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6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到自己的部下都在看着自己,看到虞允文和陆游在看着自己,看到其他桌的随员们也在看着自己。
  他感到很没有面子,面色涨红,尴尬不已。
  忽然,他灵光一闪。


第984章 虞允文不相信
  虽然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但是陈康伯有办法终结这个问题。
  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这样问题不就不存在了吗?
  他当然不能杀了王祈,他没这个能耐,但是他知道比杀人更重要的,是诛心。
  这样的方法,他过去用过,为了争夺权力,为了战胜那些可恶的投降派和保守派,他用过,他想的是不择手段也要夺取权力,推动大宋的北伐。
  大宋不能偏安一隅,否则迟早会被消灭,大宋必须要进取,必须要夺回中原,否则一旦隋朝建立,也就不需要留着南陈了。
  然而他还是没能在明国建立之前推动南宋北伐,他深感愤恨。
  所以他早已不在乎什么手段,他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了,尤其在这个国家危亡的时刻,手段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手段之类的,不重要。
  一如此时此刻。
  “王主事如此不尊规矩,如此没有上下尊卑之念,敢问明国皇帝陛下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陈康伯觉得这个问题一旦问出来,将终结一切。
  因为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忍一个不守规矩的官员出现在自己的朝廷里。
  哪怕皇帝本人的脾气再好,也不会容忍有人真的触犯到自己的脸面,这对于皇帝来说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所以大臣进谏的时候,是真的拼了命了,万一把握不好尺度过了火,皇帝一怒之下就算不杀人,直接给你贬到岭南之地,不被杀也要在路上累死、病死。
  得罪了皇帝,皇帝有一万种方法让你死。
  然而陈康伯希望看到的场景却没有出现。
  王祈笑了出来。
  笑?
  你笑?
  王祈不仅笑,还说。
  “陈相公不必担心,我方才说的话……都是大明皇帝陛下亲口说过的话,大明皇帝陛下曾经与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我只是复述一下大明皇帝陛下对此事的看法而已。”
  陈康伯愣在当场,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
  虞允文和陆游也是如此,反应不过来。
  苏咏霖虽然自称人皇,不做天子,但是他到底还是顶着一个皇帝的头衔,以皇帝的头衔行走世间,发号施令,让人们遵从他的号令。
  结果他居然能说出这种话?
  他算哪门子的皇帝?
  看见陈康伯目瞪口呆的模样,王祈开心的笑了出来,然后就开始大口大口的吃肉,大口大口的啃着炊饼。
  香浓滋味的肉,管够的炊饼,他连吃了两大碗,吃的和那些在工地上忙碌的农民们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从这往后,这一路上陈康伯等人都没怎么再说过话,也不太愿意和王祈说话,言语中掩藏不住的疏离感和抗拒感是显而易见的。
  倒是陆游多次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王祈,却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和他单独聊天说话,心中满是遗憾。
  之后北上的途中,南宋使节团见识了明国发达的驿站体系和路卡体系,他们虽然不曾见识明国的军队有没有长进,却看到了明国遍布各地的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的建设。
  这不单单是工程,背后藏着的是明国发达的基层治理和强悍的动员力。
  眼睁睁看着明国把统治触角伸到了基层,数量极大的基层组织组织着民众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能聚在一起进行这样的工程建设而不出暴乱,那么就能在未来转化为军队进攻时的后勤保障力量。
  说老实话,其他的感触倒还不是特别明显,就是对明国农民老老实实参加工程而没有任何暴乱迹象的情况,陈康伯等人、尤其是虞允文,对此感到特别的焦虑。
  他们不愿意承认明国用妥善的治理和优厚的待遇使得农民心甘情愿为他们出工出力,他们并不愿意相信明国真的给这些本来应该无偿服徭役的农民以工钱和一日三餐。
  私下里聚在一起谈论此事的时候,陈康伯坚持他们所看到的是明国特意妆点出来的,虽然很不可思议,但越是不可思议,就越是能体现出来这是明国所伪装的。
  他们不愿意也根本不能相信明国那套制度真的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可是虞允文还是不得不提出自己最大的忧虑。
  那就是明国发动大工程和大规模群体行动的时候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低于南宋所预料的。
  “如果他们连军队都不需要出动,连持械武装都让农民自己来做,就意味着明国朝廷和农民之间的互相信任远远超乎吾等所想,明国只需要为工程付款,而不需要额外付出任何费用。”
  虞允文向陈康伯提出了最坏的预料:“如果吾等所看到的就是真的,虽然不可能,但……但总归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可能,这都是真的,那么明国在进行黄河工程的同时,未必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
  陈康伯紧锁眉头,不得不承认虞允文所说的有那么一丢丢的可能性。
  即明国朝廷不担心农民聚众暴乱,不为此投入军事成本,而明国百姓也信任朝廷,不会发起暴乱。
  如此一来,明国发动大型工程所需要支付的费用就真的仅仅只是工程本身的费用,没有其他额外支出。
  不需要给军队支付军费,不需要支出军费和军队的口粮费用,不会产生额外的贪腐成本。
  如此一来,就意味着明国保留着发动战争的能力。
  这何等恐怖?
  只是陈康伯不能理解,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若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些愚夫蠢妇怎么会和他们一条心?难道……难道那洪武政论里面所写的都是真的?苏咏霖没有骗人?那种胡言乱语居然也能是真的?能实现?”
  陈康伯满满的惊疑不定,看向了虞允文,又转过脸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陆游。
  虞允文坐在椅子上,双手扶额,低声道:“我向陛下建议破坏明国黄河工程的办法,就是利用做工农民的怨气,传播谣言,促使他们发起暴乱,以此打乱黄河工程的进度。
  可如果做工的农民并没有怨气,那么谣言又有什么用?那些做工的农民又怎么会发起暴乱呢?我不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可是……可是如果那真的是真的,该怎么办?”
  感受到了陈康伯的惊疑不定和虞允文的动摇,陆游却意外的心情很平静。
  “考虑事情,总归是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而据此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吾等所看到的,便是真实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包括王祈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虞允文抬起头看着陆游。
  “不可能。”
  陆游疑惑。
  “为什么不可能?”
  虞允文摇头。
  “就是不可能,我绝不相信这是真的,我绝不相信!”
  陈康伯也附和了虞允文的意见。
  “我也不会相信,这其中一定有诈,一定是明国的奸计,想要动摇吾等决心,彼等用心险恶,不可不查!”
  陆游没再说什么,低着头,心中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真的,那么他们再怎么怀疑,也是没用的,再怎么否认,也是没用的。
  这个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一心为公之人吗?
  不,是有的,必然是有的。
  只是他们不愿意相信而已。
  陆游便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相信呢?
  仅仅只是因为明国是敌国,就不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陆游不明白。
  看着虞允文和陈康伯一脸的抗拒,他不明白。


第985章 抵达中都
  事实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什么转变,人类的主动能动性终究也是有限的。
  正如苏咏霖难以依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大明军队实现彻底的鸟枪换炮,就更别提陈康伯等人试图凭借自己的个人意志扭转明国的真相。
  纯粹是痴人说梦。
  可能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不对劲,接下来的旅途中甚至没有提出要去什么地方看一看、顺便刺探一些情报之类的,完全就是在埋头前进,有点鸵鸟受到惊吓之后的风采。
  陆游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兴趣,试图深入观看明国真实的民间生活,却因为陈康伯和虞允文的反对而不能实现。
  “吾等职责乃是前往中都拜见大明皇帝,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只需要前往中都完成使命即可,其他的事情完全可以等到了中都再去做,无需多言!”
  陈康伯严厉训斥了陆游,使得陆游什么也不能做,想要沿途看看明国的基层状况也不能得到允许,心中颇为苦闷。
  时间到了洪武四年九月初,南宋使节团抵达了中都,在此之前数日,苏咏霖从开封返回了中都,做了一些迎接南宋使节团的准备。
  虽然实质上已经和南宋撕破脸,毫不掩饰自己想要灭宋的战略,任由《洪武政论》在南宋境内大规模流传,但是名义上南宋依然是明国属国,是明国最大的属国,面子上还是要做点工作的。
  苏咏霖通过天网军在南宋整理汇总到中都的情报,得知了不少关于《洪武政论》在南宋传播的消息,甚至也知道了那个公开在临安城内宣读《洪武政论》并且公开声讨南宋体制的官员之子的事情。
  他到底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对科举制度的厌恶而这样做,亦或是通过阅读书籍而真心地认同拥护自己的理念?
  苏咏霖不敢确定。
  但是他得知这个官员之子在临死前没有求饶,反而大笑,他心中有所感触。
  没人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他的洒脱,倒真有了几分殉道者的味道。
  苏咏霖深深为之感叹。
  九月初一日,陈康伯率领南宋使节团抵达了中都城南的驻军亭驿站。
  这是当年苏咏霖领兵攻打中都时驻军的地方,现在是很多地方官员抵达中都之前必经的重要驿站站点,规模很大,有超过一百名工作人员,规模之大足以容纳六七百人居住在其中。
  从驻军亭往北二十里,便是大明国都中都城。
  南宋使节团在驻军亭驿站休息了一天,九月初二日上午,他们出发前往中都城,九月初二日下午,他们紧赶慢赶,赶在夕阳时分抵达了中都城外,完成了此次一半的旅途。
  眼望着中都城,南宋使节团成员无不感到震撼。
  原因无他,中都城实在是太高大太雄壮了。
  作为原先金国的首都,完颜亮其实并没有来得及对中都城大兴土木就准备南下迁都开封了,苏咏霖拿下中都之后才正式对中都城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和改造,把中都城打造为了大明第一雄城。
  之所以这样做,理由也很简单。
  其一是为了增强中都城的军事属性,让中都城成为华北军事重镇,成为扼守中原的屏障,同时也将成为控制辽东和长城的跳板,不仅作为首都,也要作为军事重镇而存在。
  其二就是为了彰显大明帝国的气势,作为首都,不高大雄壮不足以体现出大明帝国的国力雄厚、国势兴盛,这是一种象征,类似于一个人前往正式场合参加社交活动时对自己的打扮。
  虽然平时肯定不这样,但是关键时刻必须要正式打扮,以此显示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体面和庄重。
  比起五年多以前的中都城,现在的中都城完全变了个样子,苏咏霖几乎是重新建造了中都城的外城墙,比起原先的中都城扩大近三倍。
  这还不算,中都外城墙其实至今尚未完工,未来还要继续扩大规模,使得中都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巨城。
  据洪武四年三月份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中都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八十万,算上日常流动人口,分分钟突破百万规模。
  城市居民,外地商业人口和手工业人口把整座城市盘活,作为承接中原、连接辽东和大草原的交通枢纽,中都城拥有其他任何一座城池都没有的繁华和兴盛。
  在这个逆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中都城的人口不减反增,商业日渐繁荣,以中都城为核心的华北经济体系正在成型。
  这足以体现出苏咏霖经营之下的中都城到底有着何等的旺盛生命力。
  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当然也需要一座巨城用以容纳。
  而就眼下来说,南宋的临安城其实在人口规模上并不比中都城差,甚至于比中都城还要多上一些,商业也相当繁华,但是整座城市无论从什么角度上去看,都只能看出繁华之美。
  而中都城能够看出的不仅仅是繁华之美,还有庄重威严之美。
  虞允文有点军事思维和军事眼光,他很快就在心里产生了一种极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