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赖朝带去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加上信浓国当地的骑士和甲斐国提供的骑士,总兵力在两万人以上,规模很大。
可以说这是自平安京三万主力之后,第一次有两万人以上建制的部队面对明军,源赖朝觉得信心很大,觉得就算不能彻底战胜明军,也能在信浓国遏制住明军的步伐。
于是他决定放弃守城作战,寻求和明军主力决战的机会。
他的愿望被满足了。
山谷之中,他撞上了辛弃疾率领的五万明军主力,辛弃疾故意让明军示弱,把热血上头的源赖朝映入了山谷之中,然后两头一堵。
关门打狗。
明军首先让火器部队一拥而上,火炮轰鸣,火枪喷吐着火舌,两头攻打日军,日军被火器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军队陷入总崩溃的状况之中,根本没有人再听源赖朝的指挥了。
源赖朝意志坚定,尽管面对如此败局,他想的依旧是突围,而不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他想要的依然是逃出生天重振旗鼓再来和明军战斗。
他的意志的确很坚定。
但是他不姓司马,这条山谷也不叫尚方谷,这个世界也不是三国演义的世界,所以没有天降大雨来救他——天降大雨也救不了他,明军不用火器,肉搏能力依旧强悍无比。
明军从前后两头步步推进,火药轰鸣,箭矢飞跃,刀盾手长枪手组成军阵如墙列进,一步一步把山谷间的日军碾成肉末。
战场极其惨烈,战况极为凶残。
辛弃疾站在山腰上发号施令,看着自己的杰作,嘴角流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源赖朝所统领的两万余日军在这场战争中全军覆没,死在战场上的五千人,死伤极为惨烈。
活下来的无一不惊恐万分,面对明军恍若天上魔神,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一点反抗也不敢有。
而明军为此付出的伤亡比较小,伤亡加在一起不过八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轻伤。
源赖朝倒是死不认输,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身边的护卫骑兵们护着他左冲右突试图突围,苏绝麾下大将魏克先眼见一盔甲鲜亮之人左冲右突,颇为兴奋,立刻翻身上马带着自己的亲卫骑兵展开冲锋。
源赖朝的护卫骑兵被魏克先的骑兵冲垮,本人在混乱之中被撞下马,惨死在战马铁蹄之下,余者全部被杀,无一幸存。
战后,源赖朝破碎的尸体被辨认出来送到了辛弃疾面前,辛弃疾下令把他的头颅斩下,身体则和全部死掉的人一起焚烧殆尽。
日本国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抵抗军在这一场战争中全军覆没,信浓国、甲斐国、相模国、伊豆国四国的兵力在这一战损失殆尽,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三路反抗军全部覆灭之后,这场本来就没有任何意外的战争的结局没有任何意外的显示出来了。
明军在之后一个月里荡平了信浓国、甲斐国、相模国、伊豆国、飞驒国、越中国、能登国等诸国,开始向越后国、上野国、武藏国等地进发,展开新一轮的攻略。
当然了,事到如今,说是攻略,更像是接收。
当地抵抗势力微不足道,少数几十人上百人的反抗,在明军大部队面前宛如一张纸片,一戳就破,轻轻松松。
随着源氏军队也被全部歼灭的消息不断传播,明军沿途遇到的抵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多的当地领主豪强等级别的人物不想再抵抗,而选择向明军投降,希望可以换取明军的接纳与任用。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投降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明国不需要他们,不需要他们这群剥削者继续存在于战后的新体制当中。
明军一路推进,反抗势力连同着反动势力一起,被彻底的剿灭了。
这场战争在共和二零一七年的八月底宣告基本终结,距离开战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一个五百万人口以上的国度便宣告了终结。
大军攻破陆奥国登临海边的时候,辛弃疾志得意满,在海边向苏咏霖写战报,向他报告自己胜利完成任务的事情,并且为全军将士请功。
明军再次取得了一场叫大规模的灭国之战的胜利,而这场胜利是辛弃疾真正意义上所主导的第一次胜利,对于辛弃疾本人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无比的存在。
不过此时此刻,他的战报就算送回去了,也不能获得太大的重视。
因为真正值得重视的事情现在正在中都发生着。
北洋探险船队结束了第三次探索,他们回来了。
他们带回来了一船一船的黄金、铜和各类贵重金属制品,还有一些骨制品,皮毛制品,各类看上去很怪异的图腾等等。
当然后面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金和铜。
当时陈震先因为舟车劳碌而病倒,抵达中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医馆看病抓药,正在治疗期间,得知具体消息的苏咏霖就来到了医馆里来找他,陪他共同看病,关心他的身体。
等问诊结束之后,确定没有大问题,苏咏霖才放下心来,和颜悦色的与他谈论他在美洲大陆上的见闻,询问他关于美洲原住民的事情。
第1665章 天佑大明啊
陈震先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苏咏霖。
苏咏霖确信他是抵达了北美的西海岸地区,并且跟着当地的原住民稍微深入了一些,参观了一些原住民们构建起来的部落和初级城镇。
根据陈震先的说法,新大陆上的原住民、包括之前在大冰原上生活的因纽特人,他们的文明都非常原始,感觉就是老祖宗嘴里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看不到什么文明的光彩。
穿的衣服很简单,都是兽皮和树叶做主要原料,没见到他们发展纺织业。
农业也很初级原始,类似于刀耕火种的状态,见不到精耕细作的农业水准。
甚至连牲畜都看不到多少,看到的最多的只有狗,其他的大型牲畜几乎看不到,尤其是马,陈震先很意外的发现新大陆的部落中没有任何一匹马的出现。
以至于原住民们看着陈震先所骑乘的战马都感到很好奇,不敢接近,不知道这种身躯庞大的动物到底是怎么愿意臣服在一个人类的胯下的,为此,还以为陈震先是超级厉害的勇士。
原住民们对大型动物很是头疼,尤其是对于成群结队的野牛,他们狩猎野牛,也被野牛所伤害。
至于手工业就更简单了。
他们有冶金能力,但是很粗糙很原始,他们会很粗糙的炼铜,炼出来的铜很软,连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铜都比不上,很难做武器,所以他们还在用木棍和石器做武器进行战斗。
他们会把石器打磨得很锋利,然后作为武器,能使用弓箭等远程武器进行狩猎,另外他们也能烧制陶器,用来储藏一些粮食和物品。
他们没有车辆,一切的运输都要依靠人力,他们奇怪的具备轮子的概念,却似乎从未想过把轮子应用在节省人力的方面上。
要说他们原始吧,他们是真的原始,但要说他们没有文明吧,倒也不尽然。
他们有宗教信仰,有一定的社会秩序,有一定的外交能力,也有最基础的物质生产能力,会经商,有货币意识。
而且他们还有不错的天文能力,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的交流,陈震先意识到他们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和算术能力,能够计算日期,拥有自己的历法和时间意识。
这又不是简单的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野蛮部落能够拥有的能力。
方方面面来看,就很怪异。
“感觉像是那种练武练了很久都没有进展,或者是只知道死读书而不动触类旁通的旧社会的老学生,没有办法进步的那种状态,总体来看,距离大明差不多得有一千多年的差距。”
陈震先对新大陆的原住民们的总体评价就是这样。
苏咏霖倒是知道美洲大陆上的原住民们为什么长期处在一个如此尴尬且怪异的文明状态之中久久不能得到突破。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能够驯化的动物,尤其是马、驴子等等能够用作运输的动物。
北美大陆上早期是有马存在的,但是后来灭绝了,原住民们没有马能够驯化,没有能在交通领域迎来一波革命性的变化。
没有火车的时代,畜力运输时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渠道,没有可供骑乘的大型牲畜,运输方面的效率无法提高,也没有办法顺着畜力的运用而带来一系列的重要发明。
他们只有人力运输,尊贵的人乘轿子,普通人就只能走路,也因此在物资交流方面大大的落了下乘。
北美大陆自从野马灭绝之后,就只剩下狂暴不羁的野牛了,而野牛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完全驯化。
没有交通领域的畜力革命,一步慢,步步慢。
文明的发展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人种之间的差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而自然环境显然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文明发展的早和晚、快与慢。
他们继续交流一些关于新大陆的话题。
说到了黄金和铜的问题上,陈震先则表示他认为新大陆应该也存在着数量不菲的白银,只不过白银冶炼需要一定的技术,而新大陆的这些原住民们并未掌握。
至于黄金,新大陆的人带他去到了一些矿场参观,他发现当地有数量较大的优质矿藏,黄金矿脉相当不错,原住民们显然意识到他很喜欢黄金,所以以此作为彰显他们很有财富的象征。
除此之外,陈震先忽然还想起了些什么。
“对了,主席,虽然我觉得不是什么很要紧的事情,不过农作物之类的我觉得还是有点意义的,所以我带了一些在新大陆那边种植的而我们没见过的农作物回来。”
“农作物?”
苏咏霖略有些好奇:“有什么我们没见过的农作物吗?”
“确实有一些,但是不多,我让人引种带了一些回来,不知道对咱们有没有意义。”
陈震先笑道:“您总是说农业是立国之本,所以不管到什么地方,我都着眼于农作物,但凡有点新奇的东西总想带回来一些。
而且我还是挺佩服张骞的,当年他从西域带回来多少东西?葡萄,核桃、石榴、蚕豆苜蓿这些东西都是张骞带回来的,我觉得他很伟大,也想学习他。”
“那倒也是。”
苏咏霖笑了笑,说道:“看到什么没看过的便试着带回来也好,没什么用的也不可惜,有用的那么便是最好的事情了,继续保持。”
苏咏霖嘱咐陈震先好好休养身体,然后自己带着随从前往观看陈震先带回来的那些东西。
大量的黄金和铜已经足以堵住所有对北洋探险船队不满的人的嘴了,南洋探险船队的确带回来了不少黄金、白银和铜,但是北洋探险船队带回来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着一箱一箱的黄金和铜被搬运到中都做进一步的统计和进一步的提炼,苏咏霖很高兴。
他觉得这场跨越时间过长、历经三次远航耗费无数钱财才终于见到了曙光的事业总算是能够继续推动下去了。
但是当他看到一箱子玉米的时候,愣了片刻,恍惚间,竟有时空错乱的感觉。
玉米?
这东西不是在南美洲和中美洲才有的吗?
陈震先等人只是抵达了北美西海岸,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应该还不至于吧?
苏咏霖不由得赶快上前,把搬运那箱子玉米的人拦了下来,拿起一颗玉米棒子拨开了外皮,看着里头一粒粒的玉米粒,立刻确认这真的就是玉米,他没有看晃了眼。
他掰下了几粒玉米粒,不顾身边侍卫的阻止一把塞到嘴里,一嚼,嘿,还真就是那个味儿。
貌似这还不是最原始的玉米,还是经过了一定培育和改良的玉米,模样已经和现代玉米相差不是很大了,完全有大规模种植和食用的价值。
这……
苏咏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唯有一个合适的解释。
美洲原住民们之间并非完全没有交流,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并非是完全的割裂,就算缺少交通工具,人和人之间也不一定没有交流。
他们也是有交流的,而住在墨西哥和中美洲这部分的原住民与住在北美的原住民之间或许就有一些商业上的往来,并且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知何时就把玉米引种到了北美地区。
从距离上来看的话,虽然不长,但是也不短,就玉米那数千年的种植史,无论啥时候传播到了北美大陆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苏咏霖是真的没想到只是第三次远航,就已经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收获,他这个不相信老天爷的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句——
天佑大明啊。
短暂的思考之后,苏咏霖心中涌现出了一阵狂喜之情。
第1666章 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挡
苏咏霖很高兴。
这莫名其妙的巧合,居然让玉米这种作物提早三百多年进入了中国!
而且正在他打算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