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咏霖表态支持,那么这件事情也就没什么好继续商量的了。
  韩景珪的提案得到了认可,参谋总部和枢密院将携手制定一套可以长期维持的北海巡逻机制,长期为大明【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提供预警。
  属于蒙古帝国的巨大威胁已经被苏咏霖掐死在了摇篮之中,但是没有了蒙古帝国,谁知道会不会又在目前草原一家独大的格局当中出现某些意料之外的变数呢?
  警惕是有必要的,提前为未来做准备也是有必要的,在大明的军事科技和生产科技完成革命性的变革之前,谁也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发生。
  一如他于洪武八年开启的南洋北洋两大航线探索的计划,这就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且主动迎向未来的行动。
  大明要走出去,要主动走出去,要去发现更广阔的大世界。
  洪武九年年中,两洋探索计划准备完成,正式启动出发,扬帆而去。
  这场注定比郑和下西洋更加有意义的航海行动由复兴会世界联络部负责主导,大量对大海怀揣着梦想的富有冲劲和探索精神的复兴会员们兵分两路,向着未知的世界探索而去。
  在这场探索之中,北洋航线的探索难度非常大,也非常危险,因此苏咏霖对他们有着相当的宽容度,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返回。
  南洋航线的探索难度在苏咏霖眼里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苏咏霖非常期待南洋航线能尽快获得一些成果。
  事实证明,南洋航线的探索难度真的不算大。
  因为在洪武十年的六月中下旬,南洋航线探险船队总负责人、航海司副主事李秋棠就向苏咏霖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他在南洋地区有两大发现。
  第一,在流求大岛西北部一处地区,他发现了一处金矿。
  第二,他的南阳探险船队在当地人称之为吕宋岛的岛屿上发现了规模很大的金矿,而通过和当地土著的一些交流,他们还发现了铜矿的存在,且这个铜矿的规模之大,远超他们之前的想象。
  随船队行动的专业矿产团队已经给出了矿脉非常庞大的结论,他向苏咏霖建议立刻派遣更多的采矿团队携带专业设备前往流求大岛和吕宋岛进行进一步的勘探。
  如果可以的话,他强烈建议苏咏霖尽快在这两个地方办设采矿工场,尤其是吕宋岛的铜矿,对于大明目前缺铜的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苏咏霖得知此事以后,非常高兴,立刻找来林景春和时征,下令财政部和工部抽调专业采矿专家和经济专家动身前往当地,对矿脉规模还有预估产值进行进一步的准确判断。
  如果南洋探险船队的预估没有问题的话,大明就要开始在流求大岛和吕宋岛上设置采矿工场,宣布主权了。
  对,宣布主权。
  本着没有政权宣布拥有就当作是大自然伟大馈赠的精神,苏咏霖得知流求大岛上没有政权存在,也得知吕宋岛上没有政权存在,两个大岛上只有原始部落类型的势力存在。
  都是地方性的小势力,不存在什么政权核心申明之类的麻烦问题,所以这两处大矿产的存在自然而然被苏咏霖视作大明国有。
  林景春得知南洋探险船队发现了大规模铜矿和金矿,大喜过望,立刻拉着时征就去选拔人手,紧赶慢赶着,三天之后就让他们从天津港乘船南下,直奔流求大岛去了。


第1453章 苏咏霖很特殊
  一旦涉及到金银铜铁之类的事情,林景春总是能迸发出无比强大的行动力。
  涉及到这些贵重金属的事情的时候,他整个人就是一个鼓足劲儿往家里搂钱的守财奴形象,完全不像平时的冷静、收敛、睿智。
  不过遇到这种等级的金矿和铜矿,还基本上等于无主之物,苏咏霖自己也很难控制情绪。
  矿产就等于是财富,拥有更多的可以长期开采的矿产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非凡。
  他一开始并不知道吕宋岛上没有正规的政权,他对这个时代的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并不了解,以为这些地方或许是有一些政权存在的。
  不过现在他知道了,在这个时代,这些地方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主之地】,谁先宣称,那就是谁的,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大明获得数量庞大的金矿和铜矿,更有助于大明直接开拓海外聚居地,到时候顺势移民过去,直接将当地同化为大明领土,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当下最重要的还是矿产,发现矿产,拿下矿产,设立采矿工场,把金矿和铜矿全部开采出来,然后变成沉甸甸的金子和铜钱。
  虽然暂时无法得到美洲白银,但是用吕宋和日本的黄金、白银微做个替代,也能勉强发起一场不那么完善的货币改革行动。
  且吕宋岛上的大铜矿也能为缺铜的大明国提供重要的矿产支撑,未来突破科技所需要用到的大量铜资源也就有了来路。
  苏咏霖把这个消息公布了出去,在朝野内外引起了一阵热烈议论,官员们热烈讨论流求大岛和吕宋岛上发现的金矿与铜矿,然后又反过来夸赞苏咏霖的先见之明和之前的坚持。
  之前开启北洋南洋航线探索计划的时候,朝野内外反对的声音一点都不小,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做不会有收益,只是在白白花钱而已。
  加上当时黄河工程还没有彻底结束,是苏咏霖坚持要把这个事情推进下去,力排众议,最后达成了计划的实现。
  而现在,计划给了他充分的回馈。
  朝野内外那些曾经提出反对意见且最终也并不支持的人终于闭嘴,不再发表任何反对远洋探索计划的言论。
  果然,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人的理智还是会回归的。
  于是苏咏霖重重松了口气。
  南洋探险船队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了,巨大的支出已经看到了回报的可能,不过北洋探险船队目前还没有传回来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矿产的消息。
  就目前苏咏霖所知道的消息,北洋探险船队送回来的消息全都是关于【冷】的。
  很冷,越过库页岛继续向东北方向进发之后,除了冷还是冷,然后就是雪原、大型原始树林,陆地上能看到很多大型小型野生动物,海里也能捕捞不少鱼,食物倒是不缺。
  不过一路往北几乎看不到人烟,按照苏咏霖的世界地图航行,若要穿越那个传说中的海峡抵达海对岸的大陆,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至于能否发现人类聚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然后他们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御寒物资,且需要朝廷足够的耐心。
  这倒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因为从库页岛一路向东北方向前进,他们能看到的确都是人迹罕至的雪原冰原,很难发现人类聚落,除非他们越过白令海峡抵达北美洲,倒是能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貌似长得和中国人颇有相似之处,苏咏霖甚至认为他们可能是数千年前或者一万年前从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
  要是能发现他们,倒是能够和他们展开互市贸易,在他们的聚居地建立停靠补给站,给路途遥远的北洋船队一点生活气息的慰藉。
  不过想要真正发现有价值的存在,恐怕北洋船队还需要经历一些波折,忍受长时间的严寒,才能最终抵达北美大陆,获得黄金、白银。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咏霖的声望还是在不断地提高。
  戏剧团也好,远洋探险船队也好,都是他力排众议一力推动的。
  一开始总有很多人反对,他们用各种理由质疑苏咏霖的动机和后继行动,认为这样只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毫无意义。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无情的抽他们的脸,把他们的脸都抽肿了。
  苏咏霖总是对的,几乎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面对着大明越来越强大且任何行动都会带来收益的事实,对于苏咏霖的质疑和反对声越来越小。
  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已经从心底里认可苏咏霖的存在很特殊。
  他是个人,但又不完全是一个人,仿佛上天神灵下凡间,给大家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和充足的物资,乃至于荣耀。
  面对如此的苏咏霖,别说本来就对他十分向往的年轻人们,就算是那些心中对他十分不满的江南老人们,未尝不为他深远的见识和坚定的意志所折服,对此十分感叹。
  他们不喜欢苏咏霖的刻板与坚持,但是对苏咏霖精准的眼光和决策,他们无不拜服。
  所以他们就算不高兴,就算想要搞事情,却也从未想过要动摇苏咏霖的最高地位。
  在如此的背景下,苏咏霖在八月份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宣布准备进行对西辽作战的时候,素来最不愿意支持开拓战争的林景春也没有说什么,直接默认了这场战争必然会进行的事实。
  苏咏霖倒也不是全然没有任何理由就要开始用兵。
  就之前护送虎塔和阿兰返回花剌子模国且顺便渗透到西辽内部的一群天网军密探送回来的消息显示,西辽女主耶律普速完正在准备对花剌子模国用兵。
  两国之间的具体矛盾好像是因为一个生活在西辽境内的不怎么听话的族群与西辽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花剌子模国王试图以此为借口摆脱西辽的控制,不再给西辽上供,这引起了耶律普速完的极大不满。
  耶律普速完虽然是个女人,但是就生活在西辽的密探们所说,耶律普速完是个很强势的女帝,总是能在民间和达官贵人们口中听到关于她的强硬形象的描述,人们普遍畏惧她。
  这让苏咏霖想到了唐时的武则天。
  在这样一个深刻不可动摇的男权社会,一个女人要成为最高统治者,其难度之大并非只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想要一群男儿俯首称臣,总要有点过人之处才行。
  耶律普速完显然有过人之处,那就是她的强势。
  她必须要比男子统治者更加强势,比男人还要男人,才能获得最起码的尊重和信服,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不断获得军事胜利和各类成就,如此才能坐稳统治者的宝座。
  花剌子模国想要摆脱西辽控制这种事情在耶律普速完看来根本不是花剌子模国想要争取独立自主,而是花剌子模国想要她的命。
  人家都把刀子送到脖子边上了,耶律普速完要是再不搞点什么大事情,还不得提早结束统治者的使命?
  所以耶律普速完会有这种反应一点都不奇怪。


第1454章 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根据密探们提供的情报,明国方面基本可以确定以花剌子模国的实力根本不是西辽的对手。
  他们单独对抗西辽成功的可能性为零,所以花剌子模国方面只能立刻联系到西辽境内的天网军密探,向他们求救。
  大明皇帝陛下应该也不想单独和西辽还有他们的一群附庸国、狗腿子部落对战吧?
  大明皇帝陛下应该也很想要有个帮手能够为他分担进攻压力吧?
  花剌子模国虽然有点拉跨,但还是有一点兵力的,真要发起进攻,西辽也绝对不可能熟视无睹。
  所以只要大明皇帝尽快出兵,就一定可以实现东西夹攻战略,一举消灭西辽!
  老实说,苏咏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度感觉自己遇到了什么特别劣等的骗局。
  并且他感觉这帮花剌子模人多少有点太无耻了,这种时候让大明出兵,到底是为他们分担压力,还是他们为大明分担压力?
  或许二者皆有之就是了。
  不过苏咏霖的确想要攻灭西辽,的确需要占据葱岭,完善本土西陲边防,让边防变得完整起来。
  花剌子模国虽然拉跨,可是用来作为分担西辽兵力的存在也不错。
  根据明国朝廷对情报的分析,得知西辽方面除了自己本族的武力之外,还有西州回鹘、东喀喇汗王国和西喀喇汗王国这三个亦步亦趋的附庸国以及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武装臂助。
  真要打起来,西辽君主、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可以号令整个西域和中亚数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与大小部落数百个迎战明国。
  而明国在西域只有自己。
  这对于大明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但是话又说回来,经过谨慎的评估之后,参谋总部始终认为西辽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破,所为的号令西域的能耐,面对明军大举进攻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该说不说,西辽方面似乎一直都没有注意过明国的军事动向,苏咏霖在边境地区大规模积蓄粮秣、军事物资,还有频繁的兵力人员调动,这些事情西辽似乎完全没有反应。
  密探们说没有在西辽内部听说过此类消息,哪怕是往返客商都鲜少有人提及此事,所以西辽官方根本不注意。
  这是为什么?
  他们难道根本不相信大明会攻打他们?
  还是说有什么依仗?
  是茫茫戈壁滩给了他们如此这般的勇气吗?
  还真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