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明国的那位皇帝陛下,真的太懂了
说出赵构的名字,苏海生大笑出声。
马永康十分震惊,嘴巴长得老大,根本合不拢。
好一阵子之后,马永康才缓过神来,咽了口唾沫,惊讶道:“太……赵构到底曾是皇帝,皇帝为臣子守祠,这……这说不过去吧?”
“狗屁的皇帝,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软蛋、废物!换条狗坐在皇帝位置上都不会做得比他更差!这样的废物连被杀掉的资格都没有,他就是人间残渣!”
提起赵构,苏海生修身养性的涵养全都消失不见了,立刻变回了当年那个跟在苏咏霖身边刀口舔血贩私盐的私盐贩子。
对于这件事情,马永康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脑子里一片空白,像是一瞬间被抽走了全部的思考一样。
因为被经济封锁的原因,川蜀之地想要获得外部讯息不太容易。
他们对于明宋第二次战争的了解不太多,战争之后的一系列善后事宜知道的就更少了,所以他们至今为止只听说赵昚被杀死的事情。
苏咏霖俘获了赵宋皇室之后,判处赵眘死刑,赵眘在黄河边上被杀死了,据说还被挫骨扬灰,连尸体都没有,老惨了。
除了赵眘之外,其他的被俘获的宋皇室到底经历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情,被明国如何的安顿,他们还真的不知道。
陡然间得知赵构居然被安排在岳飞纪念祠中做看管,马永康这心里还真是很不平静。
当年岳飞的冤案其实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有问题的,都知道岳飞之死根本不是什么官方所说的原因,就是赵构自己的私心要害死岳飞。
为此,赵构驳斥了不少大臣的反对意见,罢免了不少为岳飞求情的高官,甚至一些宗室人物的求情都被赵构无视了。
可以说岳飞之死这件事情上,赵构是绝对的第一责任人,秦桧都要排在他后面做个帮凶。
而现在,赵构这个第一责任人居然要为被他杀死的岳飞看守祠堂。
这怎么一个讽刺、荒诞了得?
苏海生还说岳飞每天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岳飞的塑像清理灰尘,确保岳飞塑像一尘不染。
看着岳飞的容貌,赵构心里会怎么想?
后人若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又会怎么看待这段历史呢?
马永康那一片空白的脑袋里忽然间又涌现出了如此这般的很多问题。
可是归根结底,还是只有一句话。
杀人诛心,真的是杀人诛心到了极致。
明国的那位皇帝陛下,真的太懂了。
这相当于让赵构为岳飞守墓,这种实质上的守墓行为将彻底否定赵构所做的一切以及他作为皇帝的地位、尊严。
赵构已经被彻底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再也不能翻身了。
游览了武侯祠,苏海生在诸葛亮塑像前鞠躬行礼,点上三炷香,然后离开了武侯祠。
整顿成都周边秩序的这段时间里,苏海生主要也在等一些军事情报,并且对一些已经到手的情报做分析,他整合了整个天网军在成都的情报系统,将所有情报汇总在一起。
这一时期内,天网军设置在成都地区的密探组织与苏海生等齐鲁兵团高层会面,向他们提供了不少消息,苏海生也是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天网军的密探在成都朝廷内部还真的参与了不少工作。
虽然没能做到高层,但是进入枢密院、户部等要害部门的也有不少。
有担任枢密院编修的,还有担任户部郎中的,参与了成都朝廷的一系列军事、财政工作,给中都朝廷、川蜀革命军提供了很多情报支持。
通过他们的汇报还有苏海生自己派出去的军事哨探,苏海生基本上搞清楚了成都朝廷从秩序走向崩坏的全过程,也搞清楚了目前明军还面对哪些敌人。
其中最大一股敌人是盘踞在隆州、眉州和嘉定府的陆超、杜刃、刘壮刘实三支军队,还有盘踞在富顺监的周奇祥所部以及盘踞在叙州的朱良所部。
原先川蜀的七个军阀势力现在还有五个存在,不过势力都被压缩在了川蜀中南部,且面对着明军的两路夹击。
南边的三个军阀直面明军主力。
东部的两个面对着已经进军到泸州的徐通指挥的川蜀革命军。
而这七个军阀的一些情报,苏海生也纷纷了解到了,得知这七个军阀里还有三个曾经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顿时感到很是不满。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意味着对付他们只需要军事手段,不再需要其他的什么手段了。
“既然已经是敌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忘记自己从何而来的混蛋,是大明最不能接受的!”
苏海生于是定下了计划,先南下眉州、隆州和嘉定府,剿灭这一团三个反动军阀,然后看情况,要是徐通能把那边两个军阀解决掉最好,要是徐通来不及解决他们,那就调动军队向东发起进攻,策应徐通。
南边这三个军阀加在一起据说能有五万多人的军事力量。
不过在苏海生看来,对付他们不要太容易,一个军的力量足够将他们全部剿灭。
这是苏海生的自信。
其实这种自信完全不是苏海生的自傲,因为实际情况来看,或许一个军的力量都不需要,明军就能荡平这三个军阀。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三个军阀虽然想要负隅顽抗,但是底下人不怎么愿意。
他们或许没什么文化,但是趋利避害这种事情不需要文化也能无师自通。
三方面的领导人们可以四海为家,可是底下的大头兵们只有一个家。
他们远离家乡作战,现在又被迫远离家乡驻守完全陌生的地方,跟着毫无信任感的上级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换作是谁都要动摇。
明军南下以来基本上已经席卷了半个川蜀之地,包括陆超的部下在内,很多士兵的家乡已经在明军的占领区当中了,很多人的家人也已经在明国的统治之下,他们非常担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长官好吃好喝大撒币对待他们,他们或许还能因为优厚的待遇而犹豫,但是长官对待他们一如既往的恶劣,甚至待遇较之从前更差了。
陆(禾兆)说是愿意为杜刃和刘氏兄弟的军队提供粮秣,换取他们的听命和挡灾,但是实际操作方面,陆(禾兆)给杜刃和刘氏兄弟的军队提供的粮饷甚至还不如他们原先磕磕绊绊所能得到的。
这虽然让杜刃和刘氏兄弟很不满意,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领导层什么的当然不怕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钱财,饿谁也饿不着他们。
可是底层的大头兵门就惨了。
原先他们所得到的就不足以果腹,饥一顿饱一顿,现在是饥一顿饥一顿再饥一顿,根本不知道啥时候可以饱腹。
种种因素的刺激之下,杜刃和刘氏兄弟的部队开始出现较为频繁的开小差的情况,大量士兵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逃离军营,不想再给这帮丧尽天良的混蛋卖命。
第1286章 太不容易了
一开始,杜刃和刘氏兄弟还不是很在乎这个事情,觉得偷跑什么时候都有,不重要,跑就跑吧,一个两个不值得大动干戈。
一直到他们的亲信略有些惊讶的汇报说已经有一千多人开小差逃跑的时候,他们才十分惊讶的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了。
然后他们很生气。
我可以不给你们吃饭,但是你们不可以不给我卖命,我可以肆意虐待你们,你们不能反抗我。
一个两个也就算了,一千个?
你们是想让我死!
那我就要先让你们死!
这种十分充分的主人翁意识使得哪怕是造反起家的刘氏兄弟都决定要用严酷惨烈的手段对付逃兵,以维护他们的身份地位。
诸如什么吊起来鞭打、单边烧烤、一人刺一刀、乱棍打死之类的手段也都被用了出来。
杜刃那边其实已经习惯了。
上下尊卑分明,上官对士兵任打任骂,其实大家都习惯了。
但是刘氏兄弟这边多少还有些过往的情分在,那些和他们一个村庄的老兄弟们有的也被抓起来用极刑处置,就和着了魔一样的一点都不在乎老兄弟们的想法,打杀了不少人,彻底撕破了最后一丝温情的面纱。
这份凶狠与决然一时影响到了人们逃跑的决断,但是在基础生理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再怎么凶狠也没用。
一边是凶狠的对付逃兵,一边还是不断有人逃跑,甚至于那些负责看管、不让士兵们逃跑的守卫们都在暗地里协助士兵们逃跑,逃离这个魔窟,逃得越快越好。
底层士兵就不说了,连一些中层的指挥使军官都感觉刘氏兄弟走火入魔,迟早要完,于是赶快带着亲信打通关系就润,润的远远的。
刘氏兄弟眼看着不断增加的逃亡数字,心中火急火燎,于是对待逃兵越发严酷,这就更加刺激了原先的班底们。
于是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明军整顿兵马准备下一阶段攻势的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杜刃那边逃了六七百人,刘氏兄弟这边更是逃了两千多人,根本控制不住。
于是在洪武八年正月初五,当在新年假期内吃饱喝足养精蓄锐的明军兵分两路全面南下的时候,杜刃也好,刘氏兄弟也好,面对明军的锐利兵锋都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状态。
杜刃那边好歹还进行了一些抵抗,野战失败之后据城死守,被明军攻破城池之后自杀身亡。
而刘氏兄弟这边直接就是兵败如山倒。
他们亲自率领自认为强悍的亲兵上战场督战都没有获胜,稍微遇到一些挫折,整支军队瞬间崩溃,四散而逃,明军追都追不过来,只能包围了刘氏兄弟一顿猛攻。
刘氏兄弟双双被擒拿,霸蜀军全军覆没,战后,苏海生审讯刘氏兄弟和一些军官的时候,意外得知了刘氏兄弟转变的过程,对此感到十分的痛恨。
“身为农民,带着农民起义,最后却用最残忍的方式杀戮农民,你们真的是罪恶滔天,无药可救!”
苏海生于是下令公审这两人,最后将他们吊死。
这两人被粗大的绳索套在脖子上之前还嘴硬,一口一个明贼痛骂审讯他们的明军政工干部,等绳索套在脖子上准备他们吊起来的时候,这两人终于崩溃了,一口一个饶命。
当然,他们还是被吊死了,无力的挣扎之后,在无边无际的恐惧之中被吊死了。
那些没能逃走的霸蜀军士兵们眼看着这一幕,痛哭流涕,就不知道是怀念过去的日子还是庆祝这两个人形魔鬼终于死了。
随之被公审处决掉的还有混入原起义军之中的破产地主士绅们。
他们和起义军的那些高层全部都遭到了公审,之后全部被处决,挂上东南枝随风飘扬,一个都没活下来,处理得干干净净。
比起杜刃那边干脆彻底的解决,起义军这边的处置更让苏海生感到心痛。
他对着老搭档韩伟说了很多话。
“看到农民起义,我就忍不住想起了当时的我们自己,当时我们不也就是农民起义吗?我们一样带着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起义,我们也打土豪分田地,我们也要均贫富,要惩治地主豪强。
所以我看着他们,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我们,想起当年我们顶着巨大的劣势一边改造农村一边和金兵血战,当时多危险啊?当时死了多少人啊?不都撑过来了吗?他们怎么就……”
看着苏海生一脸的沮丧,韩伟也颇有些感叹。
“现在想想,当年咱们的成功可能并不是因为咱们有多么苦,有多么想要让地主豪强付出代价,他们不也一样吗?而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出身苦不苦,而在于咱们的主席,在于咱们的复兴会。
我曾经也想过,如果没有主席,或者说如果没有复兴会,大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度,我想,或许大明会和任何一个过去的王朝都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复兴会实在是太重要了。”
苏海生沉默片刻,长长一叹。
“想想也是,当年山东大起义,多少人群起而反,可是到最后,也只剩下了我们这些人,其中不知多少人为反抗揭竿而起。
到后面,他们自己却沦为了压迫其他人的人,就好比那个赵开山,还有他的那群族人,咱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苏海生留下了深深的感慨,便整顿军队,再次挥兵南下。
在嘉定府龙游县,苏海生亲自指挥军队大破陆(禾兆)所部主力两万余人。
陆(禾兆)单人独骑逃跑,被骑兵将领陈启先一路猛追,最后被一箭射中马匹,从战马身上摔下来,摔断了脖子而死。
陆(禾兆)死后,苏海生此次的军事行动也就宣告成功,三个军阀被他轻而易举地扫灭,隆州、眉州、嘉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