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
潘勇建很着急。
田永望点了点头。
“就是……就是刘邦和杨坚,都是屠戮开国功臣数量比较大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比较有名气的,跟着这两人的功臣,又那么一部分下场不是太好,所以还挺有名气的。”
“就这?”
“这还不够?”
“咱们陛下三次大清洗,屠戮开国功臣的数量应该比他们两人加起来还要多了吧?”
“你要这么说,我也无话可说,那我也想不到有什么可说的了。”
田永望摊开双手道:“除了这些,我也想不到其他了,刘邦和杨坚能被并列拿出来举例,你还要我给你背后的深意,我只能想到这些,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了,你自己再想想呗?”
潘勇建皱眉苦思,思来想去,过了一会儿,忽然一拍大腿。
“陛下该不会是在暗示我们他准备进行第四次大清洗了吧?”
田永望闻言浑身一哆嗦。
“上一次才过去多久,又来?这次又有人犯事了?你知道什么了?”
潘勇建摇头。
“我就知道我自己,其他人我还真不清楚,上次距离这一次还真没多久,就算我身边那些人,我也没听说过谁家贪赃枉法了,都怕着呢。”
“那就不该是大清洗了。”
田永望稍稍心安,旋即一阵恼火,怒道:“差点给你带到沟里去!你刚才说让主席立太子是什么意思?我可不能当作没听到啊!主席都说了自己要做终皇帝,你还让他立太子,这是干嘛?”
“很简单啊,我不支持主席做终皇帝啊,我不觉得他做终皇帝有什么好啊!”
潘勇建满脸理所当然:“他不做皇帝了,谁来做皇帝?谁来接着他的位置带着大明继续往前走?除了他,谁还能服众?田珪子?辛弃疾?孔茂捷?林景春?谁?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人接替他了,说是不当皇帝,其实不还是皇帝,玩以前老掉牙的禅让那一套,结果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我这样的人,真的能够平稳过渡吗?”
田永望被这过于理所当然的说法给震住了,然后细细一想,觉得这家伙说的未必没有道理。
事实就是大家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苏咏霖的光环下还有足够的威望接掌他的位置,他这个位置想要坐上去,注定是千难万险,稍微有点不如意,都要被人放大无数倍狠狠批判。
这要是没点心理承受能力,怕是要给人骂死。
谁能受得了?那群人谁能受得了?
他们绑一块搞一个七人决策小组都还需要赵惜蕊对外宣布承认,然后是苏咏霖承认,这才能彻底稳下局面来办事,刚刚决定搞七人决策小组的时候,大家到底有多担心,田永望可是记得一清二楚。
他们之所以能平稳运行那么多时日,不还是苏咏霖在背后支持吗?
七个人尚且步履维艰,更何况是一个人。
除非,这个人是苏咏霖的儿子,是苏咏霖的血脉传承人,那么大家看在苏咏霖的面子上,会对他较为温柔,还会给他一些照顾之类的,也会更容易接受他的继承。
换了别人,谁有这个待遇?
所以苏咏霖想要搞禅让根本行不通,大家不会接受的,不然也就不会有家天下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苏咏霖自己打自己的脸,以皇帝的身份宣布他的儿子是太子,这样虽然脸有点疼,但也是最好的结果。
大不了以后苏泽英不做皇帝,就叫主席,这样也算是全了苏咏霖当终皇帝的承诺了不是?
田永望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你要是这么说的话,倒也不无道理,除了主席的儿子继承,其他人还真不好过这一关。”
“对吧?我是仔细想过的,换做其他人,咱们能服气吗?除了主席的血脉至亲,其他人我是真的接受不了。”
潘勇建笑道:“趁这个机会,趁主席还没有真的准备把皇帝给废掉,咱们最后争取一下,说不定能成,如此一来,咱们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从龙之臣了,是吧?”
“从龙之臣……”
田永望琢磨一番,果然还是有点接受不能。
“主席自己说了自己要做终皇帝,你现在这样搞,我觉得主席不会高兴。”
“那他说自己在读刘邦和杨坚的故事干什么?”
潘勇建又把话题拉回了最开始的地方:“这两个可全都是开国皇帝,还是那种比较有名气的开国皇帝,到了这个份上,我觉得其实他自己也有点家天下的想法了,不然的话这些事情无法解释。”
田永望思来想去,也想不到更加合理的解释。
“主席难道真的想搞家天下?”
“我找不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了。”
潘勇建低声道:“如果这一次我们揣摩中了他的心思,推一把,你觉得结果会如何?”
“结果?”
田永望想了想苏咏霖一贯的行事风格,想了想苏咏霖之前发起的三次大清洗,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
“我能想到的果然还是只有大清洗。”
“你就不能发散一下思维吗?”
潘勇建很有些失望的看着田永望:“这就被吓住了?什么都不敢想了?咱们要是摸准了他的心思,咱们可就不用再屈居副职了。”
第1510章 是君主之国,还是民主之国?
没有人不愿意做正职而一定要做副职的,潘勇建不想,田永望当然也不想。
但是比起这个,政治上的安全更加重要,家人和后代的安全也更加重要,田永望宁愿做副职,也要安全,也要保住家人和后代。
“话是这么说……”
田永望思来想去,还是无法逾越大清洗的威慑,于是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吧,你有心谋取更高的职位,你可以试试,我觉得我还是按部就班的比较好,我对现状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老田,你不至于吧?”
潘勇建更失望了:“你就真的愿意给后来人踩在地上变成他们的垫脚石?一点想法都没有?咱们可是最早跟着陛下起事的功臣,和他们不一样。”
“我当然不愿意当垫脚石,但是我更加不愿意犯错。”
田永望还是摇头,缓缓道:“乔丰的事情,鲁甸的事情,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老潘,我言尽于此,这件事情我不会对任何人提起,今天我们也没有见过面,你好自为之。”
说着,田永望留下了一袋子铜钱当作今天的饭钱,然后站起身子离开了。
看着离开的田永望的背影,潘勇建心中满是不甘,与对田永望的鄙视。
“一不犯法二不犯禁,就算知道了又能拿我怎么样?这种事情都不敢做,难怪咱们江南老人给那些后来者踩在脚底下看不起!”
潘勇建啐了一口,决定从此和田永望绝交,再也不来往了。
就算没有田永望,他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朋友。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乔丰和鲁甸被打掉了,但是江南老人们抱团取暖的意志只会更加坚决,除非苏咏霖真的愿意把江南老人一网打尽。
如果苏咏霖没这个想法,那就别怪他们不断的奋勇向前,为自己争取利益了。
当然,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说法不太好听,也难以服众。
苏咏霖如果不在他们的拱火下摘取最甜美的一颗果实享用,其他的果实也不能被他们所分润,否则苏咏霖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斩断他们的手。
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苏咏霖腐化、变质,成为真正的皇帝,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为此,让他的儿子成为太子、成为继承人,至关重要。
本来,潘勇建的想法是想要从赵作良那边入手,拉拢赵作良作为一号盟友,让这位资历深厚的国丈成为他的重要臂助。
奈何赵作良完全无心于权力,绝对不结交任何朝堂官员和复兴会会员,一副遗世而独立的姿态,搞得他很是郁闷。
他也渐渐发现了,刚过去不久的第三次大清洗的确给朝廷、复兴会带去了巨大的震慑,扫除了刚刚有点气候但是尚未完全成型的裙带网络,以至于老人们联合起来的步伐被硬生生打断了。
这种规模的单打独斗且不说能不能腐化苏咏霖,甚至连安全都不能保障。
潘勇建想要拉拢帮手,非常需要一些帮手,他需要在苏咏霖的眼皮子底下达成政治势力的联合,而这并不容易。
刚才的一次尝试失败了,可他并没有想要退缩的打算,既然已经放出了那些传言,对苏咏霖形成了舆论攻势,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次,他必须要抓住机会。
竭尽全力推动苏咏霖的长子苏泽英成为皇太子,成为苏咏霖的继承人,把苏家皇朝给坐实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根据这段时间消息传播以来的观察,他发现剩下的江南老人们的团体当中有一部分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关注,甚至于一些后来居上的中高级官员以及复兴会的干部也对这个事情比较关注。
他们对于苏咏霖会如何面对继承人的问题而感到好奇,很想要知道苏咏霖会选择谁来成为继承人,而这将直接影响到大明的未来。
是君主之国,还是民主之国?
一时间,朝野上下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这个事情上。
而苏咏霖散布出去的消息似乎并没有几个人能够参透其中的含义,不知道这是苏咏霖对某些人的最后警告,因此得到田珪子的反馈的时候,苏咏霖很是郁闷。
“让他们多读书多读书,结果到头来还是没人知道我的意思,我也不知道他们把书读到什么地方去了,马上得来的天下难道也能在马上治理吗?不学无术啊!”
苏咏霖无奈的承认了自己麾下这些人在学术修养方面的不足,于是放弃了使用这种高端暗示的方法,决定把话说得明白一些。
而在苏咏霖决定把话敞开来说之前,一个消息传了出来。
朝廷内部开始有人商讨让苏咏霖的儿子接任他的职位和权力了。
苏隐把这个消息带给苏咏霖的时候,明显发现苏咏霖听到消息之后整个人就变得非常的不正常,是那种明显在压抑怒火一样的不正常。
“消息最开始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
“吏部。”
“确定吗?”
“十分确定,吏部。”
“具体是谁?”
“目前还不清楚,需要继续调查。”
“好。”
苏咏霖点了点头:“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调查到底,把幕后主使者给我挖出来。”
“明白。”
苏隐点头,然后快速离去。
不一时,田珪子来了,也带来了苏咏霖已经知道的消息。
他也感觉到了苏咏霖的怒火。
“很显然,您的最后告诫并没有为人所重视,他们或许以为您正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开国皇帝,而为此沾沾自喜,自以为主动提出这样的事情能够让您感到高兴。”
“我怎么会高兴呢?”
苏咏霖铁青着脸冷冷道:“我现在是越来越感觉到了,咱们真正的敌人不在地方,不在外国,就在这里,就在这中都,源源不断的有人想要闹出点动静,源源不断的有人想要给旧时代招魂!”
“那您现在打算怎么办?”
田珪子看着苏咏霖:“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既然他们已经把主意打到了泽英身上,说明他们已经完全不再是我们的同志了,他们想回到过去。”
苏咏霖的眼神变得无比冰冷:“既然那么喜欢回到过去,那就让他们留在过去好了,咱们按兵不动,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想要让泽英做太子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混蛋!全都是蛀虫!”
“引蛇出洞?”
“恩,引蛇出洞,让他们争!让他们吵!我倒要看看,到底还有多少人想给旧王朝招魂!”
苏咏霖捏紧了拳头,心中满是磅礴的怒气。
事实上,就算苏咏霖不想让朝廷内部出现什么争吵,朝廷内部的争吵也已经开始了。
从【苏泽英做太子】的消息传出来开始,就已经在朝堂内部引起了小范围的争论。
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争论的规模和次数越来越大。
最开始的争论其实就发生在吏部,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李乐和验封司员外郎张学名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第1511章 今日能立太子,来日就有大明第二个皇帝
这场辩论相当激烈,主要围绕着立太子的好与坏进行激烈的嘴炮争锋。
李乐认为苏咏霖是整个大明不可或缺的灵魂般的存在,苏咏霖是否健康安泰对于大明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大明承担不了失去苏咏霖的代价。
但是苏咏霖也是肉体凡胎,是人,是人就有生老病死,是人就会有终结的那一日。
这一次苏咏霖生病只是小事,但是谁敢保证下一次不是大事?
这一次他轻松苏醒,那么下一次会是什么模样?
别说没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