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良对此表示疑惑。
“这些产品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产品,工艺繁杂,手工生产需要不少时间,成本不可能低廉到普通百姓都能购入,而官府购入又在财政部的严控之中,这分明是个死局,如何破解?”
许华摇了摇头,笑了笑。
“话不能这么说,看上去这是个死局,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生产那些华丽无匹的物品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很高的成本,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要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
我们的销售对象不是旧官僚士绅,不是上等人,而是民众,民众需要用那么奢华的物品吗?他们买不起,我们也卖不出去,既然如此,我们何须一定要生产那么高档的物品?
这些年税制改革,农民手里也有了不少铜钱,尤其是中原之地,山东、河南这些比较早解放的地方,别看老农们一个个穿的寒酸,手里铜钱还真不少,而且基本上没什么地方能花销出去。”
谢元良想了想,疑惑道:“你是说,把锦缎卖给农民?这能行吗?”
许华摊开双手,一脸你小子没有打开格局的表情看着谢元良。
“为什么不呢?民众就不能穿锦缎吗?农民就不配用锦缎吗?我朝立国以来,有任何关于国民服装方面的规定吗?”
谢元良想了想。
嘿,别说,还真没有。
以往历朝历代,就算是貌似政策最宽松的宋代,也对国民服饰、生活起居方面有着非常多的限制,什么颜色、材质的衣服什么等级的人能穿,那都是有规定的。
等级不到,再怎么有钱的商人、地主都不能穿锦缎,不能用特殊颜色,不能住大豪斯,穿了用了住了就是僭越,是要问罪掉脑袋的。
民间如此,官方也是如此,每一个等级有每一个等级的规定,不只是衣服颜色之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严格限制。
这不单单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也直接的限制了民间的消费能力,限制了商业发展。
奢侈品只供统治阶级享受,换言之,也只有统治阶级有资格享受这些东西,至于这些东西本身到底有没有那么值钱,不重要。
因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本质上是一种特权。
第1493章 复兴会占城国分部
明国建国,讲究一个人人平等,摒弃特权。
封建等级制度被苏咏霖率领明军砸得粉碎,一切限制不复存在,于是依附于封建等级制度而存在的奢侈品消费等级也随之破灭。
每个人都有权利购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只要他们买得起,只要明国有生产,就完全可以购买,不存在任何封建等级方面的限制。
别说锦缎了,就算一个老农私下里和苏咏霖打个商量,想要穿苏咏霖身上任何一件衣服,在法律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除了在公共场合与公务范畴中的官方制服有限制,以及公序良俗方面的一些要求,《明律》压根儿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对民众有任何限制。
封建等级制度不存在了,什么只有当官才能穿绸缎住大豪斯的事情也不存在了。
所以把锦缎卖给农民,让农民穿丝绸制成的衣服,在大明国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不涉及任何政治因素。
既然如此,既然政策已经完全松绑,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束手束脚畏首畏尾呢?
许华的话语如一记重锤,锤破了谢元良面前的脆弱的挡板,把他的格局打开了。
“拿锦缎丝绸来说,贵,那么我们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不就行了?改进制作工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购买原材料的费用,把制成品的制成难度下调,不就可以了吗?”
谢元良目瞪口呆。
许华接着说道:“不要那么精美的图案,简单配色,那成本不就下来了?丝绸锦缎为什么贵?那些精致的图案,需要有足够经验的绣工花费长达数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那些鲜艳瑰丽的色彩,也需要多方筹集染料的原料,从山野丛林之中花费大精力采集,小心翼翼的制作调配颜色,然后去浸染,这个过程也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些时间,这些精力,这些人工,才是锦缎丝绸奢侈昂贵的原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这些环节中动手降低生产成本呢?政策如此宽松,我们要是还不能把财政给盘活了,岂不是有负主席的托付?
而且一味指望外头那些客商,一旦他们国家发生什么变故,咱们这么多东西卖给谁啊?谁要啊?不得烂在手里成为一笔烂帐?这笔烂帐到时候谁来承担?谁来偿还?”
许华越说,谢元良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格局也越打越开。
奢侈品贵,但是只要制程工艺和用料别那么讲究,缩短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卖给狗大户的就用狗大户的标准,继续搞奢侈品,满足他们的需求,然后卖的死贵,多多赚钱。
那卖给普通老百姓的,就用普通老百姓的标准,不要那么多精致图案,不要那么复杂的染料,用简单的工艺,简单的配色,一样能行。
谁说老百姓只能穿布衣?
人家有点铜钱想买个丝绸做一身衣服穿穿不行吗?
谁说生产奢侈品的厂家只能做奢侈品?
平价的一样做。
做的了高端,也一样做的了低端,反正都是卖货,卖谁不是卖?
都是一样的铜钱,都是一样的大明通宝,难道还能分出高端铜钱和低端铜钱?
两枚铜钱放在面前,你告诉我哪一枚高贵哪一枚低贱?
面对已经完全打开格局的许华,谢元良觉得自己的脑袋还是太死板了,没有许华那么灵活好用。
于是他大力夸赞许华,称赞他的灵活脑袋,表示自己要向他学习。
随即他便决定和广西行省一样,大力发展广东行省本身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广州市舶司的优势,拉起广东行省自身的集体所有制工场,不能白白浪费那么好的区位优势。
至于许华的请求,本着流动人口多收入就高的想法,谢元良答应了两广合作的计划。
随后,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之间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联合修建道路、港口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在行省本地特色产业的问题上,广西行省派来一个工作组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广东行省发掘本行省的优质产品等等。
随后,两个行省的复兴会组织还联合起来办了一个复兴会牵头的外邦语言培训学校。
他们准备利用两广之地的区位优势培养大量语言方面的人才,为将来扩大商贸行业做人才储备,以便于更好的把生意做大做强。
反正两个行省之间互相的合作搞得风生水起,而这些合作项目也被朝廷所认可。
苏咏霖对这两个行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搞合作互助的事情感到很高兴。
审查了两个行省之间的合作项目之后,苏咏霖点头认可,将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合作的事情当作优秀事迹通传下去。
他希望全国其他地方官府之间也能学习这种精神,互帮互助,尽量实现双赢,而不要搞什么零和博弈。
两广行政和经济建设方面搞的是风生水起,很有起色。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把地方建设搭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架子,农业也好,商业也好,手工业也好,都拉起来了。
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明国在当地的统治越来越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这使得他们更加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明国人这样的概念。
而就在这个档口,正在琼州岛上训练的五百名占城国各级军官也完成了他们的培训课程,学到了充足的军事技术和组织技能。
当然,他们也充分学习了《洪武政论》在内的一系列明国革命教材。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之后,洪武十年,复兴会占城国分部在琼州岛上成立,五百名培训军官全部加入复兴会占城国分部,宣誓从此要为占城国的解放和荣耀而奋斗。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乃至于亲身参与到岭南大革命的浪潮之中,他们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感染,尤其被明军内部浓郁的革命氛围所感染,所以全部加入了复兴会。
第1494章 安南中直辖
从他们全部加入复兴会的那一刻开始,他们来到大明接受培训的目标就不再是学习军事知识、帮助邹亚娜胖揍吴哥王朝。
他们的目的变成了回国之后加入到军队当中,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改变军队,改组军队,然后发动兵变,将以邹亚娜为首的占城国反动统治集团成建制消灭。
他们要建立一个和大明一样的革命国度,推翻腐朽反动到了极点的邹亚娜政权,让人民脱离苦海,过上大明国民一样的生活。
而对于大明来说,他们成功之后,占城国就不再是剥削和压迫的国度了,将会成为大明海外第一个成功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层建立革命政权的成功案例。
占城国的成功将会给苏咏霖推行的世界革命计划带来巨大的推进,用事实证明世界革命计划不是空口无凭,而是真真切切的成功了。
这对于明国本国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还真别说,革命思想的感染力真的是太强了。
这批军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占城国地主豪强以上家庭出身的,生活条件很不错,在占城国内也属于既得利益者。
但是他们在明国经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之后,全部接受了革命思想,转变为革命战士。
对于这一点,苏咏霖觉得复兴会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
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回国的日子也快到了。
邹亚娜那边为了表示对这五百人的重视,还特别派来了迎接使者欢迎他们“回家”,还表示他们回国之后就会得到重用。
他们会得到最合理的任用,他们会得到十足的信任,他们会得到最适合他们发力的舞台,他们会成为占城国“再次伟大”的重要推手。
与此同时,邹亚娜也派来了正式的使者抵达广州,向大明咨询关于联合进攻吴哥王朝、也就是真腊国的事情。
对此,广东行省驻军司令赵玉成接见了这名使者,与他会谈相关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当初苏咏霖还在广州处理事情的时候和邹亚娜亲自达成的约定,赵玉成也知道这个事情,更清楚苏咏霖的用意。
如果说当初苏咏霖的确有着利用占城国在东南亚地区提升大明影响力的想法,那么洪武十年之后,苏咏霖就只剩下一个想法了。
就是用这五百名各级军官的力量策动占城国内的政变,把邹亚娜的统治结束掉,成功在东南亚地区发起一场革命。
他要证明他的世界革命理论不是空中楼阁,是真的有成功可能性的。
以占城国这种拉垮的国家组织度,是不可能和复兴会的组织度相提并论的,组织度相差太大的话,带来的结果就是碾压式的胜利。
至于吴哥王朝,苏咏霖暂时没什么想法,但是他预计占城国的革命不可能不被吴哥王朝知道,难保吴哥王朝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如果吴哥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敢于干预占城革命,那么就是自寻死路。
苏咏霖将会发动驻守南疆的主战兵团让吴哥王朝的人知道在思想理念上能够碾压他们的国家,在军事力量上一样可以碾压他们。
占城革命如果成功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推动吴哥王朝的革命,将反动腐朽且正处于内乱的吴哥王朝推翻,再建立一个东南亚地区的革命政权。
洪武十一年下半年刚开始,大明西陲和古尔王朝的战争一触即发的同时,南疆占城国的局势也在蠢蠢欲动。
综合分析局势之后,苏咏霖决定以【协助邹亚娜对吴哥王朝发动攻击】的借口,直接推动安南特别行政区的正式归建。
如此一来,就能将外部干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能让大明以最便捷的方式把安南拿到手里。
事实也是如此。
洪武九年战争之后,大明不断利用正统名义往安南内部安插革命力量,掀起地方上一轮又一轮的农民革命浪潮,并且很快从事实上摧毁了李天祚的升龙城中央。
升龙城中央被摧毁之后,名义上的统治者李天祚被直接出动的明军带到了广州,和一群安南早先的统治阶级一起做起了苦役,成为了大明建设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往哪里搬。
安南特别行政区也在实际上被大明官员直接管辖,将大明的治理模式完整复制了过去,做好了安南建设行省的准备。
洪武十一年八月初八,苏咏霖正式下令以李天祚谋反的名义,终止安南特别行政区的存在。
又因为安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战略地位,苏咏霖下令以安南特别行政区升格为安南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