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被马永康等人发动兵变捉拿的全体成都朝廷的本土派文武官员都安置在成都城东南角落的大院子里面,男主人和其余家眷分开来居住,彼此不得互相见面。
马永康等人也被实际上软禁起来,但是作为投降者,他们可以得到优待。
他们可以居住在自己原先的住所内,和家人住在一起,一日三餐有专门保障,只是无故不得外出,且家门口需要安排明军士兵看管。
与此同时,陈启先开放了成都城,允许城内普通百姓恢复樵采等日常生活行动等等,又派兵扫荡成都城内外不安分的团伙,使得成都城正在缓缓恢复正常。
苏海生在卫兵的陪同下前往会见马永康、吴挺等此番投降的主要决策者,向他们表示感谢,并且认可他们的行动是正确的,也给明国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成功,他们是有功劳的。
至于是什么功劳,未来的生活安排等等,苏海生不能妄自决定,但是他们可以前往中都会见苏咏霖,苏咏霖会综合考虑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他们一个合理的战后处置方案。
“当然了,你们尽管放心,这一次你们的投降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中都方面对于你们的安排也会进行充分的考量,你们会得到妥善的安置,不用担心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苏海生委婉地表达了明国不会过河拆桥把他们全部干掉。
这种表态让马永康等人非常高兴。
不过接下来苏海生的一些问题就让他们有点为难了。
“这一次你们的确是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我听说拥立赵不息做皇帝来对抗大明也是你们作为主要的推动者,当时的拥立者,和现在的投降,你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苏海生坐在椅子上,一边喝茶,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
作为群臣之首,马永康当然要硬着头皮站出来代替大家伙儿回答苏海生的问题。
“司令官有所不知,之前吾等之所以拥立新君,其实也是对大明有诸多的误解,加上确实存在的恐慌,以及一些川蜀本地人的请求,每逢大乱,人总是想要保全自身,吾等在那个时候拥立新君,是完全顺应川蜀民心的。”
苏海生稍稍饮了口茶水,笑了。
“川蜀民心啊,也就是说,川蜀之地的地主老财们都很希望你们拥立新君来维护他们的利益了?”
地主老财?
维护他们的利益?
这……有点直接啊。
马永康委婉的措辞在苏海生嘴里就十分的直接了,苏海生也的确没有陪他拐弯抹角的想法。
他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我知道你们担忧什么,无非是担忧大明会对你们进行清算,包括那些地主老财,想必他们也不愿意失去他们的土地财富,这一点大明是一清二楚的,包括这一次你们的投降,大明也非常清楚原因。
正是如此,我才要告诉你们,大明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会清算掉的,立下功劳和纯粹的反动之人在大明这边是有不同政策的,只要是地主就一律清算这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是官员就要全部砍头,那也是不对的。
你们立下的功劳,大明不会无视,你们犯下的错误,大明也不会忽视,这两者都是大明面对曾经的敌人所需要考量的,你们尽管放心,大明绝对会给你们公正,哪怕你们从未想要公正。”
苏海生的表态让一群降臣心脏加速跳动,心中惴惴不安。
但是末了,苏海生还是恢复了和谐的语气,露出了笑容。
“话虽如此,你们是纯粹为了自己考量所以才会向大明投降,但是这一次,你们做得很对,我所统领的军队为此减少了近乎九成的伤亡,也减少了大量的钱财支出,为大明节省了堪称巨额的军费支出,这份功劳之大,大明绝不忽视。
本来大明做好了为此战消耗数十亿钱、伤亡过万士卒的准备,但是因为你们的投降,大明军队到现在为止伤亡还不到八百人,军费支出也是少之又少,远在中都的大明皇帝为此非常高兴。”
最后一句话说出来,这群人心中的大石才终于落地。
看起来,这一波他们为大明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大明皇帝为此十分高兴,也十分愿意因为这件事情而善待他们这群投降的人。
实打实的损耗减少,相当于大明的血赚,而为了这份血赚,给他们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养老待遇应该不过分吧?
在场的官员们当中最年轻的就是三十岁的吴挺,最年迈的已经快七十岁了,就等着颐养天年了,就这样还拼到现在,无非求一个安享晚年,求一个落叶归根安安稳稳。
这个要求,无论怎么说都不能算过分。
比起马永康等人的庆幸,相对年轻的吴挺倒是想得更多一点。
他很是惊讶。
因为就算没有蜀道的阻拦,明军这一路上还是遇到了一些敌人,遇到了一些抵抗的,然而在这样的抵抗之下,两个多月的军事行动中明军居然只有不到八百人的伤亡。
这可是总兵力七万人的军事行动。
吴挺甚至有点不太清楚这到底是明军太强还是宋军太费了。
苏海生来的时候带来了一直跟在身边的吴拱,吴拱得以和自己的堂兄弟见面,两人同样作为这一次军事行动的“大功臣”这一波会面也算是感慨万千。
吴拱得到允许前往祭拜吴璘的坟墓,并且和吴挺一起向苏海生提出了请求,请求将吴氏家族已经去世的族人,包括吴玠、吴璘在内的吴氏族人从川蜀之地转而安葬到家乡祖坟,让他们落叶归根。
对这个请求,苏海生直接点头答应。
他特别安排了一队人马协助吴氏家族的族人将已经去世的吴玠、吴璘等人的坟墓迁移到他们的关中老家,让他们落叶归根。
一系列的事情办完之后,苏海生特别去见了赵不息一面。
第1284章 赵不息正在吃饭
苏海生见到赵不息的时候,赵不息正在吃饭。
他看了看赵不息的伙食水准,发现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加一个蛋汤,营养丰富又全面,看来马永康等人也没有虐待赵不息。
“伙食不错,四菜一汤,咱们大明军队里也要逢年过节才有这个水准,看你这面色红润的模样,可见他们也没有虐待你,对你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苏海生走进了赵不息的屋子,在他的面前坐下。
赵不息抬眼看了看身着便装的苏海生。
“你是明国人?”
苏海生点了点头。
“复兴会中央军务部副主任、大明齐鲁兵团司令官,苏海生。”
赵不息闻言顿了顿,上下打量了一下苏海生。
“你就是苏海生?那么年轻?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八了,不年轻了,这一晃,跟着咱们大明皇帝闹革命都已经十几年了,啧啧,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
“二十八……”
赵不息喃喃自语一阵子,然后摇了摇头,放下了碗筷。
“真年轻啊,那么年轻就做到了兵团司令官的职位,统领十万大军,还立下那么大的功勋……一定很得意吧?”
“那倒也不至于,这一次你们主动投降的态度很好,给我的帮助实在是很大,我没费什么功夫就过了蜀道,来到蜀中,摧枯拉朽一般就打到了成都,从我整军开始算起,也不过两个多月,太快了。”
苏海生笑道:“本来为了这一战,大明准备了数十亿钱的军费,做好了鏖战半年、损兵一万以上的心理准备,结果……全都白费了,当然,我还是第一次为白费的准备感到那么高兴。”
苏海生说完,赵不息顿感遭到严重的背叛,于是面色立刻阴沉下来。
“叛徒,一群叛徒,一群背叛大宋的叛徒,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我听说你们明国喜欢搞清算,喜欢杀人,他们是不是也要被清算掉?他们会被全部杀掉的,对吧?就该这样!”
这话说的就很不中听了。
什么叫喜欢杀人?
“什么叫大明喜欢搞清算?你以为大明国喜欢杀人?大明杀的都是些该杀之人,与其说大明喜欢杀人,不如你们这些上等人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那么该杀。”
苏海生不爽道:“再说了,他们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为大明节省了那么多军费支出,立功很大,又怎么会被杀呢?你不要以为大明是什么恐怖的国家行不行?”
赵不息冷哼一声。
“该杀之人……哼!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该杀之人,一群吃里扒外的混蛋!该杀!统统该杀!你们就不该有任何的想法!直接全部杀光才对!该杀的人不杀,不该杀的人到处杀,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你错了,在我看来,大明觉得该杀的人,才是一定该杀的,大明觉得不该杀的人,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好事,哪怕不是为了做好事。”
苏海生冷笑一声:“但是说到底,我觉得你原本可以不用参加到这件事情里面来,安心做你的地方官,到也不一定落得现在的下场,你说呢?做了那么多错事,你后悔过吗?”
“我唯一做错的事情,就是没有及时杀了马永康,并且错信了吴挺。”
赵不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我为大宋付出了那么多,把整个家族都搭进去了,我对得起祖先,对得起赵氏,不负皇室血脉。”
“乱收税搞出米乱和农民起义,又把交子弄到崩溃,搞得自己众叛亲离,整个川蜀有多少人因为你的乱搞而死?你居然不觉得自己是错误的?”
“我是天子,天子怎么会犯错?”
赵不息盯着苏海生冷笑道:“天子就算犯了错,也一定是臣子的责任,天子,永远也不会犯错,永远也不会承担什么责任,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必要后悔呢?”
“……”
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苏海生叹了口气,站起了身子,缓缓道:“继续吃饭吧,多吃几顿,多吃点,以后就未必吃得到了,比起马永康他们,其实你更加可恶,真的。”
说完,苏海生转身就走。
赵不息刚刚端起碗的手稍微摇晃了一下,很快便稳住了。
深吸了一口气,赵不息再次大口大口的吃起了自己的午餐。
他吃得很用力,很多,一口一口往嘴里塞,这边还没有嚼完咽下去,那边又是一大口塞到嘴里,到最后整个腮帮子都鼓了起来。
他吃啊吃啊,不停的吃不停的吃,吃撑了都不停下来,一直到把四个菜和一碗汤全部吃完为止,才捂着肚子坐到了床铺边上。
他是活不下来的,他清楚,于情于理,他都会被杀死,赵眘都死了,他没理由不死。
所以才要吃饱一点,死,也要做个饱死鬼,不然到了下面会很冷,很难受的。
对了,还要随身多带一些钱才是,这样说不定还能投胎去一个好人家。
哈哈哈哈哈……
赵不息无力的、凄惨的笑了出来,一边笑,一边流眼泪,只觉得自己这一年多以来的经历恍若一场幻梦。
只有吃饭,才能带给他一丝丝真实的体验。
大军顺利进入成都之后,苏海生在马永康的陪同下游览了一下成都城内的一些地方,又在成都城内外巡视一圈,最后来到了武侯祠。
“前任四川安抚使王刚中于数年前任职成都的时候,拜谒武侯祠,看到武侯祠略微破旧,于是下令重修武侯祠,后来也多方维护。
而在之前,成都朝廷也多次拨款整修武侯祠部分区域,还下令常驻人手负责清洁,于是今时今日的武侯祠便是焕然一新的模样。”
马永康陪同苏海生游览武侯祠,并且为他介绍了一些武侯祠具体的情况。
看着武侯祠内清洁的建筑和地面,苏海生微微点头。
“诸葛武侯为国操劳至死,其志向至死不渝,就算是大明也对他颇为推崇,所以此番来成都我本来是打算看看武侯祠,若是破败,就重修,不过现在看起来倒是没什么必要的。”
“大明也尊崇诸葛武侯吗?”
马永康小心询问:“之前倒是没什么耳闻。”
“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会有人不尊崇呢?”
苏海生微笑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武侯的气节足以流传千古,这种气节也是大明所推崇的,所以大明不仅推崇诸葛武侯,也推崇岳飞。
现在,大明正在拨款修缮岳将军纪念祠,将来,岳将军纪念祠会和武侯祠齐名,而且你知道负责看管岳将军纪念祠的人是谁吗?你要是知道,一定很吃惊。”
马永康眨了眨眼睛。
这个事情他还真的不知道。
“敢问将军,是何人?”
“赵构。”
苏海生咧嘴笑道:“是不是很不错的人事安排?我觉得这个安排妙极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1285章 明国的那位皇帝陛下,真的太懂了
说出赵构的名字,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