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术虎思济细细询问双方骑兵交战的详情,得知光复军骑兵的骑术比较粗劣,身体不太稳当,并不能熟练的使用马上技击之术,骑兵战术也并不熟练,所以落败。
  这符合了术虎思济对光复军的一贯印象,让术虎思济稍微放心,判断光复军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比起乌合之众好不到什么地方去。
  于是术虎思济下令军队稍作整顿就继续前进,进入沂州境内,准备大开杀戒,狠狠的收拾沂州反贼。
  术虎思济一路进军,就没少纵容部队在地方上抢劫,东平府境内就有不少无辜村落被抢了,财物被掠夺,人也被杀了不少,当地人争相逃跑才能逃得一命。
  进入兖州之后,金军也有不同规模的抢掠行为,仗还没打,士兵们先竭尽所能的赚取了不少钱财。
  只有到了曲阜县境内,他才严格约束军队不准肆意妄为,违令者斩,干干脆脆,清清楚楚。
  于是没有士兵敢在曲阜县境内肆意妄为,全都老老实实的缩手缩脚,曲阜因此免遭兵灾。
  原因很简单。
  孔圣人之后、孔氏北宗当代衍圣公孔拯就在这里居住,像一尊大佛一样,震住了所有人该有的不该有的小心思。
  自打当年金军南下占据中原之后,曲阜孔氏传承就分裂为南北两宗。
  南宗跟着宋廷南下,另立宗门,在南边侍奉赵官家,给道君皇帝唯一幸存的儿子提供政权合法性。
  北宗则留守曲阜,为金廷坐中原和开科举取士提供合法性,先是顺从伪齐,后又侍奉金廷。
  妥妥的两头下注,传统艺能。
  因为关乎到金廷统治中原的合法性,也需要以此笼络汉人士大夫为金廷效力,所以金廷对待孔氏比北宋对待孔氏还要优厚。
  北宋时孔氏得到大量土地用来祭祀孔子,但是仍然要向朝廷缴纳赋税,这一点是不能少的。
  而金廷占领中原之后,大手一挥,免了孔氏应该缴纳的赋税,作为对孔氏的优待,从此孔氏所有的收入都是干干脆脆的“税后收入”。
  孔子的名头太响亮,一南一北两宗孔氏都能给所在政权提供统治的合法性。
  天下读书人也乐得不用担心数典忘祖之类的说法,就算有人这样说,他们还能言之凿凿的指着曲阜孔氏——看,他们不也一样?
  孔氏传承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一口大大的锅。
  孔氏要千年传承,就要乖乖背上这口锅,给天下读书人追名逐利的行为提供最终解释权。
  当时局发生变动的时候,需要有人做不要脸的事情的时候,孔氏要带头做,谁都不愿意背的锅,孔氏要带头背。
  名头越大,锅就越大,罪名就越大。
  最后万般罪恶都倾注到了孔氏乃至于孔老夫子身上,而天下读书人们则依然肆意妄为,享尽荣华富贵。
  这就是孔氏,代表封建社会最高话语权和最终解释权的儒门孔氏。
  关乎正统性,金人也不敢乱来,曲阜县等同于孔氏的自留地,术虎思济进军之前都特意给孔拯送了封信,向他咨询意见,要是孔拯不乐意,他还真的挺为难的。
  好在孔拯是个识抬举的人,对于术虎思济这种大老粗的抬举,他还是明白的,所以提出军队可以过境,但是不能入县城,也不能毁坏建筑物,不能肆意抢掠,这是他的要求。
  对方识抬举那是再好不过了,术虎思济答应了这些要求,要求军队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距离县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驻军,探查情况做进军的准备。
  要说孔氏能传承至今也的确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大军驻守之后,孔拯带着家人推着大小车辆来军营劳军,让术虎思济非常开心。
  孔拯带来的无非是一些酒肉布匹,还有针对高级军官的“见面礼”。
  虽然东西相对于三万大军来说不算多,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想过给大军平分这些东西,所以自然就显得很多。
  这一高兴,开战之前术虎思济也难得的有了一些闲情逸致,在军营里招待孔拯。
  孔拯是一副文质彬彬传统士大夫的模样,说话和声细语,礼貌规矩十分到位,身上还有公爵头衔,所以术虎思济对他还是相当客气。
  在山东驻守十多年,术虎思济不仅变得贪污腐败起来,也对汉文学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稍微有一些阅读量,心里也想着跟随大流,和大家一起追捧汉学,附庸风雅,做个“文化人”。
  所以他拿一些自以为很高深的问题向孔拯请教,以示自己“热爱学习”。
  孔拯则露出一副惊讶的模样,为他作了解答,然后称赞他聪慧,使术虎思济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最后,术虎思济大笑着把孔拯亲自送出了军营,结束了这次短暂却快乐的交谈。
  他感觉很快乐,所以他决定等剿灭贼人结束之后,还要再来向孔拯“请教学问”。
  另一边,孔拯带着家人的车队缓缓返回曲阜县城。
  路上,孔拯身边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仆对孔拯那甚至有些阿谀奉承的行为感到不解。
  “阿郎,那术虎思济分明就是个粗人,那些问题连冲龄小儿都能回答,您为什么还要如此称赞他?”


第125章 赵开山誓师出征
  这样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孔氏来说,做这种事情的能力其实可以归类于业务能力范畴。
  还是关乎到孔氏根本的业务能力。
  于是孔拯看了看老仆,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
  “他有刀兵,我什么也没有,刀剑无眼,若是恶了他,让他不舒服,他有万种方式让我不舒服,我这衍圣公名头对官员有用,对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根本没用,不靠他约束那些官兵,我是真怕要出事。”
  老仆默然无语。
  孔拯又苦笑一阵。
  “也不知这山东乱局何时才能结束,若是不能尽快结束,这安生日子怕是又要没了,刀兵一起,曲阜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呢?”
  “阿郎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曲阜孔氏,只是一支镶嵌满了珍宝珠玉的权杖,看上去好看,但是更关键的是被何人拿在手里,被对的人拿到了,权杖就万丈光芒,被错的人拿到了,权杖就是罪。
  盛世也就罢了,就怕乱世,上一回乱世已经造了一个南宗出来,要是再来乱世,西宗东宗怕是都要出现了,这宗门一多,孔氏存在的意义又还剩多少呢?”
  “这……”
  “世人追我捧我,难道是仰慕祖先才学吗?非也,他们仰慕的是权势,是学问背后的权势,权势到手,学问又算什么?他们明面上将祖先学问奉若圭臬,背地里不知如何嗤笑祖先不懂变通了。”
  孔拯又是长叹一声,脸上布满了忧虑:“小心做人,小心做事,才是孔氏生存至今的法门啊。”
  老仆无言以对,只能低下头不说话。
  人人都羡慕孔氏千年传承代代不绝,羡慕孔氏生来就是圣人血脉,自带光环,任谁坐江山都要对孔氏客客气气。
  可谁能想到,孔氏荣耀的背后,却是如此的举步维艰呢?
  光环背后,暗影丛生,孔氏能坚持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的确值得“佩服”。
  术虎思济对此并没有什么认知,他的学术水平仅限于冲龄小儿层级,所谓的追求学问也只是当做闲暇时的玩闹而已,但是在军事上,他并非没有考量。
  先锋哨骑打败光复军哨骑之后,他就对光复军更加轻视,认为光复军不堪一击,并不是值得拿出全部本领的对手。
  不过光复军的人数可能挺多的,人一旦多起来,就算是乌合之众,想要击垮也是要费点心思的,更别说自己这边其实也是乌合之众。
  那两万人的汉人签军难道能指望他们出什么力?
  就是炮灰罢了,虚张声势,吓唬人用的,真要是吓不住,那还就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女真正兵里,那些哭着喊着不愿意来打仗最后被逼无奈只能上阵的家伙们难道能指望吗?
  搞不好还不如那些汉人签军。
  真正能指望的,也就是四五千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正规骑兵,那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依仗。
  但是不管怎么说,光复军也不可能拿出五千受过训练的熟练骑兵。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依靠这些骑兵,他有信心把光复军打到龟缩在城池里不敢出来。
  至于之后,那当然是一路攻城拔寨,把光复军彻底歼灭了。
  他预定的进军道路是从泗水一路平坦的进军到费县,先攻克费县,然后攻略临沂,把叛军大本营彻底捣毁,接着就能一路平推了。
  不过叛军显然也知道了他的存在,所以突袭就不可能了,接下来只能一路平推过去,让叛军看看他的勇武是何等的让人绝望。
  之前被突袭以至于丢盔弃甲的事情被他引为耻辱,现在他准备齐全,身边大军齐备,正是真刀真枪好好交手看看的时候。
  七月十四日,术虎思济开始进军。
  同一日,赵开山在临沂举行了誓师大会。
  根据逃回来的哨骑汇报,赵开山已经知道了自己正在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金军大军正在向沂州进发,并且实力强大,有不少骑兵,之前苏咏霖送来的情报是说约两万人,现在看起来,这个数字应该比较中肯。
  赵开山稍微有些紧张,但是也没有那么紧张。
  因为金军有两万人,他有七万人。
  他有七万大军!
  以多击少,难道不能取胜吗?
  就算金兵有精锐的骑兵,那又如何?
  他有城池,有军阵,有弓弩,有火器,就算野战争锋不能获胜,难道不能据城而守,让金兵无功而返吗?
  七月十三日,赵开山已经派遣先锋赵开河所部踏白军一万两千人进驻费县,在费县准备城防。
  他准备把主战场放在费县周边,在费县和金军主力展开激烈的攻防战,一举挫败金军的进攻。
  虽然不知道苏咏霖是怎么击败金军骑兵的,他也有点眼馋苏咏霖的功绩,可此时此刻他还是比较明智的,知道自己不能和金军在野外争锋。
  自己的骑兵和金军骑兵不能对抗,必须要避其锋芒。
  打攻防战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到时候挫败了金军的攻城,一路追杀过去就是了,总能有所斩获。
  赵开河出兵之后,他也紧随其后出兵北上。
  赵开山留下赵祥率领选锋军留守临沂县,并且保障大军的后勤,而自己带领其他主力部队前往费县,准备在费县周边建筑营寨,按照兵书上说的和城池互为犄角,这样可以有效地限制金军的攻击。
  那么多军队摆在那儿,吓都能吓退金军。
  赵开山觉得最理想的战斗模式差不多就是如此了。
  七月十五日,赵开河率军进驻费县,开始按照赵开山的命令构筑城防。
  他强征城中百姓为壮丁,让他们上城墙加固城防,搬运守城兵器上城墙,又去城外拓宽护城河,摆放拒马,挖掘陷坑,并且给赵开山的主力部队要进驻的营寨打个地基。
  七月十六日,李啸率领的游奕军作为主力先锋率先抵达费县,加入了建筑工作当中,开始帮着赵开山一起搞工程。
  这边热火朝天的工作着,那边术虎思济的主力部队也通过泗水县进入了沂州境内。
  他们一路进军,一路靠着烧杀抢掠激励、维持士气,很多途径的村落、小镇都被金军烧杀抢掠不止,让女真正兵们所获颇丰。
  不过也有些让金军不太理解的事情发生过。
  比如某些村庄就像是所有人都人间蒸发了一样,地里还有粮食种着,还有农活等着干,房屋里还有很多东西,都挺干净的,人却都不见了。
  不过金军也没有什么时间到处搜寻就是了,他们还是要继续前进的,所以只是把村庄里能找到的东西劫掠一下,破坏一下,就很不爽的离开了空空的村庄。
  这样的村庄一路上见到了好些。
  当然,这不重要,就当他们嗅觉灵敏提前逃跑了吧。
  七月十八日,术虎思济的哨骑进抵费县以北十几里处,再次和光复军的哨骑发生遭遇战。
  这一次光复军的骑兵比较多,五十多个打三十多个,比上次激烈,但是还是没打赢,丢了十几具尸体,仓皇逃窜。
  打斗不行,跑的还是挺快的,金军哨骑愣是没追上。
  但是他们就此深入,观察了一下光复军正在费县构筑的城防工事。
  当晚,术虎思济就得知了光复军正在费县积极构筑城防工事,聚集大量兵马准备抵抗,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守城作战的话,金军本身处于不利的态势。
  根据初步估计,光复军的兵力不会少于两万。
  于是术虎思济召开了军事会议,和部下们商议此战该怎么打。


第126章 石要过火,人要换种
  术虎思济在战前军事会议上总是显得十分善于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