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当地民众对这群身强力壮的大兵很是畏惧,不知道他们来这里是做什么的。
当地官员和吏员宣称这些大明大兵们是来帮助大家做农活的,农民们对此感到十分的荒谬,甚至有些人还觉得很好笑。
这些嚣张跋扈十分残忍的兵大爷们不来抢劫、欺男霸女就不错了,还要来帮着大家做农活儿?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兵?
开什么玩笑。
于是农民们十分畏惧,纷纷躲避,甚至还有的打算扶老携幼躲在附近的山里,当地官员吏员强令他们不准离开,弄的他们眼泪汪汪,战战兢兢呆在村子里,哪里都不敢去。
但就算官员们强逼,他们也不敢主动接近明军士兵,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不敢出现,只有老弱残疾敢出现,这让当地官吏十分恼火。
第1478章 做农活的军队
眼看着当地官僚们就要搞出什么让人不愉快的事情来了,明军军官和指导员赶紧制止,让当地官僚不要强迫他们。
他们是来干活儿的,不是来做其他事情的,民众又不是自己没长眼睛,该明白的事情,他们终究能明白。
明军士兵一开始不熟悉当地的农作物和生产方式,就让当地官员找来有经验的老农给军官还有指导员们传授使用方法和经验,了解一些和中原不同的禁忌。
然后军官和指导员们再把这些事情告诉士兵们,士兵们便下田地,接着农民们没有完成的农活儿继续干,也不主动和这些农民离得太近,只是默默干活儿。
到了饭点,他们拿着自己带来的食物和水集体吃饭喝水,之后是中午午休一个时辰,士兵们找到树荫等阴凉处铺上草席,集体休息,不进屋子,不打扰农民,默默休息。
午休结束,又集合起来继续做农活,一直做到夕阳西下,然后把农具整齐对方在田垄上,把牲畜拴好,把睡过走过的地方整理一下,垃圾全部整理起来,然后列队离开。
如此反复数日,当地农民纷纷对这支军队感到好奇,发现他们真的对自己这边秋毫无犯,吃的喝的都是自己带来的,农具用完了会整齐堆放一个不少,用坏了还会自己补偿。
别说农民们,连当地的官员吏员都觉得奇怪。
一开始他们都觉得明军是在开玩笑,做个亲民姿态故弄玄虚,等这一阵子劲儿过去了,也就没事儿了,毕竟上面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他们也只是想要帮明军快点过了这个新鲜劲儿,好让他们尽快回到军营里去。
结果看他们干农活居然是真的干,还干的不错,很有经验似的,也真的是对民众秋毫无犯,来了就做农活,休息还是在树荫底下或者什么阴凉地儿休息,不进入房屋。
下雨的时候还会自备蓑衣、斗笠和雨棚,自己避雨。
一天的农活结束了之后自己的东西全部带走,农民的东西全都留下,田地被伺候的好好儿的,颇有点精耕细作的架势。
他们是真的在搞农业生产,且农业生产水平相当不错,也是真的秋毫无犯,完全没有任何扰民事件的发生。
这真的是军队能干出来的事情?
整个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区,但凡是有明军士兵前往的地方,全都传来了类似的消息,这些消息汇总到马斯乌德的耳朵里,马斯乌德是真的感觉很意外很意外。
他找到了苏海生,发现苏海生也是一副刚刚从农田里回来的模样,穿着粗布短打,带着斗笠,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周身散发着浓烈的酸臭味儿。
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人就是之前和自己一起喝酒做乐谈笑风生的大明高级将领。
于是他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
“为什么真的做农活?你这是什么问题?我不是说了吗?停下来归停下来,但是事情也要做,大明士兵在国内就是这样做事情的,贵国是大明藩属国,一应待遇等同大明国内,大明军队当然也会这样做了。”
苏海生脱掉汗透的衣服,不断的舀水往自己身上冲洗。
“大明士兵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我早年也是做农活的,种地什么的不生疏,就算是参军之后,要是地方有什么紧急生产任务或者抢险任务什么的,组织军队前往帮忙也是正常的事情。”
马斯乌德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居然……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啊……”
“军队士兵也是农民子弟兵,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难处肯定要互相帮,士兵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帮他们做做农活又怎么了?这不是很正常吗?”
苏海生的话让马斯乌德更加惊讶。
因为他十分确定,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出现在西喀喇汗王国里。
拿着刀的都是大爷,怎么可能放下刀去做农活呢?
农民怕大头兵怕得要死,而在大头兵看来,农民就是他们的移动粮食补充库,随意拿取的那种。
而明军……
这些都还可以往后放放,现在马斯乌德最在意的事情,还是苏海生接下来的打算。
他难道打算一直带兵在这里种田?
“那讨伐花剌子模国的事情……”
“放心好了,迟早的事情,现在就看他们内部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苏海生笑了笑,一边擦拭头发一边拍着马斯乌德的肩膀,笑道:“停驻期间帮你们做做农活,也算是抵了粮食的费用,不算对你们苛刻吧?”
“那……倒确实是。”
马斯乌德晒笑着点了点头。
苏海生说的的确是有道理的。
明军目前所使用的粮秣里面有一半是西喀喇汗王国所出,原本马斯乌德打算从战后对花剌子模国的战利品当中填补这一部分支出,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需要。
这些明军士兵各个都是顶好的壮丁,做农活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而西喀喇汗王国之前因为西辽征兵和此番大明征兵,损失了不少壮丁,耽误了农时,本想着今年收成有点危险。
但是这些大明壮丁们干起农活儿来一个顶俩,军纪更是好到做梦都能笑醒的地步,这就让马斯乌德觉得或许今年的农业收成也不会太差。
不如,继续看看?
马斯乌德没见过明军这样的军队,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军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出现的次数和存续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短了,但绝不是没有出现过。
诸葛亮治下的汉军就曾做到过,诸葛亮兵出五丈原屯田,汉军士兵就和当地魏国百姓一起杂居耕种田地,并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可见即使在古代,只要统治者有心,一样能办到这样的事情,只是对于大多数统治者来说,这种事情实在没什么必要就是了,而诸葛亮也只有那么一个。
但是对于明国来说,这种事情很有必要。
还真别说,有了大明这三万壮丁的大力相助,河中地区之前因为战争和征兵被耽误的农时还真的就一点点抢了回来。
苏海生带着士兵们光着膀子在田地里顶着大太阳挥动锄头,驱赶着耕牛、驴子骡子之类的牲畜帮着犁地,农田里庄稼的长势还真不错。
而在这段时间里,当地农民也对明军有了巨大的改观,从最开始避之不及到后面主动给田地里头忙碌的明军士兵送水送吃的,大概也就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双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全然不同,比如明军一天吃三顿饭,而这些农民一天只能吃两顿,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情感的接触和交融。
明军士兵早上来帮忙做农活,晚上整齐列队回去,军纪好到令人发指,于是当地农民们不得不相信明军士兵是真的来帮他们做农活了。
而且他们很有纪律,完全没有破坏农民们的用具、房屋,还把整个村庄的卫生都弄得很干净。
农民们商量了一阵子,觉得可以尝试着和明军接触一下,就派了一些男人给明军送去一些食物。
明军士兵笑着接受,然后掏出铜钱给他们。
第1479章 民心已经被明军得到了
农民们原本不认识大明铜钱,但是他们看样子就猜到这些是钱,所以十分惊讶,也有些错愕,不敢接受。
本国军队拿他们的食物的时候什么时候给过钱?
这不都是大家心里清楚的惯例吗?
明军士兵们于是找来当地官吏,让他们翻译,说大明军队有规定,不能拿民众任何一点东西。
大明军队的一应所需都是国家提供,来源也是民众缴纳的赋税,所以不能再拿民众什么东西了。
若是事出有因,拿了,那也必须付钱,否则就是违背军纪,是要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的。
当地官吏们听完了,面色极其错愕,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结结巴巴把明军的意思告诉了当地农民。
农民们也是非常不习惯的接受了明军给他们的铜钱——虽然不是本国钱币,但是实物钱币的价值就是钱币本身,不在乎是谁发行的。
再说了,做为大明藩属国,大明钱币在西喀喇汗王国成为通用货币也是迟早的事情。
农民们接受了钱币之后,拿去给村子里有经验的老人看,老人们看过之后,说这是铜币,这么些铜币分量还是足够的,比他们给出的所有粮食加在一起还要值钱。
农民们倍感惊讶,真切的感觉到了明军的不同寻常,心中对军队的刻板印象受到冲击。
他们左思右想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便从第二天开始派出一些壮丁下地劳作,并且当面感谢明军的帮助。
尝试性的接触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明军士兵们依然做着同样的事情。
他们不曾携带任何武器,从日出劳动到日落,与民秋毫无犯,吃自己带的食物,喝自己带的水,睡在自己带来的草席上,补偿用坏掉的农具。
当地民众也渐渐习惯了明军的存在和他们的帮忙,对他们逐渐放松了原本的戒备之心。
渐渐的,不单单是壮丁,孩子和女人也敢在明军士兵面前出现。
明军还是维持着一如既往的军纪,与他们相处融洽,且渐渐的也不再只是在农田耕作,也会帮助农民们做些别的事情。
比如他们会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挑水、劈柴、搬运重物,发现当地民众食物不足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口粮分出一部分给民众食用。
农村中有人生病,明军军医就组织起来带着药材下乡,免费为农民们诊治病情,煎药施救,救活了不少人。
军队里配发一些糖果水果之类的福利的时候,士兵们也会将这些福利和当地的孩童分享。
孩童们最是天真,吃到甜甜的糖果,便成为了最欢迎最喜欢明军的群体,对他们非常友好,也完全不再害怕他们。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连叫唤带比划,双方竟然也能稍稍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
一个多月之后,河中地区的农村便基本上全部接受了明军的存在。
他们敢于和明军士兵一起在地里劳作,敢于接受明军士兵进入他们的房屋内坐坐,喝口水,明军士兵进入他们的院子里帮他们跳水劈柴什么的,他们也不会感到害怕。
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不会再躲藏,甚至于明军士兵早上列队来村子里干活儿的时候,村子里的孩子们还会主动欢迎,妇女们也敢于主动出来给明军士兵送吃的,感谢他的帮助。
当然,明军士兵照惯例一定付钱,农民们如果不收钱,士兵们就不接受任何食物,于是农民只能把钱收下,士兵们才笑着接受了食物。
天上太阳太大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农民们也会邀请明军士兵到屋子里面躲雨避风。
明军士兵推脱不进入,他们还会强行推着士兵们进入他们的屋子里躲雨避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会像心疼自家子侄一般为他们擦拭身体,十分体贴。
双方依然无法自如的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仅仅靠着一些肢体语言和叫唤声音,双方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语言间的隔阂似乎并不能阻挡双方在情感上的贴近。
民众的善意也为苏海生等明军高层所了解,于是明军方面也会组织一些送温暖活动,对鳏寡孤独家庭进行关怀,定期给他们送去肉油米面,帮助他们生活的稍微轻松一些。
除了农活儿,更让民众愿意接受明军的原因就是明军对这一地区的土匪强盗重拳出击,把往日王国官军不能或者不愿意解决掉的匪患扫了个七七八八。
了解到农村地区土匪山贼祸乱较为严重的事情之后,苏海生询问当地官员为什么不处理。
当地官员结结巴巴的说他们没有那个能力,苏海生则满脸冷笑,嘲讽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压根儿不想去做这种在他们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民众生产已经十分辛苦,若是连安全都无法保障,还要他们自己承担风险,这样的局面又怎么能长久维持呢?”
于是苏海生知会了马斯乌德一声,便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