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7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焦躁不安。
  “能投入多少?能提供军队多久的钱粮?”
  吴璘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立刻询问蒋扶:“你给我一个准话,我才能安排行动。”
  蒋扶抹了一把额头。
  “若是出动三万军队,大约可以供给军队粮饷三个月……”
  “这么少?”
  吴璘大吃一惊:“贼军蜂起,起码有七八万人的兵员规模,若不能快速平定,数量必然更大,三万人,三个月?你以为打仗是儿戏吗?”
  面对吴璘的呵斥,蒋扶也是十分郁闷。
  “吴相公,国库就是那么个情况,我知道军国大事不容易,可是您冲我发火也没用啊,我不能凭空给您变出粮饷来吧?粮饷就只有那么多,国库里只能掏出来这么些给军队用,其他的都有用处啊!”
  “之前你们闹出那么大的动静,逼出那么多的流民,就弄来这么些东西?各级官员层层贪污,到底贪了多少?还是说你这个户部尚书无能,暗中贪污?”
  “吴相公!天地良心!我忠于陛下,只为陛下办事,怎么可能为自己谋取私利呢?你尽管查我!我若贪污一分,尽管斩了我!”
  蒋扶顿时就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毛了,十分恼火。
  但是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确。
  吴璘眼瞅着就把一口黑锅扣到了蒋扶身上,蒋扶大为不满,直接告诉吴璘这黑锅不属于他,而属于皇帝本人。


第1232章 我要把精力都放在军事上
  眼看着锅被甩到了赵不息脑袋上,吴璘也相当郁闷。
  他当然不可能对赵不息直接出手,赵不息到底是皇帝,臣子怎么能问罪皇帝呢?
  但是他也不能当场认怂,他是个要面子的。
  于是他只能一副色厉内荏的样子盯着蒋扶,最后怒道:“看来出兵之前,需要把这些贪官污吏一个个的都给揪出来,抄家,看看从他们身上能不能弄出我要的粮饷!”
  眼看着吴璘再没有台阶下就要爆炸了,马永康赶快站出来打圆场。
  这时候和官员作对不就是在自己给自己刨坟吗?
  “吴相公,事已至此,说这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户部已经竭尽全力了,至于粮饷所需,朝廷会再想办法,您只要告诉朝廷,平定叛乱至少需要多少军队、多长时间。”
  吴璘看了看马永康,沉默了一会儿,最后长叹了一声,顺着台阶下了场。
  “三万人太少,最少五万人,三个月时间太紧,至少需要五个月。”
  马永康点了点头,知道这就是吴璘的底线了。
  “朝廷会竭尽全力为吴相公提供五万军队五个月的粮饷,还请相公谨慎用兵。”
  “当真?”
  吴璘看着马永康:“军国大事,不容懈怠,若有丝毫妄言,马相公,虽然你对我有帮助,但是我也不能容你。”
  马永康点头。
  “军国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一点,我还是明白的,若有差池,我自己都不能容忍我自己,吴相公但请放心。”
  “如此,便拜托了。”
  吴璘朝着马永康拱了拱手,又向赵不息行了礼,然后瞪了蒋扶一眼,转身离开。
  吴璘离开之后,赵不息看向了马永康。
  “马卿,你当真能保证五万军队五个月的用度?”
  “陛下,想来这已经是吴璘的底线了,我想在这种问题上,他不会说谎,也没必要说谎。”
  马永康苦涩笑道:“我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贼军是一定要剿灭的,以此为前提,勉为其难吧。”
  “相公,这不是勉为其难的说法呀。”
  蒋扶苦笑道:“国库是真的难以为继,若是不想来年大量饿死人,这仗必须要控制住,不能大打出手,否则仗还没打完,朝廷就要断炊了,这日子也就过不下去了,钱啊,真的是缺钱啊!”
  赵不息长叹一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大宋国运,难道真的就到这里为止了吗?”
  “陛下,臣曾经发誓,就算到了最后一息,也会坚持下去,不仅要保护陛下,更要保护大宋正统。”
  马永康坚决道:“臣请停发臣之官俸,以补国用,臣可以和家人一起耕种土地度日,不需要官俸也能生存,以臣之官俸,虽然不算太多,但也能让吴相公的军队稍微宽裕一些。”
  赵不息听了马永康的表态,十分感叹。
  “假使朝廷官员都和马相公一样忠君体国,朝廷又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有怎么会落得连军队的粮饷都拿不出来的地步呢?”
  赵不息这样说着,又不断用眼神示意蒋扶。
  马永康都高风亮节了,你这个户部尚书是不是也应该立刻跟上做个表率?你不能就那么傻站着什么也不表示吧?快点表示表示!
  蒋扶心里难受。
  我好不容易谄媚皇帝做个官容易吗?
  办个事得罪一大帮人不说,最后还落得个没有俸禄的下场。
  虽然说我完全不用靠俸禄过日子,但是本该属于我的你现在二话不说就要拿走,还逼着我自己说出口,这不是杀人诛心吗?
  话虽如此,蒋扶也不能说个不字,现在说个不字,怕是过不了几天自己的户部尚书就没了。
  无奈之下,蒋扶只好“主动”开口向赵不息表示自己愿意把俸禄辞让交给朝廷,由朝廷使用来渡过难关,自己的一切都是朝廷给的,现在当然应该为了朝廷付出一切云云……
  “蒋卿高风亮节,实乃大宋之幸事。”
  赵不息敷衍的说了一句,完全没有之前夸赞马永康那么真心实意,然后就让蒋扶离开去处理军队后勤的事情了,接着又表示要把朝政托付给马永康,让马永康承担起责任来。
  “接下来的战事乃是大宋生死存亡之战,至关重要,所以我决定要把精力都放在军事上,不能分心,所以接下来朝政之事还需要马相公多多操持了。”
  马永康再拜。
  “臣必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赵不息点了点头,之后让蒋扶先走,把马永康留了下来,嘱咐马永康在必要的时候要把蒋扶当做一张牌打出去。
  “吴璘责问他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维护我,只知道维护他自己,把我抛出来,让我和吴璘都感到难堪,这样的人是不能长期处在高位上的,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他发挥最后的价值。”
  马永康心中一凛,顿时明白了赵不息的意思。
  “臣遵旨。”
  他没有多说什么,他只知道这件事情上自己需要完全遵照赵不息的意思来,否则这一个是蒋扶,下一个又是谁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蒋扶还真的是色厉内荏的草包。
  原先看他雷厉风行推动加税政策的时候,马永康还以为他至少是个敢办事的人,结果现在居然直接把锅往皇帝头上甩,做出这种事情还指望继续掌握权力?
  为官之道就是接锅甩锅之道,怎么接锅怎么甩锅怎么保全自己怎么火中取栗,这都是做官要明白的事情。
  尤其当这个锅牵扯到上级的时候,就更要懂得操作接锅甩锅之术。
  只是懂得操作的人太少,错误操作的人太多,所以自古以来登上高位的人想要善终,总归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蒋扶不会是第一个因为接锅甩锅本领不到家而失去地位乃至于生命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顶黑锅数百年。
  马永康长叹一声,顿时感觉自己只是一介风雨裱糊匠,虽然自己竭尽全力周旋上下,左右腾挪,可是这残破到了极点的大宋江山,真的还能在风风雨雨之中保存下来吗?
  马永康不知道,但是赵不息却是一定要保存这祖宗江山的。
  现在全天下只有他一个正统大宋皇帝了,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无论如何,他都要肩负住这个担子,不能让祖宗江山毁在自己手里。
  于是他决定把枢密院迁移到他住所的旁边来,然后在两套大宅之间打一道门出来,方便他这边处理好必要政务,那边过一道门就能进入枢密院和吴璘等人商议军事。
  赵不息说到做到,说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他就把精力放在军事上,政治问题只处理一些必要的,其他的全部放权给马永康领衔的成都朝廷,自己主要待在枢密院和枢密院的武臣们商议军机。
  商议的什么,还不和朝廷里的文官通报,时间一长,文官们自然有很多看法。


第1233章 赵不息不懂军事
  赵不息不和文官商量军事问题的事情搞那么几天还行,可是时间一长,一些文官还对此颇有微词。
  他们说当太宗皇帝赵光义也曾经这样做过,甩开文官政府只和枢密院商量军事,结果惨败。
  事实证明就算是军事,他们这些文官也是可以发挥一些作用的,不和文官商量的结果就是惨败,很没有面子,赵不息难道想步太宗皇帝的后尘?
  但是他们再怎么说也没用,赵不息压根不理睬他们,或许是因为被这帮家伙乱搞税收问题搞得很难过很伤心,对他们怀着怨恨,所以想要提拔武官打压文官。
  不过他这样重视枢密院重视武臣,武臣们一开始还挺高兴的。
  武臣们素来在文官面前没什么底气,可现在皇帝亲近他们,他们觉得天天和皇帝待在一起可以提高他们的地位。
  并且赵不息也给他们找了一个不错的援军——川蜀本地的地主老财们。
  起义军是农民起义军,自打开始造反就和地主老财们是死敌,他们打击官府之后紧接着就打击地主老财,把地方上的地主老财们揪出来挂上东南枝,或者点了天灯,斗争搞得轰轰烈烈。
  所以地方上的地主老财们是成都朝廷的天然盟友。
  发现这一点之后,赵不息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地主老财们对成都朝廷的价值所在,于是赵不息下令加封各地愿意奋起和起义军交战的地主老财们做假指挥使。
  他们可以自行招募兵员,自行筹备武器装备,奋起反抗,为朝廷分忧,还宣布将在平定起义之后大封有功之臣,给他们加官进爵什么的。
  有人说这是强枝弱干的昏庸之策,但是赵不息却认为这是双刃剑,用的好了,这把剑能救国,所以就要看他的操作如何了。
  毫无疑问,这一手的确是帮成都朝廷稳定住了局势,也为军方减轻了压力。
  地主老财们得到了朝廷的允许之后不再缩手缩脚生怕被打击,立刻爆发出了自己隐藏多年的力量,和起义军展开殊死搏斗。
  这对军方来说当然是大好事。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赵不息总是待在枢密院似乎并不是什么很有正面意义的事情。
  因为赵不息并不懂军事。
  就比如吴璘最早拟定的对付各地起义军的策略是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礼后兵。
  因为吴璘觉得起义军太多,分部范围太广,他能动用的军队只有五万,且粮饷有限,实际上难度很大,所以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走,好尽快平定各地起义军。
  先打近的,然后对付距离稍微远一点的,距离最远的,应该派出朝廷官员许以很优厚的条件,招安他们。
  只要愿意接受招安,那就收下他们,允许他们做官,然后让他们带兵去打其他的起义军,为朝廷效力。
  说白了,起义军要么是给逼的活不下去了,要么是跟风起义,本身所诉求的就是食物、钱、女人和地位。
  给他们,都给他们,只要愿意招安,一切都好说,这样决定能让一部分起义军转过头来成为朝廷军队。
  然而面对这个策略,赵不息却感到很不愉快。
  招安?
  这个时候了还要招安?
  他们都不知道杀了多少官员了,这要是招安了,朝廷颜面何在?铁拳威慑何在?
  “贼军不过是一群一群的乌合之众,最多的也才十余万人,老弱病残还是多数,能打仗的贼人从数百到数千人数不等,朝廷大军装备精良,训练多时,为什么不分兵击而破之?
  招安这种事情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去做的,有损朝廷威严,容易让人觉得朝廷无法平定叛乱,所以才不得不招安他们,更会让觉得只要造反就能招安做高官,这种事情怎么能做呢?”
  吴璘连忙解释。
  “并非如此,这只是缓兵之计,让他们思考到底是改接受招安还是继续作乱,使他们停止继续作乱的同时,还能在他们内部造成矛盾,使之互相争论不休,运气好一点,还能引发他们的内斗。
  如此一来,朝廷就能集中兵力消灭距离更近的贼军,稳定成都周边地区之后就能分兵出击,消灭更多贼军,等那些被招安的贼人作出决定的时候,朝廷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不需要招安了。”
  赵不息闻言缓缓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但是很快又皱起了眉头。
  “这样做岂不是毫无信誉?说了要招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