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贸易可以持续,但是必须要转移到济州岛上作为中转站,高丽本土不准日本商人涉足。
其实这个事情从经济角度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只要商贸还能继续,无非是贸易路线改变,过一阵子也就习惯了。
但是主政高丽的胡玮不允许日本商船抵达高丽本土这个事情引起了阿比留国忠的注意和忧虑,怀疑统治高丽的明国可能对日本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不满,于是将此事上报给了平清盛。
平清盛得知此事以后,不甚重视,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嘱咐阿比留国忠维持局面,不要和明国产生冲突,然后就不管了。
平清盛不在意,阿比留国忠思来想去也只能不再深究,只是吩咐部下趁着在济州岛做生意之余,找那些熟悉的高丽商人打探一下具体消息。
但是这个想法并未有什么成效。
之前和他们有点关系的高丽商人在明军进攻高丽期间已经润到了对马岛上相当一部分,剩下的不是死了就是杳无音讯,大概率也是死了。
活着的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还在从事海贸工作,且也不是做商人,而是做翻译和熟悉道路的向导,为前来济州岛贸易的明国商人提供服务。
和对马岛商人做生意的不再是高丽本土商人,而是明国商人。
不过后面对马岛商人和明国商人的贸易都还挺不错的,贸易成果也不小,赚了不少钱,阿比留国忠也就渐渐的沉溺于成功的贸易之中。
明国控制了对马岛贸易之后,输入对马岛的商品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升,明国商人诚实守信,讲究道义,追求生意的长线发展,所以和对马岛商人们的关系处的很不错。
有感于此,阿比留国忠对明国的担忧与提防也渐渐消失。
直到共和二零一七年三月中旬的时候,一队从济州岛回来的商队向他汇报交易成果的时候,顺嘴提了一句他们看到了很多大海船越过济州岛向高丽本土方向去了。
看着有点像战舰的样子,船只很大,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大,数量大概在三十艘左右。
阿比留国忠对此并不在意,他正打算进一步推动和明国的贸易,正想着邀请一些明国商人到对马岛上做客,以确定更多更大的贸易单子。
倒是他的儿子阿比留国泰对此略有想法。
第1648章 明军不讲武德,展开偷袭!
在阿比留国泰看来,三十艘战船是一股非常庞大的水师力量。
需要动用三十艘战船执行的任务,怕是已经属于战争级别的任务了。
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周边明明是一派风平浪静的表现,并没有出现战争的迹象,如此状况下明军还要调动大规模的战船执行任务,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明国可能在这一带有什么军事行动,值得注意,万一这些事情针对的是对马岛,则是阿比留氏的大灾难,阿比留氏必须要多做准备。
阿比留国忠不这样认为,为此还训斥了阿比留国泰。
“明国与我们的贸易一直以来都维持的非常好,从过去来看,如果有战争发生,商人总是最快察觉的,商人能以最快的速度察觉到危险,然后躲避,这才是商人。
而现在济州岛的商业贸易还在继续,我们和明国的订单还在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明国如果发动战争,商人们会毫无所知吗?你不懂商人,不懂商业贸易,你要学的还有很多!”
阿比留国泰不敢争辩,倒也觉得父亲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如果真的有战争,明国商人们一定会润的无影无踪,怎么会和他们达成那么多长线贸易合作呢?
这就是双方的信息差之所在了。
阿比留氏并不了解明国对外商贸全部掌握在国家队手里,明国的对外商贸主要服从于政治和军事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
经济在面对政治和军事的时候,是要让位的,不能超脱于其上的,必要的情况下,经济是可以为政治还有军事做出一定牺牲的。
这与过去主要被统治阶层掌控的主要是追求利益的而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商业贸易完全不同。
因为这个底层运转逻辑的转变,阿比留氏错过了最早发现危机并且躲避危机的机会。
当然,这种事情他们本身也无从得知,并不能算是多么巨大的失误就是了。
直到共和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午后,睡了个午觉之后懒洋洋打哈欠的对马岛眺望哨兵才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船只正在向对马岛靠近。
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疑惑着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但是随着视野中的船只越来越多,他确定自己没有看错。
他想了想自己那个只有早上才会出现然后就去喝酒玩女人的长官在早上布置的任务,没有想起他曾经说过今日会有大量商船抵达岛内的预告内容。
而且对马港也确实没有类似的消息传达下来,今天停靠的商船只有上午的商船才对。
这是怎么回事?
直到此时,他依然没有意识到这是明军的突袭,而他也将为承平日久的惯性思维所带来的迟钝付出代价。
当然,代价最大的还是对马岛主阿比留氏。
明军展开突袭的时候,阿比留氏正在举行家族聚会。
今日是阿比留国忠的四十三岁寿辰,一家人和尊贵的客人齐聚一堂,欢庆生日,大家载歌载舞,吃吃喝喝,互相展现自己的富庶来赢得众人的欢呼喝彩,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当一些部下急急忙忙来到阿比留府邸门口准备向阿比留国忠报告重要消息的时候,守门的卫兵还以没有请帖为理由,不准他们进入,直到他们拔出刀来威胁卫兵,才得以进入。
明军不讲武德,展开偷袭!
令人震惊的消息快速传遍了整个阿比留府邸,正在欢庆生日的众人对此感到诧异,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喝了不少酒的阿比留国忠更是觉得荒谬无比。
只有他的儿子阿比留国泰一脸紧张的询问事情的原委,这才得知明军在大量战船的承载下于午后顺利登陆对马岛,随即打败守军控制了港口,然后四散而出,向岛内发动奇袭。
目前岛内是狼烟四起,到处都是突袭的明军,明军数量庞大,岛内守军明显不敌,只能溃退,多处军事要地很快失守,岛内面临着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情况是万分危急。
此时此刻,开始有一些人相信了,但是喝多了的阿比留国忠依然不相信,涨红了脸要杀掉这些坏他兴致的混蛋,结果伴随着一声如雷般炸裂的声响,宴会场上的众人都被吓傻了。
包括阿比留国忠在内。
明军进展神速,且有熟悉地形的密探带路,一路军队轻轻松松朝着阿比留府邸来,要执行斩首战术,干掉阿比留氏,打掉对马岛抵抗势力的核心。
他们随身携带大量雷神炮,顺利包围阿比留府邸之后,用雷神炮轰击院墙,打败守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杀入了阿比留府邸,将阿比留全族重要人物和前来参加生日宴会的九州岛部分地区领主级人物一起控制了。
阿比留国忠直到亲眼目睹一名装备精良的明军士兵冲到他面前一脚把他踹翻在地的时候,才真的确信刚才前来通报的传令兵没有说谎。
明军真的来了。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来?
怎么来的时候一声招呼都不打?
阿比留国忠对此一无所知。
但是这也不重要了,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明军只用一天时间就顺利击溃了对马岛的全部守备力量,轻松获得胜利,两天功夫就占据了全部的重要据点,实现了对对马岛的实际控制。
四月二十七日,明军先锋战船队和水师陆战队一部在孔振德的亲自率领下率先出击,进占壹崎岛。
壹崎岛守军数量少,同样没有任何防备,被明军战船装载的火炮轰击一阵之后就崩溃了,明军水师陆战队毫无压力的登陆壹崎岛,将他们全部歼灭,实现了占领。
四月二十九日,辛弃疾抵达了对马岛,在对马岛发号施令,令全军集合于壹崎岛,而后按照预定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进攻九州,一路进攻本州,讨伐作战计划全面展开。
进攻九州岛的左路军总指挥由苏绝担任,水师主将孔振德担任副总指挥。
进攻本州地区的右路军总指挥由辛弃疾亲自兼任,苏绝麾下大将魏克先担任副总指挥。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对日本国进行全面打击。
五月初二,明军水师在筑前国地区攻灭了筑前国水师主力,明军全面登陆,水师则向东、西南方向分头前进,对其他地区的日本水师发动快速剿灭作战。
而陆军方面一经登陆就在密探的带领下快速前进向重要的军事据点,对尚未有充分准备的地方军队展开突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证明,明军提前的准备确实非常到位,而日本地方上的反应也非常拉跨,突出一个毫无还手之力。
筑前国方面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抵抗就一溃千里了,地方上的所有重要军事据点全部被明军摧毁、占领,军队有零星的抵抗,但是很快就被明军击溃。
苏绝指挥四万军队展开的九州攻略进行的非常顺利。
第1649章 孔振德的奔袭
九州攻略战随着日军的全面败退而顺利展开。
另一边,由辛弃疾亲自指挥七万军队展开的长门攻略战也非常顺利。
因为没有任何防备,长门国迅速被辛弃疾打穿,继而兵分两路突入周防国、石见国。
尤其是石见国,是此次作战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根据密探所说,产出大量白银的大银矿就在此处,所以苏咏霖特意嘱咐辛弃疾一定要拿下石见国,控制大银矿。
辛弃疾亲自率领军队抵达石见国,快速突袭进击。
石见国方面也没有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抗,在明军的进攻下,地方武装组织兵败如山倒,快速崩溃,官方人员竭尽所能向东部溃逃,不敢多停留哪怕一秒。
他们被明军快速而鬼魅的进攻速度给打懵了。
明军自身也对如此快速的进展感到惊讶。
日本军队的作战方式非常古老守旧,属于精锐决胜、炮灰跟上的古老类型,看不到各兵种的互相配合。
战场上,他们明明应该是一支军队,却看不到任何协同作战的架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全然没有和战友协同作战的感觉。
这种战斗方法被明军军官评价为根本不像是在打仗,更像是混混斗殴,或者宗族械斗、打群架,看不到任何正规军该有的战场风格。
数百年前中原王朝的作战方式都比他们先进,南宋军队和他们比起来都更加像是职业军队。
所以面对明国成熟的大兵团协同作战体系,一个营的明军只需要一柱香的时间就能把超过他们两倍以上的日军打崩掉,尽管这些士兵拥有最基础的血气之勇。
于是日军兵败如山倒。
打到后面就像是明军一路追、日军一路跑,根本不像是在打仗了。
这种情况下,辛弃疾控制石见国、杀死石见国守的时候是五月中旬。
开战半个多月了,日本官方人员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来的大规模敌人对他们展开的突袭。
因为如此混乱的情况,直到此时,乱成一团的平安京平氏政权还不能确定敌人究竟是谁、有多大规模、从何处发起进攻、战局进展如何等等重要的情报。
混乱的局势下,一直到五月十七日,才有人抵达平安京把筑前国遭到袭击的消息告知平氏政权。
平氏政权为此大为震惊,一群头头脑脑齐聚一堂商议对策,并且大量派出哨探打探消息。
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等待。
在这个时代,他们只能等待,除了大量派出哨探打探消息并且进行长时间等待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能够得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需要等待大量哨探归来,把真真假假的消息汇聚一堂一起商讨判断,一点一点拼凑事实真相,然后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可长可短,视交通状况和事件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最快一个月内就能得知事情的大致原委,慢的话,那就不一定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大半年,都是可能的。
没有任何手段能够使他们提前获得一片杂乱的战场讯息,就算有人从明国方面背叛了投靠他们,同样不能得到完全的战场讯息。
明国的讯息传递已经是这个时代的顶峰了,他们用多种方式传递讯息,日本方面只会更慢,而不是更快。
不得不说,平清盛已经算是脑袋清醒的雄主了。
得知筑前国遭到大量大海船承载的精锐士兵的进攻,且海船上挂着日月同辉天下红旗帜,立刻知道这是明国的军事进攻。
他惊恐且疑惑,不知道明国为什么要发动进攻,更不知道为什么明国大规模进攻之前他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