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在这儿守着俸禄老老实实过日子,乔丰这混蛋也太不厚道了,之前隐隐听说他很讲究排场,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
  提起乔丰巨额贪腐的事情,果然这群人的态度立刻就不一样了,多出了一些对乔丰的不满和嘲讽,对苏咏霖的处置似乎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的反对意见了。
  周维暗自叹息。
  除了周维等六人前来说情之外,连着好几天,陆陆续续还有四五拨人来尝试说情,态度和言辞也都差不多,希望能当个和事佬,唤醒苏咏霖对过去的回忆,从而轻判老部下们。
  到底是国之根基,把他们除掉了,谁来为你苏家天下保驾护航呢?
  但是这种行为只能增加苏咏霖的愤怒程度。
  他把这些人的言语记在了心里。
  四天之后,苏咏霖不见任何人了,安心和司法团队处理法务,给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审判这群混蛋。
  并且初步宣布了对乔丰和鲁甸的死刑处置。
  这种态度和处置终于激怒了一部分原本就对苏咏霖很不满意但是并没有牵扯到这件事情当中的人。
  他们开始以较为激烈的态度上表给苏咏霖,指责苏咏霖忘记了他们这些老人的付出,一味坚持什么律法的公平,实际上就是在打压他们这群老人,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苏咏霖则给他们统一回复,告诉他们这就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按照律法来,不偏私,不讲情面,他们可以不满,但是绝对不能干涉司法,否则后果自负。


第1401章 舆论抢救大法
  苏咏霖毫不妥协、不讲情面的态度最终激化了他和部分江南老人们之间的矛盾。
  一些态度强硬的“江南老人”虽然和乔丰、鲁甸集团没什么关系往来,和这件事情也没有牵连,但是他们心中一样有着不满。
  联系此次事件,他们将前后的愤怒和不满算在一起,来了个总爆发,联合十四个在中都担任职位的“江南老人”一起,向苏咏霖提交辞呈,以示抗议。
  他们辛辛苦苦提着脑袋和苏咏霖北上山东闹革命,一路血战,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活到现在,结果做为大明元勋,就换来这样的待遇吗?
  他们感到不能理解,他们感到十分伤感,他们的心被伤透了,被苏咏霖的无情伤透了,已经不能继续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了。
  他们要离开。
  离开这个让他们感到寒心的地方。
  除了他们十四个身份特殊的江南老人之外,还有五十多名与他们关系比较近的官员也对他们的行为表示支持。
  这群人里面有复兴会员,也有非复兴会员的普通科举官员,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向苏咏霖提交辞呈,表示抗议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这场集体辞职事件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都在看着苏咏霖面对这场非暴力不合作事件是什么样的态度。
  就苏咏霖一贯以来对大家的重视和不搞一言堂的行事风格,大部分官员都认为这件事情将冲击苏咏霖的强硬态度。
  然而苏咏霖对此的回应是大笔一挥,同意他们的辞职,允许他们回到原籍耕田种地,过上农民的生活,再也不要回到中都。
  这种决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
  真就不挽留啊?
  真就完全不在乎江南老人的态度啊?
  真就那么无情啊?
  事实就是如此,苏咏霖就是那么的“无情”。
  于是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苏咏霖不仅不会对旧官僚士绅妥协,也不会对自己人妥协。
  他从来都是这个态度,不是专门针对某个特殊的群体,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更绝的是苏咏霖大笔一挥同意了他们的辞职,又立刻下令组织部主任周翀和吏部尚书狄辽一起对空缺出来的官员职位进行选任。
  立刻选任,该提拔的提拔,该调职的调职,给我把这些空缺位置全部填满!
  你们不是要辞职吗?
  可以,辞职吧。
  抛开一切不谈,不关乎任何理想——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想要做官的人,就算到了世界末日也是一样,哪怕是全世界只剩下两个人,也会有主次关系。
  有些人头铁,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与后悔,但还是强撑着面子收拾行李就要离开中都,不想让自己丢面子。
  但是大部分人却慌了,对自己的冲动行为感到无比后悔,上窜下跳找人从中斡旋说情,试图让苏咏霖收回成命。
  到底还是做官好啊,俸禄雷打不动,福利香的要命,他们可不想失去这一切。
  老好人周维被迫再次出马找到苏咏霖展开斡旋,希望苏咏霖可以收回成命,表示之前的一切都是误会,不是他们所希望的。
  还请苏咏霖看在过去的情份上收回成命,饶过大家。
  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天行有常,不因尧存,不以桀亡,这世界不会因为少一个圣人就无法存在,也不会因为多一个恶人就会走向灭亡,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是如此,我亦然,既然决定辞职,那就走吧,大明朝不会因为缺少一个人就走不下去,而且连这种问题都能与我站在对立面上,可见他们心中没有革命。
  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和权势,这种人没有理由继续放任他们留在中央,这样做只会害人害己,所以提前把他们清除出去是最好的,你也不要再出面了,耳根子软不会每一次都救得了你。”
  周维被震慑了。
  苏咏霖头也没抬的做出表态,最终将这六十多人全部赶出了中都,勒令他们回到老家务农,取消一切俸禄和福利待遇,家属也不能享受任何福利待遇,其本人终身不能再次回到中都做官。
  你们不体面,我帮你们体面!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给我老老实实做回你们的农民吧!
  这件事情之后,没有人再次和苏咏霖展开正面交锋了,因为他们都知道苏咏霖是不可能妥协的,任何人都不要想到以任何方式和苏咏霖对着干,这毫无意义。
  苏咏霖再次展现了他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无可替代的存在意义,以及不可动摇的绝对权威。
  这固然是一件让人感到信服的事情,但是两个隐隐成型的团体之间的裂痕也开始逐渐扩大了。
  有很多人并不是心中没有意见,并不是接受了苏咏霖的理念。
  而是怕了。
  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苏咏霖对此一清二楚。
  但是此时此刻,这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手段。
  先把跳出来的打死,藏着的不露头的再慢慢处理,反正有的是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和线索链条的不断延伸,被抓住的人其实是越来越多的,除了中都城中各大系统内不断有人被曝出问题,数个行省间也不断有人被曝出问题。
  整个洪武九年的五月、六月间,从乔丰集团本身的问题延伸到外部的问题越来越大,涉案人员从三十九人扩大到了三百九十多人,然后进一步扩大到了五百人以上的规模。
  这五百多人里,复兴会员占了百分之五十,剩下的是普通没有会员身份的官员。
  这挺符合目前明廷内部的官员身份比例,复兴会员就是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而非会员的官员只剩下约百分之三十,且多数是不怎么重要的职位,越是重要的职位,苏咏霖越倾向于复兴会员来担任。
  尽管以这样的官员身份比例和犯罪者身份比例来看,复兴会员的基本操守还是有不少人坚持住了,可是这不是那部分人变质的理由。
  坚持操守是他们应该要做的事情,是他们的义务,而不是加分项,这个基本点,必须要坚持住,否则,复兴会的底线就会被突破。
  苏咏霖强硬的推进整个案件的办理进程,要求办理方面从严从重处置犯法者,尽量不给他们任何翻身的希望,让他们为此付出严重的代价,从而震慑后来人。
  但是事情并未到此为止。
  有些人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并且开创了全新的抢救方法。
  正面交锋不行,那就迂回交锋,明军非常擅长使用迂回作战的方式,经常在战场上用这一战术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
  正面硬刚不是苏咏霖的对手,那么就试试迂回操作,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给苏咏霖来上一刀,看看他到底还能不能挽回局面。
  他们决定使用舆论抢救大法。
  洪武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的午后,烈日当空,四百多名老弱妇孺兵分五路。
  其中四路分头行动,互相搀扶着走到了田珪子、孔茂捷、沈格和蒋成月四人的家门口,然后在他们的家门口就跪下了,接着就开始哭。
  他们一边哭泣,一边扯着嗓子哭喊。
  哭喊的内容很简单。
  自己的丈夫、父亲、儿子跟随苏咏霖南征北战,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几乎丧命的代价,用血汗换来今时今日的一切,却因为一时不察、犯了一丁点小小的错误,接过就要被处死吗?
  那么大的功劳,那么小的错误,却要遭遇如此凄惨的处置,这难道真的公平吗?


第1402章 我要让他们知道革命的厚重!
  除了这四路人马之外,还有一路人马人数最多。
  他们成群结队,举着旗子、牌子,上面写着自家丈夫、儿子、父亲的名字和之前的职务,还有苏咏霖起兵以来立下的战功。
  他们哭着喊着,敲锣打鼓,走过中都最繁华的三条商业大街,吸引无数眼球和无数关注。
  他们甚至人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头上绑着白色布条,一派给家人出殡的架势,让自己变得楚楚可怜,引得中都民众大为在意。
  最后他们还向周边看着他们的人提出请求,希望他们能够帮着自己拯救他们立下过很大功劳的家人们。
  他们的家人是被陷害的,是遭到了污蔑的,他们都曾为民众的利益而战斗,大家不要让他们就这样失去生命,好吗?
  与此同时,又有人数不等的“不明真相的自来水”在民众当中讲述起了他们的革命征战历史,然后讲了一下他们这一次所犯下的“小错误”,以及苏咏霖准备对他们用重刑的事情。
  “科普”结束之后,这些奇怪的家伙们还会长叹一声,说一句【革命到头来都革了个什么哟】这样的话,然后连连摇头叹息,引得好事人群跟着一起安息,仿佛内心真的非常沉重似的。
  因为烈日当空,气候炎热,这批老弱妇孺们很快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有人晕倒在游行的路上,有人晕倒在四名主审官员家门口,而他们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父亲和儿子】的“伟大”举动也很快就莫名其妙的传遍了中都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吗?就那群人里面,好几个娃娃都晕倒了。”
  “那么热的天也难怪,怕是暑热症了,搞不好要出人命的。”
  “这个事情吧,搞得真的有点厉害了,听说是贪了很多很多钱。”
  “我怎么听说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呢?好像是有人想争权夺利,所以误导了主席。”
  “朝廷到底在干什么啊?”
  “谁知道?去民情咨询室里问问?”
  “嘿,就怕咱们愿意问,他们不肯说。”
  ……
  一时间,街头巷尾,中都城内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也真的有一些好事者跑到民情咨询室里面去询问值班官员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么多可怜的老弱妇孺用那种方式求助。
  真的是一群无辜的革命者受到污蔑,所以要被处死吗?
  他们都曾为了大明国和民众而战斗,就这样被处死,真的合适吗?
  因为来问的人不断增多,民众的情绪俨然受到了影响,所以民情咨询室的值班官员觉得问题严重,立刻将这件事情向上通报,很快就把这里发生的事情送到了苏咏霖那边。
  苏咏霖得知此事的时候,正在起草一份关于推进革命和斗争的公示文章,准备将自己的态度传达到国家各个角落,让有斗争想法的人敢于斗争,而不要囿于所谓的“秩序”。
  一个藏污纳垢的秩序,不是他需要的秩序。
  必须要让秩序和斗争结合起来,摸索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而在这期间,他将以自己的绝对威望承担起一切责任。
  写着写着,消息送到,苏咏霖有些惊讶地看了民情咨询室的上表之后,略有些惊讶,旋即沉下脸。
  然后他让人去把苏隐喊来了。
  苏隐急匆匆赶来皇宫之后,苏咏霖把这份表奏给他看了,苏隐看后,有些意外。
  “阿郎,这手法,绝对不是一个外行人在主导,一定是宣传部的内行人,至少有宣传部的内行人提供方法指导,否则一般人不可能想到利用这个方法。”
  “我当然知道和宣传部脱不开关系,喊你来,就是要你把这些人背后的人挖出来,我要知道他,或者他们,到底是谁。”
  苏咏霖冷着脸,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