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9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的权力也不再超脱一切,没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属性,相反,必须要在规定好的框架内行使。
  大明民主共和国的权力运行底层逻辑从此刻开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苏咏霖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戴上了枷锁,所有人的身上都有了枷锁,使得掌握权力的人再也没有超脱于法律的地位。
  苏咏霖自己认为,这是自子产铸刑书以来,中华法制历史的第二次跃进。
  在他的努力下,他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挑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第三个和第四个挑战就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应付得了的。
  他需要官员和民众一起努力,一起学习掌握法律条文,尊重法律条文,全社会形成一个在法律条文规定的框架内做事的风尚与习惯。
  并且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积极努力的修缮法律条文,使得法律条文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实用,能够照顾到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所有人,不管是谁,包括我在内,都在法律的框架内办事,这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为了实现这个前提条件,全民学法、懂法也就是更加重要的前置条件了。
  而与此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诞生,法律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一时,不能沉迷于权威,每五年一次的民众代表大会中,都需要根据最新的情况,对诸多法律展开调整,确保法律的与时俱进。”
  苏咏霖为此做出了重要宣言,并且决定要推动司法部和学部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办律法推广学习班。
  在扫盲的同时,推动民众对律法的了解,让民众知道律法的存在,让民众学会用律法来保护自己,并且在律法的框架内办事。
  官府也是,民众也是,全社会都要形成这样的习惯,形成一个全新的社会规则,抛弃掉原先的无限接近于丛林法则的社会生存法则。
  这是苏咏霖为大明的训政时期定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于民众来说,这当然是绝对的利大于弊。
  如果包括官方在内的所有人都规规矩矩的,弱势方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保障自己的利益,生存难度会急剧降低。
  而对于朝廷来说,这就不是那么顺应他们的心意了。
  他们的行事风格将不能再看权力大小,而要看律法规定。
  律法规定的事情,他们才可以做,有人触犯律法,不遵守规则,他们才能出手以暴力维护律法的尊严。
  他们需要维护的将不再是自己的威严和不可侵犯的地位,而是维护律法的威严和不可侵犯的地位,大家尊重的也不再是他们,而是律法。
  对于强势方的身份来说,律法对他们的限制远大于方便的意义,他们名为执法者,也随时可能成为被执法者。
  他们不能随意解释法律,而要根据法律精神,成为法律的嘴巴,而不是操控法律。
  于是一些官员在私底下对此多有意见,觉得苏咏霖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他自己都承认民众素质不够,宁愿搞一个训政时期都要强行去推动这个政策,无视需要为此支出的巨大成本。
  这真的是好事?
  但是看起来,苏咏霖贯彻落实自己理想的决心已经下定了,对此,有人不理解,有人担忧,有人交头接耳。
  但是这无所谓,苏咏霖毫不担忧的宣布召开民众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庆祝大会。
  在议事厅内办了流水席,邀请全体民众代表和中央代表一起吃了一顿大餐。
  晚宴上,有人开怀大笑,就有人强作开心。
  那脸上的笑容怎么看怎么有点勉强。


第1596章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在这场庆祝晚宴上,民众代表们当然是开怀畅饮,开怀畅吃,说说笑笑无比愉快,对这一次伟大的会议的胜利结束献上诚挚的祝福。
  并且他们还被苏咏霖赋予了全新的任务。
  即在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上之后,要多方努力向周围的人宣扬民众代表大会这一全新的存在。
  他们需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身边的人什么是民众代表大会,以及这套制度是如何运行的,更要把苏咏霖告诉他们的事情转告给身边所有人。
  能告诉多少人,就告诉多少人,说的越多越好,让越多的人知道就越好。
  然后,他们这一批民众代表虽然在休会期间没有实际上的权力,但是他们的代表身份还在。
  作为全国性质的民众代表,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他们拥有直接向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反应地方现状的权利。
  且民众代表拥有在地方官府、复兴会组织办理公共事务的时候出面参与的资格,地方官府和复兴会组织在办理公共事务的时候,如果地方上有民众代表,是需要邀请他参与的。
  苏咏霖告诉他们,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连苏咏霖都不能反对他们的意见,就算他们分开了,他们也应该秉持自己民众代表的身份,在地方上以自己的身份保护民众的利益。
  苏咏霖希望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和苏咏霖一起,照亮大明的夜空,让黑夜终结,让黎明到来。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句话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个民众代表的心里,他们望着苏咏霖,便像是在望着黑夜里的炬火一般,满眼都是虔诚。
  而与之相对的,是参加宴会的中央代表们普遍不怎么高的兴致。
  三百多名中央代表在来中都参加会议之前,真的以为中央代表会议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们被选为中央代表是被认可,被承认拥有参与国家决策事务的重大权限。
  他们认为这不单单是荣耀,更是权力和地位。
  结果会议结束之后,或者说在民众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他们所组成的中央代表大会则更像是一个献策献计的顾问组织,并没有实际决定任何事务的权力。
  他们争吵决胜出来的提案条款,居然真的需要民众代表大会的投票决议才能被承认为是正式的国家意志,而在此之前,他们的建议并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不具备强制力。
  这一事实让不少中央代表随着民众代表会议的进程而不断的感受到了失落、失望的情绪,觉得自己的满腔抱负都化作一团乌云飘走了。
  苏咏霖没有站在他们这边。
  虽然苏咏霖和九人决策小组主持了中央代表会议的召开和进程,但是苏咏霖和九人小组在民主共和国时代的正式存在名称不是中央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而是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
  这一事实表示了大明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民众代表大会,而不是中央代表会议。
  全体国家功勋、精英组成的中央代表会议实际上只是一个建言献策的组织,没有实权。
  所以他们的中央代表身份真的只是荣耀,而不是权力和地位。
  面对这样的事实,在这场一团和气快快乐乐的庆祝晚宴上,他们这边的氛围和民众代表们这边的氛围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原本就郁闷的苏海生现在更加郁闷。
  因为他的提案经过二次提审之后还是没有通过,于是五年之内就不要想着有啥可能性了。
  他一口一口的喝闷酒,心情很不好,只觉得苦酒入喉心作痛,觉得自己带着满满的兴奋和期待大老远的从虎思斡耳朵赶回中都参加会议这件事情简直傻到家了。
  早知道自己准备很久的提议居然无法通过,早知道自己过来只是当一个建言献策的工具人,那还不如呆在安西都护府遗址的发掘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呢。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张越景还说他是什么封建大家长式的做派,说这样是不好的,不是革命的,是有问题的,需要反省,不能把民众看作长不大的孩子。
  当时他没底气,不敢反驳,虽然心有不满,也不敢多说什么。
  但是现在想想,他要不是把民众当作自己的孩子,他才懒得帮他们做了那么多重要的事情,他才懒得带兵奋战保护他们的安全。
  建设西域的时候,苏海生觉得自己对民众是真的掏心掏肺了,不仅按照规定派兵帮助他们,自己都亲自下地耕种,挑着担子运送肥料,竭尽全力帮当地的居民和新来到的移民创造比较好的条件。
  民众但凡有什么需求,官府办不到的,苏海生都安排军队去帮忙,人民子弟兵有求必应。
  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乃至于自己的孩子,谁会那么好心?
  这世上除了自家爹娘,谁会那么关心自家孩子?
  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谁管他人瓦上霜,除了爹娘,谁还会那么掏心掏肺?
  以前那些土匪山贼一样的官兵到底是怎么对待民众的,他们自己心里也有数,大家心里也都清楚,现在大明军队如此优秀,哪个还没点父母之心?
  医生还说要医者父母心呢!
  像我这样尽职尽责的大家长有什么不好?都要学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才好?
  苏海生心里很受伤,觉得自己有点小小的受到了背叛的感觉,很难受,一杯一杯酒下肚,不满的情绪也没能缓解,他现在急需一个能够与他谈论心事的人。
  他向自己的左边看了看,看到了苏绝和张越景正在交流着什么,神色比较轻松,没有什么不爽的样子。
  嗯,还是算了吧。
  他现在已经不敢和苏绝还有张越景聊天了,因为他知道这两人都是苏咏霖的死忠,手上还有自己的把柄,能不接触就别主动上杆子凑上去了。
  他向右边看了看,看到了赵玉成正在和坐在他身边的徐通说话,不知在交流着什么,皱着眉头,神色似乎有点不快。
  好!就是他了!
  苏海生拿着酒壶就准备出击。
  而此时此刻,赵玉成正在向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辈徐通传授他自己也没有感悟成功多久的人生经验。
  “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问你,霍去病有没有儿子?”
  “有……吧?”
  “什么有吧?就是有!这句话也不是说什么霍去病不要家,而是霍去病不要汉武帝给他建造的富丽堂皇的府邸,他的意思是功业未成,不是享受的时候,又不是不结婚!”
  赵玉成恼火的指着徐通一顿输出:“咱们带兵打仗上战场的,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丢了性命?这个时候肯定是越早留后越好啊!
  现在我妻子都怀孕了,过阵子就要生了,你呢?还单着,一天到晚泡在军营里面,怎么的?能泡出个儿子还是女儿?你是怎么想的?”


第1597章 苦酒入喉心作痛
  在战场上胆大包天的徐通面对赵玉成这个提拔自己的老上级是没有办法的。
  当年赵玉成力排众议提拔资历尚浅的自己出任军事主官,又在之后一力支持自己看似冒险的军事行动计划,可以说是一手促成了自己登上高级军事指挥官的位置。
  没有赵玉成的信任和提拔,徐通也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什么状态。
  反正肯定不可能在这个年龄就成为一个兵团的司令员,成为大明最有地位和权势的八名大将之一,威名赫赫。
  于是他颇有些无奈的看着赵玉成,小声嘟囔。
  “我记得当初您对我说过的,功业未成,不要成家,而且您不也是结婚才一年不到吗?”
  “我……我那时候和现在能一样吗?那时候大家朝不保夕,谁想着结婚?”
  赵玉成先是有点犹豫,然后又鼓足了底气,指着徐通一顿输出。
  “现在天下已经稳定了,你一个兵团司令官还单着,合适吗?知道什么叫单身不任吗?也就是咱们大明现在是民主共和国了,这要是放在过去帝国时候,单身的人是不能担任重要职位的你知不知道?”
  “这个……我倒是知道……”
  “所以,别废话了,这次回去的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先去一趟广东,见见你嫂子给你介绍那姑娘,要是没什么问题,就把事儿办了,然后从广西回四川。”
  一听这话,徐通大惊失色。
  “啊?这么快?”
  赵玉成眼睛一瞪。
  “啊什么啊?你父母都不在了,就你一根独苗,我把你当弟弟看,长兄如父,你的事情我不能插手?”
  徐通顿时一脸便秘的神色。
  “不是,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我……我还没准备好啊,我这个……”
  “少废话,什么准备没准备好的,多大了都?”
  赵玉成不满道:“我跟你说啊,那姑娘是你嫂子的密友,一大部落首领的女儿,从小学汉学,一身书卷气,长得很秀气,一点小性子都没有,多好一姑娘,也就是你,旁人你看我舍不舍得介绍。”
  徐通脸色涨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正打算随便扯个理由让赵玉成别忙活事儿的时候,“救星”来了。
  “玉成啊,没人陪我喝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