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7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呢?你来找我是什么意思?”
  张栻看着卢永言,盘算一阵,试探着开口问道:“难道你觉得我有活命的途径?你觉得我就一定能活下来?”
  “那当然了,您,还有沈相公他们,都是朝廷高官,知道的事情一定比我多。”
  卢永言笑道:“您几位是不是给自己留了后路,准备逃到什么地方享清福?带上我呗?这种事情,多我一个不多,带上我,我能打仗。”
  张栻稍稍松了口气。
  刚才看着卢永言神秘兮兮的模样,还以为他摸到了什么自己是明国间谍的把柄,略有些紧张,都打算杀人了。
  结果这家伙只是觉得他们这些做高官的已经有了跑路的路线,过来求带。
  话说回来,张栻当然是不准备跑的,但是其他高官们那是真的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
  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明国迟早席卷天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明国席卷天下之后自己的待遇问题,那是真的不好说。
  最开始不少人还觉得经过明宋二次战争之后,明国对江南过的态度应该会有些转变,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接受投降,或许会有一些转机。
  结果年初的时候,一些关于苏咏霖整顿明国官场风气的消息传到杭州。
  然后之前川蜀被明军攻占,成都朝廷那帮人的下场传到了杭州,再次震撼了杭州官僚们。
  得知苏咏霖对官员近乎苛刻的要求之后,很大一批原本打算躺平的官员都受不了了。
  且不说能不能顺利拿到大明编制,拿不到的可能性极大。
  就算能拿到大明编制,日子也不见得就能好过。
  贪污腐败就不说了,吃拿卡要也不行,每天都要准时准点上班,时不时还要免费加班,各种出差,各种忙碌,累成狗。
  俸禄还算丰厚,但也没有他们现在拿到得多,灰色收入想都别想,敢伸手的下场凄惨,更过分的是连小老婆都不让纳。
  听说纳了小老婆的就没有政治前途了,提拔升迁什么的都轮不到,所以之前明国官场上出现了一批清退妾室的风潮。
  不少官员为了安抚小妾不让她们闹事,不得不给一大笔钱让她们闭嘴,有的官员好色,妾室很多,一时间给不了那么多钱,结果砸锅卖铁还找人借钱,弄得家徒四壁,才勉强解决了这个事情。
  这是选官?
  这是选圣人呐!
  有这本领我还做什么官?我直接立地成圣人了!
  无法忍受明国官场规矩的杭州朝廷官员们觉得不管怎么说都要找个地方润。
  有些人打算润到高丽去。
  因为高丽和之前的南宋还是有一些商贸往来的,关系也还算过得去,并且没听说明国要对高丽动手,高丽也是老老实实向明国称臣,估计是安全的。
  去高丽找个地方住下来,买块地,安心做个大地主,倒也能三妻四妾快快乐乐,岂不美哉?
  有些人打算润到日本国去。
  因为日本从数年前开始和南宋也有不少商贸往来,两国之间的商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甚至听说之前明宋战争的时候就有一些胆子小的家伙拖家带口乘船润去了日本,在某个港口城市定居下来,日子过得好像并不差。
  还有些人打算往南方润,润到占城国之类的地方。
  反正他们觉得自己只要有充足的财力和人力,就不怕在当地生存不下来,大家抱团取暖,再不济在当地也能混成一方豪强,安然度日是没问题的。
  相反的,就算留在老家,也会因为明军的横扫千军之势而无法生存,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要为自己想好一条后路。
  这些事情张栻都在调查,并且暗中传递消息给苏长生,让苏长生主导的天网军把消息传递给明国中央知道,方便他们在南下灭宋的时候有所准备。
  最好,能把那帮虫豸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带着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逃到海外什么神秘的地方去逍遥自在。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栻已经成功搜集到了五十多个官员打算跑路高丽、日本和占城国的计划,并且将其告知了天网军。
  他能解决掉的就由他动手解决掉,他解决不了的就要拜托天网军来帮忙了。
  而现在,这个卢永言也想润,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第1305章 卢永言是个有准备的人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张栻所信奉的道理。
  现在卢永言想要前往极乐净土,作为大宋好上司,那张栻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他一把,踩一脚油门,加速把他送往墓的地。
  于是张栻笑了笑,开口道:“你倒是消息灵通,知道有人打算跑。”
  “没人打算跑才是奇怪的事情,之前我听人说,前些日子打仗的时候,已经有人跑去了高丽,还有人跑到了倭国去,我想着要是能跑的话,也是往这些地方跑比较好一点。”
  卢永言笑了笑,低声道:“您打算去什么地方?若您不弃,我愿意继续跟随您,反正到了那些地方,咱们最好也是携手共度难关,您说呢?”
  你真的愿意跟随我吗?
  与我共度难关?
  张栻差点没笑出来。
  但是作为大明国和复兴会的双料间谍,他觉得自己是专业的,除非真的忍不住,否则绝对不会笑,至少不会笑出声。
  于是他强忍心中爆笑的冲动,佯装一副遗憾的模样。
  “我父为国而死,我作为他的儿子,又怎么能舍弃国家独自逃命呢?这样的事情不是我能做出来的,所以我决定坚守直到最后一刻。”
  “啊?这……”
  卢永言满脸的不可思议:“您要留下来?您真的不打算走吗?相公,可不是我说什么,这杭州城可绝不是什么好地方,虽然您家没什么家资,但是您好歹也是高官,难免要被明国清算啊。”
  “一个国家覆亡的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为它保存最后一丝颜面。”
  张栻佯装叹息一声,温和的笑道:“不过你放心吧,你若想走,我会提前为你安排,你就和沈相公一起往高丽国去好了,就算将来出问题了,也能逃到日本国去,反正一切都会为你安排好。”
  卢永言对此倒是表示感谢,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您是当真吗?何必呢?若要留下来,自然会有人留下来,您贵为枢密使,怎么能留下来自投罗网呢?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历代亡国之时,都有忠贞之士以身殉国,如果没有,这个国未免太过于凄凉,吾辈士大夫也会被后人耻笑,所以,大宋……就由我来吧。”
  张栻长叹一声,开口道:“吾辈士大夫深受国恩,国家危难之际若是不管不顾四处逃难,将来的史书上又会如何谈论吾等呢?后人会如何看待吾等呢?”
  卢永言是万万没想到张栻居然有着如此想法,心中一边感叹,一边也在骂张栻是个傻逼。
  他娘的大家要报国恩只是说着玩玩的,报什么国恩?
  文官是自己考的,皓首穷经吃尽苦头。
  武官也是自己拼出来的,要么上战场玩命,要么花钱贿赂上官。
  全是自己的努力,有个屁的国恩啊!
  历朝历代报国恩而死的蠢货不就那么几个吗?就算那几个死掉的也就死了之后感动一下自己,大部分人不还是活得好好的?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活着才有一切,当一回人不容易,谁要死啊!
  他一直以为张栻应该是一个懂得变通的官员,应该在变通的方面很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说到底,他老爹张浚不就是为了报国恩才被杀掉的吗?
  还是被大宋皇帝亲自下令杀掉的,以枢密使的身份被杀掉,开了先河。
  老子已经是个傻逼了,结果儿子更是个傻逼中的傻逼,不思为父报仇,居然还要以身殉国。
  这一门两父子两代傻逼,你张家不断子绝孙我跟你姓!
  卢永言可不管那么多,军队他不要了,而且有明国教官在那边,他也不敢保证现在军队还能听自己的。
  眼下,只要保证亲兵队伍还听他的就可以,亲兵都是他花钱在养着,好吃好喝精锐非常,到时候润的时候带着亲兵们一起走,就能保证自家的安全了。
  这些年做军官,他攒钱也不容易。
  职位不高的时候靠着吃兵肉喝兵血,辛辛苦苦攒下来一笔钱,等职位高起来之后有很多人给他送钱,他花天酒地至于也会把所得到的钱大部分都交给自己的妻子储存起来。
  为了方便跑路,卢永言把多年积蓄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还是铜钱,装成坛坛罐罐藏起来准备带走,南宋铜钱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硬通货,都能使用,很多国家都认这个,所以需要持有一些。
  另一部分就兑换成其他价值坚挺的保值货,比如黄金白银、铜制器皿和蜀锦等等,减少占有空间,方便搬运跑路。
  至于家里的房屋和一批不动产业,卢永言也很有前瞻意识的在得到之后就安排转手卖掉,卖掉的钱也是两部分处理。
  所以在眼下这个紧张的时刻,卢永言其实是准备最充分的那一批人当中的一个。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卢永言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当然,有准备的人绝对不仅仅只有卢永言一个,聪明人永远不少,行动力强的人也永远不少。
  伴随着明国黄河改道工程即将完工的消息在杭州传播,相当一部分军官、文官都开始行动起来。
  以至于在洪武八年三月、四月间,杭州城内的商业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期,很多优质商业资源被放出来,并且售卖转让的价格很低,打了不少折扣,让人觉得只要买下必然血赚。
  不过,经过几轮战争的摧残和杭州朝廷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残酷剥削,杭州民间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还有钱能买这些优质的商业资源了。
  有钱的都是官僚自己人,自己人都准备润,谁会在这个时候当冤大头?
  于是这些原本优质的商业资源几乎没有本地人愿意买。
  但是有一批人愿意买。
  有明国背景的商人。
  这一切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次明宋战争的和平条约签订之后,整个江南国的商业市场被迫完全向明国开放,明国商人可以购买并且独立经营任何位于江南的商业店铺,江南国官方并不能予以限制。
  且江南国官方不能在税收方面予以打压,必须要维持在合理的区间内,而这个区间,需要江南国政府和中都朝廷共同商定。
  简而言之,明国商人在江南国做生意所需要缴纳的一系列相关税收,江南国官方都没有最终决定权,决定权实际上在明国手中。
  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家对资本力量,当然会强迫江南国设定极低的对明国资本的税收,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免税环节。
  而这一切,江南国本土民营商业是不具备的。
  于是在这个环节中,明国国家队控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对江南国本地商品形成了绝对的价格优势,于是就造成了明国商品大规模倾销江南的现象。
  除了盐这个杭州朝廷的财政命脉坚持不开放之外,其他各行当几乎都被明国打开了。
  于是明国先进的生产体系就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大量明国工场通过科学合理的流水线模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价格上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他们生产出来的优质且廉价的布匹、农具、锅碗瓢勺等百姓非常需要的正常商品开始大规模倾销江南。
  很短的时间内,质优价廉的明国商品就把一大片江南本地商人经营的产业给干翻了。
  江南本土商业势力节节败退,不断被明国国家队资本力量挤兑到破产,然后被并购,进一步增强明国国家队资本对江南的经济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杭州朝廷脆弱且无力。


第1306章 他们只希望看到血流成河
  在明国国家队大举进攻江南经济基本盘的时候,杭州朝廷内部的官僚们是很有手段的。
  他们不仅没有保护本国民营商业资本,反而还在他们背后捅刀子。
  官僚们对民营商人们展开一轮堪称是血腥的收割与清洗,对他们进行更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榨干他们最后一滴血,几乎是抢在明国国家队之前把他们全部打倒。
  然后让自己的亲族朋友们将他们的产业据为己有,成为他们名下的挂名资产。
  这倒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抵抗。
  因为这些被占据的官僚们的资产也因为官僚们本身的特权而不用缴纳昂贵的税收,他们有各种避税方式,所以在生产成本问题上并不惧怕明国商品。
  不过明国商品不仅是价格上具有优势,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的还有质量上与产量上的碾压级别优势。
  官僚资本喜欢通过垄断的模式来获取高额利润。
  一旦获得垄断地位,那么不管产品质量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