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我不是科举出身这一点,主席也提到了,他说这的确是我不曾堕落的原因之一,而这,就更加凸显了科举之罪,好人寸步难行,恶人一日千里,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那么就说明这个体制,这个构成宋国这一个国的体制从根子上来说就是错误的,是极其罪恶的,所以主席决定推翻这个制度,重新创立一套制度。”
沈该似乎回过味儿来了,似乎听懂了张栻所说的是个什么意思。
可他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接受。
“所以,苏咏霖又能怎么办呢?当官不为自己,却要为民请命,会有好的结果吗?会有好的下场吗?不会被一再打压吗?能出头吗?”
第1331章 重塑这个社会
沈该可能觉得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杀伤力,能瞬间造成绝杀的效果,给张栻狠狠一击。
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智商可能和张栻区别不大,或者说,稍微还要落后于张栻一点点。
他能想到的,张栻想不到吗?
张栻是傻子吗?
对这个问题,张栻曾经详细的在信件中向苏咏霖讨教,苏咏霖也给了他十分明确的回答。
“且不说做好事该不该追求你所说的,但至少看上去就该是这样的。”
张栻缓缓道:“所以我也问过主席,我写信和他交流,询问他明国该如何颠覆宋国的体制,如何消灭这种根源上的罪恶,如何能够让正直的人登上高位为百姓谋福祉。
主席对我说,在宋国,做好事被看作是愚蠢的,是愚不可及的,不为自己考虑却要为他人考虑,这是全然不会有任何好的下场的,清官为民请命,被消灭,善良的人为他人考虑,却被坑害。
在如此这般恶性循环之下,宋国走向了如今不可挽救的末路,而在明国,就不一样了,明国所做的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做好事的人有好的回报,而不是不断被消灭。”
沈该闻言,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仰天大笑,笑了好一阵子才停下来,满脸戏谑的表情看着张栻。
“好人有好报?张敬夫,你多大了?你还信这个?你说冲龄幼童相信这个,我倒觉得情有可原,孩子,小,不懂事,可你都三十多岁了,还相信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
“所以说,这是整个宋国朝廷体制带来的问题,影响到的是方方面面,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能跳脱其中,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地位。
就算是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实际上也不能超脱其中,反而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才会出现你所说的这种情况。”
说道这里,张栻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叹了口气,满脸感慨。
“做正确的事情,得到正确的回报,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被扭曲了观念,转而认为只有做坏事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呢?这难道不是很不正常的事情吗?”
沈该闻言,渐渐敛去脸上的笑意。
少顷,他冷笑。
“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便是如此了,我只知道,我生来便是如此。”
“生来便是如此,便就这样承认了吗?便毫不怀疑的接受吗?”
张栻摇头:“或许吧,很多人都会无奈承认,逐渐成为其中的一员,放弃挣扎,沉沦其中,成为这一现象的帮凶,推动这一现象愈演愈烈。
但是明国,以主席为首的明国的同志们,他们对这种事情说了不,他们不认可这种错误的事情,他们要改变这种现象。”
沈该完全不相信,一脸不屑。
“好大的口气,说的容易,怎么做?怎么改正?怎么去让人相信做好事就有好的回报?引人向善要真的那么容易,我们早就不是儒家读书人,而是庙里的和尚了!天天敲木鱼就能引人向善,多好!”
张栻摇头。
“主席说,明国正在构建一套全然不同的从上到下贯穿始终的制度,叫做群众代表制度,明国想要通过这套制度,重塑这个社会。”
“群众代表?什么意思?”
“我也只是听说,说明国为了更加妥善的制定国策,更加妥善的听到全国各地区各阶层民众的声音,准备试行一个群众代表制度,说是要广泛选纳普通百姓到中都参加会议。”
张栻缓缓道:“官员吏员可以参加,军官士兵也可以参加,工人,农民,商人,也都可以参加,而参加会议的标准就是要做出贡献,而什么是贡献,就有很多不同的标准。
比如明国有很多工场,在工场里做工的工人如果工作努力成效突出,或者做了什么其他的对工场、社会有益处的事情,就会得到表彰,得到表彰的工人不仅能得到奖励,工场里有什么职位需要人的时候,也会优先提拔。
还有官员和吏员,他们的职责是治理地方,为民众福祉而工作,所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就会得到表彰,发现其他官员贪污腐败而进行检举,也能得到表彰,上级或者下级做错了事情及时提出并且努力纠正,也能得到表彰。
得到表彰的官员或者吏员就可以被推举为群众代表,可以去中都就国务问题开会,且一旦有升迁的机会,得到过表彰的官员是有优先权的,可以优先提拔。”
“等等,官员……和农工商?群众?”
沈该颇有些惊讶,过了一会儿,他想清楚了,冷静下来,开口问道:“明国是想让士农工商之间的区别消失吗?”
“本该如此,士农工商从来不该是等级,而是并列于社会当中的四个职业,四个地位相同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张栻开口道:“从事农工商职业的都是群众,官员吏员也是群众,不会因为做了官员吏员就超脱于群众,官位再高,权力再大,包括大明皇帝自己,都是大明国民,这是明律开篇第 一 章总则的第一条。”
“苏咏霖他……当初,他说自己奉万民以称帝,不做天子,只做人皇,他还就真的把这种规矩写到了律法当中?”
沈该十分不理解,问道:“士农工商,从来都是等级,古已有之,国家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以商为贱,若是士农工商平等,岂不是国本动摇?他苏咏霖不理解吗?”
“以农为本是当然的,限制商业不让商业干扰农业也是有意义的,但是这和人有什么关系?”
张栻摊开双手,摇头道:“曾经我也没有想明白,直到我和主席通信之后,他告诉我,士农工商是职业,不是人,更不该是等级划分。
大明的士农工商是职业代称,而不是人,人是群众,群众选择不同的职业生活,朝廷政策对职业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对人,从来都是一样的。
大明不会因为你是官员就觉得你高人一等,也不会因为你从事商业就低人一头,职业区分和人有什么关系?
人可以随时转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古人这样划分社会,将职业和人绑定,限制社会流通,阻碍上下通道,用心之险恶,可是让我十分不愉快的。”
“你……”
沈该顿感张栻冒犯古人,非常不爽,怒道:“舍本逐末,数典忘祖!弃国本于不顾!张敬夫,你……你真的无药可救了!”
“你才是那个无药可救的人。”
张栻并不生气,长叹一声:“重塑社会,将错的事情改变,做正确的事情,怎么就是舍本逐末了吗?古人做的正确的事情,应该继承,可如果古人做的是错的,那么就要改正,就要坚决摒弃!”
第1332章 我是在和正常人类做斗争吗?
对于张栻大胆冒犯古人的说法,沈该怒不可遏。
他甚至觉得张栻侵犯的不是自己,不是古人,而是整个传承。
所以他盛怒。
“中华一脉古今传承不绝,全赖祖宗成法、圣人教化,圣人教化福泽千年,遂有今日!到了明国,却要背离祖宗教诲,明国一时强盛,却也距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什么狗屁的群众代表,什么狗屁的士农工商,全都是虚假的!人不为自己考虑,转瞬就要灭亡!明国这一套注定不可能成功!张敬夫,你看不清现实吗?你到底在想什么?”
“未曾经历过,未曾亲身参与过,便如此断言大明必将失败,沈相公,你可真是太傲慢了。”
张栻摇头叹息:“主席曾对我说过,弱小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弱小有弱小的生存方式,小国也有小国的活法。
西夏左右逢源,大理偏安一隅,高丽主动称臣,日本孤悬海外,这都是弱小而求生的方式,唯有傲慢,夜郎自大,遂无药可救。”
沈该听后,气恼不已。
为什么他说什么都能被苏咏霖提前准备好反驳的话语?
难道说自己所说的一切苏咏霖已经提前预料到了?
他是人还是神?
他真的是天上人?
我是在和正常人类做斗争吗?
沈该不懂。
但是张栻很懂。
“所谓的群众代表,我虽未亲眼见过,明国也只是试行,但是明国显然考虑了很多很多,并非只是考虑贡献,而不考虑利益,工人也好,官吏也好,但凡是有提拔体系的,明国内部都会有类似的表彰、奖励和优先提拔的标准。
做了好事,在本体系内就会有非常直接的益处,就会优先得到提拔,就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羡慕,还能成为群众代表直接去中都开会商讨国是,自然会有地位和话语权。
而这种地位和话语权并不是来自阴谋权术,并不是来自烧杀抢掠暴力打击,也不是来自家族和血脉传承,而是来自贡献与劳动,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如此产生的地位和话语权,和过去是完全不同的。”
沈该对此颇有些意外,但很快便冷笑连连。
他绝不认同苏咏霖的理念和他做事的方法。
他绝对不相信一群泥腿子能做出什么符合他意愿的“好事”。
所以他自然能找到他所认为的漏洞。
“如此一来,人人都想着做好事,你就不怕闹出什么为了做好事先做坏事的事情?古人以孝治国,结果闹出多少奇诡笑谈?卧冰求鲤,郭巨埋儿……何等荒唐,难道明国真以为这就是万全之法?
你且看着,苏咏霖自以为是,觉得这就是万全之法,那么很快就会出现一大批奇怪的好事,各种各样的让人不敢相信的好事,然后他就准备收拾乱局吧!”
平心而论,沈该所说的并没有错,但还是那句话。
他能想到的,其他人会想不到吗?
大家又不傻。
所以张栻摇头,对沈该的想法毫不在意。
“没有万全之法,明国这样做也会出现问题,他们自己也清楚,主席写给我的信中就详细说过这个事情,明国也会对此有相当细致的规定,会充分吸取古人的教训。”
“说的好听!”
“但是也真的非常好看啊。”
张栻长叹道:“相公,这样做,难道不比咱们这样要好?到底是好处大还是坏处大,相公真的没有想过吗?一方是人人都愿意做好事,且做好事能能够得到奖励、荣誉。
做好事是一种荣耀的事情,是可以得到夸赞的事情,是会被人们认为正当的事情,这样的社会里,做好事的不是傻子,就算是出自利益考量,做好事也是有收益的。
而反观杭州城内呢?做好事的都是什么人?或者说,还有人愿意做好事吗?还有人愿意无私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吗?朝廷会奖励他们吗?会让他们感觉到做好事是正确的行为吗?”
眼看着沈该脸上的冷笑逐渐消失,张栻紧随而上给他来了一记重拳。
“人人愿意做好事并且帮助他人的明国,和人人都只顾着自己的江南国,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哪一个社会更接近于古人理想之大同社会?哪一个才是吾辈读书人梦中心愿?”
沈该脸上没有冷笑了,只剩下尴尬和不快。
一个公开批判儒学并且毁灭其象征——孔氏的国度,居然正在塑造大同社会。
而一个尊奉儒学和孔子的国度,距离大同社会似乎还有些遥远。
谁对谁错?
谁才是那个最后的胜利者。
答案还需要考量吗?
当然沈该不能就这样认输。
他强撑着颜面道:“明国全都是好事,就没有什么坏事吗?若是没有坏事,那苏咏霖为什么要两次大规模清理贪官污吏?明国也有贪官污吏!你以为明国是什么地上天国吗?”
“正是因为有贪官污吏,才显得明国真实,正是因为明国从不回避这类问题并且努力解决,这才显得明国之可贵。”
张栻摊开双手:“当然了,我也不是很清楚明国究竟是什么模样,我到底没有在明国生活过,也没有亲眼看到,这几年我都忙着在杭州办事了,等这件事情结束以后,我想申请去北方工作一段时间,亲身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