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因为安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战略地位,苏咏霖下令以安南特别行政区升格为安南中直辖,由中央尚书省直接掌管。
  他调任经验丰富的原河东行省参知政事高天路为安南中直辖尚书丞,调任原复兴会辽东行省分部主任郑修杰为安南中直辖复兴会分部主任,全面接掌安南事务,正式完成安南的回归。
  这不是占领,不是内附,更不是租借,而是回归,彻头彻尾的回归。
  美丽富饶的红河平原将成为大明国在南疆的重要支撑点,这一块土地的农业生产能力将足以为大明南疆的二十万驻军提供极为充足的粮食供给。
  有了粮食,就有了战略,就有了一切的根基,大明向整个东南亚地区投送军事力量也就有了依仗,如此一来,大明在东南亚就算彻底站稳脚跟了。
  安南中直辖正式成立之后,苏咏霖下令让张越景调遣两个军的驻军进入安南驻扎,协助当地官员和复兴会员办理事务,清剿余贼,保障安南地区的和谐稳定,维护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他还托人带消息给邹亚娜,说大明这边正在准备,如果你这边有想法,那就尽快建设军队组织军队,不要让大明失望。
  邹亚娜得到大明这边的消息之后,果然没有对大明收复安南的事情有任何疑虑,同时十分感激大明帮他训练优秀军官的事情,对这一批“海归留学生”军官非常倚重。
  他把这些军官按照远近亲疏的原则分配到新招募的军队里担任各级军官。
  之前邹亚娜被李氏王朝打败之后,原本的军队损失惨重,加上他本身就是篡位自立,对之前的军队展开大清洗是理所当然的。
  大清洗之后,旧王的军队崩溃的差不多了。
  随后,邹亚娜着手扩军,先是秉持自愿原则招募兵丁,后来发现自愿募兵只能招募到原先军队五分之一的额度,实在是太少了,于是就不搞自愿原则了,改成被自愿原则了。
  简称抓壮丁。
  后面壮丁是抓到了,各种手段强迫胁迫,军队人数凑齐了,但是军官还在明国训练,所以扩军计划尚且没有完成。
  现在海归留学生军官们集体回归,一个个身姿雄壮,站的笔挺,眼中冒着精光,掩饰不住的精锐气息让邹亚娜非常惊喜,只觉得自己这钱花的是真值,值到姥姥家了。
  所以他高兴之下,宣布这五百人一人不拉的全部成为军官,立刻开始建设属于他的这个全新占城国的全新军队——简称新军。


第1495章 战败的吉亚苏丁
  这支三万人的占城新军算是正式成立了。
  而具体的军队编制则完全按照明军的方式来,这支新军就是明军一个军的编制,海归军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发誓要把这支军队练成一支属于占城国的“明军”。
  练兵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除了军事训练之外,就是明军体系当中的一系列练兵法,这并不特殊,任何军队都能掌握。
  而与所有军队都不一样的是明军的政工干部体系,这个特殊的存在使得明军拥有和其他军队完全不同的战斗精神。
  若要培养这种战斗精神,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至少原先的占城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海归军官们不仅是军官,也是复兴会员,他们不仅是军事干部,也能做政工干部的工作,所以就开始一边训练军队,一边给军队做思想工作。
  邹亚娜非常重视这支军队,不仅给这支军队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还有比较不错的后勤供给。
  为了确保这支军队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他派来了他绝对相信的心腹亲信和跋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海归军官领袖、复兴会占城国分部主任茶全担任副职。
  看起来这是个不小的麻烦,其实不是的。
  茶全是邹亚娜的族侄,他非常了解和跋是个什么性子。
  作为邹亚娜的亲信心腹,他在能力方面只是泛泛之辈,唯有在刺探消息、打小报告等事情上是一等一的好手,所以才被邹亚娜信任,根本没什么军事能力。
  而且茶全还知道和跋是个酗酒好赌的人,所以一早就召开会议,商量了对付和跋的策略,告诉大家如何用奉承的语言麻痹和跋,又该如何给他献上好酒和钱财贿赂他,让他对大家放心。
  有了酒和赌博的钱财,和跋对于军务才不会有多大的想法,他只顾自己享受快乐,军队则完全交给了茶全。
  剩下的一切还用说吗?
  邹亚娜的新军除了极少数自愿投军的,大部分都是被抓来的壮丁,老实巴交的地里农民,见了上等人都要缩脖子,慢慢的惧怕,但是惧怕之中还有怒,有怨,有恨。
  篝火夜谈走起,诉苦大会走起,识字教育走起。
  占城新军快速地朝着邹亚娜无法预测的方向疾驰而去,而与此同时,苏海生统领的三国联军也和古尔王朝的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
  大明、花剌子模和西喀喇汗王国的三国联军在阿姆河沿岸城市阿姆与古尔王朝军交战一次,故意不敌,向后退却,收缩防线到了的里安。
  古尔王朝军在苏丹吉亚苏丁的带领下“击败”了联军的防御,士气大振,于是长驱直入,向的里安方向大举突进。
  后来,因为古尔王朝军的数量太多,军队纪律又实在不怎么样,行军路上队列歪歪扭扭挤成一团,骑兵快,步兵慢,辎重部队更是慢上加慢,连河道里的船只都跟不上进度。
  于是行军距离越长,整支军队的总体状态就越是分散,十二万大军歪歪扭扭,进军路线从河道两岸两条贪吃蛇变成了两条碎了一地的贪吃蛇,首尾不相顾。
  倒是有将军认为应该稍微调整一下进军状态,让后面的军队跟上前面军队的步伐,或者兵分四路齐头并进,避免军队首尾距离太远,而且也好让他们稍微休息休息。
  但是没怎么上过战场的吉亚苏丁不同意。
  他认为大军刚刚在阿姆取得了胜利,明军狼狈败逃,正是大军一鼓作气前进彻底击败明军、控制花剌子模的好时机,怎么能停止前进呢?
  “敌军正在丧胆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间突击,一举将敌人击溃,等敌人回过神来重整军队,我们又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再把他们击溃,到时候会更加麻烦!”
  吉亚苏丁是这样说,但是久经沙场的部下将领还是心怀疑虑。
  “之前明国人失败的速度有点快,属下总觉得有点不对,如果明国人那么容易就被我们打败,之前又是怎么打败我军的呢?”
  吉亚苏丁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解释。
  “明国人卑鄙无耻,一定是用偷袭的手段,他们买通了花剌子模人,让花剌子模人背叛了我的兄弟,以至于我的兄弟被击败,现在面对我们坚强的军队,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
  部下将领左思右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不对劲。
  而且他们也无法说服吉亚苏丁。
  吉亚苏丁现在急切的想要取得胜利,原因不单单是想要证明自己、稳定局势,更重要的是十二万大军出动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十二万大军出动,光后勤人员就超过了十万,每日钱粮支出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不能尽快取胜,对于古尔王朝来说太不利了。
  他起兵出动大半个月,后勤方面内政官员叫苦连天,就没有一天不希望他快点结束战争的。
  而且就在昨天,他听说后方因为强征壮丁加入后勤运输队伍的事情引发了某个地区的武装起义,虽然已经被镇压下去,但是既然出现第一次,难免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所以吉亚苏丁也知道自己不能等下去了,必须要一波梭哈,打赢了通吃,万事大吉。
  如果输了……
  我不会输!
  他怀着如此的自信冲了上去,然后打出了最坏的结局。
  他的大军还没抵达的里安的时候,就被苏海生动用大明和西喀喇汗王国的骑兵三万人进行了突袭。
  因为防备不及时,走在最前面的骑兵经过顽强抵抗之后不敌,率先被击溃。
  接着中间零零散散好几段的数量庞大的步军来不及结成军阵,被明军骑兵分割包围,继而冲垮,发生了极为恐怖的总崩溃。
  后军辎重部队就更不用说了,一触即溃,掉头就跑。
  明军只不过用了很少的时间就把战争从突袭战打成了追击歼灭战,大明骑兵纵横驰骋,在战场上大举击杀、俘获古尔王朝军的士兵。
  另一边,装载着明军车骑将军炮的轻型战船也出现在了古尔王朝军规模庞大的辎重船队的面前,一阵射击之后,辎重船队少数的护卫战船崩溃,数量庞大的辎重船队成为了明军的战利品。
  明军骑兵和喀喇汗骑兵冲在所有溃逃败兵之前,试图将他们全部拦住一口气吃光光。
  明军步兵则紧跟在后,用坚强的军阵收割溃逃败兵们的性命,并且迫使更多人跪在地上放下武器投降,结束他们的抵抗。
  吉亚苏丁身处前军骑兵队列,明军突袭的时候他愣了片刻,便强令自己的骑兵拼命抵抗,和明军骑兵决一死战,绝不退缩。
  但是他不幸战败了。
  战败之后,面对明军骑兵的强力围攻,他的亲兵卫队以阵亡五分之四的代价护着他杀出重围,逃出生天。
  他逃跑之后,十二万古尔王朝远征军彻底成为了苏海生的“战利品”。


第1496章 和谈
  指挥系统崩溃之后,十二万古尔王朝军就算有人数上的优势,也已经无法和明军较量了。
  五万明军和一万西喀喇汗王国的骑兵围追堵截,纵横驰骋,将十二万古尔王朝军分割包围,使之首尾不能相顾。
  古尔王朝军遂彻底崩溃。
  这场发生在洪武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的【的里安之战】,明军以少胜多,大破古尔王朝苏丹亲自率领的古尔王朝军,取得辉煌胜利。
  是役,明军阵斩古尔王朝军一万四千余人,俘获约七万余。
  剩下的实在不是明军不愿意抓,而是他们跑得太快,明军兵力不够,追不上。
  从这里也能看出古尔王朝军的士兵素质比较高。
  一般没什么素质的士兵打了败仗、军势崩溃之后只知道跪地求饶,都不敢逃跑,老老实实做了俘虏。
  古尔王朝军的士兵明显训练不错,虽然打了败仗,但是还敢于逃跑,成群结队有方向性的逃跑,可见并未彻底丧胆。
  苏海生抵达前线之后知道具体情况,对战斗的结果表示满意,但是对逃走那么多人表示不满,而且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之前他们主动进攻,现在轮到我了!
  洪武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苏海生整顿军队,出兵三万顺着阿姆河向东南方向进军,兵锋直指阿姆河下游的古尔王朝北部边境城市群,如安狄枯、班城、撒普儿干等古尔王朝的边境重镇。
  进攻大明之后就指望着大明什么都不做了?
  不可能的,必须要让你们付出代价,付出沉重的让你们永远都不敢再次冒犯大明的代价,否则,你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尊敬一名强者。
  苏海生挥师向东南,于洪武十一年九月初三抵达古尔王朝边境,然后挥军攻打边境重镇安狄枯。
  他动用大将军炮和车骑将军炮猛轰安狄枯城墙,用了三天时间把城墙轰了一个口子,大军涌入,将城内抵抗的军队和官员、权贵全部杀死,清算了城内全部的官方人员。
  接着他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撒普儿干,一路进攻班城,分别用了四天和两天的时间,将这两座城市攻取,全歼守军,清算官员权贵。
  古尔王朝边境守军面对明军犀利的火器毫无抵抗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可怕的火炮摧毁他们的城墙墙体,将他们的城墙打出缺口之后蜂拥而入。
  且主力战败之后,最先得到消息的边境地区人心惶惶,边境守军被成群结队逃跑而来的溃兵们吓得十分战斗力拿不出三分,遂兵败如山倒,全军覆没。
  边境地区的守军全军覆没之后,古尔王朝北部边境门户洞开,明军得以长驱直入。
  最后,洪武十一年九月初十日,苏海生集合大军于撒普儿干,宣布向古尔王朝首都非洛斯固城进军,摆出一副要攻打古尔王朝首都、彻底挫败古尔王朝的架势。
  到了这个地步,古尔王朝这边是彻底明白了。
  明国强大的可怕,明军强大的可怕,他们不是对手,打不过,别打了,是时候求饶了。
  然而狼狈逃回非洛斯固的吉亚苏丁死撑着颜面要集中兵力死守非洛斯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服软,表示自己可以死,但是不可以受辱,死撑着最后一口气要焦土作战。
  他宣布集中最后的兵力,将首都留守军队、逃回来的败兵和紧急拉壮丁拉出来的壮丁集合在一起,勉强凑出三万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