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得到的独立局面,难道要舍弃吗?
先代君王的意志,难道就要这样背离吗?
面对主战派官员们的劝说,李天祚思虑再三,略有动容。
然后主和派的官员不愿意了。
他们可不想死,觉得升龙城无险可守,一马平川,南越军队在山地以防守态势都打不过远道而来的明军,更何况是在升龙城附近的这种地形呢?
怕不是大家一起当王八被抓哦!
第1374章 他已经错过了最佳逃跑时间
主和派的看法很简单。
赶快跑,跑到南边更安全一点的地方去。
现在南边还有一些军队正在与占城国战斗,大不了把这边的军队带到南边去,一鼓作气打赢占城国,那样就安全了。
至于北边就让明国搞,看他们能搞出什么模样来,搞不好就要深陷泥沼之中不能自拔,等时间长一点,他们自己就要被后勤拖垮了。
一招用空间换时间,不需要损耗什么兵力,就能把明国赶走,岂不美哉?
且不说这个方法有没有用,风险也实在是太大了,主战派官员坚决不认同,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明国可是要清算我们的,如果我们逃跑而不反抗,放弃经营很久的国都跑到南边边境上,这不就等于直接把自己捆了交给明国,恭请明国前来清算我们吗?】
这说法很新鲜,也很有说服力,李天祚思来想去,觉得逃出升龙城,他确实没什么太大的把握能够再回来。
就算之后明军撤退,未来南越这片土地上还是不是他来做主,就很难说了。
外人看南越能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央,但是他这个皇帝却能看到大大小小势力庞大的地主士大夫。
那些地方豪强一个两个都很强势,在地方颇有割据的状态,势力很强,李氏中央并不能全部压服他们。
李氏王朝建立以来为了拉拢他们,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各种以官位笼络,总算没有引发大规模的乱局,但也就是这样了,他们并不能真正改变这个局面。
现在李氏中央占据升龙城,控制膏腴之地,最有势力,成为共主,可一旦离开升龙城放弃膏腴之地,明军退后,他们还能顺利回来继续做自己的关门皇帝吗?
未必。
思来想去,李天祚觉得主战派说的有道理,认为他们的说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最后做出决定,要坚守升龙城,号召天下军队勤王,以击退入侵的明国军队。
当然此时此刻他还不知道苏宪诚已经完蛋的消息。
等他骤然得知苏宪诚已经完蛋的消息的时候,明军大部队已经接踵而至的消息也紧随其后送到了升龙城。
然后他们就都斯巴达了。
好家伙,国内最能打的最文武双全的定海神针被明国人干掉了,六万精锐被干的只剩几千,这怎么和他们预想中的战败而退不太一样呢?
李天祚对苏宪诚还是怀有一定期待的,觉得他就算战败了也能带着主力退回升龙城参与保卫战,对于苏宪诚直接战死这件事情,李天祚也好,朝中官员也好,谁都没有心理准备。
更别说明军大部队一路追击溃兵已经快要抵达升龙城了。
啊这……
李天祚发誓自己真的很想逃跑,但是事实无情的告诫他不要跑,这个时候逃跑,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说不定还会被明军骑兵在野外追上,成为可耻的俘虏。
毫无疑问,他已经错过了最佳逃跑时间。
瞳孔地震之后,李天祚开始了无能狂怒的表演。
他把主战派官员们喊过来,狂怒斥责他们,怒斥他们一个两个被猪油蒙了心,居然妄想着抵抗明军,现在可好,大家都要死在这里了!
然后命令他们顶盔贯甲上城楼抵抗明军去,不允许有一个人不去,全都给我去!
主战派的官员们本身倒也没有几个真的有勇气和明军面对面干仗,他们大部分只有看着别人去死战的勇气,而没有自己去死战的勇气。
少数几个有种的转身就走,提着刀就要上城墙作战,不愿意受辱。
没种的膝盖一弯直接跪地上唱征服,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诉自己上无老父老母下有娇妻美妾和万贯家财,好日子还没有过够,实在是不想死。
李天祚就差没拔刀出来自己杀人了。
他继续强逼这群主战派的官员出去换上甲胄上城楼准备作战。
主战派的官员们被集体赶到守城一线努力工作去了之后,李天祚双手抱头坐在自己的椅子上,emo了。
黄义贤和李公信两名重臣都不是主战派,而是主张撤退的主和派,所以李天祚的无能狂怒没有牵连到两人。
在李天祚陷入emo状态之后,也是这俩人努力进言,为李天祚出谋划策,为他想方设法保全自己。
但是面对明军的全面进击,他们的谋划似乎并没有听上去的那么有用。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谋划都是苍白无力的。
洪武九年三月十一日,明军兵锋直抵升龙城,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升龙城外部的军事设施全部摧毁,四面合围升龙城,升龙城遂成为一座死城。
勤王令已经发布出去了,但是多少人能来,甚至于有没有人来,这都是未知数。
明军合围升龙城之后,对升龙城发起了一波进攻。
赵玉成指挥明军用火炮轰击城墙,然后步军推进,开始填护城河,为步军全力压过去蚁附登城创造机会,同时,这也是重要的示威之举。
赵玉成接到了苏咏霖的加急传令,让他不以攻克升龙城为主要目标,而以包围并且胁迫他们答应大明的条件作为主要目标,然后就可以撤兵,没有必要一定攻下升龙城。
大明还需要李氏王朝维持南越之地的稳定,哪怕是表面上的稳定,也必须要维持住,直到大明前来收回这块领土。
直到大明正式回收这块领土建立统治之前,李氏王朝都有名义上存在的必要性,绝不能让这里陷入战乱。
赵玉成明白苏咏霖的意思,苏咏霖从来都关注民生,讲究和平。
但是他觉得对于这帮狂妄之徒,必须要给点教训,给点压迫感,让他们知道明军随时都能攻破升龙城,如此才能最好的胁迫他们答应条件。
在苏咏霖派来的谈判使者抵达之前,赵玉成决定先打出一个军事优势来。
于是他就架起火炮轰击升龙城,掩护填护城河的军队,没费多少力气就把升龙城的护城河填出了三条通道。
说起来,升龙城虽然在这一地区算是大城了,但是在赵玉成看来,也就和广州算一个段位的城市,甚至某些地方还不如广州,更别说杭州、中都、长安那一级别的超级大城了。
所以车骑将军炮的段位足以应付升龙城,升龙城上的南越守军也的确因为车骑将军炮的凶猛火力而感到无所适从,被打的头都不敢抬起来,损失惨重。
甚至相当多的士兵拒绝上城防守,觉得上城防守就是要他们的命,非要重赏之下才有人愿意上城防守。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他们的远程打击武器够不到明军的阵地,勉强击发,也只是在表明他们不服输的态度罢了,没什么太多的实际作用。
第1375章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随着明军具备了跨越护城河的能力之后,明军的围城打击更上一层楼,开始使用更多的火力装备攻击城头,使得南越军队更加难以守城。
甚至于明军还发动了几次冲击城墙的作战。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已经让南越守军如惊弓之鸟一般难以应对,明军的蚁附登城和随后到来的肉搏战更是充分让南越守军感受到了明军的凶悍和善战。
因为守城部队损失严重,以至于升龙城的防御很快就到了需要强征城内壮丁上战场缓解局面的地步了,而如此困境,城内的李天祚和文武官员们也是了解的很多。
李天祚这几天上火上的厉害,不仅对身边的宦官大发雷霆,打死打伤不少宦官,还把那些用各种理由拖着不上战场的家伙们狠狠地责骂、惩罚乃至于贬斥,逼着他们上城楼作战。
主要那些官员实在是太让人生气了。
为了不上战场,有人不惜把自己的手打骨折,有人不惜把自己的腿打骨折,有人不惜吃拉肚子的药拉到几乎虚脱站不起来,有人干脆小分量的服用毒药,直接躺床上爬不起来迷迷糊糊。
当然,肯这样对自己的狠人不多,绝大部分官员都怕疼,不敢对自己太狠,就装病,被李天祚派医生团队一个一个的去查,给查出来不少蓄意装病的。
李天祚于是派人用刀逼他们上战场,如此一来,这几日光是死掉的官员就有十七八人,而那几个硬骨头上战场三天,死的只剩一个,那一个还受了伤躺在病床上起不来。
整个朝廷人心惶惶,一些胆小的文官就差喊出那句著名的【此非儒臣待遇】来掩饰自己的懦弱了。
黄义贤和李公信等少数几个还能得到李天祚信任的重臣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法劝说李天祚冷静下来,直到外面明军传来一个消息。
谈判,谈不谈?
明国皇帝特使来了,要和他们谈判。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也不知道多少人那一瞬间是心潮澎湃,那一瞬间甚至都感觉自己的性命保住了,不用死了。
他们甚至不去考虑明国使者到底是带着什么条件来的,直接就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不那么过分的条件了。
至于过分的定义是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定义是十分灵活的,主要看明国是怎么办事的。
洪武九年三月十五日,明国使者廖兴业举着使者大旗进入升龙城,再次在之前的宫殿内见到了李天祚和南越群臣。
“比起上次离开的时候,这一次好像少了一些人,比如之前那位指着我的鼻子痛骂我的苏先生,人呢?怎么没看到?”
廖兴业满脸恶趣味的笑容,看着这群当时还在嘲笑他而现在已经失魂落魄的一群人,心里满是快意。
李天祚心情郁闷说不出话来,黄义贤只得被迫代劳。
“天使此来,难道只是为了嘲讽我们吗?如果是的话,天使的需求达到了。”
廖兴业大笑出声。
“那倒不是,我来这里是有正事要做的,嘲讽你们只是顺带。”
满朝堂的文臣武将们顿时更加郁闷了。
“好了,多余的话就不说了,关于我此来,当然是奉大明皇帝陛下的命令而来,大明皇帝陛下带来四个要求,只要尔等答应,大明立刻退兵,不再进兵。”
“哪四个要求?”
这次说话的不是黄义贤,而是端坐上首的李天祚。
看这幅急不可耐的样子,廖兴业就知道南越已经撑不住了。
“要求不多,内容也和你们之前知道的差不多,多了一些条款罢了。”
廖兴业缓缓说道:“首先,放弃谅州,谅州从此归属大明直接统辖,其次,李天祚不准自称皇帝,南越也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这里只是大明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李天祚必须也只能是大明安排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长官,不准有其他妄想。
再次,大明需要严惩南越朝廷中主张抵抗的抵抗派官员,要向他们问责,把他们当作战犯来处置,最后,此番大明发起军事行动的全部费用,都要由李天祚全部负责承担。”
廖兴业把话说得很清楚,朝堂上的南越君臣们也都听进去了。
他们的内心无比沉重。
尤其是李天祚,他就觉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早些答应明国的要求,或许还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实力差距尚未暴露,他们还有可以谈判的余地。
现在闹成这个样子,首都都被明军包围了,他们这群头头脑脑也都在明军包围之中,升龙城岌岌可危,他们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格呢?
他们几乎只有答应这一条路可走。
而一旦答应这些条款,别的不说,只一条不准独立,就几乎锁死了南越的发展前途。
从此大明对南越予取予求,各种意义上都具备着足以让南越十分难受的力量。
且他们一旦不高兴了,就能举兵讨伐——讨伐独立国家需要理由,讨伐国内叛逆不需要理由。
谅州还被他们占据了,没了天险,只要他们出兵,就能直达升龙城,没有任何难处。
没了,全都没了。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李天祚垂头丧气,一言不发。
黄义贤站出来,用根本没有底气的苍白无力的话语做出反应。
“明国的要求,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
“过不过分,事到如今,你们自己清楚,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当然了,你们如果对条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可以帮着解释一下。
多余的我就不再回答了,毫无意义,浪费口舌而已,对了,忘了提醒你们一句,如果你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