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在这个遍地小奉先的大篡位时代,高氏家族也有想要取代段氏家族做皇帝的想法?
“这是什么意思?”
苏咏霖笑着看向高贞明,轻声道:“大理国相家族的私人性质的礼品比大理国的国礼还要丰厚,难不成你们也要篡位?希望得到大明的支持?”
也要?
高贞明第一时间是对苏咏霖的这个词语感到奇怪,觉得苏咏霖为什么会用这个词语?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不该感到奇怪,而应该立刻解除苏咏霖的误会。
高氏家族无心王位。
他们曾经不是这样的,曾经试过篡夺王位,但是结果不太好。
段氏家族虽然失去了实权,但是在民间的声望还是足够的,高氏家族想要取而代之风险太大,不符合家族利益,所以又把王位还给了段氏。
放弃面子,拿走里子,这是高氏家族维持长盛不衰的重要手法。
之所以给那么多礼物,无非是高氏家族想要以高氏家族的家族身份和苏咏霖达成友好的关系,希望不管未来大明国会不会对大理国进行什么军事行动,都要稍微顾虑一些高氏家族的存在。
通过明军胖揍南越并且成功把南越变成附庸国的事实,高氏家族观察到了明军即使从北方转战到南方也没有衰落的强大的战斗力。
不管是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大明军队都是强悍无匹的存在。
并且通过对明军在四川南部地区展开的治安战所取得的一系列战果,高氏家族判断这份战斗力同样可以作用于大理,大理军队在西南一隅可以称雄,可以四面出击彰显武德,但是一旦对上明军,估计凶多吉少。
而且明国的国家战略似乎并不是防御性质的,而是大举出击的态度,这一态度或多或少要影响到大理国的存在。
当年,赵匡胤带兵打到大渡河边上的时候,大理国就非常紧张,一度全民动员准备迎战宋军,之后赵匡胤放弃了进攻,大理国还为此感到十分庆幸。
现在的苏咏霖比起当年的赵匡胤更强,明军也更强,是否会在大渡河天险面前放弃进军实在是一个难以预测的事情,他们不敢冒险。
思来想去,高氏家族决定趁着现在掌权还能有点用处的时候,向明国、苏咏霖伸出橄榄枝,给一些好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样换取他的好感,说不定将来还有用。
所以高贞明就很委婉的向苏咏霖表达了家族的意思。
“大明国力强盛,威压海内,纵横四方未逢敌手,高氏仰慕不已,遂特向皇帝陛下敬献礼品,以表达高氏仰慕之意,别无他求,当然,陛下若有用得到高氏的地方,还请明示,高氏力所能及之处,必将全力以赴。”
第1416章 辽国打不过明国
大明有需要的地方,你们高氏必将全力以赴?
这不就等于是白送吗?
我还没想着白嫖呢你们就白送,刚准备打瞌睡你们就奉上枕头……
这有点意思。
苏咏霖差不多也摸清楚了高氏家族的意思,寻摸一阵,他觉得高氏家族可能是意识到明国的国家战略并不保守,觉得未来大明和大理国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小摩擦。
于是他们想要提前结个善缘,做点准备。
看来无论什么时候,精英家族都不会把宝压在同一个地方。
这样不好吗?
其实没什么不好。
苏咏霖觉得高氏家族可能是未来一颗比较好用的棋子,现在也差不多展现出了一点统战价值,所以苏咏霖决定先满足他们的些许期待。
“既然如此,这礼物我就收下了,回去之后,你把我的感谢带给你们家家主,告诉他,大明皇帝对这些礼物很满意,希望之后大理也能与我大明互通有无。”
高贞明大喜过往。
“一定,一定!”
“对了,既然你们这样说了,我还真的有一个有点为难的事情想要向高氏咨询一下。”
苏咏霖微笑着说道:“关于川蜀南部地区那些生活在丛林中未开化的蛮人部落,大明还是感到有些为难的,有些部落冥顽不灵,一定要和大明作对,所以,高氏能否劝说大理国王出兵相助呢?”
刚开始就要出兵相助?
高贞明有些愣神,不过转念想想,高氏要想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估计也只有这一点了。
其他的方面恐怕大明也不是那么需要大理,反倒是大理需要大明多一些,如果不能在这种地方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大明皇帝又凭什么会对高氏家族另眼相待呢?
稍微思考了一下,高贞明给了苏咏霖一个相对比较肯定的答复。
他说他会回去好好儿的和家里人说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就会上表给大理国王,请大理国王下令出兵帮助大明对付那些冥顽不灵的蛮人。
大理国其实也对那些蛮人很不满意,对他们强行成为大明和大理之间的二道贩子的做法很不高兴,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他们。
苏咏霖点头答应,表示自己会等着他的好消息。
因为这一波礼物来得实在是有点厚实,脸皮厚如苏咏霖也不好意思让高贞明空着手回去,于是亲自写了一副【世代忠良】的字给了高贞明,让他回去给高氏家族挂上。
接着还给高氏回了一波礼。
一百把明军制式战刀和一百支明军制式长枪,外加五十套明军制式盔甲和五十架明军制式弩箭。
感受大明的勇武吧。
高贞明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然后带着些赏赐打道回府。
高贞明离开之后,苏咏霖才宣布接见已经在中都等待数日的花剌子模国的使者团,并且接受了他们的礼物。
礼物不多,主要是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比较便携,也不容易损坏,价格也比较高。
而且据花剌子模国使团主要负责人阿兰所说,他们为了抵达中都,长途跋涉了一年之久。
期间还特意绕开了西辽,走草原路线,累死了不少马匹、骆驼,而且期间多次遭遇危险,被草原马匪攻击,若不是他们的主要组成人员是精锐善战的武士,恐怕根本到不了中都。
跨越千山万水、冒着如此危险来到中都,难道有什么必须要来的理由吗?
苏咏霖对此感到好奇,便询问阿兰原因。
阿兰不会说汉话,和苏咏霖之间的交谈主要依靠一名精通两种语言的出身西辽的商人虎塔。
据说虎塔是西辽贵族支系,受过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因为在西辽得罪了其他权贵,不得已出逃花剌子模国寻求庇护。
根据虎塔的翻译,阿兰的意思是他的国家正在被西辽执政——一个女人奴役、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们的领导者伊勒·阿尔斯兰发现了挣脱西辽女主耶律普速完控制的契机,很想要摆脱西辽的控制。
关于这个契机,和一个部落族群有关,因为西辽对这个部落族群的处置有些问题,所以伊勒·阿尔斯兰决定以此为借口挣脱西辽的控制。
他要成为真正的独立王者。
但是他担心花剌子模国一个国家独力难支,面对西辽大军的进攻可能力有不逮,所以试图寻找帮手。
他向西向南向北看了一圈,发现周围全都是虫豸,不可能成为他的助力,非常沮丧,而就在此时,他从商人的口中听说了西辽的东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与之接壤。
据说那个东方大国和其他虫豸不同,非常强悍,打过很多胜仗。
所以他很希望能够和明国联手,挣脱西辽的控制,并且进一步反攻西辽,战后,大家平分西辽国土和战利品。
伊勒·阿尔斯兰听说西辽过去曾经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跨越草原东征,对东方造成过威胁,虽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但是他也认为东方大国对西辽的存在不会开心,于是提出了这个建议。
“花剌子模国和辽国之间的关系很不好吗?”
苏咏霖单独询问那个流落到花剌子模国的西辽商人虎塔。
虎塔点了点头。
“花剌子模国并不完全独立,辽国开国国主大石曾经和花剌子模国上一个控制者塞尔柱国展开过战斗,并且击败了塞尔柱国,取得了花剌子模国的控制权,并且一直要求花剌子模国缴纳贡品和赋税。”
苏咏霖点了点头。
“哦,看起来,辽人被金国打跑之后,在西域之地混的还是挺好的,耶律大石和金国人对抗,就没打过什么胜仗,一路被打到西边,没想到到了西域反而混出头了,可见那边的人战斗力不怎么样啊。”
虎塔还在做商人的时候主要是和花剌子模国做生意,走那条商路,对中原明国不太了解,也就通过一些商旅朋友的讲述知道中原发生了王朝更替,辽国的死敌金国已经被消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汉人王朝明国。
于是他简单的做了一个算术题。
辽国是被金国人灭国之后赶到西域生存的。
金国又被明国消灭了。
那么做个简单的算术题,稍微换算一下,可以得出结论——辽国打不过明国。
既然辽国打不过明国,那么花剌子模国想要追求国家独立的契机就在那里了。
明国一定也很不想看到西辽不断壮大,然后威胁自己的西部边陲,消灭掉西辽一定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选项。
虎塔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向花剌子模国的国王伊勒·阿尔斯兰提出了这一建议,并且得到了伊勒·阿尔斯兰的允许,让他和自己的亲信阿兰一起出使明国,向明国皇帝提出这一联手的建议。
如果达成协议,阿兰和虎塔都会得到丰厚的赏赐,会在未来得到的领土中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
于是两人动力十足,跨越千难万险,历时一年,终于抵达了明国京城——中都。
第1417章 我要葱岭
抵达中都的时候,这两人连带着整个花剌子模国使团的人都被中都城雄壮的规模给惊呆了。
也难怪,苏咏霖经营中都,的确是朝着世界第一巨城的方向经营的。
国都的雄壮,足以向外界所有人展示大明强大的国力,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所以花剌子模国使团的人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见过最雄壮最大的城市,进入城市之后所见的一切也更加让他们感到吃惊,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差不多。
由此,他们认定明国一定是一个超强的大国。
有经济力量,有军事力量,二者合一,绝对能平推西辽,绝对能让耶律普速完那个嚣张的女人跪下唱征服!
这一波联合有搞头!
看着他们期待满满的样子,苏咏霖便寻思开了。
联手对付西辽吗?
这的确在他的计划之中。
西辽占据着西域之地,占据着西域通往中亚的重要交通要道,占据着重要的帕米尔高原。
对于苏咏霖来说,这是一块重要的战略高地,拿下西辽,就能让大明西部的塞防得以完整,且将自己的影响力投射到中亚地区,打通从中原抵达中亚地区的商业路线。
就能恢复曾经的丝绸之路。
所以对待西辽就不需要用复兴会渗透的手段了,而是战略平推,直接纳入统治。
他为了对付西辽,是打算动用第二兵团和第六兵团两个兵团的,并且他认为这两个兵团足够消灭西辽,将西域之地乃至于整个帕米尔高原都拿下,铸就完整而坚实的大明西部塞防。
虽然西辽并不弱小,但是就天网军密探在西辽活动的这些年收集到的情报显示,西辽方面能动员作战的军队并不多,主要还是在关键时刻征召那些被征服的国家或者部落的仆从军队充数。
他们本身能拿出五万骑兵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面对两个兵团的强势明军,苏咏霖想不出来西辽有什么能力与明军争锋,明军成功消灭西辽夺回西域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家主场作战,还有诸多小弟摇旗呐喊,明军客场作战,没有外援,多少显得有点没有排面。
若是能有个帮手从西侧出兵牵制西辽的一部分力量,就算不能获胜,但是能为明军争取到一些时间,让明军直接攻破西辽本土,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狮子搏兔,亦尽全力。
苏咏霖下定了决心,于是开始试探花剌子模国方面对这场战争准备到了什么程度。
然后他就得知花剌子模国对这场战争的准备还停留在口头上。
他们的国王有这样的想法,但是需要大明的配合,大明答应配合之后他再准备个一年半载的,差不多就能发动战争了。
苏咏霖很艰难的忍住了自己翻白眼的冲动。
“既然贵国王的准备还没有完成,那就先回去做准备吧,我实话实说,大明如果想要讨伐辽国,并不需要多少准备时间,半年足矣,我不知道贵国需要多少时间,但是大明的行动可不会顺着贵国的时间而来。”
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