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山区的驿站,能吃到笋、木耳、蘑菇等山珍和山上放养的羊、山鸡之类的。
靠近大海的驿站,就能吃到海鲜,海鱼海蟹还有贝类,新鲜的很,味道也很鲜美。
苏咏霖一路南下,有临水的驿站,也有不临水的驿站,也有靠近山区的驿站,倒是没有靠近大海的驿站,所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除了海鲜,基本上都吃到了。
比如燕云境内的龙亭驿站,几个厨子手艺相当不错,擅长做红烧猪肉,给炖了一锅红烧肉,味道香浓,肉质软烂,给苏咏霖吃得十分开心。
到了河北的沧浪驿站,几个厨子烧得一手好羊肉,那大块大块的红焖羊肉色香味俱全,感觉都有大酒楼大师傅的手艺水准。
河北南部的梁山驿站,几个厨子擅长做鱼,清蒸鱼也好,红焖鱼块也好,鱼羹也好,味道相当鲜美。
到了山东地界的胜利驿站,厨子擅长做狮子头,味道香软鲜嫩,滋味十足,非常下饭,苏咏霖大口大口扒饭,久违的体会到了干饭的快感。
第1535章 谣言的力量真的很恐怖
苏咏霖一路南下,也一路了解了大明驿站的发展现状。
其实从民间传闻就能了解到大明驿站的伙食水准那是真的好不是假的好,否则不足以在民间扬名,以至于某些地方都开始流传起来除了宫廷菜之外的【驿站菜】。
而在具体发展方面,苏咏霖了解到因为财政部下面的驿站管理系统的精细财政管理,还有审计部门的严格审计,所以虽然吃喝方面水平提高不少,但是花钱并没有多出多少。
很多优质食材都是在驿站周边地区的集体农庄内采购的,距离驿站路程短,运输成本低廉,且直接和集体农庄方面商量,购买的数量大的话,还能打折扣,那花钱就更少一点。
另外因为明国在数学人才上的培养和大量任用,驿站管理方面往往会投入大量数学人才。
他们会根据一段较长时间的统计结果估算某地驿站的人流量,根据人流量和该驿站报备的菜单内容判断出每天需要耗费的食物数量,然后以此为主要标准,指导驿站采购部门的采购数量和频率。
经过较为精密的计算之后,驿站方面在食物的购买、储存和利用率这些问题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大大的节约了一笔食物浪费的开支,狠狠省了一笔钱,使得林景春非常高兴。
为此,财政部还给驿站管理部门发了奖金。
苏咏霖进入山东地界之后,就得到了山东行省参知政事汪宏津所安排的队伍的迎接。
本来汪宏津还想自己过来迎接的,苏咏霖拒绝了,让汪宏津安心处理政务的事情,不要分心到自己身上,自己来这里也是有公务要做,到时候自然会见面。
于是汪宏津没有亲自来,而是安排了山东的公安总局主管任朋义还有山东复兴会宣传分部的副主任宋锐来迎接苏咏霖,为他打点安排一些事情。
任朋义和宋锐在济南府内的新镇驿站等待苏咏霖,苏咏霖和自己的随行队伍五百多人抵达之后,他们给苏咏霖举办了接风宴会。
因为知道苏咏霖不喜欢铺张浪费,所以他们只是按照驿站标准,让驿站提前给苏咏霖准备了食材,四菜一汤四个人的标准,苏咏霖招呼苏勇,跟任朋义还有宋锐两人凑了一桌。
两个肉菜,是葱爆羊肉还有狮子头,两个素菜,清炒绿叶菜和葱烧香干,外加一个鸡蛋汤,并没有超出驿站招待品质。
于是苏咏霖比较满意,招呼大家伙儿一起埋头干饭。
吃了几大口缓解了一下腹中饥饿,苏咏霖才开始慢条斯理的吃东西,顺便和任朋义还有宋锐说了会话。
任朋义是刚从中都内阁调来山东组建公共安全部门的官员,和苏咏霖比较亲近,吃饭的时候顺便汇报了一下他在山东的工作成绩。
得知他已经基本完成山东行省的公安总局的搭建,并且开始搭建各州府的分支机构的时候,苏咏霖表示满意。
“公共安全部门的组建是我提出来的,因为只依靠旧的没有编制的队伍来维持治安,在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大明的发展,人口数量会不断上涨。
大明立国之初,人口只有六千万不到,现在十二年过过去了,人口数量实在是大大增长,洪武十年的时候,大明人口已经有了一亿六千万的规模,继续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前,一个县有十几万人口算是人口大县,几万人口也不算是小县,还有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一个县二三十万,三五十万人口,那都是正常的。
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专业的公共安全部门来维持地方秩序,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你们的职责非常重大,一定要谨慎对待这件事情,千万不能懈怠。”
任朋义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接着是宋锐,面对宋锐,苏咏霖的表情就比较严肃了。
“这一次,你们山东的宣传口是出了大问题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希望你们能有所警觉,能有所改善,明白吗?”
宋锐面色羞惭,连连点头。
在山东地区的宣传口看来,苏咏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给他们宣传口擦屁股的,若不是宣传部门没有及时应对这次的舆情危机,局面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作为副主任,苏咏霖此番前来山东的危险性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他颇为羞愧。
“这次的失误,我部上下已经进行了深刻反省,而您所交代的事情,我们也全部办到了。”
苏咏霖出发之前就授意山东宣传口对他的行程进行每日播报,告知山东民众苏咏霖的行踪,告诉他们苏咏霖走到什么地方了,告诉他们苏咏霖正在向他们靠近,正在来见他们的路上。
因为得到了如此的消息,就算躁动起来的民众依然有所怀疑,却不得不为如此细致精确的路程报备而影响,于是之前渐渐升温的舆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小了不少。
苏咏霖南下山东的消息传出来之前,沂州和莒州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到中都找背叛革命的人要个说法】之类的流言,还影响到了相当一部分民众,使得他们群情激愤。
不单单是民众群体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各集体农庄的复兴会基层组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很多干部很担心苏咏霖的安全和中都的局势,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受他们的影响,个别地区的集体农庄所属民兵队伍甚至已经开始了战备行动,大有要真正行动起来的架势。
作为革命老区,作为苏咏霖的起家之地和起家军队的主要来源地,山东大汉们的行动力素来很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当地也是集体农庄和产业工场最早布局的地方,是全国集体农庄比例和产业工人比例最高的地区,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复兴会基层组织,使得山东之地的基层动员力位居全国第一。
之前光复军北伐和明军南征,每一次都动用了大规模山东方面的运输力量,山东地区动员了数十万民众帮助大军运送后勤物资,无一差错,可见山东地区的动员力之强。
这一次流言传播之广之深刻,以至于一些复兴会基层的组织都受到了煽动,对苏咏霖决定退位这件事情感到怀疑,对中都产生了不信任,觉得苏咏霖有危险。
所以基层组织之间频频接触,颇有种要搅动风云、去中都看看苏咏霖的架势,尽管基层组织内部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支持使用武力,并且竭力组织,但是谣言的力量真的很恐怖。
到苏咏霖南下的消息抵达山东之前,连部分县级复兴会组织都出现了这种声音。
直到苏咏霖南巡的消息传来山东,并且随着每日一次更新苏咏霖南下的路线,这种声音才暂时被压制住了。
第1536章 大明的领袖无所畏惧
当前这种谣言满天飞的状态下,人们虽然不相信中都,但是人们愿意相信苏咏霖。
既然苏咏霖来了,那他们就等着,看看苏咏霖到底要说什么。
期间虽然也有一些什么【这是中都朝廷的幌子】【苏咏霖根本来不了】【来的是朝廷军队】之类的流言,但是这个时候,苏咏霖的亲笔信也被山东宣传口张贴出来。
那是熟悉的苏咏霖式的口吻和笔法,那种亲切的没有隔阂的感觉,是山东民众所熟悉的苏咏霖的味道。
不管来的人是不是真的苏咏霖,冲着这个人,民众都愿意无条件的相信他一次,谣言再怎么传,也无法击破民众对苏咏霖的信任。
这恐怕是传播谣言的人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宣传口靠着苏咏霖输送的弹药,勉强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汪宏津要求山东行省各级官府出面稳定局势,余良哲出面要求各级复兴会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稳住民众的情绪,不要推波助澜,更不应该领头闹事。
在这种声音的要求之下,山东各级官府、复兴会组织总算在苏咏霖进入山东地界之前稳住了局势,没有让局势进一步发展。
山东的乱象没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发展到某些人所担忧的持械对抗的地步,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建立在苏咏霖本人抵达山东现身说法的基础之上的。
和中都方面一样,汪宏津和余良哲都非常担心这是有人故意设计要让苏咏霖来山东,要威胁他的生命,所以他们非常担心苏咏霖的安全问题。
这要是让苏咏霖在山东遇到什么危险,他们两人的政治生命和物理生命搞不好都要一起终结掉,整个山东行省的官府和复兴会系统都会遭殃。
他们很紧张,遂一起要求任朋义组织他的队伍贴身保护苏咏霖,绝对不能让苏咏霖受到一丁点的威胁。
当前的山东官场颇有些云波诡谲的感觉,汪宏津和余良哲都感觉到山东官场内部有人在暗中推动流言事件的进展,却找不到那人究竟是谁。
汪宏津是洪武九年调任的山东行省参知政事,余良哲则是洪武十年调任的山东复兴会分部主任,两人在山东都不算是什么有深厚资历的存在。
虽然说大家都是同志,都是一起奋斗的战友,但是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从战场上或者其他斗争战线上下来转职到地方担任行政职位的人们很快就察觉到了和理想不同的地方。
一个人想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只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可以了。
一个人想要做好两个人的事情,那么只要压榨自己就可以了。
一个人想要做好三五个人的事情,那么只要提前给自己筹备后事就可以了。
至于汪宏津和余良哲这种行省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可以调动的资源与所需要面对的部下的人数都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搞定所有的事情,需要有人配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利益关系,他们会因为职位的关系听从上级指挥,但因人而异,服从度和执行力度也会完全不同。
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全力执行,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想办法搞破坏,或者阳奉阴违,拒不执行。
上级追究下来,栽赃嫁祸、左右腾挪、反复横跳、全力甩锅,只要把越来越多的人拉下水,上级就拿他没办法。
阳奉阴违这四个字就很好的表现出了上位者行使权力的难度。
一个可以很好协调并且可以做大限度贯彻决策者意志的行政团队是很难炼就的,苏咏霖奠定自己的行政团队还需要多年战争和斗争来磨练,更别说地方治理了。
汪宏津和余良哲在这几年间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阳奉阴违带来的难处。
他们竭尽全力,也没能让部下官员完全听从他们的指令办事,受限于官员的出身、政治理想和利益所在,内部分歧从来不小。
难处一直都有,从未彻底解决,而这一次,因为某个契机,这种难处集中爆发了,一口气把他们两个串上串、架在火上烤,烤的滋滋冒油,香气扑鼻,只要撒上一点孜然就能开动了。
两人费了很大功夫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谁在烧烤他们,谁又在推波助澜看笑话。
因为对下面的人很难信任,而任朋义是苏咏霖内阁出身的空降官员,比他们还要资历浅,且自带队伍过来创立新局面,绝对值得信赖。
于是代表山东保护苏咏霖的重要使命非任朋义不能承担。
任朋义深知自己的职责重大,所以也不敢怠慢,把刚刚组建起来的相对干净的队伍给拉了出来,竭尽全力保障苏咏霖每一站目的地的安全。
因为担心提前公布行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任朋义主张不提前公布行程,以此保障苏咏霖的安全。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