓促了些,已经围了三个多月,杨国栋、何腾蛟防得非常好。若是日夜强攻,十日之内到是可以拿下来,但怕是损兵折将,代价太大。”耿仲明面带忧色地说道。
    “还是尽量减少伤亡,别忘了,你们还要去抄朱由榔的后路呢。元吉,你的封号里有个智字,动动脑筋,看有没有好办法?”孔有德问尚可喜道。
    “大将军,我倒是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说来听听。”
    “全州已经被围三个月,我观城中军士个个面带菜色,显然粮食已经快要吃光啦,只不过是在硬撑罢了。依我看,我军不如以去打朱由榔援军为名,先撤军,藏匿于雷公山中,城中守军一定会出城觅食,再让我们的人扮作百姓混入城去,然后趁夜来个里外夹攻,一定能大获全胜。”
    孔有德闻言眼前一亮,抬头看向耿仲明:“大哥,你看此计如何?”
    “杨国栋也是良将,就怕此计瞒不过他。”耿仲明摇了摇头道。
    “杨国栋是良将不假,可别忘了,城中还有何腾蛟,还有郝永忠呢,他们饥饿之下,不一定能听杨国栋的号令。”尚可喜坚持已见。
    “志祥,你觉得呢?”孔有德问沈志祥道。
    “大将军,卑职以为,摄政王的战略意图是以全州为饵,以桂林为钩,目的是为了钓朱由榔这条大鱼,所以,卑职以为,全州必须以大造声势为上策,拿不拿下的倒不要紧。”
    “不行!战略意图是战略意图,但睿亲王严令,十日之限一到,拿不下全州,可是要杀人的。所以,十日之内必须拿下,而且,只有拿下全州,才会让朱由榔心生焦躁,才会让他挥军急进,我们才好实现下一步的作战部署。”孔有德否了沈志祥的说法。
    “大哥,这样吧,我看朱由榔若到桂林,还得有二十天时间,从大后天开始计数,无论是强攻还是智取,十日之内必须拿下全州,然后迅速东进。”
    “行,那就先用元吉的计策试试,如果三天之内杨国栋不开城门出外觅食,那就强攻,七天的时间差不多也够了。”
    耿仲明明白,孔有德这是多给了自己两天的时限,好让自己有充裕的腾挪空间。
    “那好,大哥,元吉,军情紧急,我就不留你们了,赶快回去布置吧,争取早奏凯歌。”
    “好,那我们就告辞了!”
    说罢,耿仲明和尚可喜起身回全州去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折折顾炎武的傲气
    孔有德的情报不错,朱由榔确实已经到了梧州。
    桂林和全州的军情一日紧似一日,不容他从容准备,将广州托付给以吴炳为首的内阁大臣们,带上一万二千五百禁军,匆匆上路了。
    随同他一同出征的,文臣有陈子壮、吕大器和黄宗羲,武将有陈际泰、李元胤,可以说是兵微将寡,力量相当之单薄。
    用这一万多兵去解桂林、全州之围,虽有手榴弹和地雷这样的秘密武器相助,但仍然稍显冒险。须知清兵有四五万之众,且是百战之师,骑射功夫十分厉害,拿这点子人去解围,不是以卵击石吗?
    皇帝及万乘之尊,哪能轻履险地?所以,以吴炳为首的大臣们极力反对皇帝如此仓促出征。按吴炳的想法,可以调施琅的水师前来,哪怕只调两万兵也行。
    不过,朱由榔却是不以为意,他对吴炳说道:“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区区一个‘三顺王’还不是朕的对手。”
    无奈,吴炳又建议调广西各路驻军或者地方武装前来勤王,朱由榔同样不同意:“兵在精而不在多,禁军训练有素,其他驻军从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更兼没有上过战场,遇到凶悍的清兵,说不定一个照面就溃败了,成不了事反而可能添乱,还不如没有呢。”
    吴炳等人劝不动,也只好作罢。好在朱由榔出师以来,未尝败绩,众臣心中多少还是有点底的。
    广州的防务还是交给了陈仲武,鉴于他在上次拥立风波中的良好表现,朱由榔还是给予了他充分信任。
    另外,还有一事得重点说一下——朱由榔的秘书换人了。
    换的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那就是苏州府昆山人,姓顾名炎武,字忠清,今年三十四岁,长王夫之两岁,小黄宗羲三岁。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号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这三人再加上方以智、朱舜水并称“明末清初五大家”。
    顾炎武虽然学问渊博,但屡次参加科考却屡次落第,二十七岁那年终于绝了参加科考之心,拿钱捐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
    清兵打到江南,顾炎武参加义军进攻苏州,结果毫无悬念地遭遇兵败。顾炎武回到家乡后,又经历了族人与外人相勾结谋他祖产风波,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更名为商人蒋山佣。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由榔取得漳州大捷之后,顾炎武闻讯心情振奋,立即沿海路南下,成功避过清兵船队,抵达泉州。
    他先去拜访了王夫之,王夫之力劝他弃商从政,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功业。顾炎武担心自己的商人身份,怕得不到重用,王夫之又将朱由榔的治国理政思想介绍了一番,告诉他不必担心,皇上重才不重名,一定会重用的。
    顾炎武这才打消了疑虑赶到广州,先找到好友黄宗羲,由黄宗羲荐给朱由榔。
    朱由榔一听黄宗羲荐的人叫顾炎武,心中狂喜不已。在他看来,得顾炎武比得黄宗羲和王夫之价值更大,为何?
    一是因为顾炎武学问博杂,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二是顾炎武的思想先进,更符合朱由榔的治国理念。他提出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观点,跟朱由榔的“天下是大明全体子民的天下,非独朕一人之天下”的观点相互应和;他怀疑君权,但不否定君权,也符合朱由榔想建立一个“中央高度集权,人民自由平等”的改良型封建国家体制暗合;他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的观点,也符合朱由榔的哲学逻辑。
    得此大贤,朱由榔能不狂喜?不及细想,就要从御座上站起来,来个“倒履相迎”,刚走了两步,朱由榔又重新坐了回去。
    顾炎武是大贤不假,但自己能否驾驭得了他,倒是个疑问。
    顾炎武跟黄宗羲和王夫之不同,后两者虽然思想先进,但毕竟骨子里还是文人作派,现如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而顾炎武不同,他是有名的“庄奇顾怪”,性格孤傲怪僻,行事特立独行,自己若是做出“求贤若渴”的举动,他还真不一定领情,弄不好还会让他看不起。
    欲折服他,必须先打一打他的傲气。
    拿定主意,朱由榔稳稳坐回御座,淡淡地说道:“太冲,宣顾炎武上殿。”
    黄宗羲感觉有些奇怪:“刚才还一副捡到宝的急切样子,怎么这会儿又冷淡下来了?皇上行事真是出人意表。”
    顾炎武上殿来了,朱由榔一看,见他长得面相清瘦,略带沧桑之感,颌下一缕短须,却是稍显蓬乱,显然没有刻意修过。最明显的特征是个子挺高,足有一米八以上,尤其两条大长腿真是太长了,换用前世的一句话,就是“脖子以下全是腿”,怪不得会说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名言呢,原来人家天然有走路的优势啊。
    ……
    “草民昆山顾炎武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顾炎武被小太监引进殿来,按照小太监的指示走到距御案两丈处,跪倒行礼。
    朱由榔既不叫起,也不说话。
    一来是施展“威压功”,先给顾炎武来个下马威;二来,朱由榔也暗自琢磨,怎么才能让这位古怪的大贤对自己既敬又服呢?
    想了三分钟,心中有了主意。见顾炎武额上已经见汗,感觉“威压功”施展得差不多了,这才缓缓开口:“顾炎武,你可知罪?”
    嗯?什么意思,怎么上来就问罪?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给顾炎武改字
    见皇上上来就问罪,不但顾炎武,黄宗羲也感到十分吃惊。心道:“顾炎武先是联友抗清,后是经商避清,未闻有何劣迹,为何皇上问罪?他罪在何处呢?”
    又一想:“顾炎武可是大才,当世少见,若是被皇上给斩了,那我这引荐之人如何做人啊?”
    想到这里,连忙躬身施礼:“陛下,……”
    “退下!”
    话没说完,就被朱由榔给噎回来了,黄宗羲只好退到一旁。
    “草民虽混迹商界,但所言所行,忠、孝二字不曾有丝毫亏缺,未知罪在何处?”顾炎武果然跟别人不一样,傲气得很,回话的。
    “既忠清何必投明?”朱由榔冷冷地问道。
    顾炎武一听拿自己的字说事,不禁语塞。“忠清”二字之本意是说忠直清正,绝非忠于清室之意,而且他取此字时清室还在关外,还没有窃取大明天下,那时也不叫大清,忠于清室根本无从谈起。不过,表面上的意思确实不妥,国人都讲究个口彩,自己此字确实容易让人误解。
    顾炎武低头不语,半晌,抬起头来回道:“陛下,草民的字取于清妖入关之前,实无附逆之意。不过,如今清妖方盛,再以此字示人,确实不妥,草民知罪。”
    “我还不知道你并无附逆之意?只不过拿来折折你的傲气而已。”朱由榔心道。
    刚想说话,就见顾炎武再次抬起头来,问道:“陛下,大兴文字之狱,可是暴政,陛下乃是有道明君,不会因此砍了草民吃饭的家伙吧?”
    一听这话,朱由榔心里生气:“什么意思?难道杀了你就是暴政,就是昏君了?给我还用上激将法了?”
    “知罪就好。朕乃有道明君,此道在于与民造福,砍不砍你的脑袋与朕之清名无碍吧?朕许你现改个字,改得好,朕不但不罪,还会重用,若改不好,朕就下旨,说你是逆民,把你扔到大街上,看百姓们会不会把你给咬碎了?”朱由榔冷冷地说道。
    “顾炎武啊顾炎武,你跟皇上耍什么心眼?还激将?他吃你那一套吗?老老实实地认罪就行,千万别自作聪明了。”黄宗羲心里着急,不停地冲顾炎武挤眉弄眼。
    他的意思是让顾炎武顺水推舟,让皇上赐字就行了,别自做主张,不信,你改一个他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