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9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原住民习惯了祖祖辈辈樵采渔猎的生活,对于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全看运气的生活似乎很是喜欢,而对于大明方面介绍给他们的这份工作貌似并不愿意接受。
  他们先入为主的认为明国人在坑害他们,是要拉他们去做苦力,且他们也不具备很多的专业技能,搞建设工作的话也只能做力气活儿,他们似乎对这样的工作怀着强烈的抗拒之心。
  王坤一面向国内申请大量的建筑工人和物资支援,一面也试图从本地取用以降低建设成本,所以他竭尽全力劝说这些人,最后实在没办法,拿出了杀手锏。
  美食的诱惑,降维打击!
  王坤深入了解了这些原住民,发现他们的烹饪手法非常原始,简单的烧烤烹煮,甚至还有生吃的,对鱼肉和其他禽类的肉类的加工调味等等水准都相当低劣。
  好好的一条鱼,他们做出来那就是鱼腥味儿直冲脑门,其他肉类也是腥味儿直冲脑门。
  都说三佛齐王国盛产香料,但是也要会用啊。
  他们是根本不会用。
  或者说他们的物质水平也不足以让他们发展出优秀的烹饪技术。
  于是王坤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契机,让随队大厨做一顿饭,请他们来吃。
  事实证明,对美食的向往是每一个人类共同的追求。
  吃了一次之后,岛上的原住民们就绷不住了,王坤告诉他们,只要来我们的工地上干活儿,不仅有工钱拿,还可以吃到免费伙食。
  对,就是这个水平的伙食,只要来做工,只要遵守规章制度,免费,一天三顿!
  口水瞬间淹没了他们过去的坚持。
  原住民们欢呼雀跃,然后开始内部协商,最后出动了七八百号人来尝试做工,接受明国技术官员们的培训,准备上岗。
  王坤这边用美食征服了原住民们,苏咏霖那边在中都得知了王坤顺利拿下新加坡的时候,相当惊喜,立刻决定表彰王坤和整个使节团成员,然后立刻开始组织建设团队。
  财政部立刻召开建设会议,商讨动用多少资源来建设这座星洲岛。
  军事部也召开会议,商讨准备在这里驻守军队,建设军事基地。
  之后民政部也召开了一些会议,想要招募一些民众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为长期经营这里做一些准备。
  因为这里是大明第一座拿下的港口城市,所以大家都很重视,对于这件事情最后到底能给大明带来些什么,也保持着热切的观望态度。
  数月之后,共和二零一五年年末,苏咏霖召开了朝廷公务的全体会议,对当前的局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当前的局势就是大明一方面在整顿内务,向内进行民主共和体制的建设,另一方面,则是由内而外的发展革命工作。
  这一年年末的时候,大明在整个国外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


第1635章 不断给敌人以幻想
  就目前来看,明国面对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转好。
  占城革命已经成功,蒲甘国、真腊国和三佛齐国已经完成了代办处、天网军组织和复兴会秘密组织的布局。
  其中三佛齐更是已经完成了对港口据点的获得,正在紧张的布置当中,随时可以进一步推进,进行实质上的控制,维护大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
  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苏咏霖对于当下的局势非常满意,认为这对于大明国内的革命和国外的革命都是极具意义的一件事情,大明会为此受益匪浅,一时的付出必将带来更加长远的可观的回报。
  “后人会感谢我们这些前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面对我们的付出和风险,高尚的人们会在我们的墓碑前洒下热泪,同志们,不要懈怠,继续前进,直到全世界的剥削者都被彻底埋葬!”
  苏咏霖在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很有影响力的演说,遂将世界革命的政策当作国家策略推进,正式列入国策之中,成为大明的国家意志。
  并且苏咏霖还打算以复兴会做为各国之间的纽带,筹备秘密召开各国之间复兴会组织之间的组织会议。
  他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大明国内找一个安全秘密的地方给全世界各地的理想者们开会,使他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到各自的存在,知道他们并不孤独,他们的同志遍布五湖四海。
  同时,他也希望复兴会能够发挥起沟通桥梁的作用,希望可以在国家利益之外新建一个沟通的渠道,使得复兴会之间的交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超脱于国家利益。
  于是从共和二零一六年开始,明政府开始全力推进世界革命计划,开始组织大量有充分组织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人才以秘密身份出海。
  他们随着大明商船队以做生意的名义,逐步进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
  除了真腊、三佛齐和蒲甘三国之外,明国发起第二轮正式的商业大航海行动,对沿途的犀那国、细兰国、注辇国、南毗国、故临国、古尔国和麻嘉国等国家全部进行了代办处、天网军组织和复兴会秘密组织的注入。
  三位一体的行动计划以商业代办处为明面上的掩护,天网军提供充足的情报支撑,而复兴会秘密组织则藏身于前二者之中,先对当地进行民俗风情调查,进而制定对当地的思想渗透计划。
  因为就当前来说,除了距离大明比较近的国家听说了大明国内的政治局势之外,大部分国家并不清楚大明的政治局势,也不知道大明的革命本质。
  所以苏咏霖嘱咐前往当地的人不要透露大明具体的政治体制,真要说,简单说说就行,底层运行逻辑无需讲明白,依旧以他的名号与各国上层交流,打探各国中央统治者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
  他们并不需要急着开始工作,而要深究当地的各种矛盾,并且掌握当地语言文字,且需要把当地文字版本的《洪武政论》编撰出来。
  对于前往每一个国家的复兴会工作人员,苏咏霖都会亲自给他们开会,亲自布置任务,做思想动员,并且进行讲话。
  “你们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和大明一样,你们若要成功在当地策动革命,语言关卡是首先需要闯过去的,然后是民俗风情关卡,再之后才是了解当地的矛盾。
  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发现可以撬动当地局势的次要矛盾,当年我在山东起事的时候,也不是逮着阶级矛盾就开始猛造,一开始也是从族群角度出发开始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你们要注意的是,因为距离遥远,大明不可能出动太多的军队帮助你们,因此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如果你们不能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必然面临力量上的失衡。
  在革命初期,我们属于弱势群体,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不要让自己成为绝对的少数派,只要矛盾尚且可以调和,那么就要容许矛盾的存在。
  等未来力量发展壮大了,再渐次推进我们的主张,每一个阶段定下一个目标,把敌人分化瓦解,不要一口气对抗所有敌人,而要不断给敌人以幻想,竭尽全力的使他们不能抱团对抗我们。”
  苏咏霖拿自己当初对付金国的例子来给大家做深度讲解,认为自己的经验还是很有价值的。
  他尤其要求每一个人都不要过于自信,不能因为革命是正义的就充满了对反动力量的不屑,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胜利。
  不是这样的,革命胜利的基础是得到民众的支持,但是如果反动力量过于强大,打不过他们,一样会失败。
  所以,理念重要,组织和武装一样重要,后者需要时间去经营,但凡能用五到十年去经营成功,都算是简单的。
  占城革命出发点不一样,起步就是武装,还是正规军主导的革命,属于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到一起了,想不成功都难。
  真腊、三佛齐和蒲甘国或许还能这样搞,想一想复刻占城方案的可能性,由大明直接出手帮忙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其他国家距离大明太远,驻军也不可能数量足以影响该国政局,所以务必要小心谨慎,心怀忧虑。
  “我不希望在未来听到你们因为革命失败而丧生的消息,你们是大明花费无数金钱和精力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你们应该在更多岗位上发光发热,而不要止步于此,明白了吗?”
  苏咏霖对每一队复兴会员都说了同样的话,也在最后给予了他们深切的期待。
  海上丝绸之路的革命如果在五到十年之后都成功了,那么就证明了这一套革命理念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届时,才是真正的革命浪潮席卷天下的时候。
  现在不过是牛刀小试。
  外部革命强力推进的同时,内部民主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当中。
  苏咏霖从共和二零一六年年初开始,就着手准备山东、河北、关中三个行省的民众代表会议的确立。
  山东是苏咏霖起家地,河北是第二起家地,关中是前封建残留最浓郁的地方,也是大革命之后被清洗的最干净的地方,现在这三个行省也是大明数一数二的经济、农业强省。
  所以在这三个行省开启民众代表会议制度试点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
  中都的工作组兵分三路前往这三个行省,对三大行省的西站民主改革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和指导。
  三大行省的行政长官所代表的行政力量需要全程配合工作组,完成在三个行省内举办民众代表会议的工作,使之常态化,正规化。
  因为在中都举办的民众代表会议人数有限,因此将大会下放到行省层次,会在更多的层面上更加广泛的纳入平民当中的优秀者进入民众代表大会,从而将民众对官府的监督落实到行省层面。


第1636章 他们就连演都不演了是吧?
  和中都的大会一样,行省层面的大会也有差不多的权力。
  各行省官府除了需要遵照中央指令办事之外,本身也有地区事务需要办理。
  中都民众代表大会通过的事情不需要行省层级的大会再做一轮表决,但是各行省的地方事务则需要行省民众代表大会进行表决。
  表决通过授权之后,行省相关部门才能办事,表决不通过,则行省方面不能执行。
  如行省方面认为此事确实有必要执行,则可以第二次发起审议,若还是不通过,还有第三次机会。
  即上表中都民众代表大会。
  在设计上,中都民众代表大会是早于地方民众代表大会召开的,国家层次的事情需要先行处置,先行制定预算方案。
  等国家层级的预算方案制定完毕之后,才有地方自主行动的空间,以此防止地方与国家意志产生冲突,限制地方权力。
  所以地方上如果出现行省方面和民众代表方面的强烈争执需要处置的时候,一般是执行委员会进行表决。
  此时此刻,就需要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的执行委员会委员认为此事确需执行,则可以执行委员会整体的名义下令执行。
  不达三分之二多数,则不可执行,留待之后再做讨论。
  中都来的工作组在办理选拔民众代表的工作时,原本认为这些事情并不难,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不少执行经验。
  事实上选拔的难度的确不大。
  各大工场和集体农庄的优秀工人、插秧能手啥的一点都不少,个个都有模有样,且极具热情。
  他们经过之前中央在地方上大规模选拔民众代表的事情的激励,且还有民众代表们回乡之后的广泛宣传,现在对民众代表会议这个制度非常有想法,很是拥护。
  所以民众的热情很高。
  问题在于地方官府在配合这件事情上有些问题,普遍情绪不高,官府工作人员缺少行动力执行力,让他们办点什么事情就推三阻四,或者磨洋工,各种拖沓。
  要一份名录,拖个两三天才给。
  要视察某工场、集体农庄,则说需要时间准备,暂时不能成行。
  为民众代表会议的会场建设选址,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到处都不行。
  要求地方拨款准备修建会场,则各种哭穷、诉苦,为地方行政之艰难多方陈述,就是不准备拿钱出来。
  高级官员倒是非常愿意配合,对待工作组的官员们非常热情,说什么就是什么,态度很好。
  但是下放到具体办事官吏的时候,则看得出来那种非常明显的懈怠和拖沓。
  工作组成员很生气,向他们的上级投诉,上级主官立刻斥责他们,他们好了一天,又恢复原样。
  有些工作组成员怒不可遏,立刻向当地组织部投诉这些官员的懈怠,组织部门立刻派人找他们谈话,也是好个一两天,然后接着摆烂。
  工作组成员再去找上级投诉的时候,上级也很郁闷,摆出一副为难的姿态,说他们虽然有过错,但也不仅仅只是办理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也需要他们去做,不可过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