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山东乱平,指日可待
赵开山当然很快得知了军队战败的消息。
知道八千大军战败,他当场跌坐在地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败了?
怎么就败了?
之前和金兵打仗从没败过啊。
就算苦战,也不至于战败吧?
这是为什么?
苏咏霖都打赢了,我却输了?
赵开山身边将领大惊之下力请他立刻做出反应,出动军队接应溃兵,并且防止金兵一路追击而来破坏营寨,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然而赵开山心神大乱,脑袋里一片空白,久久不能做出决断。
他身边将领心急如焚,却都不敢贸然做出决断。
危急时刻,守在西寨的李啸派人来告知赵开山,说他决定出兵接应败兵回营并且阻止金军进一步追击。
原来李啸看东寨没有动静,心急如焚,感到战机很快就要失去,于是决定先斩后奏,果断率领军队出营接应溃兵,阻止金兵继续追击。
李啸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快速前进,在道路上拉起拒马,架起长枪,摆开弩手大阵,只留中间通道给溃兵。
还真别说,他真就接应到了不少溃兵,还把赵玉成和赵开河都给接应上了。
赵玉成被亲兵强行带回,最早返回。
赵开河跌跌撞撞的跑了回来,肩膀上还被射中一箭,面色惨白。
其余溃兵们面色仓惶,宛如天崩地裂一般连滚带爬,几近崩溃。
大约放进来一千多人之后,由于金军骑兵和光复军溃兵距离太近,无法分辨,为了保全大局,李啸强忍心中悲痛,果断下令封死通道,长枪手们大量上前阻敌。
“从现在开始,不准任何人靠近拒马,有敢翻越者,杀无赦!”
李啸狠下心来下达了决然的命令。
很多溃兵们还在后面,他们疯了一样的扑向拒马,试图越过拒马逃生,远离身后如死神一般追击而来的可怕敌人们。
但是这样的行为却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一旦阻敌设施被毁,就全都完了。
“杀!”
决然的命令下达,李啸的士兵们犹豫片刻,下手了。
长枪手们挺着长枪击刺,弩手们则发矢射击,箭如雨下,将那些试图冲击拒马的士兵们纷纷射杀。
大量箭矢射杀了很多光复军的溃兵,但是也同时阻挡住了金军追击在最前方的骑兵。
这些金军骑兵猝不及防,和光复军的溃兵们一起被射杀,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无法继续向前。
乌古论济格本来追杀的非常痛快,大有一举而下彻底击破光复军大寨、攻克费县的打算,不过他很快得知前锋追击受阻。
光复军惨败之下居然还有后手护住了他们的退路,前锋骑兵被大量拒马和弩箭阻挡,受到损失,不能继续向前,请求进一步的指示。
好家伙,两手准备!
这帮反贼不简单啊!
乌古论济格十分恼火。
都到这份上了,哪里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指示呢?
既然光复军已经及时作出了反应,而金军甚至连营寨都没有完全整理好,这场仗继续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只能徒增伤亡罢了。
乌古论济格请示了术虎思济以后,术虎思济略一思考,决定见好就收,先站稳脚跟再说。
于是他下令罢兵休战,全军撤退回营寨,等整顿好军营和军队之后,再做其他打算。
总体来说,这一战的战果术虎思济还是满意的。
金军在步兵军阵危险的情况下,依靠骑兵的出色发挥逆转战局,把光复军彻底击垮,一举击破光复军八千余人。
战后统计了一番,金军在战斗中和追杀战中一共杀死了光复军一千三百余,剩下的光复军有少部分逃回了营寨,大部分则被金军俘虏了。
被俘虏的光复军人数据初步统计也有了五千余人,都是没能跑掉、跪在地上投降的。
金军大有斩获。
术虎思济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心情平复,也彻底树立起了对光复军的心理优势,觉得平定光复军叛乱将不再是难题,只要持续进攻,光复军迟早会崩溃。
并且他抓住了光复军骑兵弱小不善机动的弱点,派人回去送信给耶律成辉,让耶律成辉告知徒单京,两人一起努力,多凑一些骑兵送来,他能把光复军打到龟缩城中不敢出。
山东乱平,指日可待!
而光复军一边,基本上可以用如丧考妣四个字来形容。
赵开河受了伤,回来之后就在自己的营寨里治伤,除了军医谁都不见,闭门谢客,给自己整自闭了。
赵玉成自觉战败之后无颜面见父亲、同僚,自请解除背嵬军统制官一职,请求作为普通一兵从头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带兵,以备将来一雪前耻。
八千军队出去,只有一千五百余人撤退回来,其他的全部丢给了金军。
发生这种事情,一线指挥官赵开河与赵玉成难辞其咎,连赵开山都不能说些什么。
而对于整个光复军来说,一朝惨败,之前好不容易积累的对金军的心理优势烟消云散,整个军营内都弥漫着悲观主义的浪潮。
那些败退回来的溃兵们要么受了伤在惨叫,要么抱着双膝坐在地上陷入自闭,再也拿不出一丁点面对金军的勇气,这些人可以说是废掉了,无法继续使用。
而他们带来的这种氛围也进一步刺激到了其余的光复军士兵,悲观的氛围席卷军营,人人陷入迷茫之中,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下去。
军官们齐聚一堂,看着坐在主位上闭目养神的赵开山,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能等赵开山对这一次的战败做一番总结。
起兵四个月来,光复军从未战败过,面对金军的战绩是全胜。
此番惨败之前,更有苏咏霖全歼金军正规军的大胜战绩,极大地提振了光复军的士气,所以这一波光复军敢于和金军野战那是真的抱着大胜的想法去的。
结果却是如此惨败的结局。
若非李啸及时反应过来,没有等命令就带兵上前阻止金军继续追击,光复军是否会被金军一举击破营寨从而丢失费县那都是个未知数。
而更关键的是,这一战的惨败,把光复军从上到下的心理优势打没了,普遍对外面的金军再次产生了恐惧心理,尤其是他们犀利的骑兵,更是让大家伙儿心有惴惴。
那么该怎么办?
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们还能打赢吗?
造反还能继续下去吗?
但凡能说得上话的军官们都在帅帐里等着赵开山的决断。
可赵开山却迟迟不开口,只是闭着眼睛,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若非他没有打呼噜,大家甚至会以为他睡着了。
焦躁不安的等待之后,赵开山缓缓睁开了双眼。
“传令下去,赵开河、赵玉成大败亏输,罪责难逃,着罢免赵开河踏白军统制官之职,罢免赵玉成背嵬军统制官一职……顺他的意愿,在领帅卫队里当亲兵吧!”
此番大败,严重挫伤了光复军的反金热情,让光复军众人对反金的前途产生了迷茫,这是相当致命的危险。
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并非造反“首恶”,将来如果金廷发布招安檄文,甚至可以摇身一变洗白上岸,成为官军。
而赵氏家族是造反首恶家族,根据历来的规矩,造反首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赦免,举族都要被诛灭。
此时此刻,赵开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他需要做出一些动作让人们相信他还打算继续抵抗,他的意志没有动摇,他还能再战。
否则一旦人们对他的信任打了折扣,觉得他的抗金意志动摇了,他就真的完了,光复军很快就会作鸟兽散。
这支金军必须要打败,必须要战胜,这是不可更改的。
否则,这场起义可以宣告失败了,赵氏家族可以宣告完蛋了。
为了表示自己的抗金意志不被动摇,赵开山必须要做出一些抉择和改变,以安稳人心。
眼下,赵开河和赵玉成就必须要牺牲掉了。
第132章 赵作良的情商很高
作为一个政治领袖,必须要有明辨是非懂得取舍的能力。
赵开山意识到眼下最急切的事情就是惩治战败的直接责任人,并且把战败责任人和自己做出最大程度的切割,不能让士兵认为战败等同于赵开山,赵开山不能背这个锅。
为此,丢弃士兵逃回来的赵开河与赵玉成就必须要牺牲掉,大锅要背起来。
强忍各种复杂的情绪,赵开山罢免了两人的统制官之职,把两人一撸到底,解除两人的军事指挥权,让他们承担最直接的后果。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表示这场战败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自己也很生气,一方面则可以表示自己继续抗争的决心,安抚人心。
这是必须要做出的决定。
当然这还不算,接下来,他还要奖励李啸。
“游奕军统制官李啸及时作出应变,阻止金贼继续进犯,立有大功,重赏!除此之外,转任背嵬军统制官,李啸,背嵬军交给你统领!”
李啸虽然没有得到他的命令就出兵了,但是的确做对了事情,没有他的及时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赵开山无暇顾及李啸的行为是否妥当,值此关键时刻,必须要让唯一立下战功击退金军的李啸站出来转移大家的视线。
背嵬军是光复军最精锐的军队,虽然损失了两千多士兵,但是也还是第一精锐,让李啸成为统制官取代赵玉成的地位,足以显示赵开山对李啸的重视。
如此,李啸成为大家目前唯一的指望,转移了部分视线,赵开山也因此暂时安抚了人心。
接着赵开山把踏白军的指挥权交给亲族赵作良,游奕军的指挥权则交给了亲信将领陈祚,提拔了稍微年轻一点的陈祚和族叔赵作良接替他们,也算是继续把持军权。
赵家人和亲信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军队的掌控。
可是这还远远不够,光复军的危机近在咫尺,不是一两个人的罢职和改任就能解决的。
就算是李啸带着背嵬军全体出击,应该也不是金军的对手,金军的骑兵实在是太强悍了,赵开山现在迫切需要拿出相对应的策略来对付金军眼下的强势。
很显然,眼下的局面就是光复军丧失了主动权,战场的主动权被金军掌握。
之后金军要怎么打,那就是金军的事情,光复军基本上失去了走出营垒和金军野战的胆气,不能主动改变局面,只能被动应付、防守。
眼下的路有两条。
一是坚持防守,就此变成缩头乌龟,等待着金兵的后勤运输跟不上,于是主动撤退。
这个难度有点大,县城周边有不少村落和住人,金军稍微劫掠一下,支撑一个月总是可以的。
而光复军这边……
赵开山思来想去,也只剩下求援这条路可以走了。
孙子义他是绝对不想招惹,那么求援对象也只剩下了苏咏霖。
但是……
作为光复军领帅,向部下求援,这难道不是十分丢面子的行为吗?
这样做的话,以后光复军的将军们和士兵们会怎么看待他这个领帅呢?
他这个领帅还做得下去吗?
还能继续领导这场抗金起义吗?
种种疑惑和担忧充斥着赵开山的内心,让他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一直以来帮他出馊主意的赵祥因为不善作战被他留在后方镇守,负责后勤,赵开河和赵玉成又双双落败再也不能帮他参赞。
一时间,赵开山忽然感觉自己身边没有几个值得信赖的人了,好像每个人都不能承担大事,总是会让自己失望。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啸觉得自己无论如何要在这个情况下说几句话。
“领帅,属下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
赵开山正在六神无主呢,一听李啸有建议,立刻点头。
“你说。”
“当下这个局面,属下以为,金贼强势,骑兵精锐,我军陷入颓势,若无外援相助,困守于此,实非上策。”
“外援……”
赵开山抿了抿嘴唇,开口道:“你是说,抽调临沂大军,还是发号召令,号召其余各军前来支援费县?”
“都不是,属下以为,应当速速派人请泰安州之骠骑将军前来援助,泰安州距离费县很近,是最佳的选择。”
李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开山一愣,随后神色复杂地看向了李啸。
这个提案正是他感到忧虑的提案。
他赵开山何尝不知道苏咏霖是目前光复军最大的指望,也是距离此处最近、最有解围可能的人,这是最正确的行为。
但是这在军事上合乎逻辑,在政治上却是彻头彻尾的示弱啊!
光复军领帅拥有优势兵力却打不赢金军,不得不向自己的部下求援,这在政治上是多么弱势的事情!
打了败仗的无能领帅向打了胜仗的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