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愿意?
看着官员们眼中对他毫不掩饰的信任乃至于一丝丝狂热的情绪,苏咏霖感觉到了这种他并不喜欢的情绪存在,他想要做点什么,可思来想去,他还是没有去做。
他的革命本来不是这个时代应该出现的存在,是他强行把这个概念带到了这个时代,作为革命理念的来源和革命事业的正当性的象征,苏咏霖本人对这个国家和这份事业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他好,革命就好,他不好,革命就不好。
这一切真的就那么简单。
在他没有把握让革命事业成为一种可以被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接受的存在之前,他无法回归到一个正常人的身份上。
他必须以一种近乎神明的存在引导人们向前,以确保无数人流血牺牲开创的事业不被颠覆。
至于这个时间的长度究竟是需要他穷尽一生,还是运气好能够留下一些属于他自己的时间,那可就真的无法捉摸了。
苏咏霖自己也不知道。
第1352章 他高估了自己的对手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苏咏霖秘密召见了在岭南地区活动的天网军第三行动组组长马子昂,向他问责。
苏咏霖要问他为什么没有把广州地区出现的一些问题上报到中央。
马子昂对此感到很不安,向苏咏霖谢罪,然后说出了他的难处。
“自洪武六年开始,天网军总部就开始命令第三行动组把主要调查方向从岭南内地转移到岭南以南的各国内部,尤其是南越李氏,还有占城国,也包括真腊国,最远的,还有三佛齐国。
不仅如此,第七行动组在川蜀行动的时候,也有一定数量的第三行动组密探前往支援,人手进一步减少,虽然第三行动组也有侦察地方官员违法行为的职责,但是人手上确实有很多不足,因此……”
“这都是天网军总部的要求吗?”
“是,这都是天网军总部的明确要求,第三行动组是听从命令办事。”
苏咏霖听了马子昂的解释,感觉略有些无奈。
密探间谍的培养其实不比培养一个干部要容易,甚至在天网军成立早期,很多骨干人员都是复兴会干部转职过去的。
且除了苏隐等少数创始人是自小受到苏家培训做专业间谍的,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目前整个天网军体系内的密探人数其实并不多,十三个行动组,总人数还不到六千。
之所以天网军的眼线能遍布天下,是因为很多天网军密探往往能在他所处的行业之中或者环境之中找到合作者,在他们知情或者不知情的状况下让这些外围成员帮忙。
至于成员的增长,主要就是靠老带新,推荐加入,密探们从外围成员中挑选优秀的、能力很强很有天赋的发展为正式的天网军密探。
早期明国经费紧张,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能办事,天网军的人才培养主要靠自己,一直到洪武五年,天网军下属的密探培训学校才由财政部秘密拨款,秘密组建起来。
一系列天网军外围成员被推荐到培训学校里学习,一些密探本人也选择到学校里接受深度再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到此为止,天网军才有堪称是稳定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大家忙里忙外,都是希望为大明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密探,对外刺探敌国情报,对内揪出贪官污吏叛国者。
只是人数目前来说还是有限,培养速度没那么快,很多方面都是人手紧缺。
且他们当然也有办不到的事情,否则朱元璋就能靠锦衣卫治国了,带英也不至于在拥有军情六处那么“赫赫有名”的情报组织的前提下还被苏联渗透的单向透明。
说穿了,情报组织挽回不了国家的灭亡,特务头子再强,也不过是一把匕首。
于是苏咏霖伸手扶起了马子昂,叹了口气,无奈道:“我也是对你们有太大的期待了,很多时候,官府和复兴会方面不能给到我的讯息,我只能寄希望于你们,相比于外部的威胁,我更关心内部的混乱。
说白了,我完全不认为现在还有哪个国家能够从外部威胁大明的安全,大明军队足以碾碎他们,我所担忧的,无非是内部的一些混乱让我们不攻自破,所以我才需要你们。”
马子昂面色羞惭。
“属下无能,才让主席忧心。”
苏咏霖摇了摇头。
“这不全是你们的问题,也有我的问题,情报虽然重要,但是总有情报办不到的事情,子昂,你不要太自责,我会想办法给你补充人手的,总而言之,外部要刺探,内部更要紧盯。”
“我明白了。”
马子昂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他离开之后,苏咏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有必要将这件事情视为重要的国家隐患。
和干部问题一样,目前来看,整个明国内部问题主要就体现在干部人数不够且素质良莠不齐这件事情上,很多地方上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于这个原因。
而这个原因又要牵扯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苏咏霖起事成功速度太快,完颜亮神一般的操作让金国崩溃太快,以至于苏咏霖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足够多的干部,就要开启治国进程了。
最开始,苏咏霖是打算抓住完颜亮作死的窗口期使得革命站稳脚跟,在山东一带或者中原地区建立一个和金国对峙的政权,用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强大自我,打败金国。
他当时确实也有短期内撕碎金国政权的想法,不过他自己都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最开始发现金国有崩溃趋势的苏咏霖曾经激动过,但是很快就回过神来,感觉这未必就是绝对的好事。
金国人坚持的时间要是长一些,那么就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让他培养足够的干部,并且让这些干部拥有足够的斗争经验。
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高估了自己的对手。
他以为在自己的攻势下,自己的对手少说也能撑个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的,谁想到仅仅三年,金国内部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绑一块爆发了,直接把金国炸的四分五裂。
苏咏霖自己都在想是不是自己对付金国的手法过于犀利,以至于金国这个甚至还没有完成封建化的半奴隶半封建国家根本撑不住,所以过早的崩溃了。
人家都崩溃了,自己要是不顶上去建立政权,不就是傻子吗?
苏咏霖顶了上去建立政权,当时为了完成过度,以及不提前刺激南宋,他甚至还以光复军和中都总务局的名义治理中原与燕云,过了好一阵子之后才正式称帝建国。
因为缺乏可靠优秀的干部,苏咏霖不得不在明国建立早期接纳旧官僚旧士绅,由此引发了洪武二年和三年间的腐败大案与第一次大清洗,继而为第二次大清洗埋下伏笔。
之后,为了填补干部人数的空缺,在干部的培养上只能进一步加快速度,虽然苏咏霖多次强调要收紧标准,但是一边加快速度一边收紧标准,完全就是自相矛盾。
所以在实际执行上,根本就是放宽标准加快速度,以追求高速的干部产出,来填补目前日益缺乏的基层干部和官吏。
这下饺子式的干部培养速度当然会引发问题,军舰和大海船可以下饺子,干部却不行。
只是当前状态下,为了有人办事,苏咏霖也没有别的选择,况且高速培养出来的干部未必就一定不合格。
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只能选择在未来发起多次整风运动,逐渐将这一批不合格的干部开除掉,以修正目前不得已而为之的错误。
那么当前这种状态下出现的种种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错误的人和事给民众带来的痛苦由该怎么办呢?
苏咏霖长叹一声,无奈地发现自己也有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的事情。
第1353章 改组天网军
有些时候,苏咏霖也幻想过自己有什么特异功能。
他甚至无比希望自己是一个超级龙傲天,大手一挥就能系统产出成批量合格的心中只有国家的干部去按照他的指示建立美好家园。
可惜他啥也没有,只有他自己。
为了推进革命,他做了很多事情,成就了很多前人根本不敢想的功业,却也为此埋下了不少隐患,现在隐患有爆发的趋势,不受他的意志而控制。
所以面对这个局面,他只能默默吞下苦果,并且做好发动整风运动之后的人才储备。
面对不受他的意志控制的隐患,他并非什么办法都没有,只是这个办法他打心眼儿里不愿意长期多次的使用罢了。
所以,现在复兴会干部培训班和中都的各类学校所培养的学子们,是未来的希望。
他们是整个国家摆脱错误走向正确道路的希望,过去的错误不能穿越回去修改,那么就要寄希望于未来。
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年轻人,是早上的太阳。
他们的光辉,必然能够驱逐掉一切黑暗。
所以,要保护好年轻人,要教育好年轻人。
这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日后推进,而眼下就能做的事情,必须要在眼下完成。
于是苏咏霖决定着手改组天网军。
目前来看,天网军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对内对外的两个体系,这对应了苏咏霖早期对天网军的要求,比如第几行动组负责某个区域的情报探查之类的。
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明显的人手不足等问题,使得在明国对外扩张势力的进程之中,很多原本对内的密探都被转向对外收集情报。
从洪武元年大明建国开始,整个国家的主要动向其实就是对外扩张,虽然苏咏霖多次强调内部治理的重要性,可是对外扩张俨然成为不亚于内部治理的主旋律。
在如此影响之下,天网军的主要业务转入对外情报侦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更别说眼下苏咏霖提出了大航海计划和海贸航道建设计划,这些都需要大量密探投入进去,人手紧缺,亟待解决。
所以苏咏霖就在广州写信给苏隐,决定着手对天网军进行细致的改组,将一些之前没有理清楚的问题理清楚,划分天网军的职责片区,趁着现在有时间,让一切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之中。
首先就是明确天网军的职责划分。
天网军除却总部之外,明确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部门,设两个部长分别负责这两个部门的事情。
对外部门分为东北组、西北组、西南组、海洋组四个组别。
东北组负责高丽和日本的情报刺探,西北组负责西辽帝国和羌塘地区的情报刺探,西南组负责大理、南越、占城国等东南亚地区诸国的情报刺探。
海洋组比较特别,负责的是除了这三个对外方向之外的大明商旅所能抵达的地方的情报收集,基本上跟随大明商船队、海军船队到处跑,到了什么地方就收集什么地方的情报,简单易懂。
虽然没什么指向性,但是海洋组搜集到的情报反而很有助于大明分析世界局势,对于大明的世界革命计划很有意义。
苏咏霖认为在当前趋势下,这四个组基本上满足了大明对外的情报需求,以这四个组的编制作为要求,对外侦查的密探人数需要得到控制。
然后就是对内部门,分为辽东组、燕云组、中原组、关中组、两淮组、江南组、岭南组、川蜀组,一个八个组。
这八个组也基本上能满足苏咏霖对地方的一些情报需求,其在编制和人数上基本上就被规定为对外情报刺探的两倍之多。
完成了大体规划之后,苏咏霖把信送了出去,送出去之后没一会儿,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好笑。
对外刺探只用了四个组的人力,但是对内,他却用了八个组的人力。
防内甚于防外?
然而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用十二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一支可以碾碎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竞争对手的强大军队。
他可以非常自豪的对外宣称,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但凡向他挑战,都会被他碾成碎片。
神圣罗马帝国也好,英格兰也好,法兰西也好,亦或是阿尤布王朝、库曼汗国、古尔王朝、塞尔柱帝国,还是西辽帝国。
苏咏霖可以自信的宣称,他们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是明军的对手。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就算他们全部联合起来,发动一起超强大的十字军、阿拉伯联军联合远征,苏咏霖都有信心能够在大明的西陲把他们全部碾碎,让他们化作大明经营西域的养料。
只要他们过得来。
那么既然军力上已经天下无敌了,大明就只剩下一个忧患了。
内部忧患。
强大的明国不会因为外部争端而被攻灭,却有可能因为内部腐败而分崩离析,因此,他用了两倍于对外的精力来监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