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的历史,才是最真实的历史,有助于苏咏霖彻底撕碎封建社会的温情面纱,将它的丑恶面貌大白于天下,让人人警醒,人人戒备。
  有了这层关系在其中,苏咏霖觉得就算自己死了,不肖后人想要把路走回去,也不会那么容易。
  国史司的史官们大多数成长于封建教育之下,多数都是原先金国、西夏的史官被留任的,明国自己转职的史官还不多。
  所以他们对于苏咏霖的这种要求感到震惊,他们从未想过一个皇帝居然会做出这样的要求。
  这对于他自己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不过这些史官虽然在思想上比较保守,但有一点好处,听话。
  自那位著名的不便透露名字的李世民陛下希望观看自己的起居注并且获得成功之后,儒家史官们最后一层遮羞布也被皇权毫不留情的撕下来了。
  于是他们很充分的发挥了老祖宗的精神,越来越听话了。
  皇帝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做。
  苏咏霖不管想做什么,他终究是皇帝,皇帝提出了要求,他们当然遵照命令去做就是了,反正天下不是他们的。
  所以这个命令在国史司内推行的十分顺利,这些有着专业素养的史官们对于政治斗争自然是耳濡目染,且非常善于修饰,可要是不修饰,秉笔直书,倒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这远远不是苏咏霖需要做到的。
  他需要的是形成一种全新的史观,一种全然不同于儒家史观的历史观。
  为此,他抽出时间撰写文章。
  花费了一些业余时间,苏咏霖写下了《记录历史需要为尊者讳吗》、《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博弈——从三易回河说起》、《我们的历史观念需要重新塑造》、《帝王将相家谱背后的民众血泪》等四篇文章。
  这四篇文章里,苏咏霖初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观念。
  然后以自己本身读史的感悟,对儒家史观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将历朝历代所谓正史形容为【帝王将相的家谱】。
  他要以明国皇帝的身份对过往的官修史书进行最为凶狠且强烈的批判。


第1120章 官家,您……您糊涂啊!
  这四篇文章被苏咏霖下令刊印,然后通过复兴会渠道传递至上上下下各级复兴会组织、官府。
  他要求复兴会组织和各级官府阅读这些文章,在组织内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抛弃旧有的历史观念,向新的历史观念转移。
  他决定通过对政治斗争的解读和揭露,将历史迷雾揭开,将古代所谓圣王、贤人的真面目揭开,使得他们的神秘面纱不复存在,回归到人类的本质。
  从而毁灭儒家学派为统治者精心织就的温情外衣和美貌画皮,露出其凶狠的獠牙和嗜血的本质,进一步彻底毁灭民众对封建统治者的幻想。
  只要民众能够意识到统治者、著名贤能也是人,他们也会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也会拉屎撒尿,那么这场历史观念领域的变革就算是获得初步成功了。
  因为皇帝不是天子,群臣也不是代天行事的人,他们只是一群借着老天爷的名义为所欲为肆意妄为的聪明的坏人。
  这整场历史领域的行动之中,苏咏霖手中利剑所指,归根结底还是封建统治者身上披着的神仙画皮,他想要把这画皮扯下来,让他们变回人样子。
  所以这四篇文章写完之后,苏咏霖觉得还是不够,又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写纸面上的人也曾有过一段丰满的人生》。
  在这篇文章里,苏咏霖挑选了孔子、荀子、隋炀帝杨广这三个人物进行阐述,将历史记录、民间传闻和他心中这三个人原本的模样进行阐述和对比,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
  他们都是人。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三万字,被苏咏霖下令刊印之后继续下发到每一个基层组织,同时下令基层组织将这些文章都要宣读给民众知道,给他们讲解其中的意思。
  中都这边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各项工作,南宋的临安城内,此时也正在发生非常精彩的事情。
  起因当然是沈该的回归。
  沈该当然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有身边的使节团跟着他一起回来。
  但是随着使节团一起回来的,还有使节团原本的正使,叶义问,的尸体。
  得知叶义问因为维护南宋尊严而出言顶撞明国河南兵团司令官张越景从而被张越景斩首的事情,赵昚一时间居然没有发火,而是愣住了。
  他有点搞不明白问题之所在。
  大宋首相,因为对你不尊敬,顶撞你,所以被你杀了?
  可他是大宋国宰辅、首相,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大宋朝最高决策团队的一员,有着很大的权力。
  就被你杀了?
  你是谁啊?
  你为什么能杀他?
  能杀他的只有我才对……不是吗?
  赵昚因为过于震惊,一时间居然忘记了发火。
  群臣却为此有了兔死狐悲之感,一边感慨于明国的凶狠,一边感到十分的愤怒、伤感,觉得明国过于霸道、蛮不讲理。
  大宋首相说杀就杀,他们还想干什么?
  群臣惊恐的同时,也愤怒不已。
  但是更让他们感到崩溃的还在后面。
  根据明国方面所说,发起这场战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是因为赵昚和虞允文一起策划了破坏明国黄河大堤的事情。
  明国发起战争的理由过于惊悚,对赵昚和虞允文都十分不利,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沈该在回程的时候就对使节团下了封口令,让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准把消息透露出来。
  一回来之后他先是公布了叶义问的死讯转移视线,然后偷偷跑到内宫把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告诉了赵昚,询问其真实性。
  赵昚原本震惊于叶义问之死,结果一听到明国发起战争的理由,顿时一惊。
  “他们……真的知道了?怎么可能?”
  看到赵昚的反应,沈该就意识到明国没有说谎,张越景没有说谎,这是真的,这全部都是真的。
  赵昚和虞允文真的推动了破坏明国黄河大堤的事情,并且引发了明国的南侵……
  该死,居然是真的……
  沈该原本想了一肚子宽慰赵昚的话,可现在全都变成了胆固醇和埋怨赵昚的心思。
  “陛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沈该郁闷至极,情不自禁的问出了这个问题。
  赵昚双手捂着脑袋,面色惊慌失措。
  “明国强悍,且对大宋早有图谋不轨之心,早晚必然南下侵犯大宋,大宋国力孱弱,军备不足,若没有足够的时间强化军备,怎么可能是明国的对手?为了让明国晚一点南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举措……可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官家!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事情已经被明国抓住了把柄,现在明国虽然是不宣而战,可他们有十足的理由,且这个理由一旦公布出去,官家!您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沈该气得直跺脚:“一旦明国将此事披露出来,那么明国的出兵就成为彻底的正当行为,大宋将落入不仁不义的境地!”
  赵昚喘着粗气,开始设想这件事情一旦泄露出去之后会发生什么。
  虞允文完蛋了。
  自己也会完蛋的吧?
  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自己还怎么做皇帝?
  大宋还能继续存在吗?
  没有自己的大宋还有意义吗?
  “不行,不能公布出去,必须要封锁消息!消息封锁了吗?”
  赵昚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必须要封锁消息,忙慌张的看向了沈该。
  沈该长叹一声。
  “当下是封锁住了,暂时无人知晓,可时间一长,难保不会泄露消息,尤其是明国,咱们管得住自己的嘴,管不住明国的最,官家,您……您糊涂啊!”
  “现在说这些没有用了!不要继续废话了!告诉我,明国那边提了什么要求?”
  赵昚一脸不耐烦的询问。
  他忽然觉得当前来看,这个战争不太好打下去了,而且必须要和明国商量着把这个消息摁住,多赔点钱就赔点钱是了,只要明国方面答应不泄露这个消息,他可以接受明国的一些比较过分的要求。
  因为什么东西都没有他屁股下面这张皇帝宝座重要。
  好不容易坐上的皇帝宝座,几年间风风雨雨,几乎没有几天安生日子,可毕竟是皇帝宝座,毕竟是皇帝的身份,赵昚不可能割舍的掉,至少目前不可能。
  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明国不能把这个消息泄露出来,与此同时,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也必须要封口,必要的情况下……死人是不会泄露任何消息的。
  赵昚暗暗地做好了准备。
  尽管如此,当他看到了明国的五条停战要求的时候,还是被吓的魂飞魄散。
  第一,割让江南西路、京西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淮南西路五个路给明国。
  第二,赔款,赔款数额待南宋答应赔款之后再去商量,数额暂时不确定,但是明国发起此战的一切费用乃至于士兵的抚恤费用都要算在里面,这一战,明国不仅不愿意花钱,还要赚钱。
  第三,交出虞允文为首的南宋战犯以及战犯家眷给明国处置。
  第四,南宋去宋国号,改为江南国,赵昚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
  第五,在临安设明国公开的办事处,专门处理明国和南宋之间的相关问题——讲究一个就近处理,立刻处理。
  这五个条件里面,赵昚觉得自己能答应且愿意答应的,只有第五条。
  设一个办事处什么的虽然没听过,但是可以,完全不是什么问题,别说一个,五个,十个,二十个,都可以。
  至于第二条赔款,要是数字不算太大,咬咬牙也就认了,属于并不一定不能谈的事情,只要明国别狮子大开口,他就给了。
  但是第一条、第三条和第四条,这完全是冲着要他的命、要南宋的命来的。
  与其答应,还不如直接亡国算了!


第1121章 虞允文绝不妥协
  割让五个路,那就等于直接把南宋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割让出去了。
  还是最关键的中间地区,以后就算是想要和川蜀地区联络,要么走广南的道路绕行,要么只能请求明国借让道路,以免长途劳顿之苦。
  国家等于被明国一刀两断,这还做什么国家?
  交出以虞允文为首的战犯和他们的家眷……
  这是要我交出敢于抵抗明国入侵的忠直大臣和他们的家眷,这不就等于告诉所有宋国官员和将军,只要敢于抵抗明国,下场一定会非常惨吗?这要照着做了,以后不就等于抵抗明国是非法的吗?
  还会有人为我奋力抵抗明国入侵吗?
  现在虽然也比较少,还一直打败仗,但是至少还有,至少还有人愿意为我抵抗明国。
  这个条件要是答应了,南宋就等于自废武功,直接投降算了。
  还有第四条,去国号,去帝号,沦为和高丽一个水平的藩属国……
  你干脆直接把我赵昚的名字改称赵煜得了。
  这险恶用心还能更加明显一点吗?
  赵昚的怒气终于突破了阈值,如火山爆发一样猛然爆了出来。
  “不答应!一个条件也不答应!打!打到底!打到亡国!我就不信不答应这个条件他就能怎么样了我!给我打到底!!”
  沈该面色惨白。
  他看着满脸怒火的赵昚,知道赵昚已经不可能妥协了。
  打?
  打得过吗?
  到时候条件估计会更加苛刻。
  而且万一他们发现这仗是可以打赢的,那么……
  会不会一时兴起直接灭了南宋,把他们当做阶下囚?
  但是沈该无法阻挡赵昚。
  赵昚一方面要求沈该全面封锁赵昚和虞允文一切图谋破坏明国黄河大堤的事情,一方面又把明国的五大要求公布出去,让世人看到明国的丑恶嘴脸。
  明国关于停战的五大要求公布之后,的确引起了一阵舆论上的争论,很多人都认为明国这样做实在是太不讲道理太霸道了,这就是冲着灭亡大宋来的。
  很多官员也表态不支持明国的条件,但是除了极少数死硬派分子之外,大部分人对于不满之后的看法是重新谈判,寻求更加优越的条件,而不是继续打仗。
  打仗是打不赢的。
  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南宋朝廷的基本共识,这仗是真的打不赢,所以只能通过谈判话术争取更好的条件,实现弱国外交之胜利。
  比如能不能不要改称江南国和江南国主,哪怕维持一个宋国王的称号呢?
  这感觉不是不可以去谈的。
  沈该和周麟之就主要持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可以这样谈,试着争取,但是绝对不要强行拒绝,以免激怒明国。
  而且沈该说的话还挺扎心的。
  “明国要求割地,是因为他们可以用兵马攻占,而大宋无法收复,这种情况下,即使大宋不愿意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