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类的……
  反正,他一定很愉快,一定可以尽情的享乐,纵情。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担负着带领一个国家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沉重责任,以至于一点懈怠都不敢有。
  他感觉他似乎渐渐失去了苏咏霖这个人的本身,变得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拼尽全力让这个国家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象征。
  他知道自己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实验,前所未有的激烈,前所未有的艰险,前所未有的困难。
  所以他几乎都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人去看待。
  这样想想,他到底是苏咏霖这个人,还是其他的什么代表呢?
  上一次有人把自己单纯的当做一个人来评价,是什么时候?
  稍微回想一下,似乎还是稍微小一些的时候,爷爷和父亲都在的时候,年节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那样评价的自己。
  说自己聪慧,将来一定能考上功名,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那个时候的苏咏霖,还仅仅只是苏咏霖而已。
  至于现在……
  算了,还是不当自己了,要想当自己的话,他就没时间治国了,他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情。
  坐在这个位置上,注定他必须要把自己的欲望完全克制住,不能放纵自己,一朝放纵,整个革命局势就要出现巨大的波折了。
  他经不起这样的波折。
  之前投入的成本太大,他也完全舍不得,必须要克制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引领者,而不是苏咏霖这个人。
  或许,当他从皇位上退下来之后,就可以重新做回那个自己,可就眼下来说,他必须要做那个众人眼中无所不能的【神】。
  或许很多人眼中,他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神,所以,他从未听说过有人如肖翠这般评价自己。
  还挺有趣的。
  笑着笑着,苏咏霖长长叹了口气。
  “上一次有人这样说我,好像还是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父亲母亲都还在,祖父也还在,一家人其乐融融,总是有说不完的开心事。
  后来,父亲死在海上,母亲郁郁而终,我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儿,只剩下祖父一个亲人,再往后,祖父也病逝了,我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人去看待。”
  肖翠眨巴眨巴眼睛。
  “不当人?”
  “额……哈哈哈哈,可以这样说吧,不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去看,于是有了今天。”
  “那当做了什么?”
  “当做……什么呢?仔细想想,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身上肩负着太多人的性命和期待了,打从祖父去世那一刻起,我身上就担着整个苏家几百号人的命。
  我不能一刻停下来,一刻都不行,稍稍停下来些许,我都会有种强烈的负罪感,感觉自己在犯罪,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情,必须要一刻不停的往前走,乃至于往前冲。”
  苏咏霖不由自主的捏紧了拳头。
  这种感觉时至今日依然有,他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他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只希望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这个国家往前带,让这个国家走远一点。
  走的越远,就越难走回头路,远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时候,便只能继续走下去,不能回头了。
  所以他很紧迫。
  不过当苏咏霖看到肖翠似懂非懂的眼神的时候,再次哑然失笑。
  “我怎么和你说起了这种事情呢?你应该是不能明白的吧?”
  “不太懂,但好像又能懂的样子……官……不,主席,主席看上去很累的样子。”
  肖翠及时改口,没有把“官家”喊出口,苏咏霖很高兴,因为他不喜欢“官家”这个称呼。
  不过,肖翠居然能看出他很累吗?
  “你能看出我很累?”
  “嗯,很累,但是又不想被人看出自己很累的感觉,我娘就是这样,每次我问她累不累,饿不饿,她总说不累也不饿……”
  这样说着,肖翠的声音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
  苏咏霖沉默了一会儿,拍了拍她的手。
  “你的经历,我都知道了,所以我希望你可以来中都。”
  “嗯,所以我来了。”
  肖翠点了点头:“看到了好多不一样的东西,好多好多我想都不敢去想的东西,原来大明那么大,城池也可以有那么大。”
  “这就对了,多往外走走,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人就会和过去不一样。”
  苏咏霖笑道:“如你这般的女子,过去一直都困守家中的一亩三分地里,别说女子,便是男子,困守一亩三分地之中,又能有什么见识呢?不往外走走,不多见见世面,多读些书,终究也不可能办成什么大事。
  所以我希望如你这般的女子能够多往外走,多见见世面,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我办设工场,招募女子做工,是想给你们如男子一般离开家庭,脱离一亩三分地的机会。
  在工场里,你们可以过上截然不同的生活,更能和工场里的男子一起识字,接受一些启蒙教育,而后发现你们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第973章 大明不能走回隋唐老路
  听苏咏霖这样说,肖翠顿时高兴起来。
  “便是如此了!我就是这样想的!我要靠我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我谁都不靠,谁都不指望,我就靠我自己,我觉得我自己可以养活我自己,只要给我活儿做!我就能一直做下去!”
  “仅仅如此吗?不想做更多一点的事情吗?”
  苏咏霖笑道:“我邀请你来到中都,邀请你加入复兴会,是对你有更大的期盼,《白毛女》和《半夜鸡叫》这些故事你都看过了吧?”
  “嗯,都看过了。”
  肖翠点了点头。
  “感觉如何?”
  “很好,故事很感人,里头那些坏人坏的可恨,还有可怜人也很可怜,比如杨白劳,保护不了女儿,就喝卤水自杀,真的很可怜……”
  肖翠抿了抿嘴唇,似乎忍住了落泪的冲动。
  苏咏霖点点头。
  “我邀请你来参加复兴会,便是看中了你和喜儿一般勇于抗争的勇气,所以我希望你能在此之后加入戏剧团,在戏剧团里工作,扮演杨喜儿这个角色,把这个角色演给天下人看。”
  “啊?”
  肖翠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个事情。
  她倒是知道戏剧团的存在,但是并不清楚戏剧团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些日子都在干部培训班里上课,学习理论知识,还没来得及了解戏剧团的具体工作。
  苏咏霖看她确实不懂,便耐心给她讲解戏剧团的工作和意义,还有今后邀请更多女子进入戏剧团并且将她们发展为复兴会员的计划。
  肖翠渐渐明白了苏咏霖的意思。
  “您的想法是找一群人把这些故事演出来?就和那些庙会上的滑稽戏还有舞鲍老一样?”
  “对,就是那样,我觉得真人演出来比写在书本上的传播要更加广泛一些,因为目前能完全独立阅读一本书的人在大明还是不多的,很多人只能认识有限的字,想要让他们能够独立看完一本书,恐怕还要不少年。”
  苏咏霖摇头道:“虽然我希望这一天尽快到来,但总有些事情不是我所能决定的,哪怕我是皇帝,是复兴会的主席,也是行不通的,可是宣传与革命教育不能少,我便想到了戏剧团的办法。”
  肖翠缓缓点头,显然是听懂了苏咏霖的话,明白了苏咏霖的用意。
  “这样说的话,倒也的确是,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娘亲带我去看滑稽戏和舞鲍老的时候,那个模样我现在都还记得,忘不掉。”
  苏咏霖点头。
  “便是如此了,对于广大农民们来说,看一场戏比听一个故事更能带去深刻的印象。”
  肖翠是苏咏霖的破局点,不仅是戏剧团的第一人,也是复兴会女子第一人,所以意义非凡。
  将来,苏咏霖希望肖翠可以成为更多女子进入复兴会的契机,成为解放运动的标杆性人物,随着社会上不断的科技革新,可以让更多女子加入到社会生产当中来。
  解放的契机,便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进行而出现的,有了生产岗位,创造了社会财富,然后才能有切切实实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靠硬实力拥有,而不是靠他人的施舍与给予,亦或是出于利用的心态而进行的吹捧。
  吹起来的地位是毫无根基的,一旦那些人不吹了,跌下来,会很痛。
  赵惜蕊在苏咏霖的授意下正在不断的创作人民文学故事,并且还尝试将一些女子主题的故事进行戏剧化改编,尝试写剧本,打算将这些故事都搬上舞台,演遍大江南北。
  苏咏霖希望肖翠成为第一个女子会员,那么赵惜蕊就将成为第二个,以她们为代表,未来复兴会的女子会员人数会不断增多。
  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未来一二十年,明国社会必然会出现剧烈的变革,而当这些变革出现之前,苏咏霖也要为它做好舆论铺垫。
  戏剧团的出现,真人戏的全面铺开,都是舆论铺垫,会伴随着社会变革,给予社会变革巨大的推动力量。
  苏咏霖一番解释之后,肖翠算是明白了苏咏霖对她的希望和期待,对于戏剧团的工作,她感到好奇,表示愿意进行尝试。
  苏咏霖则告诉她不用急,一切还在筹备之中,她可以继续在干部培训学校里上课,学好理论知识,对政论思想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了解,只有自己了解透了,才能让别人有所感悟。
  看到了肖翠身上的可能性,苏咏霖意识到伴随着自己与复兴会同志们的努力,明国社会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肖翠是觉醒第一人,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人。
  第一个肖翠出现了,未来千千万万的肖翠也会出现,而工场女工群体就是这个孕育出一个又一个肖翠的温床。
  苏咏霖觉得与肖翠同样出身的工场女工群体是眼下大明国中最具有反传统精神和勇气的一群女子,所以戏剧团的最初成员也将从这一群体当中诞生。
  肖翠将是一个标杆人物,将得到非常好的宣传。
  复兴会宣传部门将会以肖翠作为重要的宣传对象,派人到各地工场中宣传,招募敢于对人生做出突破的女子来到中都,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并且加入戏剧团,进而加入复兴会。
  苏咏霖非常清楚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之下,工场的存在是女子觉醒的重要依仗,这一略显新潮的生产单位为女性们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她们在社会生产中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而工场的持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将推动这一地位的持续增长,社会上能够为女子提供的工作岗位越多,则她们的社会地位也将更高,对旧思想旧习俗的颠覆和破灭也会更快的进行。
  这一切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变革是否快速、成功。
  而将这一切寄托在本国市场内是不行的,本国市场在完成工业化变革之前,缺少内需,作为社会主流的农民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业品。
  当前明国社会最大的内需还是农业性质的,一波逆城市化正在进行当中,苏咏霖正在修正金宋以来社会上虚假的商业繁荣现象。
  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并不足以让宋代那种程度的繁荣商业正常出现并且健康发展。
  开封城和临安城的商业繁荣是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的产物,是早熟、异化的商品经济,绝不可能诞生正常的资本主义萌芽。
  所以苏咏霖解除了剥削和压迫之后,逆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城市人口回流农村的浪潮出现了,小农经济再次成为社会主流。
  这才是真实的社会状态。
  但是宋朝这一波虚假的商业繁荣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也并不都是负面影响,也有正面的影响。
  比如市民们与这个群体所诞生的相关文化,以及那一丢丢的伴随着虚假商业繁荣而出现的觉醒思潮。
  就当下的整体情况来看,市民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明显超过农民,更快,也更高。
  为了避免好不容易走向觉醒的社会形态随着小农经济的重新繁荣而再次回流到中古隋唐时代,苏咏霖将要对社会生产进行集体化改造。
  通过集体化改造和思想教育加持,带领人们跳出小农经济的生产怪圈,并且大力推动工场和外贸商业的繁荣。
  拉动内需的同时,大力拉动外需,通过内外两架马车的拉动,把明国的社会经济拉到正确的方向上,而不是一步步走回隋唐老路。
  隋唐固然辉煌,但是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
  苏咏霖既然看到了一条更为坎坷但是注定正确的道路,就不可能走回中古时代,哪怕那是中华帝国的巅峰。


第974章 推进集体农业
  苏咏霖未来的计划,主要还是通过推动大明社会需求的增长而拉动工业化生产的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