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打算结案了。
  “当天所有见到孙郎中的人都在这儿了?”
  他最后问了一句,准备让这些人签字画押做个见证好结案了。
  “大部分都在了,还有一个,前几日就辞了工,今天早晨就走了。”
  “走了?”
  查案官员觉得有些奇怪:“这边出事了,你就放他走?这不太对吧?”
  “他早几日就说了要走,我说没找着代替的人,让他再顶一阵,他就答应了,然后他说今天必须要走了,我也就答应了,没挽留。”
  “哦。”
  查案官员听他这样一说,细细想了想,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太不对劲的地方。
  横竖是牡丹花下死的,现在就等仵作那边能不能查出些什么东西了,暂时就先这样了。
  大约到下午的时候,仵作那边报告,说孙元起不对劲,是吃了药的,所以做起来没个节制,还不是一般的牡丹花下死。
  查案官员们感到有点问题,正巧这个时候孙元起的妻子王氏来官府大哭大闹,说苏家小子不怀好意,就知道给孙元起安排女人,结果害死了孙元起,这引起了查案官员的重视。
  据王氏嚎哭着交代,苏家小子叫苏咏霖,表字雨亭,定海县人,祖父苏定光生前是官员,父亲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过功名,但是早丧。
  他本人没有参加科举,而是从商,经营不错,因为祖父和孙元起曾经的关系,所以和孙元起多有往来,经常送礼请孙元起多多关照。
  昨天孙元起赴宴,晚上就没回来,根据惯例,这混小子肯定又给孙元起安排了女人。
  以往好几次都是这样,但是孙元起第二天都回来了,所以王氏没有在意,结果这一次孙元起却死了。
  王氏觉得孙元起老色鬼该死,但是苏咏霖这混小子给他安排女人也有罪,让官府抓苏咏霖,杀了他,给孙元起偿命。
  查案官员于是告诉王氏孙元起是因为用了药,所以才管不住自己,最后导致死亡,问王氏孙元起有没有吃药的过往。
  王氏哭着想了想,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但是这挺像孙元起这死鬼会干的事情。
  这一下查案官员们就觉得有点郁闷了,因为这搞不好是孙元起自己吃药把自己吃死了,和那个姓苏的后生搞不好没关系。
  可王氏这么闹腾也不是个事儿。
  他们就把这个事情往上交代,让上面人做决定。
  上面人迟迟没反应。
  结果到三月十日,最后一次勘察现场的相关人员在房间内发现了一个信封,打开来一看,里面都是孙元起老家严州淳安县附近的土地地契,数量很大。
  这一发现引起了查案官员的高度重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了,数量如此之大的地契,这分明是行贿,还是数量巨大的那种!
  事情的走向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要不要帮一个死掉的家伙隐瞒这件事情,要不要把这件事情捅到上面去,一群人研究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悄悄上报,让上面人决断。
  因为孙元起管的是盐的收入,基本可以断定这家伙和贩私盐的私盐贩子脱不开关系。
  贩私盐这个事情太敏感了,一旦查下去,很有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惊天大案,他们不敢私自做主。
  最后上面传下来消息,说要把事情压住,不能闹大。
  首先叫孙元起的家人闭上嘴巴不准闹事,然后随便给那个私盐贩子苏咏霖安排个罪名拿下,尽快弄死,把这件事情彻底终结掉。
  最后大家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孙元起就是意外死亡,立刻结案,不要深究。
  所有查案的一线官员纷纷感觉这件事情水很深,谁也不知道孙元起的关系网络到底通达到了什么地方。
  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不能继续查下去了。
  于是一群人立刻商讨该怎么拿下苏咏霖。
  考虑到苏咏霖是个私盐贩子,身边一定有武装力量,所以要集结精锐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突袭,一举结果掉他,不能给他还手反击的可能。
  以宋廷多年来和私盐贩子武装交手然后屡屡吃瘪的经验来看,但凡是能在贩私盐领域站稳脚跟的,没一个是简单货色,都有点本事。
  既然决定要干掉他,就要快,就要迅猛,不能给他反应过来的机会,避免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狗急跳墙,真的就造反了。
  一旦他造反了,事情就大条了,朝廷必然会知道,到时候难免官家也要知道,这件事情横生枝节,对谁都没有好处。
  地方官员和地方驻军不能指望。
  一个两个不是和私盐贩子同流合污就是缩头乌龟,根本不敢正面和私盐贩子冲突,要打,还是要调动临安附近的兵马,甚至还需要调动水师帮忙围剿。
  但是调动兵马从来也不是小事,能压住不让旁人知道吗?
  计划定完上报审核,没了下文,但是很快就有新的指令传来。
  禁军和水师不能调动,否则必然泄露消息,上面有人通过关系协调了两个私盐贩子武装,准备联合在一起把苏氏集团剿灭。
  朝廷方面只需要提供一些情报和善后就足够了。
  好嘛,官方不便出面,就让私盐集团出面,来一出黑吃黑,官方也能坐山观虎斗。
  而且……
  这些私盐贩子集团还真是和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查案官员们至此就不再关注这件事情,只等结果,然后立刻就可以做销案处理。
  这种事情牵扯太深,对他们没有好处。
  打探消息的人三月十三出发前往定海县一带打探消息,结果等探子抵达定海县的时候,才愕然发现苏氏已经不知去向了。
  整个定海苏氏仿佛人间蒸发一样,一夜之间,人没了,就剩下空屋子,到处找也找不到任何踪迹。
  当地官府后知后觉,居然比朝廷探子知道的还要晚,根本不知道苏家人去了什么地方。
  于是他们到处找,到处托人打探消息,但是得到的消息五花八门。
  基本上都说不知道不清楚,但是也有据说和苏家内部消息人士有关系的,说苏家好像的确是有些异动。
  这些所谓的消息人士里,有人说苏家人往南去了温州,还有人说去了台州,还有人说去了泉州、广州、惠州等地,甚至还有人说去了更南边的交趾和更北边的金国。
  这一听就是瞎扯。
  探子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上头,就不知道上头会作何反应了。


第12章 苏咏霖不太看好这帮人
  有些人永远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把世间的一切都看的和他自己一样龌龊,或者把所有人都看作和他一样没有格局。
  苏咏霖从来没有把南宋这一亩三分地放在自己的战略大局里。
  在他眼里,南宋君臣已经是冢中枯骨了。
  秦桧死了,赵构也即将退位,但是这一对极品君臣给南宋小朝廷带来的格局打击几乎是不可逆的。
  北宋有宋太宗和宋真宗父子这对极品父子,带领北宋失去了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机会,退化为一个比较大的割据政权。
  而南宋有赵构和秦桧这对极品君臣,再次把北宋的格局进一步往下拉,变成了一个局部性的割据政权。
  如果说北宋是二级伤残,那么南宋就是高位截瘫。
  就算内部偶尔出现一两个有战略眼光的战略家,也会在无止境的内斗内耗中失去一切。
  那些没有格局的人会竭尽全力把有格局的人拉到和他们同一个档次的地步,再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打败他们。
  所以南宋终究不能变回北宋。
  南宋甚至不能算做战略上的对手,它的上限就是赵构。
  赵构算什么战略对手?
  就是不知道如果自己侥幸夺回了中原,那么南宋君臣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呢?
  苏咏霖怀着这样的恶趣味和小小的期许,面朝北方而去,乘风破浪,于三月十六日从莒州登陆,带领自己的战士们成功会和孙子义、刘永强,与他们会师。
  会师以后,孙子义、刘永强两人给苏咏霖举办了接风宴,并且对他的经历和志向感到十分的好奇。
  在他们看来,苏咏霖一个南宋私盐贩子不好好的贩私盐,却要抛弃产业掺和到他们这种危险的事情中来,真的特别的奇怪。
  苏咏霖在接风宴上叹息连连,红了眼睛。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家原籍山东,祖父年轻时不甘受金贼折辱,毅然南下,意图反攻中原,驱逐金贼,但是宋廷并无恢复中原之意,还害死了一心北伐的岳将军。
  祖父忧愤而死,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说他想回到家乡安葬,想要落叶归根,可家乡被金贼侵占,我不北上,又如何能完成祖父的心愿呢?所以有此决心。”
  “原来如此。”
  孙子义和刘永强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觉得这个理由还是由本人说出来比较靠谱一些。
  当然,也不是说怀疑什么的,人家都把贩私盐的家业给抛弃了跟咱们这群人一起玩命,没理由怀疑人家。
  只是单纯的觉得奇怪。
  这趟浑水不是什么人都敢来蹚一下的。
  本次义军起义,大家公推发起人赵开山为首。
  而苏咏霖虽然年纪最小,但是因为比较大的军械物资入股等等原因而地位比较高——大家都是大地主,不缺钱和粮食。
  赵开山就是希望苏咏霖用自己的关系多搞点军械物资,钱和粮食他们这边多得是。
  酒过三巡,大家伙儿都有些微醺,苏咏霖趁着这股酒劲询问孙子义和刘永强为什么要协助赵开山造反,以及造反的目标。
  “为什么?不还是金贼欺人太甚?前几年一个谋克的女真人迁到密州,官府用十个钱一亩地的价格把密州我好几个朋友的地给抢光了,我那几个朋友不愿意,就给杀了。”
  孙子义抹了抹眼睛,吸了吸鼻子,一脸怒容:“欺负到这份上了,还能忍?再忍下去,下一个被杀的就是我!”
  刘永强也连连点头,攥着拳头红着眼睛,浑身肌肉绷紧,就像一头即将发起冲锋的愤怒的公牛。
  “欺负到脑门子上了,要拿命开刀了,还能忍?就算赵兄不打头我们几个迟早也是要造反的!”
  苏咏霖连连点头,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略作安慰,又问道:“那造反之后有何目标?”
  “目标?”
  孙子义看着苏咏霖。
  “就是要让那帮北蛮子不准再抢我的土地!”
  刘永强一拍桌子,把厚实的木桌子拍的一震。
  “没错!要杀到他们怕!要杀到他们心惊胆寒,杀到不敢再来咱们这儿要地!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
  苏咏霖大为赞叹,连连称赞两位起义者的勇气。
  接风宴宾主尽欢,大家约定明日休整,之后苏咏霖就可以准备和赵开山会和,等待四月起事了。
  离开接风宴的大客厅,苏咏霖回到了孙子义安排给他的住处。
  今晚是苏海生负责起苏咏霖的守夜工作。
  “说实话,我不太看好这帮人。”
  苏咏霖站在床边,脱掉了外衣,看了看苏海生。
  苏海生正准备给苏咏霖打水洗脸,闻言一愣。
  “阿郎为什么这样说?”
  “海生,你没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吗?”
  “这……”
  回想起接风宴上的种种,苏海生用苏咏霖传授的思维思考一下,还真的发现孙子义和刘永强根本没有说到未来的发展什么的。
  “他们只是因为被逼到没办法了,为了保护自己的祖产而起事,目标就是让金人不能威胁他们的祖产,但是究竟怎么做才能办到,他们只觉得杀人就可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这一点,赵开山也是一样。”
  苏咏霖回想起一年前和赵开山的海上会面。
  赵开山以朴素的情绪和被逼上梁山的事实为缘由,被逼无奈决定起事,看的到眼前,看不到未来。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起义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然也不会考虑后果。
  眼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起义能否成功,亦或是刚刚举办就被残酷镇压。
  当时苏咏霖没说什么,后面他越来越确定山东的金人战斗力十分孱弱的事实,就觉得必须要规划一下以后的事情。
  他数次写信给赵开山,让赵开山多做长远规划,赵开山却不太在意这种事情,认为水到渠成,打到哪儿走到哪儿即可。
  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阿郎,那怎么办?”
  苏海生想起苏咏霖给他们规划的明确的驱逐金人夺回中原建立理想国度的目标。
  他是真的愿意相信的,也相信苏咏霖的几步走战略,但是他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和苏咏霖一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
  “还能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
  苏咏霖叹了口气:“眼下他们只是想要保住自己的祖产,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