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9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众代表们认为他根本不配做官员,此人做官员根本不会给山东行省带去任何好处,他根本没有对民众的尊重,完全是上等人思想。
  于是他们发动了属于他们的武器。
  不信任投票。
  即全体民众代表超过半数对一名官员投出不信任票的时候,这名官员立刻停职反省,大明司法机关、复兴会监察部开始介入,对此名官员的方方面面展开调查,并且限期对外公布。
  司法机关和复兴会监察部对官员进行调查的时候,需要人数不少于七人的民众代表会议选出来的代表队伍进行旁听和监督。
  如果对官方给出的调查不满意,民众代表会议可再次进行不信任投票,要求重新调查。
  连续两次对调查结果不满意且不通过的情况下,需要将此事上报中都,由中都执行委员会派遣专门队伍介入调查,力求一清二楚。
  这是二次民众代表会议上苏咏霖提议的对民众代表会议制度的修正案,增加了民众代表会议对官方的威慑力。
  山东行省方面面对民众代表会议的全票通过决议,无可奈何,只能启动程序。
  行省司法机关、复兴会监察部将接连出动,对这名出身江南老人集团的拥有复兴会员身份的出言不逊的资深州府级官员展开调查。
  这名官员当场愣住,随后大哭失声,怒骂这些民众代表是祸国殃民,是要破灭大明,顺带着对行省高层和远在中都的苏咏霖都开始指责。
  行省高层以汪宏津为首的官员对此非常不满。
  这下可好,后面他不仅连官职没保住,连一应待遇都没保住。
  后续对他的调查几乎是立刻启动,之后果然查出了他在一系列建设工程中有贪污公款的嫌疑,怀疑他将部分建设资金塞入自己的腰包。
  并且进一步追查到他的家人私底下运营大明法律严厉禁止的赌场,由此牵扯出了当地工场、集体农庄负责人的一系列违法案件,牵扯人员超过三十人。
  山东行省的司法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对当地展开了全面调查。
  而这次调查甚至惊动了中都的田珪子和孔茂捷,在他们的亲自安排下,中都司法小组前往山东当地监督调查,并且顺势展开了对整个行省的集体农庄、工场负责人的调查。
  隐隐约约的,一场全新的廉政风暴居然由此而起。
  至于那个出言不逊的资深官员,恐怕根本没想到自己恼羞成怒之下脱口而出的两个字居然葬送了那么多人的前途。
  甚至还揪出了一个腐败窝案,将数十名中饱私囊、侵吞公共财产的在职人员牵联进入,一举拿下。
  他本人也没什么可说的,调查之后撤职,一撸到底,交付司法部门论罪。
  山东官场为之噤声,官员噤若寒蝉,一声不敢吭,后续关于民众代表会议的事情,没有官员敢公开发表自己的不满意见。
  得知此事以后,苏咏霖非常高兴。


第1679章 大明国前所未有的快速行动起来了
  民众代表大会的第一剑就斩下了如此成果,苏咏霖对此非常高兴。
  他认为山东的民众代表们不愧是革命老区出身的,那是真正的学会了他交付给他们的一些东西了。
  在这个社会氛围相对保守的地方,他们的一剑挥出,直接斩断了某些人多年的矜持与自傲,敲碎了保守的社会政治氛围,给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吹起了一阵新风。
  这是好事,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对于全国的官僚们都是一种严重的震慑,而对于民众来说,则是民权昂扬的一次象征性事件。
  于是苏咏霖亲自写文章称赞山东的民众代表们,并且向山东的民众代表们表示祝贺,庆祝他们在这场大会上所获得的胜利。
  尽管中都方面有些人对这件事情不那么愿意接受,但是这件事情既然发生了一次,接下来就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
  这次事件标志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官本位社会局面受到了动摇。
  官员们必须要承认接受并且习惯他们不再高高在上的事实。
  千百年来官老爷们高高在上的历史,应该从此刻开始,走向终结。
  民众们开始真正的觉醒,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始盛行,青天大老爷情结将逐渐被人们淡忘,人们将真正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期待着一个又一个青天大老爷来为他们做主。
  根本就没有青天大老爷那么一回事。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看似缓慢,却又好像在不经意间被什么人按下了快进键一样,忽然就飞速地跑了起来,让人猝不及防。
  自从共和二零二二年苏咏霖四十岁以后,他就越来越少的管顾实际政务,说是自己继续执政十年,可实际上他在任期开始的第二年就开始逐步把自己的事情全部交给辛弃疾去办理了。
  他自己除了继续盯着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以及世界革命计划的推动之外,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科技进步和家庭方面。
  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自共和二零二零年之后,就开启了快进键,大明的民权行动忽然就在那个时候开始狂飙突进。
  到共和二零二二年,全国范围内全部行省级别的民众代表会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除了日本行省和吕宋行省这两个海外行省之外,连安南中直辖的民众代表会议都建成了。
  随后,便是更大范围内的州府级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
  大家似乎都在抢时间,争着抢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一定要在苏咏霖卸任最高职位之前,把他所期待的事情完成,让他放心。
  这是他们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在此时此刻的心中,为了完成苏咏霖对他们的期待,或许占据了绝对主要的地位。
  他们是为了苏咏霖才如此紧迫的推动民众代表会议建设的。
  他们明白,苏咏霖也明白,所有人都明白。
  就是为了一个人,大明国前所未有的快速行动起来了。
  因为把更多的日常事务都交给辛弃疾来管理,所以苏咏霖的空闲时间更多了,他抽出更多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视察,并且亲自参与到部份地区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当中。
  他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民众相处,亲自指点他们建设民众代表会议,亲自给他们上政治课,传授他们必要的政治知识,以此带起全民政治热潮,号召大家一起学政治。
  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政治不再是官员才需要关注的事情,而应该成为全民共同拥有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可以谈论政治,都可以讨论并且评价政治人物,政治不再需要讳莫如深,茶馆儿里再也不会写着【莫谈国事】。
  他主动向民众们传达中都朝廷的政治运转方式,告诉他们中都朝廷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并且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也告诉民众。
  他重点表扬辛弃疾、田珪子、孔茂捷等在民众工作方面尽职尽责的优秀人才,让民众知道他们,了解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神秘而不可触犯的存在,而要当作一个日常熟人一样对待。
  权力属于全体民众,如果这样的概念深入人心,那么包括苏咏霖在内,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不会是什么神秘而不可触犯的存在。
  如果秉持着这样的态度,苏咏霖相信大明的政局不会陷入困顿之中。
  从二次会议结束之后的两年里,民众代表会议在各地的确立的确给多地官府带去了非常多的困难局面。
  尤其是不信任提案制度的确立,给官员们带去了极大的震慑。
  官府有很多想要做成的事情都被民众代表会议否决了,官府的自主行动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民众代表会议的审核许可与签字盖章,他们动不了属于民众缴纳的留待地方使用的赋税。
  一些有着强烈上进欲望的官员受到了压制,对现状强烈不满,但是又不敢挑战不信任提案,对此心情抑郁。
  而心态相对平和的官员则感到如鱼得水。
  苏咏霖开始广泛宣传自己喜欢的政治人物曹参,将他萧规曹随的故事做了新解,开始全面在全国范围内解释自己眼中的有为和无为。
  接着他表达了自己对无为政治的期待,要求各地官员放平心态,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广泛追求毫无意义的政绩,要求他们领会曹参的政治智慧。
  有人上书苏咏霖,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官员们失去上进心,并且进一步让国家失去活力,大明会变成一潭死水。
  苏咏霖则回信给这些人,告诉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官员们的上进心会把一潭死水煮沸,把民众煮熟,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他讲述了按部就班和萧规曹随的意义,要求官员们学会新时期的为政之道。
  至于一潭死水的担忧,国家则有着名为紧急状态行动准则的纠正工具,可以弥补无为状态之下动员力不足的问题。
  大明可以有为,但是在涉及到最广大民众的问题上,尊重规则、讲究无为,那是最好的。
  苏咏霖的态度进一步推动了大明国内政治风气的整体转变。
  建国初期的那种狂飙突进式的乃至于甚至有些野蛮的命令式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扭转和改变,预算会议和民众代表会议上所达成的目标则成为了官员们重要的行动准则。
  突发状况什么时候都有,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紧急状态制度也被进一步完善,什么时候启动紧急状态制度,什么时候行政命令压倒一切,这些都在紧急状态制度之中有着严格的规定。
  苏咏霖不断地试图为明国的国家政策作调整,打补丁,虽然他不在中都,但是他在地方上的一言一行总是能够极快的影响到中都,进而影响到整个大明。
  只能说他的存在过于特殊。
  在这些事情之外,苏咏霖唯一特别关心的,就是科技发展。


第1680章 大明的历史陡然加速了
  时间来到了共和二零二二年年中,中都城东北地区的火车实验已经开始了三年。
  实验用的火车铁轨已经从最开始的一里地延长到了现在的十里地。
  苏咏霖还记得第一次火车实验的时候,那看起来非常雄壮有力的蒸汽动力火车头非常拉跨。
  它拉着三节车厢用较快的速度跑了大概十尺左右的距离之后,就停下来了,开始用蜗牛的速度缓缓前进,又挪了一尺左右的距离之后,彻底报废了,无法继续使用了。
  技术人员们非常沮丧,觉得自己辜负了苏咏霖的期待。
  但是苏咏霖却两眼放光,拥抱了每一个技术人员,给了他们丰厚的奖励和鼓励。
  “它动起来了!它拉着车箱动起来了!过去它只在我的脑袋里跑动,而现在,它动起来了!”
  苏咏霖激动万分的抚摸着已经失去功能的火车头,它的第一声鸣笛久久在他的脑海里回荡,久久无法散去。
  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来了。
  自那以后的三年时间里,技术人员们不断改进,不断使之拥有更强的动力和拖拽功能,也让它不断的前行到更远的距离。
  共和二零二二年,实验用的火车成功拖着九个车厢、一千多斤煤炭,在铁轨上用较快的速度前行了十里地,在终点顺利停下,火车运行第一阶段实验于此顺利成功。
  那一日,苏咏霖兴奋的难以自抑,和整个火车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们彻夜狂欢,载歌载舞,饮酒作乐,欢快无比。
  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喜,苏咏霖亲自登上实验用火车,亲自做驾驶员,与火车一起奔驰了十里地,虽然被颠的头晕脑胀,下车就狂吐不止,但是他依然感到快乐无比。
  也是在同一年,苏咏霖的长子苏泽英以十九岁的年龄参加了大明第七次科举考试,顺利考取工科进士资格,排名工科第一。
  之后,他被工部研发司录用,并且在三个月的实习之后顺利进入了火车项目组,加入到了火车研发的工作当中,并且以优秀的科研能力很快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共和二零二三年年初,苏泽英参与到了大明第一次火车实用性计划当中,在大同煤矿与大同炼焦场之间带队铺设长达十三里地的大明第一条实用铁轨。
  共和二零二三年年中,铁轨铺设完成,第一列运载火车在铁轨上顺利运行,将第一批两千斤成品运送到了大同炼焦场。
  这极具历史意义的第一次火车运输任务,总用时也就一刻钟多一点,速度之快超乎所有煤矿工人和炼焦场工人的设想。
  当时,苏咏霖就在现场,现场观摩了这次历史性的运输,他高兴极了,又一次登上了返程的火车,回到了大同煤矿,然后又是一阵狂吐。
  因为这糟糕的乘坐体验,火车项目组开始着手研发火车的减震功能,力求提高火车的舒适性体验,以求尽快达到苏咏霖对火车的第二个要求——运兵。
  如果没有优秀的减震功能,火车就不可能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