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流求大岛上的金矿,他也有一番布置和想法。
第1487章 工业革命计划
在西域之战发起的同时,工部采矿司和财政部矿产总局的联合技术小组紧急前往流求大岛。
经过专业人士的探查,他们发现这个金矿的价值很高,质量非常优越,开采难度不大,保守估计也有好几万斤黄金可供开采。
且在金矿周边还发现了一些铜矿的踪迹,怀疑金矿附近还有更大规模的铜矿,并且认为这个金矿的矿脉还可以继续探测下去,说不定还有其他惊喜。
他们认为在这里设下采矿场开始采矿,每年少说能为大明提供价值十几万乃至于几十万贯铜钱的贵重金属。
苏咏霖非常高兴,立刻责成财政部矿产总局和工部采矿司组成大规模的联合工作组,以工部采矿司郎中李乐为首,组织专业探矿团队和一系列用具前往流求大岛金矿进行建设。
苏咏霖的希望是力求年底前开始投入产出,将流求大岛上的黄金和铜开采出来,运回中都进入国家储备之中,为下一步的货币改革做储备。
林景春得知以后,对这件事情也非常重视。
他亲自组织财政部的专业队伍前往流求大岛金矿进行评估,估算价值,然后打算派驻相关人员在矿场那边常驻,对矿场产出的黄金和铜进行具体统计。
且因为流求大岛上的这个发现使得林景春认为流求大岛有比较好的发展价值,于是林景春上表建议苏咏霖可以考虑正式经营流求大岛。
他建议在这个大岛上正式建立大明的行政区划,纳入直接统治之中,然后按照苏咏霖早前就有的规划,进行实验。
早前,苏咏霖是有一个建设以采矿业为核心的工业城市建设的打算和方案的,正打算在辽东找一个地区来实验一下。
具体方案是依靠矿场聚集人口,开发周边地区,建设农业区,生活区,和工业区加在一起,发展成为一个新式的工业聚落,让人口逐渐多起来。
现在辽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而流求大岛上却找到了。
苏咏霖对此很高兴,于是决定将自己策划已久的方案在流求大岛上实验一下,以此为后续建设工业城市、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的经验包。
一念至此,苏咏霖立刻召集朝廷多部门和复兴会各个部门进行联合性质的政务会议,对林景春的这一提案进行具体磋商。
因为大明之前并没有建设工业城市的经验。
而现有的城市基本上都是水陆交通枢纽,因为农业地位、商业地位和军事地位、交通地位为核心建设起来,唯独没有单纯的工业性质城市。
而在未来,明国的科技得到飞跃式发展之后,工业城市的建设和转型几乎是必然的。
在不远的未来,辽东地区、草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岭南地区这些传统边远地区都会出现一些兴盛起来的工业城市,为了积攒相关的经验,苏咏霖表示他很愿意在流求大岛上做个实验。
关于明国最新的科技进展,参加政务会议的高级官员和复兴会高层干部都是略有了解的。
他们知道苏咏霖正在以天才般的想法推动奇妙的动力改革,打算利用全新的动力设备为大明带来古今未有之大变革。
他将其称之为“工业革命计划”。
在他的描述中,未来采用全新动力设备的大明将会以现在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发展起来,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翻天覆地式的变化,所有人都会从另一个角度进入全新的时代。
在政务会议上,苏咏霖做了很明确的发言。
“工业革命计划是大明未来的核心计划,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大明已经做出了很多准备,只待技术上的突破完成,那么一切都会顺理成章的到来,为了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手忙脚乱,我认为在流求大岛上建设工业城市是很有必要的。”
官员们和会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眼中都有无法掩饰的好奇和向往。
他们习惯了苏咏霖给他们带来的胜利和荣耀,也被动习惯着苏咏霖给他们带来的他们愿意接受或者不愿意接受的变革。
这些变革有的是符合他们利益的,他们很愿意接受。
有的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不太愿意但是最终也会被逼着接受。
比如苏咏霖越发严厉的对官员和复兴会员的管制要求。
工业革命计划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而是整个大明国,苏咏霖当初带他们去参观一号蒸汽机的时候,他们也被震撼得不轻。
当苏咏霖说这个机器将来会被运用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中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
他们不能想象这样奇怪的机器能够带动一辆车,然后把六百里加急的极限速度跑成轻飘飘的日常速度。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唐玄宗六日内就得到了消息,三千里路跑了六天,等于消息一天传递了五百里。
这已经是封建王朝路政马政囊括在内的国力全盛时期在最紧急的状况下传递军情消息的极限速度。
为了完成这一次极限传递,驿站系统需要支付极其昂贵的代价,包括但不限于二十匹以上的良驹成为一次性产品,从此废掉。
因为极其昂贵的成本,所以如此这般的极限速度基本上不会在日常使用,日行五百里传递消息的事情一年都不见得能出现一两回。
而根据苏咏霖的描述,蒸汽机车一旦成功,全盛封建王朝的全盛极限速度就会成为新时代的起步速度,往后还会不断加速,轻而易举甩开全盛封建王朝的极限速度。
成本还非常低廉。
以小见大,大明的发展速度也会远远甩开历史上的全部王朝,以极低的成本,走向前人做梦都梦不到的星辰大海。
对于苏咏霖所描述的未来,他们每个人都是震撼的,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都在颤抖。
他们很早就接受了苏咏霖时不时冒出一个全新的想法然后将之付诸实践并且获得巨大收益和成功的事情。
但是他们完全不知道苏咏霖的脑袋里,到底把大明规划到了什么地步。
他们不知道在他的脑袋里,大明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一个飞在天上的神国吗?
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全新思想,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全新政治制度,他们未曾接触过的全新的兵器,以及他们不能想象的工业革命,全都是苏咏霖一手促成。
以至于他们打心眼里相信苏咏霖就是个特殊的存在,没了他,真的不行。
就算是最反感苏咏霖制度改革的变质者也不敢想象没有苏咏霖引领的大明国会堕落到什么程度,他们不喜欢苏咏霖的继续革命思想,却无法脱离苏咏霖规划的路线而继续前进。
他们想摆脱苏咏霖,却发现自己根本办不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办不到。
所以他们绝望了。
第1488章 他们很绝望
对苏咏霖不满意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绝望的意识到他们离不开苏咏霖。
他们脱离不了苏咏霖为大明国制定的一系列规划,他们没那个能力、或者说是神力在脱离苏咏霖的前提下继续维持大明国的发展。
他们所幻想的极限,就是让苏咏霖继续做皇帝,而他们把控全部的行政权力,成为较为传统的君臣关系,但是又是一种皇帝不能随意拿捏他们的君臣关系。
然后他们只执行苏咏霖政策当中他们所喜欢的部分,不执行苏咏霖政策当中他们不喜欢的部分。
这种只存在于幻想当中的架空,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算苏咏霖搞大清洗,对他们大开杀戒毫不留情,甚至连三代四代子孙都不放过,但是他们还是不敢设想没有苏咏霖引领的大明国。
这种矛盾的感情是明国内部对苏咏霖不满意的人们的普遍心理。
尽管有着种种的不满和矛盾,但是当苏咏霖提出关于国家未来的一些行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由自主的表达了认同。
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承认,他们不如苏咏霖,他们无法制定如此广阔且长远的国家发展目标,他们没有那个威望和责任心能够为整个国家的行动计划背书。
于是在苏咏霖的推动下,大明集中资源向流求大岛运输并且开建工业城市的行动正式进入日程表。
苏咏霖让林景春领头,专门建立了一个流求大岛工作小组,由这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这件事情。
这也是苏咏霖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朝廷部门是朝廷部门,朝廷各个部门都有本职工作,当需要跨部门合作的时候,就会由苏咏霖任命一个领头人,领导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全权负责这件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跨部门协调时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同时避免各部门之间的推诿与扯皮。
林景春很愿意接受这份额外的差遣,很快就从财政部、工部、民政部等等各部门中选择了自己需要的人,组成了流求大岛工作小组,决定前往福建,然后渡海前往流求大岛正式开始工作。
各类工作人员的选择,则主要从朝廷系统和复兴会系统当中选择,至于各类生产人员,则主要从庞大的国营经济系统当中选择。
新的工业城市需要素质高、技能强的优秀工作人员和生产人员前往建设,作为全国的表率,也作为大明正式开拓建设流求大岛的先声。
林景春于是带着苏咏霖的期盼出发了。
流求大岛上的矿产探查速度比较快,但是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吕宋岛上的金矿和铜矿的规模似乎更大一些,若是开采出来,对大明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只是规模到底有多大目前还不能确定,需要进一步的调查,进一步的调查一旦完成,吕宋大岛上的工业城市的建设估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大明西部边陲受限于陆路前进的速度而不得不止步于葱岭,但是南部则不然。
扬帆起航三个月可以抵达的地方远不止吕宋岛,所以苏咏霖想着如果真的发掘出了规模庞大的矿产,就有必要把吕宋岛也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中。
对于这一点,林景春是表示支持的。
“如果大明所有开疆拓土的行动都能获得如此直观的好处,我想朝中的反对声音也不会和之前那样那么大,只是就目前看来,尤其是西部边陲,能够获得的好处还是相当有限的。”
苏咏霖笑了笑,摇了摇头。
“总有些东西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军事价值和战略价值也不是能够那么直观的用钱来体现,再说了,这不是已经给你弄了两个那么大的矿产吗?你还嫌不足?”
林景春为笑着摇了摇头。
“不足,永远都不足,有多少都不足,钱这东西再多我都不会嫌多,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您开疆拓土的计划难道没有钱可以吗?没有钱的话分明是寸步难行。
就好比您这一次一口气借出去三百万贯,您知道三百万贯多难挣吗?抛出大明正常的岁入不说,就这些矿产,想要凑足三百万贯,怕是需要一两年的功夫,您说借就借了。”
苏咏霖对此哭笑不得。
“放心好了,借得多,还得多,这笔钱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咱们吃亏的,你就好好儿的把咱们的工业城市建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明白吗?”
林景春无奈的点了点头。
“天生劳碌命,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忙碌,这辈子都停不下来了。”
“哈哈哈哈哈哈。”
苏咏霖大小这拍了拍林景春的肩膀,几天以后目送他带队离开中都,奔赴流求大岛。
林景春走了之后,苏咏霖照常过自己的生活,唯一和过去不同的就是多抽了一些时间去工部看蒸汽机的开发工作。
最近负责研究蒸汽机的技术人员们在蒸汽机的问题上搞出了一点小突破,并且还掌握了将蒸汽机巨大化的技术,现在的蒸汽机比最早的原型机大了好几倍,效率也是成倍增长。
他们很高兴地来找苏咏霖,说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年底之前就能搞出可以送到矿井里面做实验抽水的工作用蒸汽机了。
苏咏霖大喜过望,每天除了处理政务之外就是尽量挤出时间到工部陪着他们搞蒸汽机,他们要是有什么数学上的问题,苏咏霖还能帮着计算一下,也算是做一点微小的工作。
眼看着他们把那台【工作机一号】折腾的越来越像样,抽水能力越来越强悍,而技术人员也渐渐对一些他们过去不理解的东西进行了归纳总结,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知识。
比如关于压力的知识,关于热蒸汽和冷凝的知识。
这一系列在过去的古中国只是偶尔出现且不成体系的存在,在技术人员研究蒸汽机的同时出现且被技术人员了解。
苏咏霖嘱咐他们记录归纳和总结,逐渐将这一套围绕蒸汽机产生的物理知识搞出一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