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间,满朝上下悲观主义气氛十分浓厚,以至于原本被死死压制住的主和派势力成功翻身。
  以沈该为首的主和派势力在朝堂上占据了重要优势。
  而以虞允文、杨万里为首的主战派势力岌岌可危。
  刚开始不是这样的,刚开始主战派的势力还是很强的。
  虞允文刚刚上任就提拔了一批主战的年轻官员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替他办事,在赵昚的支持下很快掌握了朝政,并且动员很大的力量经营城防,把城防搞得有模有样。
  城防有模有样,主战派的势力就强了,觉得之后应对明军也绝对不会毫无办法。
  结果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噩耗。
  独松关被明军攻破了。
  好家伙,当时距离虞允文下令给江南三镇收缩兵力回防临安也就过去了十多天,虞允文还在规划让撤回来的五六万军队如何进行防御,如何在独松关顶住明军进攻,结果就忽然得知独松关失守了。
  虞允文大惊失色,完全没搞清楚哪里来的明军,但还是当机立断,立刻派遣将领率领三千军队前往收复独松关。
  独松关怎么能丢掉呢?
  三千宋军抵达独松关之后,发现有一千多明军镇守独松关,而当他们试图进攻独松关的时候,则充分体会到了这个关卡的坚固。
  虞允文为了在这里镇守,给这里准备了不少粮秣,准备了不少守城工具,结果自己人没用上,全都被明军用上了。
  三千宋军在独松关下碰的头破血流,连续进攻三天也没有攻破,正当他们进退两难的时候,独松关明军主动出击,将他们一举击溃。
  人数占据优势的宋军在山地上被人数不多的明军击溃,宋军溃逃,被明军追杀出去好几里地。
  他们没能在最关键的时间收复独松关。


第1127章 脸都不要了
  一场攻防战之后,明军返回独松关继续镇守,虞允文则脸色铁青的看着没能成功完成任务的将官,下令将他夺职入狱。
  接着,他又派遣另外一名将领率领五千宋军前往进攻独松关。
  当时杨万里就劝说虞允文干脆不要攻打独松关,尽力守临安城,只要临安城不失去,明军终究不能如何,到时候趁机攻击明军的后勤,或许还能逼退明军。
  虞允文摇头。
  “独松关地位重要,谁掌握了独松关就能占据主动,绝不能放任明军占据独松关,明军只是坚守独松关而没有主动出击,就意味着占领独松关的只是明军先锋,其主力未至。
  那么好的机会,也是最后一个机会放在我们面前,我们若是不能抓住,就真的要死守临安城了,这种情况过于艰险,非必要,我不想如此,所以,必须要趁着明军主力南下之前收复独松关。”
  于是虞允文下军令状,要求宋军必须收复独松关,否则就不要回去见他。
  这支宋军急切的进攻独松关数日,结果在攻打的第四日迎来了明军援军。
  明军援军的抵达大大振奋了独松关守军的士气,独松关明军守军一举出击,将猝不及防的五千宋军打得大败。
  宋军崩溃撤退,明军又追出去几里地远,这才收兵回去。
  宋军惨败回到临安,虞允文一怒之下把领军将领斩杀了,准备组织第三次进攻,这一次被杨万里和群臣死死拦住了。
  “明军援军到了,就算我们用三万人去进攻,未必能成,把宝贵的守城兵力用在独松关,这是不理智的!万万不可!”
  主战派同僚尚且不满意,主和派群臣在沈该的带领下围攻虞允文,对虞允文大加斥责,一人一本凑了一百多本本奏弹劾虞允文,赵昚也是被这股强烈的反抗浪潮弄得没办法,只能下令虞允文不要出兵进攻。
  赵昚都开口了,终于让虞允文放弃了,而虞允文这一放弃,宋军士气大为衰落,几乎一蹶不振,对明军充满恐惧。
  随后,周至率领明军主力越过独松关,前往临安城,宣告独松关彻底不可能被宋军收复。
  与此同时他也通过几次简单的攻防战扫清了临安城周边的宋军据点,大大震慑了临安守军。
  九月十五日,张越景率领五万五千明军主力抵达临安城,在临安城会和周至的两万军队,大军将临安城包围,在临安城周边耀武扬威,炫耀武力,使得明军士气高昂,临安城守军士气低落。
  这是明国建立以来明军第二次包围临安城,也是临安城第三次被敌军兵临城下。
  而明国建立至今还不到六年。
  城中宋军、官员、百姓群体中弥漫着浓浓的悲观主义氛围和投降主义氛围。
  相当一部分人顿时感觉接受明军之前的条件也没什么,无非是皇帝不能叫皇帝,宋国不能叫宋国,但是大家都还在。
  钱还在,地位还在,权力还在,一切都还能维持过去的模样,人上人还是人上人。
  现在可好,明军来了,包围临安城了,临安城能不能守得住还是个问题,这要是守不住,大家岂不是都要完蛋?
  苏咏霖的革命理论和明国的清算政策难道是说着玩儿的?
  那些从明国逃过来的家伙们的遭遇大家都还记得。
  当前这个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临安城内原本受到压制的主和派骤然起势,开始对虞允文就是一顿狠狠的批判。
  他们说虞允文是心高气傲但是能力不足,嘴上说的漂漂亮亮,这个战术那个战略,这里该怎么做哪里该怎么做,挥斥方遒,结果呢?
  明军说兵临城下就兵临城下了!
  你不答应人家的要求,人家就真的过来找你麻烦,你要是再不答应,人家真的有可能把临安城拿下啊!
  朝廷中原本以沈该为首的主和谈判派是被虞允文死死压制的,虞允文以平章军国事的身份总览军政大权,就在临安城内,除了皇帝赵昚,没人可以牵制他。
  而皇帝赵昚又非常信任虞允文,给他足够的支持,所以一般来说群臣那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除非他自己犯错。
  而面对明军,他接连犯错,于是之前快速稳定临安城带来的威望逐渐消失,以至于到了明军围城的时候,他的威望一点不剩了。
  沈该不再怕他,主和派群臣也不再怕他,不仅上表给赵昚批评虞允文,批评死守政策,也公开发表言论批判虞允文,嘲讽虞允文。
  一时间朝堂上下以嘲讽虞允文为风尚,骂的那叫一个开心。
  虞允文听闻,上表申辩,被赵昚放出来公示给群臣,意思就是让群臣闭嘴,他支持虞允文,但是群臣非但没有闭嘴,骂的更快乐了。
  沈该再次集合众多持主和派观念的臣子上表给赵昚,阐述他们心中所想的事情,希望赵昚可以认真思量。
  沈该的意思也很简单。
  你皇帝说枢密院能干,把权力都给枢密院,那枢密院一届一届换了多少枢密使了?从张浚开始,到史浩,再到周麟之,陈康伯,最后到了这个虞允文,大宋的军事态势好过吗?换汤不换药啊!
  他虞允文还在那边说什么明军难打,是啊,明军确实难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咱们的军队就是不能打,就是废,有什么不好承认的?大宋军队现在什么水平?
  就那么几个有名的将军,都没了,剩下一个李显忠还带着八万军队去进攻明军,他能打过明军吗?打不过,没那个能力知道吧?现在已经丢了京湖,丢了淮西,再丢了独松关,现在明军兵临临安,没得丢了。
  他虞允文还说现在还有希望,临安城还在手里,还能继续抵抗,什么明军兵多,后勤肯定成问题,只要坚持就能赢,哎哟,那是坚持的事情吗?要是坚持就能成功,大宋早就北伐中原了好吧!
  他根本搞不懂国际政治,搞不懂目前的局势,你皇帝就用他做平章军国事,给他那么大的权力,你让他先把国际局势和军事局势搞懂,我们和谈谈的好好的,不就死了一个叶义问?干嘛停掉?
  现在可好,面对明军你输麻了,江南三镇的军队还没撤回来独松关就没了,显然江南三镇也没了,输光了,输的透透的,之前还有半壁河山,现在还有什么你告诉我?
  脸都不要了!


第1128章 你们这群硕鼠去卖国吧!
  赵昚看着沈该和群臣联名所上奏表,气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一把将奏表摔在地上。
  站在他面前的虞允文弯腰把奏表捡了起来,叹了口气,把奏表放回了赵昚的桌子上。
  “陛下,眼下的局面如此,是臣之过失,臣无能,才让陛下陷入这样的险境……”
  “不全是你的错,我也有错,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我答应的,是我允许你去做你才去做的,只是不知道明国人是怎么把这件事情知道的那么透彻的,现在如此状况,又该怎么办呢?”
  赵昚长叹一声,坐在了椅子上满脸苦涩。
  “又一次兵临城下,又一次要逼着我们签城下之盟,彬甫,你说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是不是早就该答应他们的条件?”
  虞允文怎么可能这样说呢?
  他才是主战派的头头。
  “凡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国格和气节,大宋好不容易摆脱金国魔爪,现在明国又想要把大宋变成同一个模样,这是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也是陛下不能接受的。”
  赵昚苦笑。
  “的确如此,我不能接受,你也不能接受,咱们都不能接受,可问题在于咱们确实打不过明国……”
  “陛下……”
  说到这个问题,虞允文也无话可说,沉默良久,不知道该怎么办。
  “呵呵呵呵呵……”
  赵昚忽然苦笑一阵,开口道:“彬甫,临安第一次被兵临城下,我气的快要死去,第二次被兵临城下,我羞的几乎快要自杀去见太祖皇帝了,可是这第三次被兵临城下,我忽然感觉自己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羞愧,你说,这是为什么?”
  “陛下……都是臣无能!是臣的过错!臣就算死了!也绝不让陛下受辱!”
  虞允文顿时泪流满面,转身就要冲出去和明军决一死战,但是被赵昚拉住了。
  “彬甫,你不要冲动,冲动又能如何?还是想想怎么办吧,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不答应的话,万一明军把咱们图谋黄河工程的事情说出来,又会把咱们置于怎样的境地?你想过吗?”
  虞允文愣了愣,随后擦了擦眼睛,坚决摇头。
  “对于敌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为了大宋,我无论犯下多少罪孽,都心甘情愿,就算被万箭穿心而死,我也绝对不会感到后悔,若是有那么一天,请将所有罪责加诸于臣的身体,臣一力承担!”
  虞允文的面容坚毅,眼神坚定,那完美的身姿在赵昚的眼里就像是在发光一样。
  于是赵昚抹了一把眼泪,叹息道:“满朝文武,唯有彬甫真心待我,彬甫,我绝不负你,但凡出了什么事情,我绝不让你遭受困苦。”
  赵昚更加愿意信任虞允文了。
  当然了,面对明军入侵,他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信任。
  但是面对主和派的声势浩大,赵昚也没有办法完全压制他们,尤其是面对武将和军队的怯战心理,面对军队士气低落的事实,虞允文除了大撒币也没有太好的激励士气的办法。
  但是大撒币可以起到的作用在明军重兵围城的情况下变得相当之小。
  于是他只能听从主和派领头人沈该的意见,在明军尚未发起进攻之前和明军进行一次谈判。
  他的想法是只要明国提出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意见,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压下去,反正大家都不能接受,只能死战一场,到时候说不定会出现转机。
  而沈该的意思是尽可能的答应明国之前的要求,能够避免这场战争就避免这场战争,然后维持南宋的实际统治。
  他和一群大臣主动拜见赵昚,希望赵昚可以多少答应一些明国的要求,否则他们也不好出去见人。
  赵昚的态度比较坚决,除了第五条设立办事处和第二条赔款可以略做商议之外,其他的都不可以接受。
  沈该和一群大臣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请赵昚至少允许割让淮南西路和京西南路作为战利品给明军,否则真的承受不起后果。
  临安是国都,真要被攻打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答应了条件,赵昚还是实际上的统治者,不答应条件,大家一起死啊!
  赵昚还是不松口,坚决不答应,沈该和大臣们就一起跪在地上不起来,苦苦哀求赵昚改变想法,不要继续头铁,给大家一点活命的希望吧。
  还有一个胆子大的大臣看到赵昚想要走,立刻上去跪着拽住了赵昚的衣服不让他走,死死用力。
  赵昚居然走不了,无论怎么挣脱都挣脱不开,他怒火上涌,用力一拽,那个大臣也死死不防守,居然把自己的袍子拽坏了。
  “嘶啦”一声,赵昚朝服的下摆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