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月二十五日,徐通第二师的部队全部到位鄂州,徐通手上重新有了两万人的兵马,大为欣喜,立刻下令军队出击。
  徐通决定沿着汉水向西、进而朝着西北方向进军,可以一路直达襄阳。
  可以说此时此刻,襄阳府就在农民军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战前,赵玉成定下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吃掉襄阳大军这支南宋的精锐之师。
  这支精锐之师基本上是川蜀大军精锐的一半,如果把襄阳大军吃掉,就等于打掉了南宋川蜀战区的一半力量,这对于之后关中的苏海生率军南下有很大的好处。
  襄阳大军所处的位置就在秦岭以东,所以尽管向西毗邻川蜀战区的核心汉中,但想要直接返回川蜀战区前往汉中地区,就要翻山越岭,通过秦岭艰险的道路才能成功。
  而这对于封建军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第1039章 明军南下?
  赵玉成认为在南北夹击的情况之下,襄阳大军就算想要撤退,也只能向东撤退。
  但是向东并不是一条正确的逃生路线。
  因为赵玉成知道,在张越景的计划之中,农民军负责堵住襄阳大军南下的路线,北方和东方的路线则都由河南兵团来负责解决。
  他们第一波南下不仅要进攻襄阳,还要顺带着拿下随州、信阳军,彻底将襄阳大军包围起来,一口吃掉。
  然而襄阳宋军虽然知道农民军主动发起了进攻,却不认为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会兵败如山倒。
  他们更不会认为这两支大军六万人居然在一个月左右就兵败如山倒了。
  襄阳宋军紧张兮兮的盯着明军河南兵团,完全没有注意到来自侧后方的危险。
  直到徐通率领农民军第二师顺着汉水一路进攻到郢州长寿县,并且分兵攻取荆门,彻底堵死了襄阳宋军的南下之路时,襄阳宋军才听到了一些风声,觉得风头不对,背后好像出了点问题。
  但是此时此刻徐通已经在他们背后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北上。
  赵玉成又派遣张小虎分兵向南进取江陵县,甚至打算更进一步进攻夷陵,率先堵住川蜀大军出川之路。
  农民军的凌厉攻势是南宋地方官府完全不曾预料到的,他们面对覆灭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之后的农民军是彻底的无力,根本不可能在他们的威胁之下成功防守。
  地方官府手上的军事力量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真要面对农民军,那就是平头哥单挑草原雄狮,只能说勇气可嘉,到下面好好练习,争取来生不要再犯傻。
  所以面对军容严整、着甲率甚至比正规宋军还要高的农民军的时候,他们无一例外全部润了。
  他们也不敢投降,生怕被拉清单清算掉,唯一能做的就是润,拖家带口的润,农民军从东向西进攻,他们就紧张的进入川蜀通道,想着前往川蜀之地避难。
  当官的、富户拖家带口的出城逃跑,农民军一座接一座的攻克城池,整个长江中游地区,农民军掀起了一阵进攻狂潮。
  而在这阵狂潮的边缘地区,襄阳大军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问题之所在的时候,他们的都统制、正牌襄阳知府王彦终于赶到了。
  要说也是巧合,王彦赶着农民军断绝川蜀战区和京湖战区之间联络最后时刻出川成功,并且一路顺顺利利的来到了尚且没有陷入战乱的襄阳地区。
  一直到他抵达襄阳府就职之前,他还以为自己接手的只是一个比较严峻的局面,需要他要调整兵力,研究布防,接替姚仲没有完成的工作把襄阳的立体防御搞好。
  然后也就那么回事,反正明国正在修黄河,肯定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举全国之力南下,他们搞不定。
  但是当他就职之后,得知最新的军事情报的时候,他直接愣住了。
  什么情况?
  我刚刚从荆门那边过来,现在荆门就被贼军攻克了?
  贼军不是在江南西路吗?战场不是在江南西路吗?怎么打到这边来了?怎么打到我的大后方来了?
  王彦初来乍到,还没搞清楚具体的情况,就直接被这个最新消息给搞得晕头转向。
  好不容易稳定不情绪,他急忙询问具体的情况,一番了解之后意识到问题大发了。
  农民军在三月初和九江大军干起来了,然后鄂州大军因为担心九江大军扛不住,轮到自己扛,所以提前向襄阳大军求援。
  但是周本元因为恼火之前鄂州官府把姚仲搞下台的事情,加上军械不到位,就根本没有理睬他们,之后一段时间鄂州倒是没什么消息了。
  但是新的消息一来就足够吓人。
  农民军都打到荆门去了,这不就代表着鄂州大军和九江大军已经差不多完蛋了吗?
  两支大军,六万人的编制,就那么完蛋了?
  王彦看着军事地图,一脸懵圈。
  别说王彦懵圈了,其他襄阳大军的将领们也差不多懵圈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一个月不到的功夫,他们的后方直接出了这种事情。
  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都是猪吗?
  他们是那种根本不打仗只知道逃跑的猪吗?
  六万人!两支大军!败给一帮泥腿子?
  短暂的懵圈之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王彦恢复了冷静,他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农民军的进军意图和目前已知的情报,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个有点惊悚的结论。
  “这帮叛贼是在断咱们的退路啊!”
  王彦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襄阳往西,是秦岭之地,崇山峻岭道路难行,不可能作为大军退路,往北是明国,往南本来是最好的退路,可是被叛贼截断了。”
  一名部将立刻发言。
  “那往东呢?东边不还在咱们的控制之下吗?”
  王彦抬起头,冷冷地看着他。
  “只要明军南下,你觉得信阳军和随州能拦得住明军的进攻吗?”
  “明军南下?!”
  在场的军官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我现在越来越怀疑明军和贼军之间是有勾结的。”
  周本元走到了王彦身边,开口道:“贼军在行动的时候,明军大肆演武,甚至进入国境主动挑衅,这样的事情之前可没有发生过,但是现在却发生了,万一,这是明军为了配合贼军而做出的行动呢?”
  王彦沉默了一阵子,才缓缓开口。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明军从北向南,贼军从南向北,将咱们重重包围,陷咱们于死地。”
  王彦的分析作出,在场的军官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面色铁青。
  正是因为这种猜测合情合理且非常有可能发生,所以他们才会面色铁青。
  而王彦的猜测还没有停止。
  “如果以上猜测是真的,贼军和明军打算在围攻襄阳,覆灭我军,那么他们的意图就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襄阳,襄阳,乃京湖屏障,京湖,乃大宋之腰脊。
  襄阳不保,则京湖不保,京湖不保,则大宋腰脊不再,大宋疆域会被明国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长江天堑将毫无意义,届时会发生什么,还用得着再说吗?”


第1040章 王彦是一位名将
  王彦把自己的猜测说出口。
  周本元咽了口唾沫,面色变得十分难看。
  “都统制,您说的这些……都是最坏之可能,未尝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吗?明国还在大修黄河,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以举国之力南下吗?不可能的吧?”
  “和金贼作战,我从来都要做最坏之打算。”
  王彦冷声道:“和金贼作战尚且需要如此谨慎小心,现在面对远远强于金贼的明国人,我要是不从最坏的可能做打算,难免全军覆没、尸骨无存,你我也难免身败名裂,为后人所耻笑。
  咱们若是以为明国修黄河就不能大规模开战,便太过于轻敌了,恐怕会成为下一个夏国,诸位,明国蛰伏已久,不动则已,一动,恐天崩地裂,吾辈有大麻烦了。”
  众将心中惊悸,纷纷向王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既然能提出问题,就说明王彦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吧?
  他们十分渴望的看着王彦。
  可是他们不知道王彦自己都有点后悔为什么要那么着急赶路,要是稍微慢一些,说不定就不用敢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来到襄阳,面对这样的可怕局面。
  办法?
  什么办法?
  对方已经占尽先机,摆明了要把你包围在襄阳围歼掉,你还能怎么办?
  现在南下撤退?
  明军演习的部队现在还在光化军,得到消息恐怕一天时间都不用就能追过来,届时襄阳大军肯定不可能全部撤退完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难逃一死。
  往东撤退?
  恐怕还没走几步路酒杯明军精锐铁骑南下突袭,届时陷入危险的野战,能否保全自身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往西撤退?
  秦岭大山层峦叠嶂,蜀道之难行天下闻名,少数几人还能当做人生挑战,几万大军翻山越岭,怕是最后十个人里面有两三个人能跟着部队抵达汉中就算是胜利了,其他人不是死就要开小差逃跑。
  往北?
  那是明国国土,人家大军就在那儿等着你呢,你现在过去怕不是主动找死哟!
  思来想去,王彦是真的没有破局之法,现实摆在眼前让他看,他也已然无能为力。
  长叹一声,王彦无奈摇头。
  “阴谋可破,阳谋如之奈何?以我们这四万人是根本没有破敌之法的,最后的一线生机,就在死守襄樊了。”
  王彦伸手指着地图上的襄樊之地,引得众将一起低头观看。
  若说南宋朝廷在整个金宋对峙期间和明宋战争时期做了什么好事,便也只能说一说他们对襄樊之地的经营。
  襄樊,就是襄阳与樊城,两座城池夹汉水而立,南为襄阳,北为樊城,两城互为犄角,皆是城高而坚厚。
  襄阳与樊城夹水建立有一个很好的优势。
  就算陆上交通阻断,后方也可以通过宋军水师之优势,从汉水运送粮食,军器,衣甲往援襄樊。
  而就算襄樊陷入极端危险的状况,两座城池也能通过水道和浮桥互相联络,互相支援。
  而且为了长期对抗金国、明国,南宋朝廷在襄阳和樊城之中积储丰厚,目前襄樊二城中存储的粮食足可以食用三年之久。
  武器军械经过核查之后,虽然存储不多,且良品率较低,但是襄樊二城中有大量专业匠人,只要原料足够,是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军械以供大军使用的。
  这是襄樊二城最大的优势,也是面对明军、农民军的最好依仗。
  王彦综合判断了局势,以自己多年的征战经验,做出了死守襄樊以待援军的决策。
  绝对不能撤退,绝对不能主动进军,绝对不能放弃希望。
  这是王彦提出的三个绝对策略。
  “襄樊二城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深,互为犄角之势,足以互相支援、抗击入侵,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襄樊二城也能互相支援,死守三年,绝不让贼军得逞。”
  王彦做出了判断。
  有部将询问如果三年之后还是不能解围,该怎么办?
  王彦沉默了一会儿,而后默默叹息。
  “若三年之后尚不得援军解围,这仗,也不用打下去了。”
  诸将对此纷纷无言以对。
  但是话虽如此,眼下依然不能放弃希望,决不能坐以待毙成为俘虏。
  他决定实行坚壁清野,提高农民军或者明军生存难度的同时,增加己方防御成功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收集一切有利因素,把一切的不利因素都甩给敌人!
  王彦立刻下令收缩防御兵力,把放出去的兵力全部召回,把主要防御范围放在襄樊二城周边,深挖堑壕、陷阱,并且加快改造、兴建战船,训练水兵,以坚持对周边汉水水系的制水权。
  以襄阳城和樊城作为绝对防御核心,继续加厚、加高城墙,并且多置床弩、投石机于城墙之上,多置滚木礌石和铜鼎,随时准备燃烧金汁以抗击攻城军队。
  与此同时,王彦抓紧时间将城中老弱全部迁出,安置于周边地方,然后把周边地方的青壮男子和青壮女子掳掠一空,全部迁入城内。
  青壮男子可以作为壮丁予以训练,成为后备兵力。
  兵力充裕的时候这些壮丁可以充当辅兵,兵力不够的时候拉上城墙作为主力和明军死战,实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耗尽最后的人力也要和明军拼到底。
  至于青壮女子就更好安排了。
  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等后勤杂物都交给她们来做,所有男人不方便或者不太会做的事情都让她们来做,她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快。
  除此之外,她们还有更大的用途。
  她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抚慰高度紧张的士兵,缓解他们的情绪,以降低他们发生暴动的可能性,提高他们战斗下去的意志。
  一大群男人聚集一起,时间一长肯定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