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臣知道。”
  陆游喝了口茶水,清了清口腔,开口道:“外臣此来,绝对不会浪费陛下的时间,外臣是想要告诉陛下,与外臣同行之副使虞允文,在出使之前,就曾向朝廷建议,寻机破坏大明黄河工程。
  他们试图破坏黄河工程以拖延大明工程的进度,以此让大明的国力被消耗,被牵制,就没有精力南下侵犯大宋了,之后他被安排北上出使大明,但是却在黄河工地上见到了很不可思议的一幕。”
  “工地上没有军队监督,对吗?”
  苏咏霖笑了出来:“我知道的,南朝征发民夫做工,是要防备民夫聚众造反的,但是大明不会有这种情况,所以也不需要军队,大明百姓相信朝廷,绝不会被轻易煽动造反。”
  “陛下英明。”
  陆游开口道:“有鉴于此,外臣本以为虞允文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外臣万万没想到,他居然更进一步,有了更加惨绝人寰的想法,外臣实在不能接受!”
  苏咏霖挑了挑眉毛。
  “什么想法?”
  陆游深吸了一口气。
  “他试图趁着大明没有防备,派人潜入大明黄河工地上,破坏黄河大堤,使之决口,以此造成大的水患,使大明疲于应付,不能南下进犯大宋。”
  陆游说完,王祈和另外两个天网军密探就瞪圆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苏咏霖眯起了眼睛,右手食指贴在嘴唇上,沉默不语。
  少顷,苏咏霖开口了。
  “这是虞允文一个人的想法吗?陈康伯是怎么看待的?”
  “陈相公他……他……”
  “我知道了。”
  苏咏霖点了点头,开口道:“陈康伯,虞允文,这两个人都是南朝朝廷中主张北上恢复中原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对大明的敌视,我是不怀疑的,只是他们一边想着恢复中原,一边却又想着毁灭中原,着实奇怪。”
  “外臣深深以为不可,但是外臣地位低微,没有阻止他们的能力,所以只能将这件事情告知陛下,请陛下早做防范。”
  陆游低声道:“这是外臣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苏咏霖抬起头,看着陆游。
  “够了,足够了,务观先生能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已经足够了,这足以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南朝朝堂上得到通过,南朝皇帝对于这样的建议应该也是非常的心动吧?”


第1000章 陆游不是工具人
  涉及到自家皇帝的问题,陆游还是很敏感的。
  别说赵家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不杀士大夫,可是远远的流放、发配比起被杀要痛苦的多,也不知多少士大夫因为得罪皇帝或者政治斗争失败而被发配远方,最后不是死在路上,就是死在远方,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也算是一种死刑吧?
  所以他心中一惊,忙低下头。
  “外臣不知,外臣不能擅自揣测君上,此乃大不敬,吾国皇帝所思所想,绝非吾等臣子可以揣测!”
  “若是他没有这样的想法,又怎么会把虞允文安排到使节团当中呢?无非是为了亲自观察一下大明的工地,看看工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安排才能成功。”
  苏咏霖咧嘴笑道:“不过他们万万没想到,大明的农民并不反感为大明做工,大明不剥削农民,所以他们才会出此下策,用如此卑劣、肮脏、狠毒的计策来对付大明。”
  陆游心中一阵惭愧,感觉自己的良心和羞耻心正在被狠狠的鞭笞。
  苏咏霖说的很对,赵昚要是没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会把虞允文安排到使节团内?
  无非是想要让他直接看到明国工地的状况,自行侦查一下真实情况,然后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
  要不然,虞允文又不是负责外交工作的,他在枢密院工作,他是搞军事的,搞什么外交?
  陆游对此一清二楚。
  场面安静了一会儿,苏咏霖又开口了。
  “务观先生,你作为南朝使节,南朝官员,你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你该知道这件事情对于南朝来说意义应该很大,一旦成功,必然可以让大明手忙脚乱。”
  陆游闻言抬起了头,看着苏咏霖。
  “原因之一,是外臣不愿看到此等灭绝人寰之事再次出现,百姓何辜?为何要惨遭此等人祸?他们遭的罪还不够多吗?一旦黄河决口,死者何止十万?十万啊!”
  苏咏霖点了点头。
  这是做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拥有这份良知,就意味着陆游是一个人。
  而没有这份良知的人陈康伯和虞允文,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了,他们是官,是南宋的官,而不是他们自己。
  他们是合格的工具,合格的统治工具,是被儒教思想和南宋的统治体制异化过后的工具人,工具属性大于人类的属性乃至于彻底压制了人的属性。
  和他们谈人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早就被驯服了,不再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他们彻底认同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大于一切,指望他们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是不可能的。
  而悲哀的是,这样的工具人往往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是随性的,是高人一等的,是可以肆意压榨底层人民并且享受种种特权的。
  不得不说,儒教思想在塑造工具人的方面是非常优秀的,比诸子百家都要优秀。
  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还能维持自己的人性,使之大过工具属性,实属不易。
  陆游就是这样的人。
  与之相对的,苏咏霖感觉辛弃疾也是这样的人。
  他们都在这种讲究服从的体制之下维持了自己的个性,个性维持住了,人性也就维持住了,人性维持住了,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王朝的统治工具。
  鲁迅所赞叹的脊梁们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是人,才会在冰冷的史书中绽放出别样的光辉。
  苏咏霖看着闪烁人性光辉的陆游,感到莫名的欣慰。
  “那么第二个原因呢?”
  苏咏霖提出了询问。
  陆游犹豫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在说出第二个原因之前,还请陛下告知,陛下在《洪武政论》这本书当中,可曾写下虚假之言?”
  “原来你也看过洪武政论啊?在南朝,看过这本书的人多吗?”
  陆游点头。
  “很多,非常多,虽然朝廷封禁此书,不允许传播和阅读,但是还是架不住很多人阅读,还有更多人偷偷从明国买回来流传,甚至还有人私自盗印,私自贩卖的,禁而不绝。”
  “陈康伯和虞允文也看过吗?”
  “应该是看过的,以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可能没看过。”
  陆游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苏咏霖笑了笑,明白了一切。
  “我以大明国皇帝的身份向你发誓,绝无半字虚假,我所写的,都是我想做或者正在做的,就算一时半会儿无法彻底办成,我也一定会最终完成,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陆游仿佛是得到了最终的确认一般,一直有些紧张的情绪的到了舒缓。
  他深深地望着苏咏霖望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
  “陛下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向外臣发誓,外臣没有理由怀疑,如此,外臣也将确信自己的所为没有错,虞允文之所为,过于毒辣,过于不择手段,外臣无法接受。”
  陆游深深叹了一口气,而后面容变得坚毅起来。
  “明国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明国的确让农民吃饱穿暖了,也有房子住,也有土地可以耕种,外臣一路走来,没有看到明国的流民,每个人都有要做的事情,各司其职。
  这在外臣看来,简直是梦里才能见到的场景,外臣也曾想过大宋国泰民安之时该是什么景象,想来想去,莫过于此了吧?国泰民安已经在明国实现了,外臣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被破坏?”
  陆游想起虞允文和陈康伯密谋的时候,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
  一种必须要去行动,必须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这种梦想中的存在好不容易出现了,怎么能不去保护呢?
  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而苏咏霖也从陆游的言辞之中领会到了他的想法。
  “原来如此。”
  苏咏霖望着陆游,开口道:“务观先生,我不得不说,你的想法非常正确,你的行动也十分勇敢,在那样的环境之中,你能够做出这样的决断,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为。”
  “陛下夸赞,外臣愧不敢当。”
  陆游苦笑道:“外臣只是一介小官,没什么权势,也办不成什么事情,蹉跎半生,年近四十,也未能建立功业……”
  “只要选择了对的道路,并且为之付出,再晚,也不算晚。”
  苏咏霖摇了摇头,感叹道:“陈康伯、虞允文这一类人习惯了高高在上,自以为自己是成大事者,不能拘泥于小节,于是为了做大事,可以牺牲掉小节。
  什么是小节呢?小节就是农民们,为了区别自己和农民,为了不让自己有什么负罪感,他们甚至不把农民当人看,把他们喊做黔首黎庶,如此就人为的造就了上等人和黔首黎庶。
  上等人为了建功立业,是可以牺牲掉黔首黎庶的,陈康伯和虞允文为了宋国北伐中原恢复中原,本国的黔首黎庶尚且不会疼惜,又怎么会疼惜明国的黔首黎庶呢?”


第1001章 为什么不留下来呢?
  听了苏咏霖所说的,陆游的面色十分纠结。
  他内心并不想接受苏咏霖对虞允文和陈康伯的评价,因为这两个人曾经是他的向往,是他非常崇敬的人,他一心想着恢复中原北伐金国,却只能想,这两人是真正的去做了。
  尽管没成功就是了。
  可是他们奋勇拼搏的意志依然让陆游向往不已。
  可事到如今,他发现他们也是人,他们不仅仅只是恢复故国的斗士,不仅仅只是勇往直前的战士,他们还是有着挺复杂的方方面面的。
  这种现实冲击了陆游的内心,使得他不得不承认苏咏霖的这种评价是有道理的。
  他们一心谋国,一心为国,至于为此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他们似乎并不在意。
  甚至这个代价该由谁来承担这件事情他们好像也并不在意。
  他们的眼睛盯着那个结果,忘却了一切。
  陆游的双手紧握扶手,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松开了手,低下了头。
  他很想用南宋上流社会批判苏咏霖思想所提出的观点之一来反驳苏咏霖——他们为民请命之时,苏咏霖并没有看到,只是十分狂妄的宣称他们都是有罪的。
  然而陆游很快就想到了自己反驳好友的那句话——再怎么请命,不还是有人饿死吗?
  他在明国没有看到饿死的人,只看到了端着饭碗大口吃饭然后大声说笑的人。
  他们大口大口吃着麦饭,吃着炊饼,吃的好香啊……
  苏咏霖做到的事情,是他们没有做到、或许也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他无力反驳。
  “陛下所言,都是对的……”
  苏咏霖趁热打铁。
  “所以务观先生,你应该明白了我为什么要执意灭宋,我为什么要毁灭掉这套体制。”
  “外臣知道了,外臣也亲眼看到了大明和大宋之间的不同,所以外臣希望大宋也能变成这样。”
  陆游一念至此,忽然颇有些期待地看着苏咏霖:“若是没有兵戈之祸,若是可以不流血,不死人,那便最好了,陛下,您说……”
  苏咏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不可能,我在洪武政论当中写过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带领被压迫的人掀翻头顶上的上等人从而翻身做主创立新世界的暴力行动,不可能不流血,不可能不死人。
  上等人绝对不会放任被压迫的人把他们掀翻,夺取他们的利益,对于上等人来说,哪怕他们已经富可敌国,也决不允许有人从他手里夺走哪怕一文钱。”
  “这……”
  陆游犹豫道:“如果彼此都能放下成见认真的谈一谈,那么……”
  “务观先生,你去和一个贪官谈一谈,让他们不要再贪污,退还所有赃款和赃款得来的土地、房屋、首饰、古玩等等,你觉得他们会答应你吗?”
  苏咏霖没等陆游说完,就反问了他一个问题。
  陆游沉默片刻,而后缓缓摇头。
  “外臣不曾经历过此事,但是……”
  “但是你也觉得这大概是不可能的对吧?”
  “这……”
  “所以,指望他们能幡然醒悟,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打一开始就没有把咱们当做与他们对等的存在来看待,不是比他们强,让他们仰视和恐惧,就是比他们弱,被他们轻视和压榨。”
  苏咏霖正色道:“我知道,你会觉得我的手段比较残忍,杀戮过多,这样不好,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杀掉的人,比起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