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系列在过去的古中国只是偶尔出现且不成体系的存在,在技术人员研究蒸汽机的同时出现且被技术人员了解。
  苏咏霖嘱咐他们记录归纳和总结,逐渐将这一套围绕蒸汽机产生的物理知识搞出一个逻辑闭环出来,有助于全新物理知识的出现。
  到时候和古中国的一些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就能为理科学子提供更多的知识,方便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继往开来。
  这是苏咏霖特别期待的。


第1489章 大明最不怕的就是战争
  苏咏霖盯着蒸汽机的同时,西域方面也传回来了一些消息。
  除了阿尔斯兰和希哈卜丁作为俘虏代表给送到中都接受审判之外,也包括大明和花剌子模国之间签订友好互助条约的事情和花剌子模国正式成为大明藩属国的事情,还有古尔王朝那边的新动向的事情。
  条约方面苏咏霖也只关注借钱的事情,根据财政部工作小组的判定,他们认为三百万贯借给花剌子模国还是有一定风险的,除非花剌子模国方面接受大明提出的条件。
  即如何使用这三百万贯钱贷款,需要大明财政部工作组的认可,在战后恢复国计民生和军事恢复的事情上,如何分配这笔钱,以及前后的审计工作,全部交给大明工作组。
  等于大明工作组取代花剌子模国本身财政人员的地位,临时承担起花剌子模国的财政工作,掌握财政大权,杜绝花剌子模国本国人插手。
  如此,大明就可以借款三百万贯给花剌子模国。
  对于这个条件,乔纳丁和霍拉为首的一批官员表示反对,认为这实在是太过分了,花剌子模国不能接受,但是虎塔却点头认可,表示愿意接受大明的条件,愿意和大明合作。
  于是这个条约就签订了,如何使用这笔钱来恢复花剌子模国的国计民生,将由大明工作组来完成,大明工作组负责使用和审计这笔钱,围绕这笔钱所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大明有最终解释权。
  对于这个事情,反对派花剌子模国官员很不满意。
  因为这就意味着花剌子模国的财政大权有相当一部分被明国官员掌控了,这是严重侵犯花剌子模国内政的事情,严重损害了花剌子模国的独立地位,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且这也就意味着这笔三百万贯的巨款他们碰不到,想捞钱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将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万一被明国官员发现了,将会直接从国家内部矛盾上升为国际争端。
  届时上国惊诧,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让虎塔抓住他们的把柄,削弱他们的势力。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不是好事。
  不过虎塔并不在意这些事情。
  他和这群人不是同路人,他知道这些人不可能真心诚意接纳自己,所以利用大明的力量削弱这些反对派官员的力量是很有必要的。
  他一力强推这件事情,力排众议,坚决和大明签订了条约,使得白纸黑字成为事实。
  至于藩属国的事情也就不用多提,虎塔盼星星盼月亮都盼着大明快点正式承认花剌子模国的藩属国地位,没啥好说的。
  倒是驻军问题上苏海生那边谈着谈着,觉得两万人太多了,一万人就够了,一万明军的战斗力足以保护整个花剌子模国的日常安全,足以应付局部战争,真要出了什么大事,驰援就是了。
  于是明军驻军的数量就被限定在了一万人的规模,且这一万人还要进入到西域驻军的轮换体系当中,和整个西域六万人的驻军轮番更换驻防地。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花剌子模国的事情已经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大明的军队驻扎着,大明的财政官员管着钱,这要还能出什么纰漏,花剌子模国也算是烂泥扶不上墙,无药可救。
  后面倒是古尔王朝那边还有些小问题。
  比如明军情报系统得知古尔王朝正在大规模调兵遣将,准备报复明国,要和明军决一死战。
  他们并不愿意承认和接受之前的战败,觉得应该还能再战一场,而且据说古尔王朝苏丹对于自己的亲弟弟被俘虏后送到明国首都的事情非常恼火,准备“御驾亲征”,找大明皇帝算账。
  他表示要【打穿明国国土,从西域一直打到明国首都,让明国皇帝在他面前跳舞】。
  苏咏霖当时就感觉这家伙一定是地理知识基本为零,不知道从他那儿到中都到底是个什么距离。
  亦或他觉得自己是公元前的亚历山大大帝,能够一路从欧洲打到亚洲来,开创一个空前庞大的大帝国。
  到底历史上打过那么长距离战争的军事强权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之前的亚历山大,之后的成吉思汗,都干过这样的事情,足以证明这种事情并非不可能。
  但是,他吉亚苏丁本人是办不到的,除非他的国家瞬间增强十倍国力,然后穷兵黩武,倒是能给他提供足以远征万里之遥的粮草。
  否则他连戈壁滩都出不去。
  虽然他只是口嗨,不能给大明带来任何影响,可是苏咏霖还是很不高兴,遂决定下令给苏海生,让苏海生自己好好掂量一下这场战争的份量,看看应该用什么方式把这个口嗨之王的妄想症给治好。
  战争?
  大明最不怕的就是战争!
  轮到苏海生这边,也对古尔王朝的表态感到十分恼火,觉得大明受到了轻视,更关键的是,苏咏霖受到了侮辱,这是他不能忍耐的。
  于是他决定正面迎击吉亚苏丁和他的军队,让他的军队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此时是洪武十一年的七月中下旬,大明军队休整的还算不错。
  而且除了预订留下来的军队,西域的部分军队已经开始了回师的进程,最终,十五万明军只会留下六万人,两个军的规模,主力全部撤回关中、河西之地。
  当前苏海生还能调动的军队约有三万,他打算利用这三万人,好好的教教古尔王朝的苏丹到底该如何尊重大明皇帝。
  有些话不是什么人都能说的,让对方领袖在自己面前跳舞什么的,得真的有实力才能说出口,否则就是在自讨苦吃自取灭亡。
  全面判断了一下战场局势之后,苏海生决定打防守反击战,不主动出击以节约粮草和军费,把这部分费用转嫁到古尔王朝身上,等他们来了,再率军打反击,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古尔王朝方面,吉亚苏丁自打登上苏丹大位之后就没有经历过如此惨重的一次失败,六万大军败掉了绝大部分,逃回来的只有几千残兵败将,诉说着明军的恐怖。
  吉亚苏丁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
  不管是为了政治权力还是为了个人尊严,这个场子他必须要找回来。


第1490章 吉亚苏丁要梭哈
  自打成为国家元首以来,吉亚苏丁作为主要统治者治理疆土,他的弟弟希哈卜丁善于军事,就帮他开疆拓土。
  兄弟两人合作亲密无间,把古尔王朝的国势推向高峰,在中亚地区声势日隆,俨然有问鼎中亚霸主地位的趋势。
  而就在这个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希哈卜丁作为主要军事领导人被明军打败了,本人还被抓住,颜面尽失,生死操控于明国之手。
  无敌的古尔王朝军第一次遭受如此惨败,不仅军事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精锐善战的老兵损失惨重,这惨烈的败局还让整个国家都受到了剧烈的震动。
  他们胜利的次数很多,国势蒸蒸日上,而这场意料之外的败局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军事上的失败自然会引发政治上的动摇和危机,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多少都来自于威望,而军事战绩是威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此一败,吉亚苏丁牢固不可动摇的权威出现了一丝裂痕,大量战死士兵的家人哭天喊地,凄凄惨惨的模样给人们带去了极大的冲击。
  作为这一战的主导者,吉亚苏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于情于理,他都不得不做出最为强硬、激烈的反应,否则他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质疑。
  他宣布他要为他的兄弟讨回公道,他要为战死的士兵讨回公道,他要为整个国家讨回公道,他要向明国宣战。
  他要带领无敌的古尔王朝军夺回他们的荣耀,夺取本该属于他们的花剌子模国的领地,并且要让明国为此付出代价。
  一时的战败并不能真正改变他积累十余年的威望和能量,他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军队全部向首都集结,全国动员。
  地方豪强们又想要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一些什么的也决定响应他的号召,跟随他的军队一起出征,问明国讨回公道。
  十二万士兵,这是他这一次全国动员所得到的成果。
  除了必须要留下来的卫戍军队之外,他集合了全国可以调动的全部机动兵力,并且调动了大量的粮秣物资,征发了大量民夫、牲畜,几乎掏空了他励精图治积攒下来的储蓄。
  他是一个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所以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家底子,这一次全国动员打国家复仇战,他竭尽全力,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集中了十二万的庞大兵力。
  这是他能拿出的全部,他要梭哈。
  他相信以他所能拿出来的这支强大的军队,他没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他不会惧怕任何敌人。
  明军虽然击溃了他的六万军队,并且据说有很可怕的声若雷霆般的奇怪武器,但是他也不会畏惧,他觉得他的弟弟太过于骄傲自大了,一定是骄傲的情绪使他失败。
  他不会骄傲,他会无比谨慎,无比小心,绝对不会出任何纰漏。
  为此,从洪武十一年六月份一直到洪武十年九月份,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为这支军队打造适合进军和作战的后勤环境。
  当然了,如此之大的军事动作,明军密探不可能不知道。
  事实上从六月份开始,天网军密探就不断将他们所探知的军事情报传递到苏海生那边,让苏海生完整掌握古尔王朝的一切举动。
  当他得知古尔王朝军集中了超过十万人的兵力进行战争的时候,他略有些意外。
  因为任何一个能够动员十万兵力作战的国家都是一个极具战斗力和组织能力的强大国家,这样的国家不可小觑,也不是一场战争就能彻底消灭的存在。
  经过之前韩伟事件引发的全军内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打掉骄纵之心”的大规模教育运动,苏海生作为漩涡中心的一份子,现在相当谨慎小心。
  尽管他对明军的战斗力还有火器的威力有十足的自信,但是为了避免阴沟里翻船,重蹈高仙芝的覆辙,苏海生让韩伟回到虎思斡耳朵调兵遣将。
  他把本来按照原计划要调动返回的部分军队截了下来,发兵两万支援花剌子模国,让明军主战兵团的兵力达到五万人。
  同时,他以花剌子模国目前所能调动起来的四万士兵作为后勤部队,为明军提供粮食物资。
  接着苏海生算了算,又决定调动西喀喇汗王国的一万精锐骑兵作为辅助,马斯乌德闻讯领命,老老实实调遣一万骑兵作为辅助,准备作战。
  林林总总,等于苏海生方面也集中了十万人规模的兵团准备迎战古尔王朝,在人数方面其实并不落于下风。
  根据军事会议得出的结论,明军方面认为古尔王朝军最有可能的进军路线就是之前的进军路线。
  即沿着阿姆河向西北方向进军,直达花剌子模,一路上地形平坦,且有水运优势,利于进军。
  而这一路上明军也确实没什么有利地形可以利用起来,两支军队真的要打起来的话,还真的就要在相对平坦的地区玩大兵团战略决战。
  这对于苏海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相反,苏海生还会为此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他最擅长的,也是明军最擅长的。
  虽然明军数量少,但是自打明军起兵以来,就没怎么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和敌人作战,明军的兵力似乎总是处在相对劣势上。
  但是每一次明军都能取得胜利。
  这一次,也是一样。
  西部边陲的战事一触即发。
  而与此同时,在大明国南部边陲,地缘政治碰撞所带来的层层涟漪正在微妙的影响着这一地区持续将近三年的稳定。
  洪武九年三月,岭南地区正式平定,大明广东行省和广西行省正式建立起来。
  为了进一步稳定地方,且协助地方的开发,张越景所统领之第一兵团驻守广西行省,赵玉成所统领的第七兵团驻守广东行省,两支大军在两广之地坐镇,直接把这一地区的局势安稳下来。
  之后随着进一步的革命与开发,洪武九年到洪武十年年中,广西行省和广东行省爆发了一百多次小规模地主豪强、蛮夷部落作乱事件。
  次数虽然多,但是规模很小,且基本上都在爆发之后的七天之内就被村民自卫队和兵团驻防军给消灭掉了,不曾影响安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