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这样呢?”
赵惜蕊颇有些无奈的低头看了看失落的苏泽英,想了想,只能温声道:“泽英啊,爹爹有很重要的国家大事要去处理,后天娘带你去吃锅巴饭,好吗?”
苏泽英抬起头看了看赵惜蕊,又看了看满脸为难之色的苏咏霖,抿了抿嘴唇,露出了微笑。
“嗯!好,爹爹有事情要做,就去做吧,娘带我去吃,一样的。”
“好孩子。”
赵惜蕊笑眯眯的抱着苏泽英,又看向了苏咏霖,轻声道:“那你快去吧,别耽误了正事,家里的事情别太担心了。”
苏咏霖望着自家儿子脸上那一看就知道是挤出来的笑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我尽快把事情安排下去,尽快。”
说着,苏咏霖就站起了身子,和在外面侯着的内阁属官大跨步赶往万民殿偏殿议事厅。
抵达议事厅之后,朝廷军政大员们基本上已经到齐了,苏咏霖坐下来也不顾什么开场白,直接就是开门见山。
“高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兵变?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前因后果。”
然后部下们就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前因后果。
第1425章 高丽兵变
说实话,高丽这一波政变属实是自己作死,活该,一点怜悯都不需要有。
王睍落得被废黜的下场也是他自己一个劲儿的折腾、作死,纯粹是自作孽不可活。
南北宋的优点没学到,南北宋的缺点高丽是一个不拉的全学会了,还发扬光大,把崇文抑武发展到了极致。
南北宋压制武将崇尚文官的政治风俗已经给他们带来了极为惨痛的后果,现在国都被灭了,皇族也基本上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建设边疆的建设边疆,建设内地交通的建设内地交通,剩下一个赵构现在还每天都在岳飞的塑像前跪着忏悔,成为广大岳飞祠堂观光者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此下场,高丽就好像没看到一样,继续着他们崇文抑武的老路子,还把这条老路越走越绝。
到王睍做国王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登峰造极。
文官掌握着各种大权和政治资源,可以带武职,可以统御军队,可以商议国事,决断国事,可以享受奢靡的生活,地位崇高,什么都有。
而武官就什么都没有,简直就像是高丽王室和文官们的高级打手,还是特别没有尊严的那种,无限接近于资本家手底下的打工人。
高丽武将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南北宋武将的地位,上至国王,下至一个国王宠幸的宦官,都能对一个高品级武官任意打骂,甚至掌掴。
王睍和南北宋的赵官家一样,优待文臣尤其是文学侍从之臣和宦官,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却鲜少顾及武臣的感受。
他登基之后喜欢游山玩水,创作文章,自己和宠幸的文官宦官们彻夜饮酒作诗,好不快活,却使扈卫将士无从休息,甚至得不到食物,饥肠辘辘,还要熬夜加班。
不给加班费的加班会让打工人产生什么情绪,无需多言。
王睍被优待着的文官们捧为“太平好文之主”,竭力吹捧,吹得他简直要成为上天入地第一人,他自己飘飘然,丝毫没有注意到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靠拢。
据说十一月的时候,王睍和他的宠臣们离开高丽首都前往普贤院一带游山玩水顺便赏雪,他们在温暖的大房子里面烤火吃肉喝酒,吟诗作赋,还有舞女伴舞,乐师奏乐,那日子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但是就在他们大屋子的外头,随行护卫的军队和武将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们不被允许进入大屋子内烤火,还要随时领受屋子里老爷们的各种无理要求与命令,拼着半条命达成他们的命令,却被当作理所当然,连一点赏赐都没有,于是人人愤愤不平,怒火高涨。
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打工人也就算了,要命的是他们手握钢刀,代表着人类最强的武力存在。
打工人加钢刀,等于什么呢?
随行的大将军李绍膺是高丽国内武将中最资深的存在,他被王睍喊到大屋子里表演五兵手搏戏。
据说这是一种对武将的恩宠。
大概王睍也发现自己做的有点过分,所以想要稍微安抚一下武将们,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是表现的好,会有赏赐。
但是李绍膺年老体衰,不是年轻将官的对手,在表演中失败,丢了面子。
王睍的宠臣起居注韩赖上前抽了李绍膺一耳光,李绍膺坠落阶下,王睍与群臣都拍手大笑,另外两名宠臣知御史台事李复基和右副承宣林宗植也趁机辱骂李绍膺。
本来讲的好好的,是为了抚慰武将,结果到头来反倒成为了侮辱武将以取乐的结果。
看着年老体衰的李绍膺在众人面前社死,武将们心中的悲愤已经无以复加。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于是李义方和李高等高丽军中少壮派军官代表人找到了除了李绍膺之外最资深的高级军官郑仲夫,劝说他加入大家的兵变行列,为武将争一口气,摆脱现在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局面。
郑仲夫作为武将,曾经也被文官欺压的脑袋都抬不起来,尤其和当下王睍宠臣金敦中的父亲有过很大的过节,此时此刻被少壮派一鼓动,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便决定加入他们的行列。
军中稳健派和少壮派一起决定发动兵变,那么这场兵变也就注定是一定会发生的。
就在王睍君臣侮辱李绍膺以取乐的当天晚上,盛大而奢靡的宴会结束的档口,武将们的兵变发起了。
王睍身边的宦官、文官几乎被屠戮一空,那些上午和下午还在嘲笑武将们的文官们转瞬之间就成为了武将们的刀下亡魂。
整个普贤院被杀的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王睍被吓得瑟瑟发抖。
往日的小猫咪忽然变成了食人猛虎,王睍有着万分的不适感,他赐剑给武臣们,希望他们冷静下来,但是没有意义。
兵变发起的第二天,郑仲夫觐见王睍,王睍拉着他的手希望他能够劝说武将们停止屠杀,恢复冷静,但是郑仲夫自己都还没有冷静下来。
他们将多年的怨恨一股脑的倾泻在了文官和宦官们的身上,杀死了不少人,还留下了一些活口,将他们百般折磨致死,以此宣泄不满。
王睍的劝慰没有任何意义,武将们带着他回到了首府开城,然后对开城内不满意他们专权的各方势力展开剿杀,将文官、宦官的势力杀得差不多了,终于稳定了局势。
事实证明,枪杆子里出政权,文官政府手里那只笔是不稳当的。
本来,这件事情是高丽自己的事情,和苏咏霖没什么关系。
但是现在问题就在于大明是高丽的宗主国,高丽出现这样不尊重宗主国的事情,是严重触犯大明利益的,是不尊重大明的一种具体表现。
所以大明必须要做出回应,站在高丽朝廷的立场上,坚决不能允许这种兵变发生。
但是平心而论,苏咏霖对这件事情甚至还有点小小的赞许。
“高丽的武将们倒是比南北宋的武将们有点骨气,知道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南北宋的武将们被打压的也很惨,在文官面前一点尊严都没有,血火厮杀不如妙笔生花,换作是我,早就造反了。”
苏咏霖冷笑一阵,开口道:“话是这么说,但是眼下高丽这件事情我们也不能不管,说破天,大明也是高丽的宗主国,这关系维持了那么久,他们的国王被推翻了,我们不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田珪子表示赞同。
“虽然说这也是上等人统治阶级内部的狗咬狗,对咱们来说其实无所谓,但是名义上,大明作为宗主国,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周边国家还会以为大明虚弱无力了。”
孔茂捷也表示赞同。
“性质上来看,这次政变其实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是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内部冲突的集中体现,与整个高丽社会关系不大,但是我很担心,这次政变会让高丽陷入长期的战乱不休。”
第1426章 一口吃掉高丽可以吗?
孔茂捷的分析并非是耸人听闻,至少辛弃疾就表示很赞同孔茂捷的想法。
“就现有的情报分析,这一次武将兵变其实发生的比较突然,并没有一个较为明显且得到众人信服的高丽武将成为领头人。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最初的混乱度过之后,他们内部会发生内斗,经过一系列的内斗,最终决出来一个最后的胜利者,才能成为这个武将政权的统治者,为众人所信服。
但是如此一来,这种情况也会彻底改变高丽国的政权运行规则,使之进入咱们五代十国时那种状况,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武将们争权夺利,靠的是军力,是彻头彻尾的武力,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那个素质去设计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权运行法则,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神圣化自己,稳固自己的地位。
如果没有赵匡胤类型的有行政素养的武将开创一套属于武将政权的规则,并且向正常国家的方向进行转变且获得成功,那么高丽国内就会出现五代十国的状况。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不过就苏咏霖来看,另一种可能性更大。
“五代十国是不太可能了,高丽弹丸之地,轮不到他们去弄五代十国那种大分裂,而且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没有选择弑君,而是另立新君以为傀儡。
很显然,高丽武将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也没有重塑高丽的想法,他们选择走捷径,只要有一个名义上的君主还在,他们就能掌握权力,以君主的名义办事。
所有责任那个傀儡来扛,所有好处他们来享受,这些武将没有什么政治素养和抱负,只是想让自己取代文官的地位,为所欲为罢了。”
苏咏霖放下了手里的纸张,冷笑一声。
“不过是被文官欺负的太惨了,想要拿到符合地位的利益,一群虫豸而已。”
众人想了想,觉得苏咏霖的分析很有道理。
“那么您觉得我们该怎么办呢?”
辛弃疾询问道。
“怎么办?”
苏咏霖双手抱在胸前,认真的想了想,缓缓道:“这群虫豸想要荣华富贵,却又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领导者,秩序很难建立起来,必然发生多次的战乱,到头来苦的还是老百姓。”
辛弃疾点头。
“是这样没错。”
“所以,幼安,以目前第五兵团的力量,你觉得一口吃掉高丽是可以的吗?”
“一口气吃掉高丽?”
辛弃疾一愣,随即开口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一个兵团的力量的确足以消灭掉高丽了,不过……您是认真的吗?”
所有人都没想到苏咏霖开口就是覆灭高丽王国的事情。
因为人家毕竟是藩属国,虽然现在出现了叛逆,把原来的国王给推翻了,但是其国家属性还是正常的,没有变化的。
大明一定要讨伐不臣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名正言顺,将叛逆势力全部消灭掉很正当。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要重新让王睍做国王,拨乱反正,这才算是名正言顺的王道之师讨伐不臣叛逆的标准剧本。
讨逆之后顺手把人家给灭了,这……
“高丽毕竟是藩属国,素来恭顺,拨乱反正是可以的,直接覆灭恐怕多有不妥。”
林景春开口道:“而且就当下的财政状况来看,一方面筹备西辽战事,一方面又要北伐草原,现在如果再要出兵高丽,恐怕难度颇大。”
“钱够不够?能不能打?”
苏咏霖盯着林景春:“你只需要回答我这两个问题。”
林景春眨了眨眼睛,而后无奈道:“够,能。”
“这不就行了?”
苏咏霖摇头道:“钱总归是要用出去创造财富的,储存起来的有一部分应急就够了,剩下的都要想办法用到合适的地方创造更大的财富,让大明进入良性循环当中。”
苏咏霖再次阐述了自己的理财观念,然后就高丽国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明军完全可以用讨逆的正当理由进入高丽平定叛乱,将叛将们全部打败,再立王睍复位。
但是到那个时候,高丽的文武领导班子都已经被毁灭的差不多了,大明可以派遣官员进入高丽掌握权力,建立一套属于大明的行政体系。
等一套完整的属于大明的行政、税收体系运转起来之后,王睍就可以适时的提出内附的请求。
他三次请求,大明三次拒绝,第四次的时候,大明就可以接受了,如此一来,任凭谁有三寸不烂之舌,也不能改变结局。
而且,非常合理。
一群人就苏咏霖提出的看法进行了一番商议,感觉貌似还真的挺有可操作性的。
如此一番操作,高丽还真的就直接属于大明了,他们会直接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