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咏霖点头道:“没有军事才能和军事威望的话,至少在开国时代,没有军事威望的领袖,是压不住开国的骄兵悍将们的,他们功劳太大,太过于骄傲,需要有人压制他们。
等开国时代过去了,过多的强大军功者不存在了,偶尔一两个,倒是无所谓了,那个时候,优秀的军事能力和军事威望就是领袖的加分项,而不是必然的选择了。
大明有职业军队,有职业的参谋部门,有成熟的军事指挥体系,领袖只需要具备常识就足够了,但是在开国时代,军事能力和军事威望必须是实打实的,珪子,你生不逢时。”
田珪子苦笑连连。
“也不能算生不逢时吧,一半一半,若是没有遇到您,我又如何能翻身成为执行委员会的副主席呢?想都别想,这一点我自己也明白,只是羡慕辛弃疾了,他赶上好时候了。”
“其实我选择他也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
苏咏霖缓缓道:“和你们比起来,幼安有一个特殊的优势。”
“什么?”
“他革过自己的命。”
苏咏霖指了指自己:“我也是先革了自己的命,然后才带着大家革别人的命,珪子,革过自己的命的人和没有革过自己命的人是不一样的,那种感觉就差了很多。
幼安的出身和我差不多,他是金国官宦家庭出身,我是南宋官宦家庭出身,他祖父做过知开封府,官职比我祖父还要高,所以他当年所抛弃掉的家业更在我家之上。
他把这些全都抛弃了,土地,房屋,财产,仆人,全都放弃了,只留一间祖宅供奉先人,如此决然的追随革命,幼安的意志与对革命的认同远超过那些没有付出什么东西的人。”
“您是说我吗?”
田珪子不满的指了指自己:“我什么都没付出过?我付出过很多东西好不好?”
“那当然不是,你也是拿命拼过的。”
苏咏霖笑了笑:“但是那种把自己曾经拥有的很难得到的东西全都给抛弃掉的决然,在拥有过之后,就全然不同于一般人了,幼安他,升华过一次。”
“只可惜我没有一个厉害的爷爷或者父亲啊。”
田珪子苦笑道:“一步慢,步步慢。”
“那也不一定啊,有厉害父亲和爷爷的人一点也不少,但是辛弃疾只有一个。”
苏咏霖指了指自己:“主要还是看自己的觉悟,觉悟产生了,就产生了,产生不了,那就是产生不了,和任何事情都没有关联,珪子,我希望你可以理解我,支持我。”
田珪子沉默了好一会儿,而后闭上了眼睛。
“好。”
“谢谢。”
苏咏霖伸出手,握住了田珪子的手,握了好一会儿。
那只手是温热的,并不寒凉。
第1674章 幼安,不要怀疑,全力前进
取得了田珪子的支持和理解之后,苏咏霖接连去找其他人说了一些事情。但是和田珪子这般心意相通的坦诚交流是没有的,更多的是一种表面的交谈与隐隐的压迫。
除了对待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孔茂捷,这是个坚定无比的家伙,只认真理,不认其他,他不会被苏咏霖的强制要求所压服,除非苏咏霖说服他,让他承认苏咏霖是对的。
所以苏咏霖和他辩论了大半天,从辛弃疾的个人能力到出身基础再到革命觉悟,全方位的夸赞辛弃疾。
而孔茂捷则指出辛弃疾的种种缺点,认为辛弃疾缺少苏咏霖所拥有的那种磅礴大气的指引能力。
他以当年辛弃疾劝说苏咏霖投靠南宋的事情作为理由,认为辛弃疾不具备基础的代替苏咏霖的指引能力,认为他缺少长远眼光。
那件事情的确是辛弃疾为数不多的黑历史,被苏咏霖拿出来调笑,但是这只是开玩笑,并不是苏咏霖真的怪罪辛弃疾。
以辛弃疾加入的时候苏咏霖和光复军的势力,不说前途远大吧,至少也是未来可欺,出于反金的考虑,未曾了解到光复军实质的辛弃疾选择南宋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没什么值得指责的。
在后续的工作中,辛弃疾表现出色,多次作为不能轻动的苏咏霖的协助者离开中都处理军务,没有一次疏漏,都完成得很好。
所以苏咏霖认为孔茂捷多少对辛弃疾是有点不公正的看法的。
孔茂捷对于苏咏霖的说法是无言以对的,他也的确是挑不出太多对辛弃疾的毛病,只是骤然得知那个继承者不是自己的时候,有一点点发自内心的不甘和不情愿。
如果主导者一直都是苏咏霖,那么自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可如果主导者换成了别人,那就真的有待商榷了。
但是苏咏霖态度坚定,并且让孔茂捷设想其他不同的人选,比如田珪子。
孔茂捷几乎是立刻就表达了拒绝的态度。
开玩笑,田珪子作为他多年的老上级,没人比他更明白田珪子的行事风格以及两个人的内在隐秘矛盾,要是让田珪子上位做老大,难道还有他孔茂捷的好果子吃?
这样一想,孔茂捷忽然觉得和大家都没什么矛盾的辛弃疾是个不错的人选。
资历,能力,性格,身体状况,好像各方面都比较不错。
且辛弃疾一直负责的都是军事方面的事情,除了在军事经费上和林景春有过一些争端之外,其他任何他还都是关系过得去的。
就算是公认的性格最恶劣的田珪子也没有和辛弃疾有过什么争吵。
最后,苏咏霖找到了辛弃疾,把自己的想法和勉强说服众人支持他的事情告诉了辛弃疾。
与此同时,作为他看好的继承人,苏咏霖也把和田珪子聊天的内容告诉了辛弃疾。
辛弃疾先是露出了一副三观崩坏的表情,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觉得很奇怪吗?你会觉得我们的理想最终是一团泡影吗?”
“很难说,现在我有点混乱,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您的问题,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泡影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又是什么?”
辛弃疾摊开双手:“现在不单单是我们相信我们的理想,连很多外族人都相信,他们都不是傻子,他们都是亲眼目睹了现实之后才会相信,和我一样,我不会相信虚无缥缈的东西。
您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是引路人,也是一切的创造者,如果您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才是对我们最大的打击,但是您对我说,您相信,一直都在相信,那么我觉得,我不该怀疑。”
“怀疑没什么不可以,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真理是不惧怕怀疑的。”
苏咏霖缓缓道:“所以,幼安,不要怀疑,全力前进。”
“我知道了。”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跟在了苏咏霖的身边。
“你是下一任主席的事情我暂时不会对外公布,但是在执行委员会内是要清楚一点的,隐瞒是不好的,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察觉。”
苏咏霖和辛弃疾走在一起,缓缓说道:“内部公开固然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被人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你处理问题的方式,你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是不公开,让你们互相猜忌,这更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会继续完成两个任期的工作,在后一个任期的时候,我会逐步退出最高决策层,逐步把我的权力全部转交给你,尤其是最重要的否决权,我也会把这些权力交给你。
后面在宣传策略上,我会要求宣传部开始对我和你进行联合宣传,将我们两人的宣传至于其他人的宣传之上,逐步为你的接班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你自己也要多加注意,小心谨慎的行事,明白吗?”
辛弃疾一开始得知此事的时候是震撼且兴奋的,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情绪,等苏咏霖说完这些时候,他忍不住的询问苏咏霖。
“主席,为什么是我?”
“你心里应该都是清楚的,你是除了我之外最合适的人选。”
苏咏霖笑着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开口道:“我们两人有着近似的出身,也最终都走上了革己而后革人的道路,我相信你对理想的坚持,我相信你对我们共同事业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
辛弃疾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
“我担心我不能满足您的期待。”
“你不需要满足我对你的期待,你只需要满足大明国对你的期待,满足人民群众对你的期待。”
苏咏霖微笑道:“但是我会监督你,我会一直监督你,二十年之后,待你完成任期之后,我会和你们所有人一起离开领导岗位,把我们这群从帝国时代里走来的人一起带走。
我们是开创新时代的功臣,是旧时代的掘墓人,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我们成长于旧时代,未来属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使命,所以,距离这个新时代的国家越远越好,直至死去。”
第1675章 您就是个圣人
直至死去?
苏咏霖一句话话音刚落,辛弃疾忽地站住了脚步。
“主席,您总是说自己不是个圣人,您自己也有欲望,甚至不惜把您自己形容成小人,但是我觉得这是对您最大的污蔑。”
苏咏霖站住脚步,回过头看着辛弃疾。
“为什么这样说?”
“我不知道您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辛弃疾缓缓道:“人的眼睛看不透人心,所以我从来不会试图揣测人心,我只知道,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您做了圣人的事情,您就是圣人,这一点上,我不接受任何反驳!”
苏咏霖微微勾起嘴角。
“很有趣的观点。”
“我记得,这是您曾经对我说过的。”
“是吗?我不记得了。”
苏咏霖微笑着摇了摇头,转过身子不再面向辛弃疾。
“您真的不记得了吗?”
辛弃疾的声音略有些凄凉:“为了这个国家献出一切,到头来,却要悄无声息的离开这个国家,不留任何痕迹,不留一丝念想,这是小人?”
“我是不是小人并不重要。”
苏咏霖迈开步子往前走。
“反正再过二十年,你们都要跟我一起走,别想着留下来,幼安,你的时间不多了,从我的下一个任期开始,你就要准备全面接手大明的最高权力了,别想那么多有的没的,走吧!”
辛弃疾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看着苏咏霖一步一步往前走,始终不曾回头。
苏咏霖花了一些时间,在民众代表会议召开之前,在执行委员会内部把该说的都说了,该解决的也都解决了,做到了执行委员会内部的基本统一认知。
以辛弃疾的资历、能力、功绩和性格,他的确成为了大家心目中除了苏咏霖之外最好的人选。
在苏咏霖坚持不做终身领袖的前提之下,辛弃疾成了大家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在中央代表会议上,这个事情暂且没有被苏咏霖透露出来。
苏咏霖只是将自己决定设立官员任期制度和退休制度的事情通报了一下,顺便简短了说了一下主席职位的十年任期计划,在中央代表会议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本身就有任期制度的文职官员们还好,武将们,尤其是功劳很大的功勋武将们对此感到非常的意外,纷纷询问苏咏霖这样做的原由,并且进一步表达他们的担忧。
苏绝、苏海生等大将直接冲到苏咏霖面前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七嘴八舌的表示什么他们只认苏咏霖、谁敢威胁苏咏霖他们就要谁的命之类的狠话。
显然这些话都是针对执行委员会里头的其他人所说的。
但是对此,执行委员会里的其他人表示无辜。
他们也不愿意苏咏霖搞这个事情啊,这不是没办法解决吗?
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只会比大将们更加不愿意苏咏霖对自己搞任期制度,谁愿意提心吊胆过日子?
苏咏霖费了很多口舌才让大将们安静下来,并且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不是谁的影响,而是苏咏霖本人真正的意志。
是他要求执行委员会接受这个建议的,也是他强烈要求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的。
“我终有一死,你们现在指着我盼着我,到我死了,你们又能如何?还能杀到地府里面去把我捞回来?这种稍微想想就知道不可能的事情,为何要如此执着?
倒不如趁着我还活着,把一切都给搞定了,大家安安稳稳的接受下一任领导集团的领导,那个时候我还活着,你们有什么矛盾我还能帮你们调和调和,对不对?”
苏咏霖用这样的说辞让大将们冷静下来。
之后在休会期间才一个接一个的找他们谈话,五虎大将都谈了个遍,对一些年轻有为的将领也谈了不少。
对徐通和赵玉成的谈话是他所比较上心的。
徐通是年轻一代将领的翘楚,不过说是年轻,也就比苏咏霖小个五岁左右,他们这一代人太年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