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全新的挑战开始了
赚钱是个很重要的话题,现在明国虽然没到缺钱的时候,但难说未来做点什么的时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南宋能赚钱,这个事情是大家普遍承认的,不能因为南宋反动、罪恶就忽略他们赚钱的本领和玩转海外贸易的本领。
该学的还是要学,该抛弃的就彻底抛弃,在实际政务上绝对不能做二极管。
官员们点了点头,对苏咏霖的看法表示了理解。
然后苏咏霖便要求林景春做出一些准备。
“市舶司这个东西咱们过去没有过,也没有过设置管理的经验,所以接管了广州和泉州的市舶司之后,需要尽快熟悉那边的工作。
我会要求南宋方面提供一些帮助给我们,但是我们自己也要有所准备,你这边尽快牵头成立一个财政部直接管辖的市舶管理司,挑选一些年轻精干的官员补充进去。
需要任何相关的书籍就提出来,我会安排天网军那边为你找全,然后你要组织这些官员恶补这方面的知识,不要到了那边一问三不知,惹人笑话。”
“我知道了。”
林景春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兴奋地光芒:“这要是搞好了,那可是大笔大笔的钱财,几百万贯钱的收入增加,能办多少大事啊!”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
苏咏霖笑道:“想把这笔钱安安稳稳的吃进肚子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市舶司的运转且不说,那些蕃国商人所需要的商品很多都是我们无法生产的,还是只有南宋方面才能生产出来并且销售。
我们只是掌控了港口和市舶司,可能还是需要和南宋方面的商人进行合作,而这个合作如何进行,如何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以及如何防范咱们的官员遭到腐蚀,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在咱们彻底控制南宋的商业贸易之前,如何在南宋和蕃国之间做好这个第三方的工作,维持市舶司和港口的持续运转,对于咱们来说还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到时候如果有问题,我建议你这个财政部尚书直接进驻泉州,就地处理事务,这些事情要是都处理好了,咱们也就等于把持住了南宋的经济命脉。
到时候平定南宋之时,掌控了经济,那么战争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战后的平稳过渡也会相对简单一些,个中利害,要搞清楚。”
林景春闻言,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苏咏霖话里有话。
“控制南宋的商业贸易?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对南宋的商人们下手?”
“商业战争也是战争,但是军事上打不赢,就别指望商业上能赢。”
苏咏霖冷笑道:“战后,咱们完全可以利用军事上的优势组织商队南下进入南宋市场,强行收购那些外商需要的商品的生产方,以此把持南宋的对外商贸命脉。”
“这……他们能答应吗?”
“我说了,军事上打不赢,商业上就等着全军覆没好了,有本事,他们尽管可以反抗我。”
苏咏霖摇头道:“若只是掌握了港口和市舶司,还是会被南宋商人和他们背后的官僚权贵把钱赚走,但如果掌控了生产方,我们就能把一切掌握在手里。”
林景春明白了苏咏霖的意思。
不仅要在军事上打残南宋,在政治上控制南宋,还要在经济上把南宋吃得一点不剩,在全面南下灭宋之前,就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把南宋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手。
如此,南宋就不剩下什么了。
那些外贸商人说白了要的是商品,要的是质量杠杠的商品,好带回去赚钱,至于商品是谁提供的,不重要。
如果他们足够聪明,他们就知道自己不应该在意这个问题,更不允许在意这个问题。
如果他们在意,那就滚出泉州,永远别想再来了。
如果还敢做点什么,那就要做好葬身大海喂鱼的准备。
林景春彻底明白了苏咏霖的意思。
“既然您这样说,我就全明白了,该怎么做,我也知道了,泉州和广州的事情,一开始我肯定要过去,到时候泉州广州两地跑一阵子,把具体的问题都搞清楚再说……不如现在就可以准备着了,反正也快了不是吗?”
“先别急,这八字还没有一撇,整个事情尘埃落定到咱们进驻泉州和广州至少还需要三五个月,而且你们进驻之前,还是需要让军队率先进驻彰显军威的。”
苏咏霖眼神渐渐冷下来,笑道:“这世界上多的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没有军队彰显我大明国威,别说当地的南宋商人,就算是那些蕃国之人恐怕也会搞点事情试探大明,这种情况我可不允许。”
这可不是无端揣测,而是有理有据的。
在这种世界联通初期、没有国际法的蛮荒时代,能架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家伙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狠,甚至要惨绝人寰。
但凡是成功者,尽管看上去衣冠楚楚,背地里刀口舔血的大有人在。
商业交易从古至今从来就不是什么文质彬彬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言不合直接动刀子的大有人在,这些海上来的估计不单单是商旅,更有可能是兼职海盗,或者说本职海盗,兼职海商。
平时做生意,看到什么好东西立刻化身海盗,这种人屡见不鲜,甚至与海盗和海商本就是一体两面,没什么奇怪的。
不让他们知道明国的强大和法律的威严,这满城奸猾、刀口舔血之辈是真的不好管理。
到时候杀几个人是真的很有必要的。
南宋之所以那么重视泉州、广州是有原因的,后来明清时代政府那么谨慎的设置市舶司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把大把赚取赋税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极为昂贵的行政成本和维稳成本,这个工作要是搞不好,泉州和广州随时可能变成这个时代的东方哥谭市。
政府机构进驻之前,必须要让泉州和广州经历一段时间的军事管理,狠狠杀一杀那群奸猾商旅的气势,让他们知道明政府的威严,之后再予以正规化管理,效果就会好上许多。
中央会议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商议之后,大家初步达成了一些有意义的共识,随后整理出了一份正式要求。
与此同时,苏咏霖还要求参谋部下令,让驻守在辽东地区的平海水师分出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准备南下,到时候协助威海水师办理驻军事务。
就目前来看,明中央决定在临安港口、泉州港口、广州港口三个地方设置三个全新的明国水师驻军点。
另外还要在临安城内设下明国的代表办事处,代表办事处需要有一定的面积,且一切安全管理由明国自己负责。
也就是说全新的明宋和平条约不仅需要南宋承认之前的五条,还要增加割地,增加临安城的驻军点。
而在割地的附加条款内,明确规定了泉州广州港口和市舶司由明国拥有,南宋商旅若要前来做生意,一应律法、税收必须要按照明国的规定,不准有任何异议。
“全新的形势之下,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态度应对全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来临了,咱们必须要同时处理好军事政治和经济问题,而过去,我们是把政治和军事摆在最前面,把经济问题摆在后面的。
而接下来的形势之下,咱们需要把经济提升到和军事政治一样重要的程度之上,小心翼翼的处理经济问题,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需要咱们谨慎对待,不能有丝毫懈怠!”
“喏!”
中央官员们齐声应诺。
全新的时代来到了,全新的挑战开始了,明国中央政府和复兴会组织开始了行动。
第五卷 时代的风
第1149章 战争的意义
对于明国来说,全新挑战的开端,自然是与南宋的和平谈判问题。
和平谈判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开始在南宋身上动刀子,这边割一块,那边割一块,然后腌制一下,放在火上烤,烤的香气四溢,再一口吃下去。
那绝对可以吃的满嘴流油,香的很。
南宋很肥,很肥,很肥。
若是能把南宋的精华全都吃下肚子,明国为了整修黄河而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补充,整个国家的元气快速恢复。
明国将迅速完成重装上阵,开始开拓之旅。
中华秋海棠,将在十年之内显现于世。
作为一切的开端,大明皇帝特别委托之全权谈判使者辛弃疾,带着全新的和平条款火速南下临安,与张越景会合,尽快敲定和南宋的和平协定,让一切尘埃落地。
洪武五年九月三十日,辛弃疾赶着时间抵达了临安城外明军军营之中,见到了张越景,将中都朝廷的最新决议给张越景看了。
其他的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张越景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倒是对苏咏霖要求南宋割让泉州和广州这件事情感到好奇。
“泉州和广州啊……这有什么用意吗?”
“用意深远着呢,这两个地方可是南宋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瞧着主席的意思,这一回咱们大明要做很多大事情了,新的变化就要开始了。”
张越景笑了笑。
“我是不太懂,不过既然是好事,我跟着高兴就是了,就是不知道河南兵团什么时候能跟神机营一样装备上火器……”
张越景打量着辛弃疾的面色。
辛弃疾瞬间明白了张越景的意思。
“这方面也不归我管,你别指望我能告诉你什么消息,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种事情三年内你们都别想,成本真的太高了,一门炮一支枪那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装备一支神机营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是希望可以多一些装备的。”
张越景叹了口气:“神机营,真的好强啊,要是河南兵团也能这样装备起来,一定非常厉害,打遍天下无敌手,那到时候对付南宋,我一支军队就能解决掉,不需要出动其他的兵团,还能节省军费来着。”
“你知道的事情主席会不知道?参谋总部里的人都是傻子吗?”
辛弃疾无奈道:“但是这个事情吧,确实难,财政部的报告我也看过,现在列装军队是不现实的,不过你且放心,这是大明的主要研究方向,往这里头砸钱的事情,朝廷不会心疼。”
辛弃疾一边说着,一边想起了之前苏咏霖对他交代的事情。
也就是坚持大笔大笔往军工方向砸钱不动摇的策略。
不少人都觉得这样做不是十分必要,但是苏咏霖坚持这样做。
苏咏霖坚持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苏咏霖认为军事技术的进步会很大程度上加速民用科技的进步。
很多民用高科技从最开始就是军事技术,只是后来转为民用科技,才逐渐为人所知。
比如最有名气的——互联网。
苏咏霖认为,欧洲之所以在明朝中后期之后把中国科技甩在身后,最重要的原因,或许不是什么文艺复兴,而是欧洲频繁的战争倒逼他们发展军事技术,并且进一步将军用技术转移到了民用层面,实现了产业升级。
那几百年间欧洲频繁的战争,各国之间几乎打出了狗脑子,每个国家都在绞尽脑汁发展自身打败敌人,否则就有亡国的危险,因此,他们不得不投入大量金钱和人力物力发展军事科技,提高军事力量。
就苏咏霖所知道的,那个时代诸多的科学方面的大家之所以赫赫有名,主要原因便是他们为国家服务,研究军事技术,甚至于欧洲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也起源于战争需求。
战争,猛烈拉动了军事科技的进步,军事科技的进步又被转过来用在了民生上。
而与此同时,中国,包括世界上其他地区所发生的战争的次数和烈度则完全没有欧洲那么猛烈,对于军事科技的进步并不十分在乎。
一方面是生死存亡、尖峰时刻,一方面则是闲庭信步、岁月静好。
一边枪炮齐鸣、硝烟弥漫,一边大明湖畔、卢沟晓月。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一旦双方对碰展开竞争,谁会更强、更有优势?
火药技术、钢铁冶炼技术、动力技术、机械生产技术等等等等物理化学相关的技术发展,从最开始,都是军事方面的迫切需求。
全欧洲的人才都在军事领域削尖了脑袋绞尽了脑汁发展军事技术,竭力让自己国家的军事装备和军事理论更强、更有优势。
双方的差距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之中被拉开了。
事实证明,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人类主动寻求进步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人们更愿意在一个舒适圈子里过日子过到死,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寻求未知的变革。
同样的年代一样在中国出现过,同样大大推动了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发展,只是那个年代有些久远。
那个年代叫做——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