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堕落回封建的模样。
  所以他要让大家走向长期革命的道路,给大家不断地找事情做,以此断绝他们腐化的可能。
  这很奇妙。
  两个人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指向了同一个目标。
  苏咏霖向赵玉成仔细讲述了一下自己关于这件事情的考量。
  赵玉成也从自己的角度讲述了一下自己的思考。
  “原来如此,您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进行世界革命的?”
  “是的,我经过充分的考虑,感觉这样做是可行的,所以决定尝试,我不能让我们成为世界上被孤立的少数派。”
  苏咏霖笑道:“我倒是没想到,我们有着不同的考量,却走上了同一条路。”
  赵玉成也笑了出来。
  “与我相比,您的思考更加深远,有意义,倒显得我所想的十分浅薄了。”
  “思想无分深远与浅薄,只要愿意思考,愿意学习,愿意进步,就是个合格的革命者,你所想的也很好,也是解决我们内部不断出现的一些官僚化倾向的一种方法。”
  苏咏霖拍了拍赵玉成的肩膀,笑道:“你能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思考,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之后若还有什么想法,可以多写信和我交谈,虽然我们不能时时相处,通信却不是难事。”
  “这也是我所希望的。”
  赵玉成高兴极了,看着苏咏霖的眼神像是在黎明前眺望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般。
  两人又聊了一些军队建设方面的事情之后,苏咏霖对赵玉成提出了自己之后的一些规划。
  “这之后,我打算让越景和你,带着第一兵团和第七兵团驻守在两广地区,你们需要协助当地官员和复兴会组织发展当地的生产,开拓荒地,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然后,让战士们也一起熟悉这些地方闷热、潮湿的气候。”
  苏咏霖这么一说,赵玉成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您是打算近期就进一步向南用兵吗?”
  “我军覆灭南宋,进入两广之地,短期内一定会引发一些动荡,南越不知道会有什么动向,虽然就目前的情报来看,其内部尚且安泰,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异心。”
  苏咏霖开口道:“对于这些近郊之国,还是要稍作观察,若是他们有不轨之意,那么直接出兵征讨,若是他们表示臣服,没有不轨之举,那么我们可以安排复兴会组织进入其中,进行活动。
  如此,能够奠定一些地方基础,也给你们多一些熟悉气候和地形的时间,记着,无论到什么地方,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肉,病从口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大明军规,不喝生水,不吃生肉,违者必将严惩,您尽管放心。”
  赵玉成点了点头,又说道:“不过听闻整个南边,除了南越,还有占城国,真腊国等国家,尤其是真腊国,据说国土庞大,实力雄厚,对于大明来说,若要经营南越之地,恐怕绕不开这些国家。”
  “总而言之,我会先安排天网军进入当地,对当地进行一个完整的考察,充分了解一下整个南边的情况,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形,物产,人口,还有政治状况。”
  “明白。”
  赵玉成对外似乎有着较为强烈的开拓进取之心,不过从苏咏霖的角度上来说,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交通,粮食,气候等等。
  目前值得警惕的也就是多次与宋朝发生战争的南越李氏王朝,他们有着向北开拓领土的野心,既然有前科,那就值得警惕。
  和赵玉成的相聚是短暂的,作为第七兵团的司令官,他还有很多军事任务要执行,肃清广南东路的残余敌对势力还是很重要的。
  而且就在赵玉成准备离开之前,苏咏霖接到了张越景的军事汇报。
  张越景介绍说自己的进展还是顺利的,只是广南西路地域庞大,地形复杂,且地方上南宋官方势力残余联合地方地主豪强与土司势力对抗大明的进攻,使得战局进展较为缓慢。
  以他手上的兵力从北打到南尚且需要一些时间,他很担心自己还没有完成攻略任务,南越李氏王朝就会出兵北上浑水摸鱼。
  所以他希望得到第七兵团的援助,希望第七兵团若有余力,可以从高州方向发起进攻,一路向西,先把边境地区最重要的大南关拿下。
  大南关,也就是镇南关的前身,是南疆重镇。
  若是南越李氏有所想法,主动北上夺取大南关,倒也真的会对明军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率先夺取大南关,也能更好的起到关门打狗的作用。
  于是苏咏霖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赵玉成,让赵玉成组织兵力快速突击,以期用最快的速度进取大南关,关上国门。
  赵玉成领命而去。
  苏咏霖所率领的军队已经基本上完成任务,也不打算参与到广南西路的战争当中,两个兵团十几万的兵力要是摆不平一个广南西路的土豪们,那才是笑话。
  他决定把自己率领的部队作为预备队,然后让他们临时承担起地方治安的工作,并且负责剿灭一些地方上的山贼土匪,维护地方治安。
  苏咏霖自己决定留在广州一段时间,等待战争完结,并且领略一下大明南疆的风情,在这里留下属于他的印记。
  而建设工作主要是文官们负责的。
  财政部右侍郎于兴言暂时留在广州负责统筹财政工作,他也在这里做出了很不错的政绩。
  因为广州也是重要的海贸港口,所以于兴言等人在这里复刻了泉州的一系列政策,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第1349章 我们斗不过,躺平还不行吗?
  比起泉州,广州有着并不逊色的城市建设和异域风情。
  泉州那块主要有很多高丽日本以及中东、欧洲的商人,而广州这里则集中着很多东南亚地区乃至于印度地区的商人,二者侧重并不一样。
  苏咏霖在这里视察了广州的市政,视察了这一带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农业生产状况,主动和城市里的市民交谈,也外出和周边乡村的农民们交谈,更会与海上渔民交谈。
  通过一番深入了解,苏咏霖发现广州地区的情况和杭州、泉州等地方还不太一样。
  明国通过二次明宋战争获得广州的控制权之后,也实行了复农政策,劝农劝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市民人数并没有显著下降。
  经过苏咏霖的实地考察和当地官员的汇报,苏咏霖发现这是因为开发较晚所导致的问题。
  因为开发较晚,人口不多,所以这一地区的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还不是很大,且主要人口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以外还有十分广大的待开发区域,远没有到杭州泉州那一地区的恶性内卷的程度。
  当然,这里绝不是什么人间仙境,阶级矛盾同样尖锐。
  没开发的土地的确还有很多,但是已经开发的土地大部分都在地主豪强手里,普通农民要么选择开荒,要么选择进城务工。
  开发土地不是说今天一把火一烧就能开始种地了。
  从一块荒地到可以生长粮食的良田,要经历很多道流程,要翻土,要排水,要除草,要施肥,许多许多步骤,起码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来伺候土地,期间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大。
  地主豪强们拥有最强的资本,本该承担这一工作,但是他们不,他们不想承担开垦成本,他们想白嫖。
  于是他们就串通官府,抢夺自耕农们辛辛苦苦已经开垦好的土地,逼着自耕农承担开垦成本,他们坐享其成。
  自耕农们斗不过有官府拉偏架的地主豪强,只能被迫离开家园,重新找荒地开垦,废了老牛鼻子劲儿终于开垦成功了,付出不知多少精力和时间乃至于生命,终于,荒地变成良田了,可以产出粮食了。
  结果地主老爷们笑眯眯的又来了。
  时间一长,自耕农们发现自己根本保不住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土地,所有投入成本全都白费了,根本不可能翻身致富。
  于是他们放弃了挣扎,躺平,进入广州城谋生,不做农民了。
  于是岭南之地的开发进程就缓缓停滞下来,在没有新的韭菜南下进入这一地区并且天真的进行开垦之前,这一地区的开发程度将长期持平,很难继续推进。
  除了极少数【良绅】会拿出一些成本组织农民们开垦荒地之外,大部分地主豪强们都不会费时费力开垦荒地。
  只要还有自耕农,他们就能通过自己的权势做无本买卖。
  能躺着挣钱,为什么要下地劳动?
  自耕农们被地主们剥削的差不多了失去开发荒地的动力了之后,地主豪强们也不会拿钱出来开发皇帝,而是开始摆烂。
  大家一起躺下不作为,反正让我们出钱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出钱的。
  这种状态再叠加上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便长期被中央政府无视,视作蛮荒苦热之地,不愿意投入资源,遂长期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这一现状其实也给明国带来了不少麻烦。
  到明国控制广州的时候,首先就把在战争中获得的土地整理一下,准备分给农民耕种,先建立一批新农村做示范区,然后再发动土地革命,号召农民们站起来反抗地主。
  然而他们却发现广州城内数量庞大的市民之中愿意回去做农民的人并不多。
  很多市民更加愿意经商做生意出海,反倒不愿意做回农民耕田种地了。
  虽然经商出海做生意风险大,但是回报也很高。
  有些人运气好,收入比做农民高多了,也有些人运气更好,人也聪明,靠着出海经商赚了大钱,过上了很好的日子。
  广州港商贸繁荣,货物吞吐量全球独一档,只要去港口,只要是个劳动人口,总能找到活做,而且收入还不算很低。
  稍微省着点,攒点钱,苦个几年,自己也能混条船做做小生意,或者开个店铺卖点吃的喝的,也能赚钱。
  然后就能张罗着娶媳妇儿生子了。
  在这种地方民间嫁娶倒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更遑论很多穷苦人家卖儿鬻女,价格低廉,买个媳妇回去传宗接代并不是难事,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
  这日子就能过下去了。
  而做农民……
  你明国说的好听,土地是我们的,鬼知道你啥时候又要把土地收回去变成你们的,辛辛苦苦一整年,到头来啥都得不到。
  开垦荒地那是更不可能,不可能开垦荒地的,这辈子都不会开垦荒地的,只能打打渔做做生意啥的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靠着汪洋大海,总不至于被饿死。
  分土地之类的鬼话我们听的多了,当年那群地主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斗不过,躺平还不行吗?
  除非你们把大海都给收走,那算你们本事。
  不少官员和复兴会会员去给市民们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被市民们阴阳怪气一顿,表达了充分的不信任感,所以一点脾气都没有。
  为此,他们在心里已经把那些该死的地主老财骂到了祖宗十八代。
  可是骂归骂,整个广州的劝农劝耕工作还是很不好做。
  一直到苏咏霖抵达广州之前,官府都没有大规模展开土地革命,手中掌握的开垦好的成品土地也没有完全划分出去,更别说组织人力开荒了、扩大生产了。
  只有复兴会员和驻军能在官府的请求下帮忙开垦荒地,其他除非花钱雇佣人手,以做工的方式让市民帮着做农活,还要日结工资,否则招募职业农民是招募不到的。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好。
  所以苏咏霖抵达广州之后,在农业问题研讨会上,甚至有人提出干脆重整行业生态算了,总不能让土地就那么荒芜着,做生意赚再多的钱,也不如地里长出来的粮食重要,重农抑商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应该限制城市人口从事工商业,用法律把他们赶回农村做农民。
  对于这种想法,苏咏霖感到了错愕。
  他不知道为什么广州的官员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然后便是怒火上涌,大发雷霆。


第1350章 那我就要怀疑你们做官的动机
  在苏咏霖看来,广州发生的这一切让他十分的不能理解。
  看到广州的情况之后,他觉得非常恼火。
  “民众是真的不愿意耕田种地吗?若不是他们觉得从事农业的风险比商业大,收益比商业低,谁愿意在大海上飘来飘去风吹日晒,一不留神还要遇到海上风暴和海盗?
  耕田种地难道不是最安全的吗?民众却认为从事海贸行业更好,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被地主豪强逼得太惨了啊!官府不去想办法获取他们的信任,却要反过来用政令强迫他们,你们是谁?南宋官僚吗?”
  苏咏霖狠狠的拍桌子,怒斥广州官府的官员们。
  “我们是大明官员,是复兴会员,是革命者!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