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7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容易捱到现在,大明把黄河修好了,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就那么一天,开心一下,多喝点酒,庆祝庆祝,虽然现在有点心疼,但是想想以后的好日子,就觉得没什么了。”
  苏咏霖拍了拍那个东家的肩膀,朝他笑了笑。
  “放心吧,你们好好做生意,别坑蒙拐骗,要按时缴税,我呢,就负责让黄河安安分分的,让一切都安安分分的,没有蝗灾,没有水灾,没有贪官污吏,如此可好?”
  那东家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
  “有您这句话,就不枉我拼尽全力活到现在了!”
  这句话让苏咏霖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之后一个时辰,苏咏霖结束了巡查,在前往民情咨询室视察的路上,他对苏勇有感而发。
  “百姓活的太难了,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他们最大的指望,可是过往历朝历代也没几个皇帝能办到这件事情,现在轮到大明了,我又怎么能辜负他们的期待呢?”
  贴身保护苏咏霖的苏勇对此也颇有些感慨。
  “想着咱们幼时走过的那些地方,看到过的那些苦命人,便觉得老天太不公,但实际上,怪老天是没用的,得把造成这一切的人给解决掉才可以。”
  苏咏霖边走边摇头。
  “不止是人,还有思想,还有制度,还有经济和军事,还有科技,好多好多层面,阿勇,咱们真的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啊。”
  “那就做吧,阿郎也才三十岁,还有好多好多日子呢。”
  “确实,还有好多好多日子呢。”
  苏咏霖的视线投向远方,心中意志越发坚定:“只要我还活着,就没人可以往回走。”
  不管怎么说,历时五年、耗费明国国家财政四百亿钱、动员民工、罪犯、军队共计一千二百万人次的巨大工程成功了。
  黄河改道工程成功了。
  自唐末以来逐渐崩坏、至毒虫摧毁黄河大堤之后彻底崩坏的更年期黄河终于回到了它原本的走向上,在明国为他准备的河道之中尽情地高速流淌着。
  全新的河道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因为地上河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所以河道不仅有原先的堤坝加固,部分重点地区还有缕堤、月堤等额外的加固手段。
  而束水冲沙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应用场景。
  在一些河水流速较慢的地区,田珪子带领一群水利专家实践束水冲沙的观点,构筑了一些可以用来束水冲沙的水利工程。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
  苏咏霖在洪武八年五月十三日就离开了开封,和田珪子一起沿着全新的黄河河道走了一遍,观察全新的黄河两岸河道,并且视察田珪子设下的每一个黄河水情观察站点。
  五月十七日,两人抵达济南府之后,在济南府的一个黄河水情观察站点里吃了顿便饭,边吃边聊。
  “目前黄河工程已经完工并且投入运营,整个复兴会相关的指挥部也会随之解散,全体官员会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上,而之后黄河的一切事物都会交给工部负责管理。
  为了增强相关部门的事权,我打算在之后的国务会议上提出建议,在工部下面专门设一个黄河司,由一位工部侍郎专门提领黄河司的事情,全权管理黄河之后的维护、监管事宜。
  并且为了防范危险,在重点地区,我已经提前设立了防汛物资储备仓库,这些仓库是地方不准动的,直接交给黄河司来管理,一旦有事情,就该有黄河司直接负责。”
  “那这样一来,黄河司的职权很重要,只有一个司的官员大概是不够的。”
  苏咏霖开口道:“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田珪子点了点头。
  “可以参考前代,以及我朝的法卒、税卒,设专门的黄河汛卒归属黄河司管理,增强其事权,另外在黄河大堤遇到危险的时候,大堤所在地之州、府长官需听从黄河司的调遣,动员全部人力物力予以帮助,不得懈怠。”
  “恩,这个倒是可以讨论讨论,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眼下这个情况,黄河大堤还是要多方注意的。”
  苏咏霖缓缓说道:“我看,还要财政部每年留一点预算给黄河,以备不时之需,不一定非要用掉,用不掉的就存起来,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避免手忙脚乱。
  另外,我建议黄河司还要在关中、河西之地安排一批官员时刻监督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的情况,当地的生态必须要控制好,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就控制到什么程度,不能放着不管。”


第1317章 愚行
  “是的,这方面的事情我会全面推进,都在之后的日程上。”
  田珪子放下了饭碗,擦了擦嘴:“既然这个事情是我接手的,等全部问题都告一段落之前,我不会撒手不管。”
  “那你也要多注意休息,这五年你殚精竭虑,确实是太辛苦了,之后我给你放一段时间的假,你多休息休息。”
  苏咏霖动手乘了一碗肉汤给田珪子。
  田珪子谢过接下,而后笑道:“休假……很久没有休息过了,很多事情都太忙了,也渐渐习惯这种生活了,骤然放假,可能都不太知道该怎么休息了。”
  “陪陪家人,陪陪孩子,你的女儿才两岁,正是你这个做父亲的该好好陪伴的时候。”
  苏咏霖笑了笑,开口道:“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回家,对了,黄河工程结束了,咱们的财政压力大减,所以接下来我打算在年内把江南国战事解决掉,完成统一。
  我随军南下的时候,你留守中都,等我回来之后,我给你放两三个月的长假,你回老家住一段时间,看看老家的山水,寻访一下老家的乡亲,也是带孩子回去一次,顺便,给你父母还有妹妹扫个墓。”
  说道这里,田珪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端着的汤碗也不自觉的放下。
  “那么多年过去了,家乡会是什么样,家乡还有没有活着的乡亲甚至是活着的人,那都是我不敢想的事情,我完全不敢想象我回到家乡,如果一座熟悉的房子都看不到,一个熟悉的人都看不到,又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苏咏霖也随之沉默了。
  田珪子是处州松阳人,祖上三代贫农,两代佃农,连着五代人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也是世代牛马,还是越混越差的那种牛马,终于到了田珪子这一代,因为一场雪灾,连佃农都没得做了。
  当年不只是他的家乡遭遇雪灾,周边很多地区都遭了雪灾,他的家乡还算是情况稍好一些的,所以很多难民涌入,迫切需要工作机会,于是和本地佃户展开惨烈的内卷。
  田珪子的父母要养两个孩子,实在是卷不过那些饿急了眼接受二八开合同的单身优质难民,失去了佃户的身份,被赶走了。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田珪子一家四口人,父母和妹妹相继在逃难路上冻死、饿死,只剩下他一个人还活着,艰难跋涉。
  也算是命运的巧合,苏咏霖九岁那年冬天跟着父亲前往处州开辟苏家私盐贩售的新市场,在路上遇到了一群逃难的难民,一眼看到当时和他一样九岁的田珪子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起了恻隐之心。
  于是他从温暖的驴车上下来,把田珪子带上了车子,给他裹上了毯子,自己动手,一勺一勺的用暖和的稀粥救活了他。
  从那之后,田珪子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就算是苏家贩私盐贩到了处州,田珪子也刻意避开,不想回到那个伤心之地。
  直到苏咏霖决定带着大家伙儿北上山东闹革命反金,他才回了一次处州,目的是给父母还有妹妹建立坟墓。
  可惜时间过去很久了,父母和妹妹的尸体估计早就尘归尘土归土了,他无奈,只能按照记忆,买下了父母和妹妹最喜欢吃的东西,还有一人一套衣服,埋进了土里,给他们立了衣冠冢。
  当时他所想的是自己大概一去不回,有极大可能会死在山东,很可能会死在某个战场上然后化作大地的养分,所以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祭拜父母和妹妹。
  自己孤魂野鬼无所谓,父母和妹妹总要有座坟墓,哪怕是个孤坟,也比没有好。
  自那以后直到现在,田珪子没死,还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中数一数二的权力人物,不过,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处州,也不知道那座衣冠冢到底还在不在。
  他和苏咏霖一样,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献给了大明国,而在这个国家即将统一的档口,苏咏霖对他提出了建议。
  “回去看看吧,总是要回去一趟的,过去虽然不堪回首,但正是因为此,才必须要勇敢面对过去,那是你的过去,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你一路走到如今的初心,不该,也不能忘却。”
  苏咏霖坐在了田珪子身边,搂住了田珪子。
  田珪子揉了揉眼睛,缓缓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我会回去的。”
  苏咏霖笑了笑。
  “这一次倒也不再孤单了,你有妻子了,也有女儿了,你是个有家室的男人了,带回去给你父母还有妹妹看看,告诉他们田家后继有人了,他们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
  “嗯。”
  田珪子抿着嘴唇,微微露出了笑容。
  苏咏霖和田珪子一起,从开封出发,最后抵达了滨州的黄河入海口,站在黄河入海口边上不远处的水情监测站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两人情难自抑。
  罪人们强加给中原和明国的天残开局被他们用绝对的意志和勇气以及坚韧强行度过了,最大的威胁、最大的阻碍已经被他们用愚公移山般的“愚行”解决掉了。
  “愚行”如果有效果,如果有利益国家和人民,那么苏咏霖就不会毫不犹豫地去完成,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亦或是二十年三十年。
  只要有可能,他就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办到。
  “这一天,我等了足足五年,五年间,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要相信我们的人民一定可以创造奇迹,一定可以把不被人看好的工程彻底完成,人定胜天!
  但是我也有过怀疑,我也怀疑过这件事情能不能办到,怀疑如此恐怖的大河到底能不能被顺利引入河道中一路向东,如果不行,如果失败了,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苏咏霖看向了田珪子,笑道:“珪子,谢谢你,谢谢你们所有人,你们让我确信,我们连黄河改道都能成功完成,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从最开始,您和大明国就是无敌于天下的。”
  田珪子伸手指向了大海深处:“不管是已知的敌人还是未知的敌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动摇我们大明国!”
  “那是必须的。”
  苏咏霖握住了田珪子的手,笑得很开心。


第1318章 南下灭宋
  田珪子还有一系列黄河工程的收尾工作需要进行,还要返回开封,苏咏霖则从滨州直接返回中都。
  大明首都到底是在中都,而不是开封,而且苏咏霖的确需要很快的返回中都,来安排即将准备发起的南下灭宋战役。
  一场没什么争议的毫无疑问会获胜的战役。
  话虽如此,如何更快更好更省钱的把那个腐朽、反动到了极点的朝廷和它的理念埋葬掉,也是有讲究的。
  明军需要以泰山压顶雷霆万钧之势把江南国一口气打死,让它死到不能再死,然后挫骨扬灰,还要把骨灰放到大炮里打出去,好好的给江南之地驱驱邪气。
  苏咏霖返回中都的时候,顺便召回了正在泉州港工作的林景春。
  得知苏咏霖的召回,林景春便知道情况不对,恐怕有大事要发生,紧赶慢赶赶回中都之后,发现果然是大事。
  苏咏霖表示要亲自带兵南下江南覆灭江南国,将华夏神州重新收归一统,彻底终结掉华夏神州分割治理的情况。
  对此,支持的人很多,反对的人则相对有限。
  反对的人的理由无非还是那么几种。
  一种是说苏咏霖身份尊贵重要,是大明的擎天柱,本来到处乱跑就很不安全,现在还要带兵打仗,更加不安全了,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希望苏咏霖从生到死以后永远都在中都皇宫内,永远都别出来了。
  还有一种则是认为黄河工程虽然胜利完工,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刚刚完成黄河工程就要兴起大战,还要皇帝御驾亲征,是否略显浮夸?
  苏咏霖对这两种说法都很不认同,予以驳斥,坚持自己要“御驾亲征”的想。
  然后他逮着林景春就问。
  “给黄河工程筹备的全部的准备金额大概在五百亿钱左右,现在全体完工只用了四百亿钱,还有一百亿钱的盈余应该属于当前的闲散资金,钱不会生大钱,朝廷得到了钱,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用出去,而不是攥在手里。”
  林景春知道苏咏霖把自己喊回来肯定是盯上了这一百亿钱。
  黄河工程提前完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