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顺着贵国的时间而来。”
虎塔把苏咏霖的意思转达给了阿兰知道,阿兰听说之后很是激动。
“如果明国能够在半年之内做好准备的话,我就算拼了命也会赶回去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的国王陛下,让他尽管做好准备,尽可能在一年内完成进攻辽国的准备。”
“你们这一次过来就用了一年时间吧?”
“那是为了不被辽国人发觉而绕路的结果,但是如果皇帝陛下的决心那么充分,我们会选择穿越辽国国土回到花剌子模国内,向国王陛下传达大明皇帝的想法,尽可能在一年之内完成准备。”
“原来如此。”
苏咏霖点了点头,缓缓道:“那么,就以一年为期吧,现在是洪武九年十月十五日,最迟到洪武十年十月十五日,我就会准备对辽国用兵,夺取原本属于我华夏的西域之地。
至于到时候花剌子模国能不能做好准备,我不管,我只管对辽国用兵,能不能赶得上全看你们自己,还有,贵国所谓的平分国土,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虎塔继续翻译苏咏霖的话,阿兰听后,颇有些小心翼翼地询问苏咏霖有什么要求。
“我要葱岭,前唐时,葱岭就是华夏领土,我要全据葱岭,葱岭以东,归属大明,葱岭以西,你们随意。”
苏咏霖将自己的要求说出,这下子虎塔犯了难,询问苏咏霖葱岭是什么地方。
苏咏霖想着唐代的地名距今已经过去好几百年,连明国国内知道的人都不多,更遑论外国人,于是他干脆拿出了自己的地图,将世界地图展开,告诉他们葱岭在什么地方。
硕大的世界地图全盘展开的时候,虎塔和阿兰整个都愣在当场如石像一般,震惊地看着这幅地图,一动不动。
直到苏咏霖走到他们面前把葱岭的位置指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苏咏霖所谓的葱岭到底是什么地方。
恩,几乎是西辽的腹心地带了。
要是这样算起来的话,葱岭往东,西辽的绝大部分国土都在苏咏霖的要求之中,而能留给花剌子模国的的确不多。
而且这个所谓的葱岭,素来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交通要道,作为商人,虎塔很清楚这条战略交通要道被明国掌握在手里的意义。
他惊讶于远离中亚地区的在东方大国居然对世界地理有着如此明确的了解,乃至于居然能画出这样一幅堪称宏伟的地图大作。
有了这样一幅地图,岂不是……
虎塔忽然间发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
“敢问皇帝陛下,这一大块红颜色的地方指的是?”
“这里?这是目前的大明疆域,我会把大明控制的国土上红色,这样可以在地图上更加直观地看到大明国到底是一个如何雄壮的国度。”
苏咏霖笑道:“据我所知,辽国现在在这片区域,花剌子模国应该就在这片区域,对吧?”
苏咏霖在西域和中亚的两个地方用手指画了一个圈,大概画出了两个国家的领土所在位置。
而这也确实是对的。
虎塔咽了口唾沫,点了点头,表示苏咏霖说的都对,然后,他把苏咏霖的意思传达给了阿兰,接着两人就一起震撼与大明的国土之广大。
他们从未直观的感受到大明是一个多么大的国家,但是既然有了这张直观的地图还有那么显眼的红色,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大明的疆域究竟有多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与之相比,西辽也好,花剌子模国也好,都是小国。
很快,虎塔和阿兰就都意识到了,如果说苏咏霖要求在战后获得西辽领土中位于葱岭以东的部分包括整个葱岭,那么大明的疆域岂不是……
何等的庞然大物?
“大明……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大国。”
虎塔颇有些小心翼翼的看着苏咏霖:“不过如此之大的国土,还要将葱岭纳入统治,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不好治理?”
第1418章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国土太大不好治理?
苏咏霖笑着摇了摇头,并不认可。
大明还没有到极限,就算没有火车的出现,大明的统治也还没有到达极限。
更遑论火车一旦出现,铁轨铺到什么地方,大明的统治就会延伸到什么地方,铁轨会一直延伸,道路也不会不断延伸。
所以,大明绝对不会停下脚步!
就是这样!
“数百年前,统治华夏的唐国就曾经把疆域扩展到比现在的大明还要大的规模,大军遍及四海,也未曾言统治之辛苦,虎塔,我告诉你一句大明的谚语,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国能做到的事情,大明也能做到,并且会比唐国做得更好,葱岭以东包括葱岭之地,我一定要占据,我看看……恩,不如这样吧,这里,有一个大湖泊,这里,是辽国国都所在地,这里,是葱岭。”
苏咏霖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三个点。
“就以这三个点所连成的线作为分割线,这三点以东,包括这三个地方,归属大明,往西,都是花剌子模国的,大明绝不干涉,这样的分配方式,你们觉得如何啊?”
苏咏霖所指的三个点,就是巴尔喀什湖、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和葱岭,以其最西端三点连成一条线,以东属大明,以西归属花剌子模国,这在苏咏霖看来是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
因为消灭西辽的绝对主力一定是大明,而不是你这个还没有挣脱宗主国控制的藩属国。
以一个藩属国的身份和一个超级大国谈合作,帮助你们摆脱控制,说什么也要多分一点好处给超级大国才是,对吧?
苏咏霖的要求就那么多。
虎塔和阿兰看着苏咏霖的地图,感受了一下苏咏霖对领土的渴望,齐齐咽了口唾沫,想说些什么,但是却感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
毕竟自己是有求于人的一方,现在人家开价,自己实在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立场。
除非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挣脱西辽的控制,那么就能和大明平等对话了。
现在来看,想要和大明平等对话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虎塔把苏咏霖的意思完整的转达给了阿兰,作为伊勒·阿尔斯兰国王的特使,阿兰做了一番认真的利弊权衡之后,答应了苏咏霖的要求。
“只要明国能够出兵帮助我们拜托辽国的奴役,并且承认花剌子模国,并且与我们建立平等友好的两国关系,那么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接受,绝对不反悔。”
苏咏霖似笑非笑的打量了一下阿兰。
“作为使节,你有这样的权限吗?这个权力是你们的国王授予你的吗?”
虎塔翻译,阿兰点头。
“对于花剌子模国来说,首要目标是摆脱控制,然后才是其他,若是不能摆脱辽国的控制,受制于人,谈论其他的事情就毫无意义了。”
中肯的,实际的,可以鼓励的。
苏咏霖微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么我想我们可以定下一个约定,我写一封亲笔信给你们的国王,你们带回去给他看,咱们约定时间,共同起兵,覆灭辽国,各取所需。”
“这样就最好不过了!”
虎塔和阿兰都很高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中都走一遭没有白费,他们没有白白花费这一年的时间,他们完成了他们想要完成的目标。
之后,苏咏霖大摆宴席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又给他们简单置办了一些辛苦礼物,便安排一支骑兵队护送他们离开中都,往河西行省的方向走去,从河西行省进入大戈壁,踏上返回之路。
他们离开之后,苏咏霖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大战略计划。
进攻西辽需要用到数量不菲的骑兵部队,需要和西辽骑兵主力打一场决战,一战覆灭之,就基本上可以奠定明军的胜利。
但是胜利之后明军还需要相当的兵力驻防当地,并且剿灭一些对明国不友好的部族势力,开始逐渐恢复对当地的正常治理。
虽然说西域之地是古往今来历代大一统政府都要伸手过去管理的地方,但是究其根本,真正意义上对西域之地展开正常统治的王朝还是比较少的,真正设下行政体系管理的时期也并不多。
绝大部分时期,中央对西域都是羁縻统治。
苏咏霖是打算认真经营这些地方,使之真正意义上并入华夏本土的,所以对西辽所占领的地方,包括羌塘之地,都很有些想法。
为了认真经营,当然设下行省是最好不过的。
他打算参考唐朝对西域的管理和统治,以天山作为分界线,天山以北设北庭行省,天山以南设安西行省,将这两大行省分统西域之地,在这里建设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然后为了进一步在这里扎根生存并且彻底同化当地,苏咏霖还打算搞类似于生产建设兵团一样的存在。
他计划以军队、军队家属和内地移民作为明国治理同化当地的依仗,在各个宜居绿洲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水利工程和交通,并且大力开发当地的商业属性,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与花剌子模国、古尔王朝等国家的商业贸易。
到时候他打算建立天山南线和天山北线两条非常完善且安全的商业交通路线,以此吸引中亚地区的商人们广泛往来于此,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稳固明国在当地的统治。
愿意参与到这个大生产过程之中的各族人民可以被接纳,成为大生产行动的一份子。
而野心勃勃试图破坏这一切的,就必须要彻底剿灭,赶尽杀绝,使之成为大生产运动的“养料”。
至于更南边的羌塘地区,其实根本就不足以进入苏咏霖的大战略之中。
简而言之,就是没什么统战价值。
自唐末全球气候转变以来,羌塘之地的农业生产状况一落千丈,已经完全无法支撑起一个如吐蕃帝国那般可以硬怼巨唐的千万级别人口的国家了,气候的变迁使得羌塘之地逐渐沦为雪域高原一般的存在。
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种植青稞,吐蕃帝国时代重要的人口聚居地——河湟之地现在完全归属明国统治,也不能为高原提供什么生产助力,所以现在的羌塘之地实在是没有排面。
苏咏霖估计现在的羌塘之地总共的人口加在一起也就一百万左右,不能更多了,更多的根本养不起。
至于政治状况,则更加糟糕。
第1419章 不论学术之深浅,唯争分数之多寡
自打吐蕃帝国崩溃之后,整个雪域高原上就重现了吐蕃帝国出现之前的状况。
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
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军事强权可以将自己的军事力量覆盖到整个羌塘之地,然后向外辐射,与中原王朝争夺西域之地的控制权。
人口稀少、资源匮乏、不适宜人类生存、没有统一军事强权。
这些特质加在一起,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羌塘之地除了地理优势之外什么都没有,现在还生存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在拉萨河谷里看山念经,过上了佛系的生活。
虽然羌塘之地也在苏咏霖的计划之中,但是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基本上处在版图最后一块的位置上,属于添头级别。
想要拿下这里,也不需要耗费很大的力量,一个复兴会分部加上一支军队,足矣,他们抵抗不动,动员力也好经济实力也好,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目前的河湟之地内,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羌塘之地的商人带着简单的货物前来贸易,换回去他们所需要的一些生存物资和少数奢侈品,尽显暮气沉沉,看不到振兴的可能。
有些时候,大自然就是那么的无情。
温暖的时候,能让你骤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一争长短,让它灰头土脸。
寒冷的时候,连一点点希望都不给你,人口的生存都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没有让苏咏霖和李唐一样遇到一个几乎纠缠终生也难以彻底降服的对手。
大高原上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军事强权,实在是有点过于为难中原农耕王朝了。
洪武九年十月末到十一月初,苏咏霖和参谋总部、枢密院、复兴会军务部一起进行了三次未来军事会议,基本上定下了明国下一个阶段的军事行动目标,将下一个阶段的版图回归计划给敲定了。
对大理国,对西辽国,还有对南越的彻底解决都在这个五年军事计划之中。
以大明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来看,五年内发动两次大规模战争和一次小规模局部战争彻底解决掉三个边疆问题还是不难的,只要提前做好战略物资的储存和运送工作,军事方面基本上就是平推。
届时苏咏霖理想之中的完美版图也会成为现实,大明在战略上的全部难处都会得到解决。
唯一的难点在于战后治理和明国自身的人才培养,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