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沈该说的话还挺扎心的。
  “明国要求割地,是因为他们可以用兵马攻占,而大宋无法收复,这种情况下,即使大宋不愿意承认,又能如何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与其激怒明国,不如干脆一点答应这个条件,以此为基础争取其他的条件上明国的立场弱化。”
  这场赵昚没有出席的会议中,沈该说话就加重了几分语气。
  周麟之的看法也和他差不多,觉得应该接受,只是需要在某些条件上做一些争取,避免和明国再次开战,以至于激怒明国。
  除了他们之外,只有杨万里属于坚决的主战派,应该和明军死战以争取利益,就连虞允文都不建议直接回绝明国的条件以至于激怒明国,使之大规模南下。
  退一万步说,大宋需要时间。
  “明国晚一天南下,大宋获胜的可能性就大上一分,哪怕争取多一天的时间,也能让大宋的军备完善一分,我以为不应该激怒明国,而应该着力于明国谈判,哪怕是假谈判。”
  很多人都支持虞允文的看法,唯有杨万里坚持回绝,和明国战场上见真章。
  “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就能拿到吗?明国摆明了看不起大宋,连大宋首相都是说杀就杀,这种无礼之国,难道还有谈判的必要吗?我宁愿战死,也不和他们苟且谈判!”
  杨万里显然是被明国杀死叶义问的事情给气到了,表示坚决不和明国妥协,要求力战到底。
  最后,持有三种看法的人分别把自己的看法汇总一下,写成奏表交给赵昚。
  赵昚是给气的不轻,说什么都不愿意妥协,于是下旨斥责了稳健派和投降派,只表扬了激进派的杨万里一个人,随后下令,要求朝廷回绝明国的和谈要求,决不妥协,坚决备战。
  平章军国事、枢密使兼城防使虞允文全权负责接下来的战事,城防副使杨万里辅佐之。
  整个朝廷都要以和明国决一死战作为接下来的重点核心,绝对不允许谈论其他的事情,否则,严惩不贷。
  朝中有识之士包括虞允文在内都对此感到十分的无奈,但是很快,赵昚接见了虞允文,把明国要求当中严惩战犯一条的实际内容给虞允文看了,让虞允文知道他实际上是被点名的战犯。
  虞允文大惊失色。
  “明国果然知道了前因后果?”
  “便是如此了,所以,我决不能答应,我若答应,你的性命又当如何?你就算是为了你自己,也要小心谨慎,勉力维持局面,千万不能疏忽,你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吗?”
  虞允文这才知道为什么赵昚死也不答应这个条件,并且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和赵昚已然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这仗,却是非打不可,不单单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很显然,虞允文并不打算把自己当做鱼肉交给明国,任由明国宰割。
  他好不容易变成了下棋人,又怎么能忍受自己再次变回棋子的感觉呢?
  同时虞允文也知道,赵昚能把这个事情告诉他,显然就是在让他坐稳屁股,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以免到时候成为大家的牺牲品还不自知。
  虞允文于是便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他是双方议和的重要条件,一旦双方达成议和,那么他就是所有希望议和的人的牺牲品。
  他觉得自己就好像当年的岳飞一样。
  不杀岳飞,金人不议和,而不交出虞允文,明国也不会和南宋议和。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击退明军活下来,第二是被交给明国,成为可悲的牺牲品。
  他要活下来,继续担任平章军国事,继续执掌军政大权、挽狂澜于既倒。
  于是他一心一意投入了临安保卫战之中,他努力谋划,听取各方意见,逐渐整理出了整套战术。
  坚壁清野加退避三舍,收缩防线,放弃不可能打赢的胜仗,着力加固临安城的防御。
  以临安城作为决战地点,并且保留一些机动小部队,届时大规模出击骚扰明军后勤路线,使得明军后勤困难,不能维系前方占据。
  最终达到击退明军的目的。
  他绝不妥协,绝不后退,也没有这样选择的可能。


第1122章 武将,不得妄议朝政!
  八月中旬,虞允文的命令传达到了建康都统司、镇江都统司和池州都统司三个都统司之中。
  而此时此刻,最早的三个都统制只有王方还在人任,其余两人都已经更换。
  接到命令之后,王方觉得这个命令很值得商榷,便立刻上表给枢密院,解释镇江府的防御相对于长江江防的意义,还有长江江防对于整个南宋的意义。
  然后他还表示他在镇江经营三年多的江防系统,还大力强化了镇江城的防御力量,让镇江城的防御力量大大增强,一定可以对抗明军,不一定非要撤军才行。
  虞允文接到王方的表奏之后大怒,斥责王方,让他不要卖弄自己那点可怜的军事知识,这些知识三岁小儿都知道,但是目前要着眼于大局,必须要收缩防线,把仅剩的兵力分布在三个地方是愚蠢的。
  更何况明军还有能够攻破樊城和襄阳城的强大火炮!
  在这些武器面前,你算什么?
  虞允文还斥责王方,作为武将不得妄议朝廷决策,不得违背枢密院的命令,否则就要撤换他,还要治他的罪,让他不要以为在国家危难时刻就能够放肆。
  越是在危难时刻就越是要谨言慎行,别以为每个人都是姚仲!
  武将,就要听命令!不听命令妄议朝政,就是触发了大宋的祖宗成法!大宋容不下你!
  王方遭到虞允文的斥责之后面上惶恐,心里十分不满。
  陈康伯做枢密使的时候,因为他死守扬州不投降不撤退的勇敢行为而对他客客气气,他也愿意服从陈康伯的指挥,但是这个虞允文一上台就骂他。
  我是武将怎么了?
  我死守扬州不后退,直到最后明军也没有攻克扬州,这是我的功劳,你怎么能无视我的功劳?
  话虽如此,面对虞允文的斥责他的确无能为力,别说他无法抗衡枢密院,现在虞允文甚至是平章军国事,手握军政大权,说换了他就换了他,他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所以他只能忍气吞声,接受命令,忍痛放弃了已经经营数年很有些威慑力的镇江江防体系。
  自从三年多以前明宋第一次战争结束之后,王方出任了镇江府的都统制,在任上,他努力练兵,努力打造完善的江防体系,时时刻刻警惕着江北岸他的生死大敌、游奕军正将周至的进攻。
  他没有忘记他的老上级刘錡是怎么死掉的,也没有忘记他们死守不退的扬州城是怎么被明军用一种近乎是侮辱的手段夺走的。
  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升级打造镇江的江防和镇江城防,花费大量心血和军费,很多东西都是他亲自跟进建筑的。
  比如沿江的床子弩,沿江的火药武器布置,沿江的烽火台,沿江的水师和三道防线等等。
  镇江城防上他也做了很多改进,加高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大量储存守城物品,建造更多的瓮城、训练士兵掌握更多的城防技能等等等等,反正他真的付出了很多心血。
  所以之前被李显忠拉走的一万镇江都统司的军队还是非常善战也坚持作战的,只是扛不住明军的火炮和火枪。
  这很正常,换做别人也未必扛得住,超越时代的武器放在眼前,克服对它的恐惧就是一道坎儿,更别说其他的了。
  王方知道明军火器精良,也知道襄阳樊城失守的事情,但是他对自己数年苦功很有自信,不愿意白白放弃自己经营已久的城防。
  然而在虞允文的强制命令之下,他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命令。
  “镇江城防如此完善,就算最终会被攻破,我也能掰下明军的两颗大门牙,可朝廷为何如此怯战?连和明军正面对抗的胆量都没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还真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王方愤愤不平的对着下属嘟囔几句,便下令撤离军队,从镇江府转移到独松关布防。
  他的新任务是坚守独松关,坚决阻挡明军从北面向南进攻的步伐。
  而他听说其他的军队就要继续往南,到临安城附近布防,把临安城打造为非常强大的军事壁垒,以抵抗明军的进攻。
  另外还要坚壁清野,就是基本上不要让明军可以从南宋军队撤走的土地上获取军事补给这样的意思。
  这涵盖面就比较广了,可以转移民众,也可以把粮食、水源等必要的东西都给破坏掉,把道路桥梁都给破坏掉,以此降低明军的前进速度,增加明军的后勤负担之类的。
  反正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王方本来不想这样做,可是虞允文强令他这样做,他只能无奈的下令把农民种植的还差半个多月就能收割的稻米粮食给毁掉,然后强制迁移人口,顺便破坏掉交通路线。
  这个命令一下,原本在王方的约束下军纪还还算不错的镇江府大军就露出了自己野蛮且残酷的一面,镇江府百姓遭殃了。
  宋军四散而出开始破坏农田和道路、房屋,农民不愿意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被破坏,也不愿意被那些趁火打劫的宋军夺取财富、子女,便拼命阻挡,拿着农具反抗宋军,结果遭到了宋军的残酷镇压,被杀了不少人。
  而王方并不在意,他只在意大局。
  “虽然这样做对于大局来说有所裨益,但是这样一来,明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就算击退了明军,到时候遍地饿殍又该如何处置呢?”
  他对身边的亲信如此埋怨。
  可他没有参政议政的资格,他只有执行的资格。
  镇江府大军这么大的动静,江北岸的明军不可能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第二天,江北岸的游奕军就知道了这个消息,顺带着还知道了南宋决定拒绝明国提出的议和条款。
  周至从江南岸眼线的嘴里得知了这些事情,还得知了宋军正在进行的所谓坚壁清野行动,大为震撼,同时也大为不满。
  “什么坚壁清野,分明就是强盗行为!可恨,可耻!”
  周至非常生气,与此同时,他想到了半个多月以前苏咏霖下达给他的命令。
  这命令里头不仅仅有关于整顿军备的事情,还有一个特殊的命令。
  苏咏霖考虑南宋可能拒绝议和条款的可能性的时候,想到江南宋军很有可能搞什么坚壁清野的行动,所以一旦游奕军发现宋军要在江南搞坚壁清野,就应该立刻出动军队攻击江南岸的镇江和建康。
  绝对不能让宋军完成所谓的坚壁清野,绝对不能让宋军把江南百姓的生计破坏掉,应当立刻南下,趁乱击溃宋军,并且占领建康府、镇江府,然后直接南下推进到独松关一带。
  若能攻破独松关当然最好,那就能大大的震慑宋军,威慑临安,若是一时半会儿攻破不了也没关系,这对于宋军也是一种警告和威逼。
  若是真的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在出兵之前只要知会中都和张越景一下,他就可以出兵南下了,无需在进兵之前请示参谋总部,兵贵神速,直接出兵。


第1123章 逃跑的王方
  苏咏霖的这个命令当时是让周至有点不明白的,但是现在周至明白了。
  “原来如此,陛下早就预料到有这样一天了,那我懂了,既然命令都到了,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直接出兵吧!”
  周至很快下达了出兵的命令,正当此时江南岸镇江府的宋军正在准备南撤,面对明军南下进攻的准备并不充足。
  虽然王方下令严密监视江北岸明军的行动,可是江北岸明军早就开始备战了,现在备战已经结束了,只等着进军命令了,只要明军进攻的速度够快,宋军就反应不过来。
  事实上也是如此。
  周至在八月十九日晚间下达了进攻命令,八月二十日天刚蒙蒙亮,刚刚出现一丝微光的时候,江北岸明军就开始大规模渡江了。
  而此时此刻江南岸负责监视明军的宋军士兵正在烽火台上打瞌睡,愣是没注意到明军船只已经渡江而来了。
  所以很快的,明军渡江先锋队就成功将沿岸的宋军烽火台全部解决掉,没让他们将烽火点燃,然后快速攻击前进,给后续部队的大规模登陆留下了空间。
  先锋队马不停蹄进攻宋军设在镇江府到江岸这段路上的三道防线,非常顺利的连续突破,从凌晨到天色大亮,大概也就九十点钟的时候,明军先锋已经成功突破了宋军的三道防线,兵临镇江城下。
  镇江城防因为士兵大多出去“帮助”民众“坚壁清野”而较为空虚懈怠,东城门遂被明军先锋一鼓而下,城内乱作一团。
  明军将携带的雷神炮纷纷掷出引起爆炸,声若雷霆,声势浩大,让宋军以为明军主力忽然来袭,击溃了宋军的心理防线,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