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喷火。
有些时候点燃了,也喷火了,但是就那么一下,就开始冒烟了,没火了,有的则喷发的不够强劲,和战友手里的比起来,相差甚远。
而且飞火枪喷发之后烟雾甚大,军阵前方一片烟雾,非常干扰士兵的视线,气味还很刺鼻,阿郎,我觉得他们说的在理,这两次作战因为地形原因问题不大,但是换个地方再用,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
苏咏霖点了点头。
这些的确都是早期火药武器的问题所在,追求火药的强大力量,自然也会受到副作用的掣肘,不断的更新改进才能往前进,至少大方向不能歪。
“那些有问题的飞火枪都拿到了吗?”
“都在。”
“拿来看看。”
“喏。”
林景春很快让人拉来了两车使用过后的飞火枪。
“这一车是点燃之后并未喷火的,这一车是喷火量太小、持续时间太短的。”
林景春很聪明地把两种不同问题的飞火枪分开来放置,得到了苏咏霖的夸赞。
然后大家开始研究这两种问题飞火枪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苏咏霖拿起一支未能成功喷火的飞火枪看了看,没看出什么问题,然后把火药筒拆下来,把里头的火药倒了出来,一看之下发现了问题。
“这自然是点不燃的。”
苏咏霖面色严峻地看着这一堆已经有些层次分明的“火药”。
火药是硝,硫磺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物,而所谓的混合,体现在当前具体的产物上,就是简单的搅拌,搅拌完了就是火药。
这样的传统火药在物理和化学的性质上都不稳定。
这样的火药装筒之后,经过运输路上的颠簸,因为其配料各自的重量、密度并不相同,甚至会自行分离,用料都分离了,还打什么仗呢?
苏咏霖面前的这堆火药就是如此。
看上去,这堆火药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分离情况,就算混在一起,也无法起到火药的作用了。
苏咏霖不知道火药匠人们有没有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既然眼下还是出现了这个问题,就说明至少金国方面没有严肃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尝试解决。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在其他失败的火药筒里发现了装药过多以至于无法点燃,装药过少以至于喷发时间太短等两种情况。
这样一来,飞火枪的三大问题就是火药分离、装药过多和装药过少。
问题不简单啊。
第118章 火药的难题
因为武器不好用而遭到士兵的不满,负责后勤工作的林景春也十分头疼。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只是出现在飞火枪上。
任何一种火器都有概率发生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飞火枪的火药筒里,还有咱们缴获的金贼使用的火药,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还有受潮结块这样的情况发生,储存起来的确十分不易。”
林景春对着苏咏霖大吐苦水。
苏咏霖坐在椅子上陷入沉思。
因为缺少硝石,胜捷军的兵工厂眼下还无法自行生产火药,所使用的火药和火器都是缴获得到的,这也是苏咏霖不愿意使用火药和火器的原因之一。
剩下原因的就是缴获的火药和火器的杀伤力实在是有限,也很难机动使用,几乎只能用于守城和攻城,野战的情况下派不上用场。
飞火枪已经是目前可以立刻制造列装的唯一创野战型单兵火器了。
火器技术上的不成熟让苏咏霖摒弃了优先使用火器的选项。
冷兵器虽然古老,但是技术成熟,工匠易寻,原料充沛,不存在用完了就没有了的情况。
弓弩不好造,大刀长枪苏咏霖还是能造出来的。
尽管如此,苏咏霖也想在火器上做出一些创新。
在管型火器发明出来并且产生一定实战效用之前,宋金西夏蒙古各方角逐征战的战场上,重甲都是绝对的主流。
步兵有重甲,骑兵也有重甲,大家像是军备竞赛似的赛着比较谁的铠甲更重,更有防御力。
这一切随着管型火器的诞生和逐渐普及而发生改变。
即使是最古老的火门枪,在它的有效射程范围以内,对重甲士兵的打击也是冷兵器所难以企及的。
相对于同样重甲的重斧部队,一个火铳手的维持成本就低的可笑,而对重甲的打击力度却高的可怕。
火药爆炸产生的动能是弓弩所无法比较的。
正是管型火器的不断成熟,让钢铁重甲渐渐变得十分尴尬、毫无意义,最终遭到摒弃。
如果各方面条件都成熟,苏咏霖很想训练一支火绳枪或者燧发枪部队,给宋金双方的重甲部队一记重击。
但是就眼下看来,就算能手工造出几支枪,也不具备量产列装的条件,不能量产列装,就没有意义。
火枪制造技术和钢铁冶炼方面的难题暂且不说,光是火药的生产和改良就困难重重。
就眼下这种动不动就分离的火药,实在不能指望它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用处。
分离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粉末状的火药燃烧起来很容易面临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从而无法发挥大用。
就像现在,火药筒里的火药要是多了,燃烧不充分,要是少了,燃烧起来不给劲儿,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
而这三个问题,似乎指向了同一个解决方案——火药颗粒化。
苏咏霖知道这个名词,但是并不清楚具体的方法,尽管如此,他也知道无论在怎么搅拌,都不可能让火药实现颗粒化。
颗粒化,还要性质稳定,不能分离,那自然就要让原料紧紧黏合在一起。
用水泡成糊糊之后不断搅拌搅拌,然后再晒干,然后再研磨?
记忆中,这个技术应该是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的,那也就是说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是物理化学成体系发展以前就能折腾出来的东西,想来也是在不断摸索之中逐渐成熟的技术。
要说工业革命以前能搞出多么难搞的化学试剂,这一点苏咏霖是不太相信的。
而且为了成本考虑,就算是化学试剂肯定也是很简单就能搞出来的,不可能太贵,否则不可能列装给军队使用。
军队打起仗来鬼知道能消耗掉多少斤火药,要是制造颗粒火药成本太高,甚至超过冷兵器,那就不可能普及。
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就证明早期的火药颗粒化技术并不难。
关键还是成本,成本控制不住的话,就无法实现大规模列装,所以技术是一方面的,成本更加重要。
要说成本低,最低的当然是随处可以取用的水。
不过也的要相对清澈的水,不能什么水都用,一碗泥水和火药混合在一起怎么可能搞出合格的火药?
当然,这也好高,旁边就是一条汶水。
除了水以外,最低成本可以大量获取的液体……
也就是尿了吧?
这样想着,苏咏霖忽然感觉除了水以外,说不定用尿试试也可以,人的尿好像用处还挺多的,比如童子尿之类的……
反正稍微试一试也不打紧,尿这种东西在军营里也是绝对不会缺的。
于是苏咏霖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缓缓开口。
“既然如此,那就试试把火药弄湿成糊状,搅匀之后再晒干,然后再研磨,变回火药,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众人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起看向了林景春。
林景春面露难色。
“这能行吗?水加火药?”
“试试,总归要试试,对了,再试试尿。”
“尿?”
林景春更加吃惊了。
“这也是多方面考虑啊。”
苏咏霖双手一摊:“火药这东西用起来就没有上限,万一咱们试验成功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得大规模的搞,大规模搞要钱,要很多钱,现在咱们要用钱的地方那么多,耗得起吗?
除了水和尿足够省钱,还有什么更加省钱的?难道咱们用酒吗?还是牛乳羊乳?还是用那些只有权贵富商才能喝得起的饮料?除了水和尿,咱们用得起哪个?”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林景春更是低下头寻思了一阵,想了想胜捷军的财政现状,最后不得不点头。
苏咏霖给军队的待遇之高,超过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军队,光一日三餐的粮食投入就能独步天下,更别说他为军队的其他投入。
比如肉食方面的投入,还有教育方面的投入,每一个方面的投入都是一笔大钱。
兵饷每月按时足额发放,苏咏霖亲自派人监督,直接把军饷发放到每一个士兵手里,从来没有拖欠过。
另外苏咏霖还会花钱补贴军属农户,还会给新农村里农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行政上的补贴,这些也都是钱,必须要支出的。
加上各种其他兵器的制造,给矿工们的工资支出、其他各类雇佣工的工资支出,这一切的支出使得胜捷军的财政并不宽裕。
能投放到新武器研究上的资金就那么些,真要把新武器折腾出来了还要考虑从什么地方挤钱出来投入进去制造新武器。
这样想想,林景春也不是不能理解苏咏霖的顾虑。
“这样算下来……还真是用不起。”
苏咏霖于是一拍手。
“对吧,所以水和尿是最省钱的,万一成功了,火药问题解决了,飞火枪就更好用了,到时候,还可以试试改良其他的火器,要是不成,也不至于花太多的钱打水漂。”
对于苏咏霖节约省钱的观念,林景春非常赞同,他连连点头,然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剩下的就是火药制造的问题了,阿郎,咱们找着了一些能造火药的匠人,但是原材料方面,硝很难获取。
所以现在那些匠人天天往茅厕和猪圈里头钻,只能在那些墙根子底下刮一些硝,但是说实话,也收集不到太多,实在需要增加人手。”
苏咏霖皱起眉头,片刻之后点头。
“如果有需要的话,是可以增加一部分人手给他们,或者通知农会,发动农户们在自家茅厕和猪圈内刮取硝,交给兵工厂,兵工厂可以给铜钱,也可以给点粮食之类的作为报酬。”
林景春听了之后也表示同意。
“我也这样想,发动大家一起弄,肯定比咱们到处跑到处刮要来的快。”
这样说着,林景春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开口道:“不过阿郎,就算这样,咱们也造不了多少火药,火药真要用起来是很快的,从金贼手里缴获来的到底会用完,咱们要早做准备。”
第119章 重口味的解决方案
技术上的问题可以靠投入资金来解决,但是原料获取方面的问题不仅要看技术,还要看地利。
作为一种矿产,本地没有就是没有,老天爷不赏饭吃,掘地三尺也挖不出来。
所以这的确是问题。
想要发展火器,作为基础原料,火药总要保证。
但是没有稳定产出的硝石矿,只靠茅厕和猪圈等地刮来刮去得到的那点硝实在也熬不出多少能用的火硝。
而火药组成成分里硝占比最大,作用最大,不可替代,最优良的比例苏咏霖记得好像要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目前可以开采的最大硝石矿所在地是汉中和蜀中,距离山东十万八千里,短时间内没有考虑的必要。
山东和周边地区,只有曹州和单州一带产土硝,是备选替代。
但是曹州和单州眼下都不在苏咏霖的控制之下。
于是苏咏霖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没有硝石矿,只能从茅厕和猪圈这些地方一点点的收集硝去熬。
这样肯定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苏咏霖也有相关的想法,想着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把曹州和单州拿下,这样就能建一个稳定生产火药的火药作坊了。
没有一个稳定生产火药的火药作坊,想发展火器就很难了。
不过曹州和单州眼下归属南京路建制,苏咏霖要通过东平府和济州才能抵达曹州和单州。
嗯,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值得思考,但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还能再缓缓。
林景春却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经过苏咏霖的指示之后,立刻就开始行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集了一桶水和一桶尿,下令后勤部队的士兵着手进行火药改良工作。
把现成的火药加水或者加尿,搅拌成较为粘稠的膏糊状,水和尿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而要分次添加。
粘稠的火药糊完成之后,再把它们捏成一个个饼状物体,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风干,等它完全风干变硬之后,再重新研磨。
这样或许可以得到性质较为稳定的火药。
然后看看是加了水的比较好还是加了尿的比较好,亦或是两种都不行。
那就头疼了。
可没有比水和尿更容易获取的低成本液体了。
这边火药风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