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了,没什么事情你就回去休息吧,这些日子麻烦你又要操心复兴会的事情,又要操心战争的事情,的确是把你累坏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苏咏霖看着夜色深了,便让辛弃疾回家休息。
  不过这一弄倒是让辛弃疾想到了自己还有事情没和苏咏霖说。
  “说事情说的连大喜事都差点忘记和您汇报了。”
  辛弃疾从怀里拿出了河南兵团的战报:“最新战报,五月二十七日,宋军李显忠部援军主力被我军击溃,全军覆没,我军击杀宋军近两万,俘获六万余人。”
  “哦?那么大的胜仗?这加在一起得有八万人,算是宋军主力了吧?”
  苏咏霖顿时高兴起来,连忙接过战报,一看之下,大喜过望。
  宋军于四月二十一日以大将李显忠为主将,将军王宠为副将,统领临安禁军和江淮战区的军队共八万人驰援襄阳。
  为了尽快抵达襄阳并且不要耗费多余的时间,他们放弃了走水路和明军、农民军进行纠缠,而是选择走目前还在宋廷掌控之下的陆路,也就是淮南西路。
  通过长江水道行进到淮南西路的安庆府之后,宋军登陆,在安庆府集合以后前往六安,再从六安前往信阳。
  李显忠和川蜀系将领之间还是有一点情分在的。
  李显忠出身陕西延安,原先也属于西军这个大派系之中,而现在的川蜀系将领也基本上都是出身西军,只不过李显忠没有和他们在富平之战失败以后进入四川。
  他的经历较为坎坷。
  先是假意投降金人,一番操作之后差点干掉了金军主帅,之后逃亡西夏,得到了西夏皇帝的赏识,得以借兵攻金,之后又因为内部矛盾不为夏人所容,他就自立山头招募兵马打败了夏军的铁鹞子。
  再往后因为难以在关中立足,不得不带着四万多招募来的关中勇士进入四川回归南宋,为时任四川宣抚使吴玠所接应、安抚,然后抵达临安,进入赵构嫡系。
  可以说川蜀系将领对李显忠是有过帮助的,本身也属于西军这个早已不存在的大团体之中,有着一份特殊的联系,所以在支援襄樊的问题上,李显忠还是比较卖力的。
  他带兵疾驰猛进,以较快的速度进入信阳,在信阳,李显忠探知明军在枣阳有驻军,于是做了一番分析。
  他认为明军在枣阳布置兵马是为了防止援军援助襄阳,因此枣阳守军应该时刻警惕着信阳方向的宋军,说不定他们已经知道了信阳方向来了一支宋军,正严阵以待。
  这样一来,如果在枣阳开辟战场和明军对抗,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枣阳守军和明军的援军,还不知道要打多久,要消耗多少兵力。
  明军战斗力强大,这一点李显忠一清二楚,他手上可以依靠的精锐人数不多,也就三万人,要是在枣阳就拼光了,去襄阳就等于是去上菜。
  不能在枣阳耗费太多的兵力,枣阳最好可以一战而下,轻松取下,然后大军直接奔赴襄阳,和襄阳明军决战。
  但是明军主将也不是傻子,要想办法让他们相信宋军的主攻方向不在枣阳,而是在其他地方。
  用兵之道,可不是敌人在哪里我就要去哪里打,而是要自己想办法开辟战场,想办法让敌人跟着我的步调去打,让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干什么。
  李显忠是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他不是田师中那种大庸人,这一次援助襄樊,枢密院给了他比较大的自主权,他也充分运用起了自己的自主权,决定另外开辟战场。
  开辟在什么地方呢?
  南阳。


第1081章 优势在我!
  明军大军南下,必然是需要粮道的。
  具体的粮道并不好分析在什么地方,一定是被明军藏得很好,但是攻敌必救之处本就是兵法要义。
  南阳作为明军后方重镇,不管粮道是否接近,难道明军还能放着不救?
  大军主力全都南下进攻襄樊了,主力都被襄樊守军拖住了,这个时候不就是围魏救赵的好时候吗?
  李显忠决定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明军展开一次大胆的进攻。
  自明宋开战以来,宋军诸将皆畏惧明军,不敢与明军正面抗衡,但是经历过之前一场主动进攻作战的李显忠完全不认为自己不如明军,完全不觉得自己一定会输给明军。
  他之前敢用一万人挑战明军两万多人,这一次就敢用八万人和明军七万人干一仗。
  八万援军中,有三万是绝对主力,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嫡系部队,他很有信心,以这三万人作为基础向明军开战,他有战胜的把握。
  然后他就开始设计战术。
  他之前听闻明军的一些战例,的确非常佩服明军的缔造者苏咏霖。
  苏咏霖在兵力弱小的时候,曾多次利用强敌金人的弱点在金国疆域内大开大合四处破坏,把敌人主力耍的团团转,而自己则在运动作战之中将敌人主力消灭。
  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学习一下苏咏霖。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攻敌必救之处是一个好方法。
  用攻打南阳的策略调动明军回师援助,减轻襄樊的压力,给主力军队进攻襄樊、与襄樊守军里应外合击溃明军创造机遇。
  明军包围襄樊进攻,未尝没有围点打援的想法,而李显忠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他相信襄樊的坚固绝非明军可以轻易攻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攻打远没有襄樊那么坚固的南阳,又会如何呢?
  而且根据情报,明军主力也就是一个河南兵团,暂时没有其他明军兵团南下参战的情况,除却三万人驻守在淮南东路,整个河南地区其实也就七万明军。
  进攻襄樊必然要出动大军,留下来防守河南的明军数量一定很少,撑死了也就一两万,所以说,前往襄阳的明军大概也就在五万之数。
  根据之前的判断,江南西路的贼军总人数可能比较大,但是他们的战线拉的那么开,能够投入襄阳地区的兵力估计也就两三万,加在一起,明军总兵力大概和宋军援军的数量是差不多的。
  在缺少一手情报的前提之下,李显忠做出了如此判断——倒不是他不愿意搞到更多稳妥可靠的消息,实在是他们搞不到更多准确的情报了。
  派去刺探消息的细作、哨骑去得多,回来的少,带回来的消息更少,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李显忠明显察觉到明军方面有意识的针对宋军的刺探做出了应对。
  而且效果还很好。
  尽管如此,李显忠觉得自己也能分析出大概的数字,剩下的方面,就要靠战术来达成了。
  兵法上所谓攻敌必救之处是很有道理的,他相信自己派兵打南阳,必然调动明军大部队回援,派兵不用多,一万足够,但是声势要响亮,要给明军营造出大军主力奔袭南阳的场面,逼迫明军大军回援。
  趁这个机会,他再用主力宋军进攻襄阳,解除封锁线,剿灭剩余明军,以此将战局扭转。
  因此,虽然战况危急,虽然敌人强大,但是届时明军在战场上所能保留的兵力也就四五万的样子,而宋军还有七万人的主力和襄樊守军四万人。
  十一万对五万,优势在我!
  李显忠决定相信自己的战友们可以依靠襄樊坚城坚守下去,一定可以支撑到他的支援抵达。
  于是他立刻开始调兵遣将,选择“优秀的将领”承担那个奔袭南阳的任务。
  谁是这个幸运儿呢?
  选来选去,他选中了王宠。
  他决定派遣王宠率领一万较为精锐的军队自带口粮奔袭南阳,不要和沿途遇到的明军控制的城池产生什么交战,一鼓作气进攻南阳。
  南阳应该有明军守备,但是数量不会多,只要突袭足够快,足够出乎意料,拿下南阳不是问题。
  那样的话就可以切断明军的退路和后勤补给线,造成明军大乱。
  就算无法快速拿下南阳,那就在南阳周围烧杀抢掠一通补充口粮,然后继续向北袭扰、破坏明国内地的生产,绕一个大圈子之后返回信阳,结束这场作战任务。
  他们不需要达成什么重要的战略使命,主要就是调动明军主力从襄阳回援,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算是成功了。
  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明军,他们还需要多数旗帜,让明国人以为是宋军主力前来攻击南阳了,迫使明军回援。
  他自己率领主力军队暂时不要前进,等明军开始行动之后,他再通过边境地区的桐柏县绕行抵达枣阳一带,伺机攻取枣阳,然后火速驰援襄樊,击溃襄樊明军和农民军,解除襄樊之围困。
  他觉得自己设计的战术是不错的,不过对于这个战术的执行层面,王宠有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将军,执行此番任务,难度颇大,末将自觉能力不济,不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还请将军另择良将前往。”
  此次行军的副帅、侍卫马军司指挥使王宠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这一次强行军,所以希望李显忠可以挑选善战的将领前去。
  开什么玩笑,先去攻打南阳,打的下最好,打不下还要继续向北进入明国腹地,绕一个大圈子之后再返回信阳……
  你以为我是谁?超勇的将领吗?
  还是说你以为我麾下军队是什么天下精锐吗?
  侍卫马军司的军队算是精锐,可是这个精锐并不是说战斗力多强,而是说兵员素质不错,都是青壮,没有老弱,士兵身体还是过的去的。
  但是打仗也需要战斗经验和战斗素养,这一点上,重建不久的侍卫马军司就比较欠缺了。
  都是新兵,训练时间撑死了也就大半年,士兵们没什么战斗经验,更别说战斗素养了。
  李显忠的要求很显然是要他们长途行军甚至是强行军,这种情况下带一群新兵蛋子……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搞不好跑着跑着就剩我一个光杆司令了!
  王宠很为难的向李显忠表达了自己的难处。
  “末将麾下兵马虽然多是青壮,奈何训练不过半年,尚且没有精熟战法,恐不能执行如此繁重之任务,唯恐辜负将军的嘱托,以至于延误国家大事,所以还是希望将军能够另择良将、精锐前往。”
  李显忠看着王宠,顿时很是不满。
  “王指挥使,你的任务不是和明军死战,而是通过虚张声势吸引明军回援,我不需要你怎么战胜明军,我只需要你做一些破坏,甚至是烧杀抢掠,达到调动明军主力回援的目的就可以了。
  这一点,我相信王将军和麾下军队可以办到,至于剩下来的事情,本将会带领其他的精锐主力完成,会在这里和明军决一死战,王将军难道觉得和明军决一死战更容易吗?”
  倒不是说谁更容易,他只是觉得留在这里死战,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前往明国打秋风吸引明军主力,搞不好就要被集火。
  那可就很难回来了。
  王宠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二者之间的不同。
  所以他还是坚持请辞。
  “还请将军理解,末将无能,麾下新兵也不够强,恐有负将军所托,耽误国家大事。”


第1082章 将军神机妙算,明贼一定上钩
  王宠屡屡推辞的行为使得李显忠有点生气了。
  我是主帅,你不遵守我的命令,是要干什么?
  造反?
  李显忠黑了脸,十分不满。
  “这是军令,主帅的军令,在军中违背主帅的要求,你可知道要承担什么责任?”
  王宠顿时苦着一张脸向李显忠告饶。
  “将军,还请将军理解,末将并非胆怯,只是麾下军队实在不堪用,却要承担起吸引明军回师的重任,末将自觉不能成功,唯恐打乱将军全盘计划,还请将军理解啊!”
  此时军帐中还有不少人都在看着,李显忠就觉得王宠是故意不想出战,贪生怕死,损害自己的威信。
  出任主将之后的第一道军令如果因为王宠的胆怯而收回,还怎么树立属于主将的威严?还怎么统领军队?
  这个王宠,一点都不讲政治!一点都不顾及自己作为主将的颜面!
  混账东西!果然禁军出身的和我就不是一条心!
  李显忠于是大怒。
  “战场之上违抗军令到底是什么下场,王宠,你应该明白!现在本将给你两个选择,第一,率军出击,完成任务,然后平安归来,立功受赏,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第二,抗命不尊,被军令所斩,你自己选吧!”
  两个选项摆在了王宠面前,而只要王宠智商正常,就知道自己其实没有选择。
  而李显忠明显有着杀了他来震慑人心的原动力,他一定会这样去做。
  他又是恐惧又是哀怨又是愤恨,最后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接下了命令。
  “末将遵命!绝对完成任务!”
  “如此甚好!速速准备,即刻出征!兵贵神速,襄樊友军可能坚持不了太久了!如果贻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