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强行突破封锁线要离开泉州,结果被明军水师包围擒获,然后此人和他的帮手们就被干脆彻底的处决掉了。
  之后明国方面追查他的同案犯,却没什么收获,得知这纯粹是这个商人的个人行为,便没有追究其他黑衣大食商人的责任。
  根据目前明国掌握的情报来看,当年能在恒罗斯之战击败唐军的巅峰黑衣大食走到如今也已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还能来做生意的人也的确是没什么依仗。
  因为母国孱弱,这些商人也没什么底气,犯了事情瑟瑟发抖,也不指望母国能为自己说什么,所以态度非常谦卑。
  苏咏霖对此颇有些感叹,安抚了此人,并且勉励他继续和明国官府友好合作,遵守公平贸易法则,则大明一定会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不要伤人,不要偷窃,不要强买强卖,不要以次充好,不要偷税漏税,那么大明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苏咏霖的表态让这些商人非常感慨,很是激动,纷纷向苏咏霖行大礼致谢。


第1345章 百亿补贴苏多多
  苏咏霖作为大明皇帝亲自出面和本地的、外国的商人们做谈话,亲切交谈,讲述大明的商业政策等等行为,对于这一地区的商人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苏咏霖这样做,也是为了福建地区做长远考量。
  福建山区地少人多,俗话说地无三尺平,一年到头打不上几斤粮食,农业潜力有限。
  在当前人口规模有限的时候还能维持相当稳定的农业局面,但是随着人口增多,未来二三十年内,福建地区地少人多的矛盾必然凸显出来。
  人多了,地却不够,土地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到时候,能够容纳大量就业人口的海外贸易环节就是吸纳这部分富余农业人口的灵丹妙药。
  走一步看三步是苏咏霖的习惯,特别是苏咏霖还开了天眼,在对未来作考虑的时候也会将未来的局势发展加入进去,这样的话就能得出一个相当不错的结论。
  有些时候苏咏霖也会感叹,自己如果并不知道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不知道一些众所周知的世界走向,那么面对眼下大明的局势,又该怎么走好每一步呢?
  在全然不知道历史发展的前提下,该怎么样小心翼翼的带领这个国家和庞大的民众群体走好每一步而不犯错呢?
  估计也只有神仙才能办到。
  但是世上是没有神仙的。
  所以没有谁能不犯错,没有人能一路稳稳当当带着国家民族前进而毫无挫折。
  严格意义上来说,苏咏霖在人类当中属于绝对的特例,所以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带着明国一路前进而基本上不犯什么错误的行为,已经为他在明国内部积累了堪比神明的威望。
  他一再强调天下没有神明,也没有什么天子之类的说法,可是不管他怎么说,愿意相信他的人始终都会相信他,不管他怎么否认,事实摆在眼前。
  他只是不愿意行使那么干脆彻底的权力,但是只要他想,他是可以办到的。
  这种状态对于当下的局势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苏咏霖需要在这个国家还不能很好的走动的时候,扶一把。
  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正常的,苏咏霖认为自己必须要为这个国家留下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传承法则,而这,也是堪比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难题。
  苏咏霖只能感叹,有些人费尽心思想要追求无上的个人崇拜而不得,有些人并不想要个人崇拜,个人崇拜却如影随形、贯穿始终。
  但是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没有退路,也不愿意还有什么退路。
  他必须要把国家带上既定轨道,创造全新的生产关系,敲碎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让这个国家不至于后退进入万劫不覆的深渊之中。
  如果人们愿意把他当作神明,那就当作神明来看好了,相信他,总比相信那些嗜血贪婪的牛鬼蛇神要好。
  至少,他并不会向他的人民索取什么,也不会恐吓他的人民不相信他就要坠入深渊之类的。
  苏咏霖在福建路节节胜利的同时,赵玉成和张越景也在疾驰猛进。
  他们正在对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宋官方力量与地方离心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在广义上属于岭南地区,在岭南地区继续划分,便划分出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这块土地在隋唐以前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都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蛮荒之地,经过多次战争和人口迁徙,才最终被中原王朝打心底里认可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块土地。
  两宋之际,金兵南下,江北崩溃,江南动荡,岭南地区因为五岭的阻挡,社会相对平稳安定,成为大量中原人士和江南人士的避难所。
  这一波人口迁移为岭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说来也是搞笑,古时候岭南地区的每一次文明跃进,似乎都是因为中原战乱,中原的文明人无路可去,为了躲避战乱而逃亡岭南,从而使令岭南被动的发展起来。
  和平时期的历代君主,鲜少有愿意向岭南投入资源的存在。
  时代走到南宋,岭南地区其实已经经历了相当程度的开发,水利工程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还是颇具规模的,所以岭南地区粮食自给有余,还有储备,甚至可以销售向福建地区和越南地区。
  往上数个几百年,苏咏霖若要拿下岭南,那是真正的百亿补贴苏多多,需要各种财政转移支付来开发、建设岭南。
  但是现如今,攻克岭南地区对于明国来说并不是什么百亿补贴苏多多,而是有来有往的好事,明国能从岭南地区之地得到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可以将岭南作为进取东南亚地区的后勤基地,这一点,和川蜀之地的南部地区是一样的,在苏咏霖的战略规划里,那都是可以多加发展之后作为后勤基地四面出击的地方。
  本质上来说,这和当年汉朝移民实边的策略没什么不同,都是为了让边地变得可以成为军队出击的后勤基地而努力的政策。
  但是在大明国这个时代,因为不同的思想出现,而变得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苏长生已经很努力的运作了,但是还是没有来得及在大明覆灭南宋之前把复兴会组织扩展到两广地区,两广地区目前的复兴会组织都是广州被割让之后调任、发展的。
  不过明军在物理上的强大已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阻挡得了。
  洪武八年八月开始,张越景和赵玉成所部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始行动,通过各自掌握的五岭通道快速南下杀入岭南地区。
  张越景率领第一兵团精锐主力从全州南下,突破严关,杀入静江府,然后从静江府开始兵分三路,横扫广南西路。
  另一路,赵玉成率领整编完成的第七兵团精锐主力从江西行省的南安州杀入南雄州,然后进攻韶州,继而兵分两路,开始对广南东路进行横扫式的凶猛攻略。
  九月份,张越景之第一兵团主力精锐已经攻占静江府、融州、宜州、昭州、柳州、象州、浔州等等州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将近一半的广南东路,将当地宋官方势力全部消灭。
  当地宋国官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是抵抗烈度比较低,且当地城池、军事设施普遍破旧、矮小,防御力严重不足,面对明军的强悍攻击力,纷纷败下阵来。
  不过由于广南西路占地广大,张越景的行动没那么快。
  与之相比,赵玉成之第七兵团的行动就非常喜人了。
  因为有驻守广州的南海水师陆战队的帮助,赵玉成率领主力突破韶州之后轻松突破英德府,在英德府轻而易举地吃掉了两千宋军,然后打通了和广州的联络,得到了南海水师从水路运送来到的物资的接应,得到了更加充沛的物资保障。
  在南海水师的帮助下,洪武八年十月底,第七兵团几乎以横扫的方式在广南东路取得胜利,最后也仅仅是在循州之地遭遇了当地宋军和地主武装集团较为顽固的抵抗。
  然后就被正在第七兵团内协助作战的神机营一部用火炮轰成了渣子。
  宋军兵败如山倒,明军兵锋锐利,势如破竹。
  十一月上旬,大军杀到了潮州,与苏咏霖亲自统领的主力兵团一部在潮州三河口盐场胜利会师。
  苏咏霖所部在福建山区经经历了一番苦战之后,便在十一月底向广南东路发起支援,进入了潮州。


第1346章 我也很思念雨亭叔
  苏咏霖本人于十二月中旬结束了在泉州的视察之后就率领军队主力南下潮州了。
  明军在潮州没遇到什么有效抵抗,苏咏霖很快率军通过潮州,经过惠州,最后抵达了广州,这个大明国陆地上最南端的大城市。
  相对于同时代其他岭南城市来说,广州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那个。
  潮州、梅州、惠州这些地方在唐朝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南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经过千年的人口迁移和北宋时期对珠三角地区的经营,这一地区渐渐朝着文明开化的方向发展。
  南北宋之交,大量中原和江南民众越过五岭地区进入岭南定居避难,主要就定居在潮州、惠州一带,对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文明传播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时至今日,这些州府的人口数量都不少,生产生活方式和岭北地区的差距也并不大,物质生活并不匮乏。
  当然,阶级矛盾一样存在就是了。
  明军的到来,意味着地主豪强赖以为生的封建宗族式的生活方式走到了尽头,他们当然要反抗。
  事实上在整个明军南下灭宋的过程之中,地主武装对明军的攻击远远激烈于宋军对明军的攻击,成建制的宋军和宋官方对明军造成的威胁和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苏咏霖南下的过程中,一共只有五座城池坚持死守,八个县令组织军队拼死抵抗,除此之外拼命抵抗的都是地主豪强的武装团体,官员只顾着埋头逃跑,都他娘的没有地主豪强敢于对抗明军。
  而这也给了明军彻底清理地方、对地主豪强家族进行彻底清算的绝佳理由。
  明军一路南下,一路上基本上就帮助复兴会基层组织做了不少事情,将当地势力庞大的大型地主豪强几乎全部铲除,剩下来的小猫三两只几乎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洪武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苏咏霖进入广州城。
  而与此同时,整个广南东路也几乎被明军完全占据,当地的宋官方势力已经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少数地主武装还在负隅顽抗,但是距离完全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苏咏霖决定坐镇广州一段时间。
  在广州,苏咏霖见到了领兵前来相见的赵玉成,也见到了林景春留在这里的财政部右侍郎于兴言和他的财政管理团队。
  赵玉成经过多年学习和武装斗争的经验积累,已经是一位拥有非常丰富斗争经验的优秀政工、军事干部,属于政治军事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存在,能力非常强。
  因为多年未见,赵玉成十分思念苏咏霖,本来应该率军直接绕过广州,前往肇庆府会合其他部队彻底解决地主武装,但是他还是抽出了两天时间赶到广州,希望和苏咏霖见一面。
  作为实际上的苏咏霖的亲传弟子,苏咏霖对赵玉成十分的在乎,对他的教育非常上心,给他的考验也非常艰巨,而事实证明赵玉成没有辜负苏咏霖对他的考验和期待。
  苏咏霖希望他能拿下江南西路,他就真的拿下了江南西路,使之成为大明的江西行省,整个斗争过程中,赵玉成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除却革命任务方面的贡献,赵玉成还一手提拔了当时非常年轻的徐通出任主要军事将领,顶住很多人对他的质疑坚决任用他,于是让徐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上的奇迹,让苏咏霖喜得爱将。
  各种意义上来说,赵玉成都是苏咏霖革命以来的一个重大成果。
  广州城外,隔着老远见到苏咏霖的时候,赵玉成就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翻身下马一路小跑着跑向了苏咏霖,跑到近前单膝下跪行军礼。
  “末将拜见主席!”
  “嗯!”
  苏咏霖上前,笑着扶起了赵玉成。
  数年未见,赵玉成脸上已然没有了曾经的稚色。
  那个曾经试图以一己之身发动土地改革的稚嫩的年轻人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是一个经历了背叛和理想破灭之后浴火重生的革命者。
  “这场仗,打得不错,一路南下,可有遇到什么阻碍?”
  “哪有什么阻碍?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纯粹只是一群痴心妄想的人还想阻拦革命大潮,他们必死无疑。”
  赵玉成笑道:“数年未见,主席身姿越发雄壮,眼见如此,末将不胜欣喜。”
  “这种肉麻的话就不该用上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