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9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工作组成员再去找上级投诉的时候,上级也很郁闷,摆出一副为难的姿态,说他们虽然有过错,但也不仅仅只是办理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也需要他们去做,不可过分苛责。
  地方上的组织部门也是一样的口径,对于这件事情也是同样的表示,说什么用人之际,不可过于苛责,否则大家出工不出力,受到损害的还是老百姓。
  因为各地方过于广泛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工作组的回报汇总到中都的时候,给苏咏霖都气笑了。
  “这阳奉阴违的做法还能更明显一点吗?他们就连演都不演了是吧?”
  田珪子看了报告之后,也很生气。
  “虽然之前就有预料到地方上会有抵触情绪,但是没想到居然做的那么过分。”
  “这种行为就是在钻空子,且规模也比较广泛,吃准了我们就算是想要处理都无法妥善处理。”
  孔茂捷黑着脸,怒道:“上面人数少,害怕追究责任,所以表现的一副无比支持的样子,下面人多,规模大,吃准了我们难以一个一个追责,所以一副阳奉阴违的样子!可恶!”
  苏咏霖沉默了一阵子,感觉这个事情还真是挺让人恼火的。
  他能感觉到,中都这群人之所以无比的支持自己的民主改革,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属于既得利益者。
  自己从皇帝的位子上退下来,放弃了手中大部分的权力,把这部分实实在在的权力分配给了执行委员会为首的重组过后的中央朝廷。
  民众代表会议制度虽然有对国家大事的最终决策权,但是对中央朝廷的大部分人来说,原先属于皇帝的权力大部分还是实实在在的下放了,这是好事。
  他们虽然更累了,也有一些新的限制,但是权力是实实在在的更大了,更实际了,他们没理由不支持。
  但是地方上不同。
  地方上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是没有地方的民众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的。
  中央层面,苏咏霖依靠着这个组织团结一批人,给他们权力,换来他们对民主改革的支持和维护,重新缔造了一个既得利益者的集团依附于这套规则之上,所以成功改革,还压服了第一波反扑。
  但是当改革深化到地方上的时候,局面又不一样了。
  地方官府从来就是政策的执行者,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是部分地域性政策的制定者,权力受限,不能自由发挥的情况比较多。
  他们从来就是听从中央命令再去执行的对象,苏咏霖遵守规则,下令都是通过朝廷途径,不是通过自己的皇帝身份的途径,所以他们面对的不是苏咏霖,而是中央朝廷。
  是彻彻底底的执行者。
  进行民主改革在他们看来不是好事。
  地方上设立的民众代表会议不仅是一个象征,更是把他们手中仅有的不多的自主行动权限给限制住了,使得他们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进一步失去左右腾挪的可能性。
  原先在国家层面的事情上他们就要听命令办事,好不容易留下的一点地方自主权是他们获得政绩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积累功勋实现自我升华的重要途径。
  如果地方上的民众代表会议成立了,实现了对这一自主权限的限制,那么他们就将失去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自主权限,对于任何资源的动用都要经过审批,这感觉绝对不好受。
  然而这就是苏咏霖的目的。


第1637章 反内卷大师
  和平时代的国家治理,需要的是无为的精神。
  无为不代表不做事,无为代表的是遵守规则、按照规则做事,而不超脱于规则之外。
  一个国家的运转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财政,封建王朝的崩塌往往是财政的崩溃和不可持续,只要财政不崩溃,封建王朝多少都能继续苟。
  但是如果财政出了问题,那就会快速死去,一点其他的可能性都没有。
  满清后期已经内忧外患到了那个地步,但因为财政尚可,所以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还是维持到了新的世纪。
  国家财政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的正确的方式,就是进行财政预算审批和对这个审批的尊重与坚决执行。
  一个国家的崩溃往往就是从财政超支开始的。
  一个本来在预算中只需要花五百贯钱和一年时间的工程,到最后落实却要花一千贯甚至一千五百贯,花了三年才能完成,问题就很大了。
  如果要是再过三年,这个工程崩塌了,坏掉了,那么问题就更大了。
  财政预算制度的不被尊重和崩溃,也就意味着吏治的崩塌,更进一步意味着统治秩序的被破坏。
  没有哪一个统治者能够忍受统治秩序的被破坏,除非脑子有问题,被洗脑了。
  无为而治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官僚阶层的按部就班,是他们遵守规则,不节外生枝,按照中央布置下来的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不追求其他的东西,循规蹈矩。
  有人说这是没有活力的体现,是一潭死水。
  但是如果不朝着这样的方向去控制,留给地方民众的绝不会是活水,而是沸水。
  官僚们如果没有这层限制,不去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他们那过于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把地方上的活水给烧开,大家一起洗沸水澡。
  官僚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于升迁,升迁需要政绩,政绩体现在方方面面上,看起来,的确是在造福一方民众。
  但问题在于,他们搞的这些政绩工程,真的能对民众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一个地方的前任官员已经把政绩做到位了,一个地方已经不需要更多的东西了,那么新任官员到任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折腾的空间了,但是他又想升迁,他该怎么做?
  很简单,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大明县官一任四年,州府级官员一任五年,到期了之后是要转移走的,这就使得他们只要管好自己的四五年就可以了,时间一到拍拍屁股走人,谁管你之后会发生什么?
  新任官员望着前任留下的一地鸡毛直骂娘,满心怨气,又能指望他为地方做什么好事吗?
  无非是寅吃卯粮,强行续一波罢了。
  官僚实际上是没有责任心的,他们心里只有他们自己,为了升迁,他们什么都能做。
  苏咏霖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官僚们的责任心和良心上,哪怕他们曾经跟随自己为了民众的福祉而奋斗。
  所以他决定要给地方上的这些长时间生活在有为状态下的官员们加上一道枷锁,给地方上建设一个安全阀门,逼着他们从有为状态向无为状态转变。
  最核心的处置措施就是限制行省、州府等地方官员的财政处置权,使大明财政在中央有预算计划之外,在地方上也设立新的预算制度,贯彻到底,规规矩矩,按照计划办事。
  理想状态是一件事情规定多长时间做完,就多长时间做完。
  规定多少人手,就多少人手。
  规定多少支出,就多少支出。
  一件事情的工程期横跨两任或者三任官员的任期也无所谓,接力办好,按部就班,不需要提前,也不允许延后。
  苏咏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按照规定计划办事,不需要提前,也不允许延后,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习惯了之后,也是真正的好事。
  这可以有效的反内卷。
  苏咏霖决定成为新时代的反内卷大师。
  官僚为了自己的政绩,总会想要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这种心理传达到了下级那边,下级为了讨好上级和自己的利益,就会逼着基层办事人员更加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
  最后大家比赛着谁比谁快,谁比谁更好更省,把基层办事人员折磨的苦不堪言,好好的一件事情最后卷成麻花,所有人一起受苦。
  一旦有人因为这种事情获得奖励、得到褒奖,就会快速带动一大片的官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反正九九六零零七的也不是他们,就算装个样子偶尔九九六零零七,他们所得到的也是真正付出的劳动者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值得的,甚至是超值。
  但是这种行为会让社会劳动环境急剧恶化,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是不为苏咏霖所容忍的。
  无为社会是对民众最好的社会,为无为社会打造一个临时性质的有为状态,是民众和国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苏咏霖无论如何都要引导民众的力量把官僚给压制住,不给官僚左右腾挪的空间,即使他死了以后,这样的压制也能持续下去。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新规成为习惯。
  第一代官僚无法习惯,那么第二代,第三代,就会视之为自然状态。
  苏咏霖到底也不敢保证这样的效果能维持多久,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也要为此而努力。
  “他们有他们的拖延法,我们也有我们的促进计,这件事情是既定事实,他们无论怎么阻止,怎么阳奉阴违,都不能改变既定事实!”
  苏咏霖的决心不可动摇,而众所周知,在大明国,只要苏咏霖真正想要做到的事情,就没有不能做到的。
  执行委员会以全体名义给河北、山东和关中三大行省的行省官府下了斥责令,要求他们尽一切所能协助工作组办理此事。
  年终考核中如果没有民众代表大会议事厅这一项目的成功,他们的年终考核成绩就很难在中都这里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明年对于三行省的财政预算审批项目也会大大缩减,省下来的属于三行省的多余税收将会注入其他行省和大航海项目中,助力其他更有能力的行省和部门来办事。
  理由很简单。
  建立地方民众代表会议制度那么一件小事你们都做不好,中央对你们的办事能力很是担忧啊!


第1638章 你们还能比我更懂得折腾人的法门?
  一点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么地方上一定是出了什么大问题。
  所以不仅仅要缩减地方上的审批项目,还要认真考察地方行政队伍,发现有一些能力不行的,就要撤换下来。
  这是必须要进行的。
  中都都已经拿出了办事方法,都已经积攒了成功经验摆在你们面前,结果你们都做不好,这还怎么能做成大事?
  要考核,要重新考核,要对三行省行政队伍的考察加砝码!
  要派遣司法队伍和复兴会队伍加强考核次数和考核标准,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就要重新考虑他的公务身份了。
  不就是比赛折腾吗?
  你们还能比我更懂得折腾人的法门?
  苏咏霖冷笑连连,准备让这群混蛋好好见识一下自己的手段。
  保证让你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如此阴阳怪气的斥责令下达之后,三行省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表自辩,称他们都不是不愿意做事,而是之前以为这件事情很简单,却没想到还是有一些小难度的。
  之前他们忽视了这件事情的复杂性,没有认真推动,给中都工作组的同志们带来了一些麻烦,他们感到很抱歉,之后他们会竭尽全力推动这一工作的进行,保证在年末时拿出成绩。
  苏咏霖接到他们的自辩表章之后,冷笑连连。
  “都是蜡烛,不点不亮!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可想而知要是没有了监督,没有了催促,他们到底会堕落到什么地步!该有的监督必须要有,还必须常态化正规化,给这帮混帐东西好好的开开眼!”
  斥责令下去之后,工作组那边的反馈就正常多了。
  说是那些之前对他们爱搭不理的家伙们现在一个个的别提多勤快了,整天跑得比他们还勤快,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反过来催促他们办事。
  工作组的成员们于是打开了局面,在地方上广泛选拔优秀诚实可靠的工人、农民代表,并且对已经选拔上的预备代表开设政治补习班,从头开始为他们补习必须要的政治知识。
  关于行政,关于司法,关于经济,关于军事,关于国家运转起来的一切必要要素,全部都会在这个补习班里面给他们补习。
  不仅如此,从补习班上完课之后,还会鼓励并且建议这些预备代表们把自己所学的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播,传播的越多人知道越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就会在未来极大的降低召开民众代表大会的成本。
  现在多投入一点办学,未来就会更加轻松。
  整个共和二零一六年的全年,苏咏霖都在用极大的精力观察追踪河北、山东和关中三个行省的行省级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过程。
  过程中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苏咏霖都会用最高的精力去跟进,去帮忙解决。
  等这三个行省的预备代表选拔完毕、全面进入政治补习班学习时期和政治宣传时期,苏咏霖又决定推动辽东、河东和河南三个行省的民众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
  于是辽东、河东与河南这三个行省也开始了全方位的折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