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
不得不说,平清盛的担忧不是毫无道理的。
因为苏咏霖的理论学说的确在日本上层社会的年轻一代当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其中真的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洪武政论》的认同者。
这些认同者认为苏咏霖说的很有道理,他们认为儒家文化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颓势,需要改变,需要做出变革。
他们出于对苏咏霖所创立的功绩的认同,进一步开始认同苏咏霖挽救时局的思想,进而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
苏咏霖厉害就厉害在掀翻了占据中原的异族政权,恢复了汉家统治,这在儒家文化圈内是一种了不得的创举,是绝对的英雄,是曾经的正朔宋国都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他理所当然享有天然的正统地位。
可是这位传统视野之下得国极正的正统帝王却在他的著述中否定了儒家文化,转而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将自己的胜利归功于此。
与高丽一样,日本上层统治阶级的年轻人和少量老人中,出现了一批思想上倾向于苏咏霖著述的人,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世界,进一步产生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思考。
但他们的数量很少。
大多数日本统治阶级的人还是对苏咏霖的思想持否定和恐惧态度的。
明白人认为这种思想能毁灭掉的绝对不仅仅是金国这一个异族王朝,或者或苏咏霖就没把异族与否放在眼里,他所着眼的,是整个时代的规则,他们恐惧于此,所以反对这本书。
而大部分人反对这本书则主要是反对苏咏霖否定儒家文化的内容,认为苏咏霖数典忘祖,不配做中华之主,中华文脉断绝,已经不是他们心中的中华,等等等等。
反正话说得很难听,甚至已经有人喊出了中华文脉已经毁于明皇、当由我国继承继续发扬之类的。
这种言论自然不会进入真正的明白人的眼界里,明白人还是更担心苏咏霖的理论会摧毁他们压迫剥削民众的根基。
平清盛所器重的嫡长子平重盛在阅读了洪武政论两卷之后,十分忧虑的对平清盛建议仿照高丽,在日本国内封禁这本书。
“此书把世间道理都讲通透了,寻常人等还好,但凡是稍微对现实有所不满的人,尽管不会做明皇做过的事情,照着上面所说的蛊惑人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并非不可能。”
平清盛自己也对此感到十分的忧虑。
“你说的对啊,虽然让他们反对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可能以此蛊惑愚蠢的人联合而成强大的势力,进而来反对我,事后他们成了我,我却要成阶下囚了。
明皇此书把道理讲得太通透,完全不做任何保留,又怎么能大规模流传呢?听闻明皇在大明国内将此书公开贩售,既然能远渡重洋抵达日本,想来也能去往任何一个国度,明皇到底想要干什么?”
平重盛对此无法评判,但还是坚决请求平清盛封禁此书,以免此书广泛流传,酿成不可预计之灾祸。
平清盛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封禁洪武政论,并且集中收集国内此书,集中焚烧,严禁私下里流传、交流,一旦发现,必然进行严惩,绝不姑息。
封禁命令传达之后,洪武政论的确在明面上绝迹了,但是私下里的流传是不能禁绝的。
一些公卿人家如果想要暗中藏匿一本书,平清盛就算是千里眼顺风耳,怕也是无能为力的。
为此,平清盛还是不放心,而平重盛就为他设计,利用日本上层文化人圈子里所流传的思想,为平清盛塑造一座金身。
即明国摧毁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神州大陆已经不复存在,更兼高丽和南越李氏都被明国摧毁,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日本是唯一传承了正统中华文化的所在地,中华文化正统现在只在日本了。
而这一理论的绝佳住注脚,就在于大量南宋和高丽逃人的抵达。
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和财富,也带来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知识,且投靠平清盛,正好可以对得上这种说法。
平重盛建议平清盛把自己打造为儒家文化的拥趸、中华文化正统保护者的身份,利用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大肆宣扬这种思想,为自己提高身价,获得传统文化圈子里的文人的支持。
如此不仅可以压制洪武政论在思想上的威胁,更能对冲掉皇族和贵族势力圈子中反对自己的人的势力,使得他们因为平清盛“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身份而左右为难、投鼠忌器。
第1643章 一个没有皇帝和贵族的国家
平重盛的建议给了平清盛全新的思路。
他非常喜欢这个策略,大喜,采纳了平重盛的建议,于洪武九年便开始了这样的宣传。
他开动舆论机器,大造舆论声势,一边攻击苏咏霖的明国政权和《洪武政论》,一边宣扬自己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身份。
那些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为了获得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经济待遇,也愿意为平清盛造声势,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做资本,与平清盛政权互惠互利。
他们遵照平清盛的意愿,以自己进士的身份所带来的荣耀光环大量与日本皇族、贵族群体中的汉文化仰慕者交际,建立友情,为平清盛政权背书,创造有利于平清盛的舆论环境。
进士这个头衔在儒家文化圈是通行无阻的金字招牌,是进士,那就是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特别贵族,为人所尊崇。
日本国权贵们同样尊崇南宋和高丽的进士,尤其是南宋进士,那是进士金字塔的顶层,进士中的进士,那就更容易受到追捧了。
如此一番折腾下来,加上平清盛政权的推波助澜,皇族和贵族的势力被平清盛拉一派打一派,颇有四分五裂的趋势,无法集中在一起握成拳头以反对平清盛。
他们讨厌平清盛,但是对于得到了大量南宋进士拥护的平清盛,他们也感到很为难。
平清盛以对明国的政治攻击和对南宋高丽逃人的利用顺利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以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名义在日本中央取得了绝对优势。
中央层面的反对者被平清盛压制之后,地方上的反对者失去了策应,也变得举步维艰,武士阶层空有武力而缺少领导和名义,行动非常困难,不能真正的反对平清盛。
这一波文化攻势下来,依托强势文化的背书,平清盛的权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眼看着平氏政权就要真正扎根落地了。
此时此刻,平氏政权的唯一有力威胁已经不在国内,只在国外,只在大明。
对大明和苏咏霖个人的攻击是平清盛赖以建立稳固统治的重要缘由,这一切一旦为大明所知,平清盛就不敢保证自己的安全了。
谁知道苏咏霖要是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会不会大为恼火然后派人攻打日本?
所以他不断派人在大明对外开放的泉州港口、广州港口活动、贸易,一边做生意赚钱,一边打探明国的全国动向。
从洪武十年开始,明国的政治动向和军事动向,平清盛总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他感叹于明国强盛的武力,感叹于苏咏霖彰显权势的方式,也感叹于他的理想主义,内心十分倾慕这样一个绝世强者,但是却又对他保持着十足的忌惮。
直到洪武十二年年末、十三年年初,苏咏霖推动民主共和改革和废弃皇帝体制的消息通过泉州商旅的方式传回了日本,传到了平清盛的耳朵里,使他大为震惊。
他不知道苏咏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放弃皇帝的身份,废弃皇帝的体制,用了一种全新的叫做民主共和的体制。
苏咏霖还废弃了旧年号,采用共和纪年的方式为大明纪年,表态要继承大明悠久的文化传统。
他发现自己就算知道了全部,也无法理解苏咏霖,他开始感到莫名的恐慌,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的事情正在发生之中。
苏咏霖放弃皇位之后处在什么地位上他不太了解,明国之后的政治动向也变得十分奇怪,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把这些事情对外封锁,不允许消息传播,对内也只和自己信任的亲人、家臣与前南宋官员范利、张泽里等交流。
他们的反应也是如出一辙的震惊。
一群人交流来交流去,也不能得知苏咏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
但是不久以后,新的消息从广州传来了。
占城国发生了革命,原先的统治者被推翻,死了,新的政权建立起来。
占城民主共和国。
这是新的占城的国名。
大明的正式国号是大明民主共和国,占城现在也变成了民主共和国,也没有皇帝,没有贵族。
同时,广州和泉州一带有着大量大明官方的船只出海,承载着大量据说是官方人员的人,隐约听说他们的目的地是南边大海上的国家,但是要去做什么,他们不知道。
平清盛敏锐的政治嗅觉使得他立刻意识到危机的降临,或许其他人也意识到了。
一个没有皇帝和贵族的国家,不是他们需要的国家,也不是他们能够生存的国家。
平清盛开始要求泉州和广州的商人更加活跃的搜集和明国有关的消息,尽快通报给他,好让他能够有时间进行准备。
但是从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共和二零一五年开始,广州和泉州的消息传播出了问题。
几个经常为平氏政权搜集情报传播消息的日本商人被明国逮捕。
逮捕理由是他们违法乱纪,违背了公平交易法案,用劣质货物坑害了大食国商人,被大食国商人告到了市舶司。
市舶司派人验证之后认为日本商人犯法,于是通报泉州了司法局,泉州法卒上门,逮捕了这几个日本商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判了五年刑期,没收全部财产。
这几个商人被逮捕之后,其余日本商人非常惊恐,做事开始小心翼翼,不敢搞出什么大动作来探查情报,于是平清盛那边想要更加有时效性的得知明国情报就更加困难了。
事实上,日本方面向明国方面搜集情报的事情一早就为苏咏霖所知,他派遣往日本的天网军密探已经先一步在日本站稳脚跟,构筑了一个情报组织。
这个情报组织主要利用逃难至日本的南宋逃人家族发展成员,建立情报网络,将情报探查的触角伸到了日本统治阶层当中,甚至接近平清盛本人。
这不是南宋逃人本身希望的事情。
比如深受平清盛信赖和依仗的前南宋官员范利和张泽里,他们本身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本身的意志无法影响到全部家族成员。
天网军组织随着南宋逃人三次大规模向日本逃难的浪潮一起前往日本,或者利用经商贸易的机会进入日本,先在日本站稳脚跟,然后逐渐向南宋逃人群体发展密探。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困难。
第1644章 一代人之后,他们就是我们自己人了
不是每个南宋逃人都心甘情愿愿意离开家乡然后终老日本甚至成为一个日本国民的。
他们内心依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只是为时事所迫,或者为家族族长所迫,不得不离开故乡来日本避难。
天网军组织利用他们这种心思,成功在他们内部打开了局面,以事后允许他们回家乡过上正常人生活为条件,获得了一批南宋逃人内部的“内鬼”为他们传递消息。
通过这层关系,他们打通了对日本国上层权贵阶级的讯息通道,得以了解到日本国的政治军事动向,和一些外人不能得知的秘辛。
范利和张泽里的家族内部都有人愿意和天网军合作,他们不想背叛家族,但是他们很想在明国讨伐日本之后还能回到家乡。
他们真的很思念自己的家乡。
日本对明国的情报收集很成问题,毕竟泉州和广州距离中都太远太远,但是明国方面直接在国都平安京设下了情报组织,可以直接探查到关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大量消息。
所以日本统治阶级是如何看待大明的,以及整个大明的革命行动,包括其内部是如何利用南宋逃人与反对大明的思潮巩固权势的事情,全都被天网军探查到,然后详细的汇总,送回了中都。
苏咏霖此前忙于很多事务,对这些小事并不在意,放在一边不怎么重视。
等胡玮的消息传来,使他意识到可以对日本发动讨伐的时候,他才找来找些情报观看,并且了解到了这些有趣的事情。
他对平清盛所做的事情没有感到生气,也并不认为这些事情值得他生气,倒是对平清盛有比较不错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有点能耐的人。
“平清盛有政治手腕,他充分利用了南宋和高丽的逃人,利用他们是无根浮萍的特性收服他们为己用,又利用他们的文化优势影响日本高层的人,成功分裂了日本高层势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