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上午。
  我看了那么久吗?
  看着那本已经被翻看完毕的《洪武政论》,赵昚愣了许久。
  他本以为自己会对这本书中的内容怀揣着极端的愤怒,可是看完之后,他却莫名的冷静。
  他觉得自己应该生气的,但是他却莫名的没有生气。
  或许,是因为苏咏霖对他们这个阶级的描述有些过于直白了,以至于招生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这样的。
  欺上瞒下,利用身份获得权力,用权力获得经济利益,然后死死把持住这个利益,绝对不会相让,哪怕为此损害集体的利益,也不要让自己的个人利益被损害。
  哪怕对外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只要能保全自己个人的利益,那么整个国家受到损失乃至覆亡都无所谓,反正国家也不过是他们牟利的工具而已。
  只要自己好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就是他们这群人的本质。
  所以苏咏霖对这个群体极度不满,一力主张用物理方式将他们全部消灭,消灭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再从制度和思想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力求让这个阶级不再出现。
  这个阶级的出现是国家走向沦亡的开始,若不能限制、打压、消灭这个阶级,国家就必然向下一路狂奔,无可挽回。
  赵昚读过之后想起了明宋战争之后的重建时期所发生的不少事情。
  他想到了他急切的想要恢复军队建设的时候,拨出去的钱款却被大小官僚上下其手,雁过拔毛,本来足够办事的钱被他们分的七七八八,最后根据史浩的判断,真正用于办事的还不到四成。
  赵昚很生气的想要惩处这些贪官污吏,却被史浩劝阻说若要救国,先要救官,没有官员帮他做事,他什么都做不到,所以必须要喂饱这群官员。
  “国家存亡之际,连军费他们都要贪污,难道不怕苏咏霖来了把他们一网打尽?”
  赵昚很悲愤的问史浩。
  史浩沉默良久,低声回复道:“钢刀没有砍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不会死,真的死掉之前,每个人都会侥幸,无可避免,所以后悔是最没有意义的行为。”
  赵昚沉默无言,最终也没有对贪官污吏下狠手整治。
  他认了,他认了贪官污吏的存在,承认了他们对国家的侵蚀,只要他们还能办事,其他的,他认了,他接受。
  然而苏咏霖没有。
  他直接下手把这些贪官污吏成规模的消灭掉了,按照他的理论来说,这叫【革命】。
  所谓【革命】,不是变革天命,而是使用暴力对整个食利阶级发起最终决战,把他们彻底消灭掉暴烈行动,也可以用【清算】来形容。
  苏咏霖绝不接受什么救国先救官的说法,他认为救国就要革命,就要清算,把食利阶级一网打尽,凭着元气大伤也要把他们一扫而空,换一个朗朗乾坤。
  他成功了,明国摆脱了旧官僚的拉扯,开始奋勇上进,全力冲刺。
  而反观南宋……
  赵昚不得不承认,这些事情无一不印证苏咏霖所说的是对的。
  对待那些贪官污吏,的确不能妥协,一旦妥协,国家就完了,必须要抱着革命的心态惩治他们,将他们打掉,拼着亡国的风险,自我革命。
  站在一个最高统治者的角度上,赵昚对这本书的观感产生了严重的撕裂感。
  一方面,这本书当中所阐述的对统治阶级的内部状况和消灭【上等人】的必要性深深的切中了赵昚的自我感受。
  他就是被这群官僚给坑苦了,他和苏咏霖一样,都是深刻感受到官僚对皇权的反噬,感受到了面对群体行为的时候作为皇帝的无力感。
  但是苏咏霖成功了,苏咏霖以自己的决心和超强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明国的贪官污吏全都打掉了,前前后后处决、流放数万人,规模之大,空前绝后,震撼天下。
  所以赵昚无比的羡慕苏咏霖降服了那群官僚,并且重组了官僚系统,让官僚系统更加廉洁、高效,明军的强大直接体现了明国体制的优越性。
  这是赵昚与苏咏霖产生共鸣的地方,作为最高统治者来说。
  但是除此之外的部分,苏咏霖的其他思想让赵昚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极其强烈的危机感。


第953章 封禁《洪武政论》
  赵昚通读整本《洪武政论》,非常敏锐的意识到苏咏霖铲除统治阶级内的毒瘤的做法并不是为了增强君主权力。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让君主实现乾纲独断,实现彻底的独裁,增强手中的权力。
  他的种种描述都在体现着一种天下为公的态度。
  他铲除贪官污吏的确不是为了他自己,否则他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个阶层的本质公诸于众,没必要在铲除他们的时候还要宣布为什么铲除他们,铲除他们会有什么好处之类的,这都是没必要的。
  直接干掉他们,然后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强大和不可侵犯,就足够了,就足够彰显权势了。
  何必多此一举呢?
  这种把皇权的神秘感和政治的神秘感彻底展现在全社会面前的做法,让赵昚觉得自己就像是被脱光了衣服摆在大众面前任人观看的婴儿一样。
  他很没有安全感,他发自内心的厌恶这种做法,绝对不会接受,绝对不可能认同这样的做法。
  所以,苏咏霖所想要做的人皇,和赵昚梦想中的人皇,有着本质的区别。
  赵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适,这种不适感所代表的,是更加强烈的恐慌感。
  皇帝,怎么能被人看透自己的所思所想呢?
  这样还算是皇帝?
  苏咏霖到底想要干什么,把这种政治潜规则揭露给世人看,让政治从此没有了隐秘感,让乡野村夫从今往后都能谈论朝政、议论政治人物,这是为什么?
  他真的想要做皇帝吗?
  赵昚忽然间有了这个奇怪的既视感。
  赵昚沉默良久,直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陛下,已经是亥时初刻了,您……要进晚膳吗?”
  贴身宦官王环不知何时已经回来了,站在他边上,小心翼翼的询问。
  赵昚扭头看了看王环。
  “你……我让你查的东西查到了吗?”
  赵昚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自己提出了问题。
  王环点了点头。
  “您要调阅的卷宗都在这里了。”
  王环伸手指了指赵昚的左手边。
  赵昚顺着望过去,看到了一叠资料。
  想来是看书看得太过于入神,以至于他都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和王环的回归。
  赵昚点了点头,伸手拿过了资料,翻了开来。
  首先是苏定光的资料。
  记载中,苏定光原籍山东,靖康年间跟随宋廷南下,一度在京湖地区担任官职,曾为岳飞转运粮秣,立下一些功劳。
  后来岳飞冤死,作为主战派,苏定光也被秦桧打击,调离前线,去往没有战争威胁的东南州府做官,做出过一些政绩,所以先后担任过温州刺史和台州刺史,绍兴二十四年病死,有一子,早亡。
  赵昚心里一沉。
  接下来是金部司郎中孙元起的资料。
  记载中,孙元起曾在苏定光手底下做过辅佐官职,一起为岳飞转运粮秣,也曾勤恳办事。
  后来他走了一些关系,递补了中央职位,没和老上司一起去外地州府当官,并且官运不错,出任金部司郎中实职。
  但是在绍兴二十八年,他离奇死在了一间临安城内的高档酒馆里。
  赵昚作为皇帝,调阅的自然是最高权限档案,这个档案详实记录了孙元起死于脱阳,是用药过猛所致,还记录了朝廷的调查过程,并且最终将涉案嫌疑人确定在了一个叫苏咏霖的人的身上。
  此人在案发前夜与孙元起吃饭喝酒,且孙元起的夫人也交代孙元起与他关系颇深,嫌疑最大。
  只是当他们前往庆元府定海县抓捕嫌疑人的时候,嫌疑人已经逃逸,不知去向,此案陷入僵局,而事后孙元起贪腐事发,朝廷无奈,只在当地发了通缉令,此案遂不了了之。
  苏咏霖。
  嗯。
  苏咏霖。
  赵昚翻看卷宗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张张贴在庆元府当地的通缉令的图样,上面写着对苏咏霖的缉拿命令和知情通报者的奖励。
  三贯钱。
  “呵呵呵呵呵呵呵……”
  赵昚笑了出声,笑的有些渗人。
  王环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笑得那么渗人。
  “官家,您笑什么啊?”
  “我?我笑这些人不自量力啊,三贯钱,三贯钱就想把明国皇帝缉拿归案?”
  赵昚说完,更是捧腹大笑,笑的直不起腰,笑的直喘。
  王环赶快上前给赵昚拍后背,好容易给他把气理顺了。
  赵昚喘了几口气,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大笑道:“就算明国皇帝杀了咱们的官,咱们又能怎样?三贯钱,三贯钱就想把人抓住?哈哈哈哈!荒谬啊!荒天下之大缪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昚大笑不止,笑到声嘶力竭。
  当天晚上,赵昚什么也没吃,也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发了高热,直接病倒。
  内侍宦官们乱作一团,赶快给他请医生治疗。
  而赵昚在彻底失去意识陷入昏迷之前,给叶义问和沈该下了最后一个命令。
  全面禁止《洪武政论》在大宋境内的通行,将这本书定为禁书,一旦发现有流通,立刻将书籍焚毁,不准私人拥有、传阅,若是私藏本书,立刻处斩。
  然后包括朝廷命官在内,不允许任何人交谈有关《洪武政论》的内容,一旦发现,全民都可以举报,举报者给予赏赐。
  总而言之,就是彻底的封禁,不仅要禁绝《洪武政论》,还要封口,不允许人说出来,不允许洪武政论的内容继续在南宋境内流传,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哪怕在恍惚之间,赵昚也意识到了这本书可能给他带来的巨大隐患。
  苏咏霖要颠覆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目的是真的,他真的在这样做,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明国的强大就是明证。
  这让赵昚尤为恐惧。
  因为按照这样的说法,他,赵昚,将是天字第一号罪犯,一旦被明国所擒获,必死无疑。
  整个赵宋皇室都未必能有什么好下场。
  而明国必然会南下灭宋,将来这场战争无法避免,现在只是看明国大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南下灭宋,而不是看南宋的主观意志。
  可惜的是,他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已经晚了。
  因为早在三月初一这本书开始发售的时候,明宋边境地区已经有不少宋国的商人因为极度好奇而抢购到了这本《洪武政论》,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树人书社里发售的书。
  因为对外销售不问身份,宋国商人可以很轻易的买到这些书,并且轻而易举的带回宋境,然后回到家乡就开始宣扬自己搞到了好东西。
  明国皇帝写的书啊各位!
  这都不来看一看啊!
  千古奇观,皇帝写书能让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看了嘿!
  于是随着《洪武政论》在明国境内成为爆款,也就一个月左右,这本书也在宋国边境地区成为了爆款,不仅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知道这本书的存在,连很多乡野村夫都知道了——
  听说了没?明国皇帝写了一本书给咱老百姓看了!
  听说了,叫什么洪武争论来着,听人说可好看了!
  得了吧,一听就知道你不知道,那叫政论!政务的政!
  额……回见。
  明国平民们很八卦,南宋百姓当然也很八卦,这种关于皇帝的事情更是八卦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对此相当感兴趣,一个劲儿的传啊传啊传啊,很快就传的到处都有人知道了。
  还真别说这个时候讯息传播的速度满,只是有些事情大家真的不感兴趣,一旦遇到真的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那传的要多快有多快,一点都不带阻塞的。
  赵昚看到这本书并且决定封禁这本书的洪武四年、也是他自己的隆兴三年五月初七,《洪武政论》已经在南宋边境各州传开了,并且进一步向南传播。
  因为购买限制几乎没有,保守估计,也有三五千本《洪武政论》被南宋商人抢到,并且传到了南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一时间洛阳纸贵,一本《洪武政论》在某些地方卖到了黄金的价格。
  这就引起了南宋境内大量职业黄牛和专业盗版狗的注意。
  这些人不在意思想,甚至不识字,但是他们知道钱很香。
  随着五月初又一波补货的开始,又有一大批《洪武政论》好像掐着时间点一样涌入南宋境内,疯狂向南部各州府前进。
  与此同时,一大批盗版《洪武政论》开始在南宋境内流传、发售,要价比较低,内容也不全,但是足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所以就算不明所以的叶义问在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