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大军只有四万余人,必然不能同时抵抗明军和农民军的前后夹击,必须要派人解围,维持京湖战区的存在。
六人小组加紧行动,调兵遣将准备出征。
但是到了六人小组成立的第三天、赵昚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襄樊方面主将王彦的求援书便抵达了临安。
第1058章 六人小组
王彦这封求援书的到来给六人小组带来了不亚于火星撞地球一般的震慑。
明军南下进攻襄樊,与北上进攻之江南西路农民军形成南北夹击合围襄樊之势。
目前抵达襄樊的农民军人数约在两三万,明军人数约在四五万,襄樊宋军四万人正在努力固守襄樊二城,决不屈膝投降,但是希望朝廷尽快来援,解除襄樊的围困,不要让壮士绝望。
明军南下了?
这就意味着明国居然对南宋不宣而战?
这个消息送到临安之后的第一时间,六人小组是不敢相信的。
虽然之前沈该提出了猜测,并且认为明国一定会南下,但是现在得到了证实,最不愿意相信的反而就是他。
叶公好龙了属于是。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王彦没有必要撒这样的谎。
他作为襄樊主将,撒这样的谎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这只能是真的。
明军南下了,明国对南宋不宣而战了,第二次明宋之战已经开打,而这一次更加凶险。
因为明军的目标不再是江淮,而是南宋中部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襄樊。
襄樊扼守南宋腰脊,是南宋中京湖战区的北面屏障,是阻挡明军南下的重中之重,其战略意义等同于淮河之于江淮防线。
第一次明宋战争让南宋失去了淮河防线,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已经不可能实现,江南面临着巨大的战争压力,只要长江防线被突破,临安就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以至于临安朝廷不得不在江南地布置大量军队来作为应对。
现在明军第二次南下、发起第二次明宋战争,那么明军的目标就是襄樊吗?
襄樊太重要了,一旦襄樊不保,整个京湖就不保,京湖不保,南宋中部地区就完全暴露在明军攻击范围之内。
更可怕的是江南西路农民军与明军打起了协同战术,这几乎可以认定是农民军投靠了明国,如此明国只要攻克襄樊,就能轻而易举攻克京湖地区,然后和江南西路连成一片。
湖广、江西不保,南宋中部大片国土不保,直接被明军拦腰打断,如此江淮之地和川蜀之地互相不能联络,只能各自为战。
南宋几乎等于是亡国了。
这仗还怎么打?
“怎么会这样?不可能啊!明军怎么会南下?一点点迹象都没有!这不正常!这不正常啊!!!”
沈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不能冷静,双手抱头坐在椅子上怀疑人生。
叶义问和周麟之差不多,也坐在椅子上双目空洞怀疑人生,且深切地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恶意。
他们不太能接受这个局面。
与他们三个比起来,枢密院三人组相对冷静一点,但也只是相对。
胡铨一拳捶在了桌子上,怒喝连连,痛骂明国不守信义背信弃义,明明签订和约,居然对藩属国出手,此等不仁不义之国居然是最强的国家,简直是老天无眼。
陈康伯坐在座位上看似冷静,但是他的双手死死绞在一起,足以显示他内心的极度不安。
虞允文数次深呼吸,内心思虑百转千回。
六人小组经历了段时间的宕机之后,被陈康伯招呼着起来做决策。
“现在的局势已经容不得我们做出任何的错误决定了,也容不得我们再有任何的犹豫,我建议,立刻调发禁军精锐、江淮精锐和川蜀精锐三支大军支援襄樊。”
陈康伯的建议让其余五人眉头紧锁。
显然,陈康伯的建议是总体战的建议了。
他这样做就是要求南宋放弃一切幻想,调动全部的精锐驰援襄樊,解开襄樊围困,在襄樊和明军打一场决战,一口气决出胜负。
在其它人看来,这个计划未免太过于冒险了。
周麟之就强烈反对。
“陈相公,且不论大宋集中精锐和明军争锋能否获胜,单说各地精锐一旦抽调,那么其所面对的明军一旦发起进攻,又该如何?”
“明国还在修黄河,出动一支军队攻打襄樊实属不易,他们应该没有发动三方面军队同时南下进犯大宋的能力。”
陈康伯缓缓道:“而且我也不是要抽调全部的军队,抽掉一半,只是一半就可以,若不抓紧时间驰援襄樊,襄樊一旦崩溃,大宋是个什么下场,诸位不会不清楚吧?”
“应该?”
周麟之摇头道:“军国大事,【应该】二字如何服众?陈相公,你是枢密使,怎么能如此不严谨?”
陈康伯沉默了一会儿,叹息道:“那么,诸位相公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好办法不常有,提出反对的人更不可能常常有,反正宋朝又没有规定提出反对者同时也必须提出可以执行的动议,那当然是嘴炮随便打,没有任何后遗症了。
可是眼下不是打嘴炮的时候,问题迫在眉睫,皇帝昏迷不醒,必须拿出一个章程来应对,否则襄樊不保,南宋亡国在即。
沈该试探着开口。
“能否派人和明国商量一下,这仗不要打,签订和约可以吗?”
沈该的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其余五人的强烈反对。
陈康伯更是反对急先锋。
“眼下这个局势大宋可有任何能够拿得出来谈判的筹码?如果没有,那就等着被人宰割好了!明国已经割走了一半的淮南,难道现在我们还要交出一半的襄樊之地吗?”
沈该的建议被直接否决,连一向稳妥的叶义问都不能接受这个选择。
叶义问思忖再三,终于开口。
“陈相公,你能保证明军不会在其他方向发起进攻吗?”
陈康伯闻言苦笑。
“叶相公,这个问题,恐怕连苏咏霖都没有办法准确的回答你,他自己都未必能保证他不会更改作战计划,行军作战,哪有成规?”
叶义问闻言,沉默了许久没有开口。
周麟之继续开口反对。
“襄樊乃国家重镇,朝廷投入大量军费修缮城墙,挖掘护城河,使其无比坚固,城内存粮不少于三年,明军就算想要攻取,也需要三年的时间,不需要那么紧张吧?”
胡铨立刻反驳。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那么关键的事情,怎么可能依靠这种推测?明军善战,我们应该做好襄樊明天就要被攻破的准备,以此急速驰援!而不是在这里坐等三年!”
周麟之被胡铨驳斥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涨红了看向叶义问。
“叶相公,你说呢?”
叶义问看了看他,没说话。
胡铨立刻表示自己支持陈康伯。
“眼下可以确定的是,明军集合大军要攻取襄樊,而襄樊是绝对不能丢失的,不说集中全部的主力支援吧,立刻派兵支援也是必须的,诸位相公,咱们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陈康伯点头。
“我支持我自己提出来的办法。”
胡铨也表态。
“我也支持。”
六票已有两票。
一直未说话、心思很重的虞允文投出了第三票。
“我也支持。”
沈该和周麟之看了看叶义问,显然是想着等叶义问表态,他是尚书左丞,是大宋实际上的首相,政府实际上的首脑,他认可这个计划,分量是很重的。
他的一票等于三票的威力。
叶义问不擅长军事,对军事没什么研究,在当前局势下,他本来只是想浑水摸鱼凑凑数,不要对军事问题有什么过于深入的参与。
可局势把他推到了这个他无法退却的位置上,他的决定绝对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走向。
皇帝什么时候才能醒过来呢?
叶义问前所未有的思念着赵昚。
斟酌再三,叶义问感觉自己已经被逼到墙角无路可退了,必须要点头了。
于是最后无奈点头。
“我知道了,禁军,江淮三统制司和川蜀三统制司三处都可以出兵,这方面的计划,我……我支持陈相公的计划,就这样做吧,襄樊,决不能丢。”
第1059章 危急存亡之秋
叶义问做出了这个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正确的决定。
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没有选择。
他只能随波逐流,做出这个不算是决策的决策。
如此一来,六人小组做出了决定。
他们把这个决定上报给目前的皇室代表——太上皇后吴氏,请她同意这个决策。
当然,吴氏也没什么选择,只是走个过场,表达一下六人小组没有绕开皇室独资决策。
吴氏一个弱质女流并没有什么政治主张和野心,看到了这份牵扯甚大的决策,只能幽幽叹了口气,以太上皇后的名义允许了六人小组的行动,并且对他们嘱咐。
“一介女流不懂国家大事,值此危急存亡之际,还请诸位相公多多费心劳神,勿忘国家恩德,老身在此谢过。”
“臣等不敢。”
六人小组一起下拜,向太上皇后吴氏表达尊敬,然后开始行动。
既然决定支援襄樊,就要开始抽调军队。
全靠之前八万人募兵计划和七万人募兵计划的顺利实现,如今除了临安禁军,镇江府、池州府、建康府这几支军队是满编的,一共九万大军,兵力充足。
而临安禁军方面,因为侍卫步军司的崩溃,使得原先满编的禁军缺少了一支部队,不过禁军方面并不缺人。
侍卫步军司只有三万人,但是侍卫马军司却有足足六万人。
多出的兵力原先是要给殿前司的,但是赵构始终不回来,赵昚百般讨好,赵构就是不回来,说什么太上皇后吴氏还在临安就可以代表他,他在不在无所谓。
他喜欢温州,准备长期定居在温州,你有什么事情就来温州找我好了。
正好我离临安远点,也能给你腾出空间,你该高兴才是。
反正我不回去!
赵构的所作所为极大地刺激了赵昚,赵昚失去了耐心,索性把给殿前司保留的军队数额编入侍卫马军司,由自己亲自统领。
算上如今殿前司内也接受赵昚指挥的一万人兵力,临安禁军还有七万人的兵力。
也就是说目前可以快速调动的江淮战区军队人数总额在十六万。
这是第一次明宋战争之前南宋江淮战区总兵力额度,不过当时的江淮战区绝对没有那么多兵力,很多都被吃了空饷,这一次,却是实打实的十六万军队。
或许在军饷方面依然有克扣的地方,但是因为明国的巨大威胁,吃空饷这种事情确实没有了。
赵昚多次派人明察暗访,得出的结论是的确没有吃空饷的情况了,军队最起码也是达到了满员的状态。
看起来,明国给他们的压力真的很大很大,所以目前临安朝廷可用军队数量还是非常充裕的。
尽管训练度方面确实值得担忧,不过数量上至少是可靠的。
六人小组经过讨论之后,决定任命建康都统司都统制李显忠为这一次江淮战区军队支援襄阳的主将,理由是李显忠曾经面对明军的战绩。
第一次明宋战争期间,宋军全面崩溃,连名将刘錡都失败了,宋军屡战屡败,狼狈败逃。
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只有李显忠带领缺兵少将的池州都统司兵马对明军发起进攻。还是主动的进攻,给明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虽然不敌,却成功撤退保全主力,所以李显忠甚至算的上是第一次明宋战争期间宋军将领中表现最好的人了。
他的才能得到了临安朝廷的认可,于是在战后,李显忠被调任为建康都统司都统制,直接镇守建康府,直面明军淮南地区的军队。
这一次让李显忠统领宋军支援军队也算是对他寄予厚望了,临安朝廷希望李显忠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能,统领大军打败明军,挽回国家的危局。
六人小组正在紧张的调兵遣将时,赵昚终于苏醒过来。
得到消息的六人小组立刻前往拜见,并且把目前的局势告诉了赵昚。
赵昚刚刚醒过来,一听明军南下和农民军南北夹击襄樊,大惊失色,差点再度晕厥过去。
太医赶快用秘法对赵昚使用紧急苏醒术,让赵昚暂时没有晕厥过去。
但是赵昚还是不能抑制自己的怒火,说了一些话,越说越气,接着急火攻心,呕了一口血,顿时面色惨白。
六人小组也吓得面色惨白。
在再度失去意识之前,赵昚承认了六人小组,并且费力的指了指陈康伯。
“陈相公……主事……”
竭尽全力说完五个字,赵昚再次失去了意识,晕厥过去。
太医们一拥而上对赵昚动手动脚各显神通,六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