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隐奉命刺探情报的时候,在很巧合的情况下结识了沂州土豪赵开山。


第10章 造反,开始了
  赵开山是沂州大地主,传统豪强,在本地很有势力。
  他本来应该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奈何撞上了尚未晋级为封建政权的金国,被金国的政策损害了核心利益,极为不满。
  数年之间,赵开山被南迁的女真人侵夺了不少土地,他多次抗议,一点用没有,该侵占还是侵占。
  忍无可忍之下,赵开山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奋起反抗,驱逐金人,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苏隐完成任务返回的时候途径沂州,在一条乡间小径上碰巧撞见了两个贼眉鼠眼的人商量着把赵开山准备起义的消息向官府告密。
  苏咏霖给苏隐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找有意反金的壮士,苏隐当机立断,带人将这两人擒拿,送给了赵开山。
  赵开山大为震惊,处死了这两个叛徒,向苏隐表示了感谢。
  苏隐则把自己的任务和苏咏霖的希望告知赵开山,赵开山深感惊异,但是很愿意和苏咏霖做进一步接触。
  苏隐回去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苏咏霖。
  苏咏霖得知以后大喜过望,立刻派苏隐携带一些金银秘密回去拜见赵开山,讲述自己私盐贩子的身份和遭遇,还有心中的志向。
  赵开山虽然打心眼儿里觉得苏咏霖是个奇怪的人,但是他这边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苏咏霖有人有钱,正是他急需的重要助力。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决定合伙造反。
  一年前,苏咏霖和赵开山乘船相见于海上,一见如故,而后歃血为盟,结拜兄弟,约定日期,两人都会把自己全部的财产投入这次起义之中,和金人拼个你死我活。
  眼下距离约定的起义时间已经很近了,苏咏霖想要在南宋办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把孙元起干掉,现在这件事情也办完了。
  去临安杀孙元起之前,他让苏隐联络赵开山,告知赵开山他们打算在莒州老地方登陆,让他安排可靠的人接应,方便他们把所有物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大量的钱财、粮秣和军事器械,那都是苏家多年私盐贩子生涯之中积累下来的。
  起义军刚刚起义,装备肯定不会太好,需要攻城略地,从金人手里抢装备才能渐渐变强,但是也不能一点准备都没有。
  像陈胜吴广那样用竹子削成竹枪就去起义了显然是不太好的。
  苏咏霖就把苏家的家底子都给拿出来投入这次的起义之中了。
  出发的准备一旦全部完成,苏家所有的家当和人就会乘船北上,和赵开山等人会合,然后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行动。
  苏家的物力财力很充沛,但是人力方面主要还是要看赵开山等人。
  这一波苏咏霖北上,带走的人还是会有一些,但是不会很多。
  苏氏私盐集团除了核心团队三百一十七人之外,还有制盐工场的七百多号制盐工人及家眷,以及两三千名负责一线贩私盐的外围兼职成员。
  核心团队基本上都是精锐打手,本身就是军事化管理,是苏家赖以在私盐贩售领域站稳脚跟的主要依仗,拿工资和福利。
  他们都是苏咏霖最直接的亲信,每一个人苏咏霖都能喊出名字,绝对是要带走的。
  制盐工场内的工人都是苏家秘密从各地流民之间招募来的——主要是因为频繁的农民起义,流民始终杜绝不了,苏家就招募这些流民到制盐工场里干活儿。
  他们没有户籍,属于纯粹的黑户,官府想查也查不到。
  苏咏霖对他们比较优厚,他们对苏家也是忠诚的,也受了教育,是苏咏霖心中的火种,所以带走也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的两三千兼职成员都没有相关福利,属于临时工性质,干一票有一票的钱。
  他们拖家带口散居各地,是苏家贩私盐的过程之中发展的下线,有的甚至是下线的下线。
  他们不参与核心行动,只是等盐制出来之后上船拿到盐,然后转运各地发售,最后拿利润回来和苏家分成,其他的事情都不怎么和他们产生联系。
  虽然因为贩私盐的危险性,他们都很可靠,不会泄露苏家核心人员的踪迹,但是北上造反这种事情指望他们还是不太现实的。
  就算有钱可以去养这些人,苏咏霖也没有那个精力给这些人也一起上政治课。
  苏咏霖真正能引为臂助的人,就是已经接受他的影响、挣脱了精神枷锁的核心团队与制盐工场的工人们。
  他们将是燎原大火成型之前的星星之火。
  他们的确不能算是合格的军队,但是时至今日,当年骁勇善战的女真精兵死的死,老的老,当官的当官,当地主的当地主,早没有了当年的锋锐。
  新一代的金军在战斗力上甚至已经无法对南宋形成有效压制了。
  别说汉人为主的签军,就是他女真兵自己,也烂的可以,这一点可以从苏隐刺探到的军事情报上得到证实。
  宋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也就是前年,苏隐在山东行动的时候刺探到了一场金兵的军事操演行动。
  当时,金地方将领召集当地的猛安谋克户壮丁进行军事操练,想看看他们还有几分战斗力,结果一塌糊涂。
  应召的女真壮丁十之七八拉不开硬弓,有一多半骑在马上摇摇晃晃都能摔下来,舞刀弄枪也是个花架子。
  有些人身体孱弱到根本无法挥舞沉重的兵器,结阵队列也是乱七八糟,步履不能统一,前面挤后面后面撞前面,一塌糊涂,根本没有他们父辈或祖辈的勇猛。
  这腐化的速度是真的可以。
  准确的说,连当年的宋军都不如。
  赵匡胤一手带出来的宋军好歹是在和辽国签订和约之后才彻底废掉的,好赖坚持了四五十年。
  金军倒好,横竖二十多年光景就衰败成这个样子。
  苏咏霖就此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除了金帝国设置在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用来防备草原骑兵和西夏军队的边军之外,基本上没有可以对起义军造成巨大杀伤的精锐了。
  金军的腐化对苏咏霖来说当然是好消息,但是还有更好的消息。
  宋金绍兴和议以后,双方将近二十年不打仗,宋金边界在这一时期根本没有精锐军队进行战备,南宋没有用主力防备金人,金国也没有。
  这一时期,至少在表面上,金国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应付北边的蒙兀部和塔塔儿人。
  从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时期,北边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是金国的边患。
  金熙宗时期,一帮把宋军打的屁滚尿流的金军猛将轮番上阵讨伐草原游牧人,连年征战不能平定,被宋人称为金兀术的完颜宗弼率领八万军队北上征讨也没能占到什么便宜。
  现在,金国就和真正的中原王朝一样,也面临着北方草原的威胁,为之头疼脑热,烦躁不已。
  他们的处境绝对不好,更不像南宋某些人所以为的那样打遍天下无敌手。
  蒙古诸部就是他们一直没能解决掉的外患,金国和蒙古人的战争打的一点都不漂亮,完全没有灭宋的时候那么剽悍。
  在苏咏霖看来,金国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哪里都能点燃造反的星星之火。
  南宋远比金国难对付的多。
  金国是军队强大,但只要打败它的军队,它就完了。
  南宋军队看起来不强大,但是也挺有韧劲,更关键的是仅仅打败打败它的军队,距离它真正完蛋,还有一段距离。
  先打弱的,再打难缠的,逐渐发展,由弱变强。
  苏咏霖的大战略从来不曾改变过。
  绍兴二十八年三月十一,苏咏霖一声令下,集结在定海县东北苏家海岛上的船只开始载着大量钱财、粮食和军械装备前往山东。
  造反,开始了。


第11章 孙元起的确是死了
  三月十一日开始,苏家还能动弹的二十多艘海船全力出动,乘风破浪,把苏家的人、财货和各种多年筹备的物资一趟一趟的往山东转运。
  山东莒州那边,赵开山已经安排了当地决定起事的豪强孙子义、刘永强协助苏咏霖运送物资抵达他们的地盘,然后再抵达赵开山的起义大本营,随时准备起义。
  三月十四日,苏咏霖最后一批乘船离开定海县。
  离开之前,苏咏霖已经把整个家都搬空了,还秘密转移了祖父和父亲母亲的坟地,留下的只是空壳子。
  地,他不要了。
  人,他也不要了,那些外围成员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去向,没有上线联系,他们不可能知道苏家核心集团的具体动向。
  有些东西不要就不要了,丢了就丢了,也不可惜。
  因为苏咏霖并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能否真的把这场起义搞活。
  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这是他自己心里清楚的。
  对外当然不能这样说,要满怀希望,要永远坚持。
  可是金国就算只有军队,也是足够强大的,尤其是那些剽悍的边军精锐,当年名震天下的铁浮屠拐子马强悍的战术精锐。
  苏家一共只有三十多匹马,算不上有骑兵,赵开山的整个起义军也谈不上能组建一支像样的骑兵,这是一个巨大的弱势。
  在没有获得足够的马匹组建骑兵以前,义军还是要面对宋军当年的尴尬处境——没有足够的骑兵。
  当然,起义前期,金国也不会贸然动用边疆精锐去镇压他们,大概率还是用当地的女真兵和签军,觉得他们只是一群蟊贼。
  那是起义军扩大实力增强实力的重要窗口期。
  那个窗口期必须要把握住,增强实力,锻炼骑兵,以应对金国随时可能抵达的精锐边军。
  起义,脑袋一定要清楚,要永远充满危机意识,直到把金人赶出长城外、重新占据长城为止,都不能懈怠,绝不能停下脚步。
  当然了,一旦起义,私盐肯定是卖不成了。
  他之所以可以贩私盐,是因为孙元起这保护伞的存在,孙元起一旦出事,就算没有查出来问题出在哪里,他所掌握的私盐市场份额也会立刻成为一块肥肉。
  很快,就会有大量与朝廷高官显贵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私盐贩子们争先恐后的涌上来争抢、撕咬,苏家的势力很快就会被他们联起手来连根拔起。
  没有孙元起来自官方的庇护,就没有他的私盐生意,多少人是因为苏家的背景关系而对苏家客客气气,这一点苏咏霖是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他根本不会在意自己走了以后南宋这边会发生什么。
  对了,还有孙元起那边的事情,他死了吗?
  被发现了吗?
  南宋官府调查出什么来了吗?
  孙元起的确是死了。
  死在床上,死在美人怀里。
  事发之后的三月初九快到中午的时候,哆哆嗦嗦的熙春楼掌柜站在查案官员的面前,哆哆嗦嗦的交代着自己知道的事情。
  其余那些当天为孙元起服务过的小厮们也被找到,一一接受问话。
  死掉的毕竟是当朝官员,不搞清楚是不行的。
  虽然他死在床上这种事情挺搞笑的,查案官员也不觉得这是什么蓄意谋害的事件。
  “孙郎中是……是当日戌时抵达的咱们酒楼,和友人吃酒,然后就……就和两个陪酒小娘去上房休息了,第……第二天早上,就……就被发现已经没了……”
  掌柜的虽然有些官面上的关系,但是真的官儿死在他这里,他也怕惹上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儿。
  负责查案的官员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其他几个小厮。
  “孙郎中吃酒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
  小厮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没看出来,很正常的吃酒。”
  一名小厮回答道。
  查案官员点了点头,觉得这就是孙元起这个著名的老色鬼不爱惜身子,牡丹花下死了,真是搞笑。
  叹了口气,他摇了摇头,顺嘴问了一句。
  “当天和孙郎中一起吃饭的人是谁,你们知道吗?”
  掌柜的点了点头。
  “知道,是一位姓苏的商贩,和孙郎中很亲热的样子,叫孙郎中叔父,孙郎中唤他贤侄,他们两人不是第一次在咱们这里吃酒,好几次了,所以我有印象。”
  “姓苏的商贩?”
  查案官员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觉得有点在意。
  “嗯,挺年轻的一个后生。”
  掌柜交代道。
  “年轻后生……哪里人?临安人吗?”
  “这就不太清楚了。”
  掌柜的摇了摇头。
  查案官员细细想了想,也没当回事儿,觉得肯定是孙元起又受了谁的贿赂了。
  这个事情他管不了,孙元起在朝中人脉挺深,关系网比较复杂,受他好处的人肯定也多,就算死了,也不能往深入查。
  他打算结案了。
  “当天所有见到孙郎中的人都在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